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RMRI)在脑桥旁正中梗死(paramedian pontine infarction,PPI)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经磁共振证实的PPI患者32例,全部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和HRMRI检查,利用HRMRI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的分布位置,比较MRA与HRMRI识别BA狭窄能力的差异。结果 MRA检查显示BA狭窄者11例(34.4%),HRMRI 显示BA狭窄者27例(84.4%)(P<0.01)。HRMRI显示BA狭窄的27例患者,其粥样硬化斑块位于梗死病灶同侧25例(92.6%)、对侧2例(7.4%)。结论 HRMRI在诊断BA狭窄方面可信度较高; 脑桥旁正中梗死患者BA粥样硬化斑块大多分布在梗死病灶同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探讨脑桥旁 正中梗死(paramedian pontine infarction,PPI)患者基底动脉管壁特征及重构模式。 方法 连续入组孤立脑桥旁正中梗死患者30例,行头颅磁共振平扫及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并用3.0T HRMRI对基底动脉检查,测量管壁特征并计 算重构指数(remodeling index,RI)(最窄处血管面积/参考处血管面积)。RI≤0.95为阴性重构,RI 在 0.95~1.05之间为无重构,RI≥1.05为阳性重构,比较阴性重构和阳性重构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等 特点。 结果 30例患者在MRA上共发现9例有基底动脉狭窄,21例显示管腔正常,而在HRMRI可发现25例患 者有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并可见斑块位于脑桥旁正中梗死责任血管的穿支动脉口。对HRMRI上 发现有动脉粥样斑块的25例患者计算RI,其中阴性重构8例,无重构6例,阳性重构11例,比较两组数 据,阳性重构组的斑块面积(8.17±4.7)mm2及斑块负荷(29.07±15.03)%均大于阴性重构组的斑块 面积(1.08±1.89)mm2及斑块负荷(3.96±6.76)%,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 HRMRI有助于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学分型并评估病变的RI。脑桥旁正中梗死患者基底动脉阴性 重构与阳性重构同样常见,阳性重构常合并较大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斑块面积及斑块负荷均大 于阴性重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颅内外动脉管壁病变特点和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头颈联合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1例症状性MCA狭窄患者接受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与3.0T HRMRI的T_1w-db SPACE平扫和T_1w-db SPACE增强扫描,并结合头颈部颅内外动脉管壁不间断联合扫描新技术。结果共扫描11例患者的88处颅内外动脉管壁,其结果发现:1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其左侧MCA及左侧颈内动脉(ICA)颅内段在T_1w-db SPACE像上表现为管壁环形增厚及环形强化;1例颅内动脉夹层,其左侧MCA在T_1w-db SPACE像呈长条状高信号,相应高信号在T_2wdb SPACE像上为等低信号;9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均合并双侧MCA粥样硬化斑块,表现为管壁偏心性增厚,其中8例(88.9%)合并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增强扫描见6例(67%)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有强化。比较3D ceMRA与HRMRI结果发现,88处血管中,23处血管的3D ce-MRA与HRMRI均未见明显异常;31处血管的3D ceMRA与HRMRI显示相对一致,即3D ce-MRA显示狭窄或者扩张、HRMRI显示管壁呈不同程度的增厚或附壁斑块;34处血管的3D ce-MRA与HRMRI显示欠一致,其中,26处血管的3D ce-MRA大致正常而HRMRI显示管壁增厚(5处)或斑块(21处),8处血管的3D ce-MRA显示轻度狭窄(6处)或扩张(2处)而HRMRI显示管腔外径及管壁均大致正常。判断颅内外动脉异常的组间一致性可(3D ce-MRA、HRMRI的Kappa值分别为0.67、0.69,P0.001)。结论 3.0T HRMRI头颈联合技术可清晰地显示颅内外动脉的管壁结构和病变特点,识别3D ce-MRA未能发现的狭窄,甄别动脉狭窄的病因,对颅内外动脉管壁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患者狭窄段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特点及其与中国缺血性卒中分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中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初发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所显示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的位置将患者分为上壁组、下壁组、腹侧组、背侧组,比较不同象限斑块分布引起缺血性卒中的机制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HRMRI能够清楚地显示大脑中动脉管壁结构,入组27例患者中腹侧斑块10(37.03%)例,背侧斑块3(11.11%)例,上壁斑块7(25.93%)例,下壁斑块7(25.93%)例。男性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常见于腹侧,女性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常见于背侧。