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通过对120例血液透析液细菌学监测标本的采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认为透析液标本的采集方法对细菌学的监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液细菌学监测的采样方法和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通过对120例血液透析液细菌学监测标本的采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认为透析液标本的采集方法对细菌学的监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血液透析透析液细菌超标的原因和有效的监测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在血透机开机运转正常5,15,30,60min分别对透析进液采用3种采样方法进行采样,采集样本20,60,37份,透析出液采样97份,透析废弃液采样10份。对透析进液、出液和置换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按无菌注射法斜刺入透析进液管内抽取透析进液进行采样,细菌菌落数含量最低为(19.5±18.0)CFU/ml,无菌注射器针头平行穿过接头器口抽取接头器内部透析液采样,其细菌菌落数增高至(122.5±87.5)CFU/ml,进液接头器自然流出法采样的细菌菌落数为(1280.0±120.0)CFU/ml。各组采样数据以经t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段采集透析液的细菌含量,透析装置经过反渗水的冲洗,冲洗了机器内部的细菌,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菌数减少。结论透析液进液细菌含量高于出液的原因在于采样时开放进液接头器装置时污染。所以,建议在血透机的透析进液接头器前10cm处安装一进液采样口,使透析进液、出液采样标准化。  相似文献   

4.
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要对环境进行微生物学监测,而治疗室台面的细菌学检测是常做的检测之一,其采样方法是检测的关键一环。规范的方法为:用5cm×5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液浓缩B液细菌污染控制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血液透析液浓缩B液细菌数超标的原因,找出控制方法。方法检测出入口透析液、透析用水、A、B液,配置B液的容器及溶质的细菌菌落数;以查出原因前的监测资料为对照组,采取措施后的监测资料为试验组。结果B液平均含菌量1052±122cfu/ml,配置B液的容器含菌量845±318cfu/ml,严重污染。其余的均不超标。对照组B液的平均含菌量968±515cfu/ml,合格率21%;试验组146±32cfu/ml,合格率100%。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t=11·918,P<0·001,χ2=67·16,P<0·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浓缩B液污染的主要原因为配置容器污染,未加盖密封保存。采取措施后B液含菌量明显减少,合格率明显提高,达100%。并对B液的细菌学监测标准进行了探讨,认为采用≤200cfu/ml的标准比较恰当。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994~1996年100例住院患者术后腹腔引流液送检标本的细菌检出率、菌群分布及耐药状况进行了分析(不包括厌氧菌)。一、方法无菌采集腹腔引流液3~5ml置Bactec7306A(需氧)培养瓶中(美国Becton-Dickinson公司出品),经35℃增菌后,移种血平板。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  相似文献   

7.
产科病房的细菌学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科病房是医院感染重点监测部门之一,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我们于1998年3~5月对该病房内环境进行了细菌学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空气的细菌学监测采用平板暴露法,采样点设置:小于30m2的房间设三个,30m2以上的设5个(东、南、...  相似文献   

8.
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促进痰液细菌学检验技术规范的建立.方法 对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全过程的主要环节进行实验探索和认真观察.结果 痰液标本"前处理"问题值得商讨,"认真选取病理成分"较为适用.一般细菌培养,宜同时选用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细菌培养和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宜同时进行.倡导常规化半定量培养方式,试用"12级法".对于"自然咯痰"法采集的标本,其感染菌的实验室判定,应当依据临床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结果和当地各年龄段"健康人群"口咽部分泌物的细菌半定量调查结果的相互比较:如果"正常菌群"的数量大于上述调查结果的平均携带量而小于2倍平均携带量,可视为增多,有可能是"感染菌",但可能性较小;若数量大于上述调查结果的2倍平均携带量,可视为明显增多,更有可能是"感染菌",而且可能性较大.感染的最终诊断,只能由临床医生综合各方面信息之后作出.结论 痰液标本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应规定由医务人员当面指导和监督取送.微生物学检验工作者应密切联系患者和医护人员;微生物学检验报告应常规化设置"检验咨询"栏目.  相似文献   

9.
空气中细菌学监测对医院设施改善的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空气中微生物含量的监测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作者对该院新旧病房大楼部分医疗用房进行空气微生物监测对比。结果显示,旧病房大楼的治疗室、急救室、病室大多超过细菌含量标准,均数分别为2584CFU/m3、1483CFY/m3、2515CFU/m3,大于WHO提出的空气微生物含量的标准。而新大楼的治疗室、急救室、病室在人员流动大于旧大楼的情况下,细菌含量大多低于WHO提出空气微生物含量标准或接近正常标准,均数分别为326CFU/m3、226CFU/m3、580CFU/m3。提示我国医院设施的改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菌室的设施改造是否能够有效降低空气污染。方法采用细菌培养的方法对改造前后的室内空气进行比较。结果改造后无菌室内空气中的细菌含量明显降低,且时时达标。结论无菌室设施改造后能有效降低空气污染,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血容量监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容量监测对老年透析患的意义。方法:对44例患进行122次实时动态血容量监测,同时对观察容量下降值ΔBV与超滤量及心率、血压、抽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超滤量大致相同时,血容量下降值ΔBV无显差异,老年患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高,特别是伴有心脏功能不良的老年透析患,并发症明显增加。结论:老年透析患在透析中进行血容量监测十分重要,伴有心脏功能不良的老年患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检验科公用电话的污染情况及防护措施。方法采用现场采样和调查方法对检验科6部公用电话进行细菌学检测。结果调查的6部医院公用电话均有细菌检出,污染率为100%。共鉴定出细菌5种,由高到低依次为葡萄球菌、微球菌、革兰阴性球菌、枯草杆菌、奈瑟氏菌。结论检验科公用电话细菌污染率较高,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消毒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入院时即对婴幼儿肺炎病人进行痰液细菌学监测对控制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院内感染的重要性。方法对PICU收治的270例肺炎患儿,采用一次性吸痰管负压吸取下呼吸道痰液,对合格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分析。结果270份痰液