上壁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堵塞穿支动脉病变6例(85.7%),下壁组穿支病变1例(14.3%),腹侧组穿支病变0例(0%),背侧组穿支病变3例(100%),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本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于动脉腹侧,与穿支动脉开口相对;上壁和背侧斑块易堵塞穿支动脉开口而引起缺血性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随访大脑中动脉 (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或闭塞病例时发现的MCA狭窄或闭塞与其周围微小血管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07年7月-2015年3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因MCA狭窄或闭塞多次行HRMRI检查的病例(共20 例),分析其MCA狭窄或闭塞的变化与其周围微小血管的关系。 结果 20例患者中7例的MCA由狭窄转变为闭塞(35.00%),其中有6例出现狭窄或闭塞周围微小 血管(85.71%);13例MCA的狭窄无明显变化,其中有3例的狭窄或闭塞周围微小血管状况出现变化 (23.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2)。 结论 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周围微小血管可能与狭窄度的加重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斑块成像评估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对25例DSA确诊的单侧(MCA)症状性狭窄≥50%患者行HRMRI检查,观察HRMRI上MCA狭窄处的管腔和管壁特点,计算狭窄率并与DSA上的狭窄率进行比较。结果 16例MCA在HRMRI上均发现管腔狭窄,14例管壁增厚,其中13例为偏心性增厚;12例偏心性强化,1例无强化;1例为向心性增厚并强化;2例管壁大致正常,外径缩窄。在DSA和HRMRI上测量的狭窄率之差为:10%±5%,HRMRI狭窄率(76%±14%)普遍高于DSA狭窄率(64%±11%)(t=8.702,P<0.05)。结论 HRMRI能清晰的显示症状性MCA狭窄的管腔和管壁特点,对于MCA狭窄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RI,HRMRI)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病因;症状性MCA粥样硬化狭窄患者责任血管与非责任血管斑块特点及管壁特征的区别。方法应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对18例症状性MCA狭窄患者进行MCA管壁成像扫描,扫描系列包括T_1w-db space(平扫+增强)。结果符合图像质量要求的16例症状性MCA狭窄患者图像纳入统计分析,其中13例MCA为动脉粥样硬化,2例MCA为血管炎,1例MCA为动脉夹层;责任血管组上壁斑块、不规则斑块、强化斑块较非责任血管组常见(P分别为0.034、0.001、0.011),且责任血管组斑块强化更明显;在最大管腔狭窄处(MLN)处,与非责任血管组相比,责任血管组具有较大的管腔狭窄程度、斑块负荷(PB)、管壁面积(WA)、最大管壁厚度(MVT)(P分别为0.008、0.002、0.042、0.043),责任血管组具有较小的血管面积(VA)、管腔面积(LA),较大的重塑指数(RI)及平均管壁厚度(m V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判断双侧MCA斑块特点(位置、规则性、强化类型、强化程度)的组间一致性较好(K分别为0.83、0.94、0.88、0.95,P均0.001);测量管壁特征时组间信度良好,MLN处的血管面积VA、LA、WA、PB、RI、管腔狭窄程度、MVT、m VT的组间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94、0.96、0.92、0.99、0.91、0.99、0.94、0.94(P均0.001),参考管腔(REF)处的VA、LA的ICC分别为0.96、0.92(P均0.001)。结论HRMRI可清晰显示MCA管壁、管腔,甄别动脉狭窄的病因,试验可重复性高;可根据不同管壁病理改变在HRMRI的表现特征鉴别动脉狭窄的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HRMRI上表现为管壁偏心性增厚,增强扫描呈偏心性强化;血管炎在HRMRI上表现为管壁显著环形增厚,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动脉夹层在HRMRI T_1WI像上为长条状高信号表现;责任血管的斑块特点、管壁特征不同于非责任血管,这有助于识别罪犯斑块、责任血管及评估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I(HRMRI)对脑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颅内血管狭窄或脑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MRI、MR血管成像(MRA)和HRMRI检查,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19例患者共检查了27支大脑中动脉(MCA)。10例患者MRI及MRA检查示有MCA相应支配区域急性脑梗死,其中9例(90%)存在MCA狭窄。9例患者无MCA相应支配区域急性脑梗死,其中6例(67%)有MCA狭窄。HRMRI检查显示,有MCA支配区域急性脑梗死患者与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CA狭窄处的血管壁厚度、管腔内径、管腔面积及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有27支MCA显示存在明确斑块,每支MCA中均有1个斑块。有14支MCA的斑块显示为稳定斑块的性质,其中12支(86%)MCA中斑块的纤维帽完整,2支(14%)MCA中斑块的纤维帽破裂,未见有脂质核心及斑块内出血;有13支MCA的斑块显示为不稳定斑块的性质,其中2支(15%)MCA中斑块纤维帽完整,2支(15%)MCA中斑块纤维帽破裂,8支(62%)MCA斑块内可见脂质核心,1支(8%)MCA斑块内有出血。结论 HRMRI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的管壁结构,弥补常规MRA技术的不足,可较好的评价脑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主要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探索 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所致狭窄与梗死灶分布类型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 索不同脑梗死类型与斑块性质、重塑率及患者发生卒中的可能机制。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于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14 d内发生MCA供血区缺血性卒中并进行 HRMRI扫描的患者临床资料。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上将梗死类型分为 穿支动脉梗死(perforating artery infarct,PAI)、皮质支供血区梗死(pial infarct,PI)、分水岭梗死 (border zone infarct,BZI)和混合型梗死(PAI+PI,PAI+BZI,PI+BZI,PAI+PI+BZI)。在矢状位HRMRI上测 量MCA M1段狭窄率及重构率,并收集斑块位置、长度、厚度等形态学指标。正性重构>1.05,负性重 构<0.95。将PAI、PI、BZI的患者分入单型梗死组,将PAI+PI、PAI+BZI、PI+BZI、PAI+PI+BZI的患者归入 混合型梗死组。 结果 共纳入51例MCA狭窄程度≤50%的患者,其中单型组32例,混合组19例。单型组中,PAI 2 2 例(68.8%),PI 6例(18.7%),BZI 4例(12.5%),正性重构22例(68.8%)。混合组中PAI+BZI 7 例(36.8%),PAI+PI 2例(10.6%),PI+BZI 5例(26.3%),PAI+PI+BZI 5例(26.3%),正性重构17例 (89.5%)。混合型组的狭窄程度较单型组重(P =0.01),斑块厚度较单型组大(P =0.001),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不同程度的MCA狭窄,其梗死灶分布有所不同,单型梗死主要为PAI,混合型梗死主要以 PAI+BZI多见。同时HRMRI发现对于轻型MCA狭窄的患者,血管的狭窄程度和斑块厚度增加可能与混合 型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高分辨率MRI(HRMRI)与MRA对穿支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责任血管的诊断评估价值。方法对24例穿支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MRI、MRA检查,根据梗死区解剖学的血管支配参照MRA行相应责任血管的HRMRI检查。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HRMRI与MRA对穿支动脉的载体血管(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狭窄的识别情况;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比较HRMRI与MRA评估的穿支动脉载体血管的狭窄程度。分析患者颅内动脉斑块的特征、斑块对穿支血管开口及本身的影响。结果24例患者,梗死灶位于基底节区17例、脑干7例(其中3例小脑受累)。共检查24支穿支动脉载体血管包括大脑中动脉17支、椎动脉1支、基底动脉6支。HRMRI判断责任载体血管狭窄的检出率(91.67%,22/24)明显高于MRA(62.5%,15/24)(P0.05)。对狭窄程度的判断HRMRI比MRA更准确(Z=91,P0.05)。HRMRI示23支载体血管有斑块形成,1支内膜增厚。8例HRMRI显示斑块覆盖或累及穿支血动脉开口;5例HRMRI示穿支动脉本身狭窄。而MRA不能显示穿支动脉及开口情况(P0.05)。结论 HRMRI对穿支动脉的载体血管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的判断优于MRA,还能显示穿支动脉本身管径和开口受累情况,为穿支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发生机制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重构模式。 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5月连续入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的症状性MCA M1段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50%~99%)患者87例,使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对狭窄段进行HRMRI检查,测量并计算重构指数(remodeling index,RI)(最窄处血管面积/参考血管面积)。RI≤0.95为阴性重构,RI≥1.05为阳性重构,RI在0.95~1.05之间为无重构。比较阴性重构和阳性重构病变的管壁特点。 结果 本研究70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其中阴性重构29例,无重构6例,阳性重构35例。阴性重构病变的管壁面积(11.5±3.0)mm2及斑块负荷(9.5±17.3)%均小于阳性重构病变的管壁面积(16.6±4.5)mm2及斑块负荷(42.3±11.0)%,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01)。 结论 HRMRI有助于评估病变的RI,在MCA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中,阴性重构同样常见,且与阳性重构病变相比,其管壁面积及斑块负荷更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用高分辨磁共振(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血管壁成像对很可能的烟雾病(Probable Moyamoya dissection,P-MMD)与动脉粥样硬化烟雾综合征(atherosclerotic Moyamoya syndrome,AS-MMS)患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1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HR-MRI血管壁成像,其均为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tery,MCA)狭窄或闭塞且伴烟雾状血管生成。结果 1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及(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均发现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伴烟雾状血管生成,但未明确病因,HR-MRI血管壁成像发现6例为P-MMD,5例为AS-MMS。结论 HR-MRI血管壁成像在鉴别可能烟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烟雾综合征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CTA、MRA及DSA诊断技术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大脑中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率与MCA斑块形态学及梗死类型的相关性,并探索不同狭窄率患者卒中的发生机制。方法连续收集2009-2014年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2周内发生MCA供血区缺血性卒中并进行高分辨磁共振(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扫描的患者。纳入MCA M1段存在斑块的患者,排除心源性、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病因的卒中患者。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上将梗死类型分为穿支、皮层、分水岭和混合型梗死,并测量梗死体积。在矢状位HRMRI上测量MCA M1段狭窄率,并收集斑块位置、长度、厚度、信号和斑块连续性等形态学指标。将狭窄率50%的患者分入重度狭窄组,将狭窄率≤50%的患者归入轻度狭窄组。结果研究共纳入102例患者,其中重度狭窄组39例,轻度狭窄组63例。重度狭窄组患者卒中,穿支梗死14例(35.9%),皮层梗死9例(23.1%),分水岭梗死4例(10.3%),混合型梗死12例(30.8%);轻度狭窄组患者中,穿支梗死44例(69.8%),皮层梗死8例(12.7%),分水岭梗死3例(5.8%),混合型梗死8例(12.7%),两组构成类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4)。与轻度狭窄组比较,重度狭窄组患者斑块更长(P0.001)、更厚(P0.001)、更多混合信号斑块(P0.001)。斑块厚度(P0.001,OR 87.792,95%CI 13.120~587.453)和斑块混合信号(P=0.007,OR 7.358,95%CI 1.725~31.382)是MCA狭窄率50%的独立预测因子。重度狭窄组中,梗死体积与斑块表面不连续(P=0.004)相关。轻度狭窄组中,梗死类型与斑块表面不连续(P=0.002)及斑块厚度(P=0.032)相关。且斑块表面不连续是发生栓塞性梗死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3,OR 5.778,95%CI 1.788~18.672)。结论 MCA狭窄率50%和≤50%的患者具有不同的卒中分型比例和斑块形态学;狭窄率≤50%的斑块表面不连续是栓塞性梗死独立预测因子,提示轻度狭窄MCA斑块破裂可能是引起栓塞性病灶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程度与不同急性脑梗死病变模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MCA狭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患者梗死模式分为:单发性梗死(包括小的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大的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皮质分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和大面积梗死)、分水岭梗死(CWI)和多发性梗死。比较不同模式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CA病变情况。结果 3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MCA狭窄致穿支动脉(PAI)梗死最为多见,占137例(42.28%);PAI患者MCA重度狭窄率与其他单发性梗死、多发性梗死和内分水岭梗死(IWI)患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分水岭梗死、多发性梗死和大面积梗死的MCA重度狭窄率高于小穿支动脉梗死、大穿支动脉梗死、皮质穿支动脉梗死和外分水岭梗死(P0.05),而内分水岭梗死、多发性梗死和大面积梗死之间的MCA重度狭窄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A狭窄致PAI最为多见,但是MCA重度狭窄并非是PAI的重要原因;MCA重度狭窄易导致CWI(尤其是IWI)和多发性梗死;MCA重度狭窄也是导致LTI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及并发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是一项理想的、非侵入性的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的检查方式,可以从斑块负荷、斑块成分、血流动力学等方面更好地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
且因其对斑块转归检测的有效性及敏感性,成为临床新药物疗效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不同程度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与闭塞所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梗死类型,为大脑中动脉狭窄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由大脑中动脉狭窄与闭塞所致的MCA供血区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将患者根据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结果分为中度狭窄组32例、重度狭窄组12例和闭塞组17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I)结果显示的脑梗死的部位进行对比。结果 MCA不同狭窄程度的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长期饮酒病史、血脂四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有无长期吸烟史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Essen卒中风险评分与MCA狭窄程度无相关性(P0.05)。3组MCA病变程度的NIHSS神经功能缺损无统计学差异。不同MCA病变程度的患者梗死病灶数有统计学差异(P=0.004)。结论不同程度MCA狭窄与闭塞所致的脑梗死病灶数有统计学差异,而与NIHSS神经功能缺损无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关注MCA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部位及发病机制对脑梗死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 esonance i maging,MRI)特征与相应供 血区急性脑缺血病灶形态的关系。 方法 横断面研究,入组临床急性颈内动脉供血区缺血性卒中患者,排除心源性卒中,在发病一周 内行颈动脉磁共振管壁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MR-VWI)检查和常规MRI [包括 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检查,评估症状侧颈动脉斑块负荷和成分特征以及颅内外动脉管腔狭窄度,根据DWI上梗死灶 形态对急性脑缺血病灶形态和体积进行分析。 结果 共入选1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68例(48.6%)为2型糖尿病患者,多因素回归分析显 示2型糖尿病是症状侧颈动脉斑块富脂质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3.35,95% 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3~8.43];在兼具富脂质核斑块的患者中,2型糖尿病组颈内动脉 区域急性脑缺血病灶体积([ 15.45±8.97)ml vs(9.09±8.64)ml,P=0.011]和大穿支动脉梗死发生率 [34.0% vs 13.2%,P =0.024)]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 结论 颈动脉供血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2型糖尿病与症状侧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MRI特征, 尤其是富脂质核密切相关,且更易发生大穿支动脉的梗死,提示MR-VWI细致化分析结合糖尿病因素 有助于临床对缺血性卒中风险的分层和个体化诊治。  相似文献   

18.
正缺血性卒中占所有卒中的80%以上[1]。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约20%的缺血性卒中是由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引起[2],颈动脉斑块破裂形成栓子或者引起颈动脉狭窄均可导致缺血性卒中,颈动脉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检查对预测早期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颈动脉的影像学检查有多种,包括超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表现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04-2016-05我院收治的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在发病48h内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计算脑梗死区体积及动脉狭窄程度;对患者进行神经缺损程度NIHSS评分,并分析影像学表现与NHI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区体积与MCA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596,P=0.005);脑梗死区体积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347,P=0.045);MCA狭窄程度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475,P=0.004)。结论 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DWI中异常区体积和MRA中血管狭窄程度均与神经功能缺损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预测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颅内动脉病变是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病因之一,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检查应用于临床之前,还没有能够准确反应颅内动脉管壁形态和结构的影像技术。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 of flight magneticresonance arteriography,TOFMRA)、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和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只能显示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而无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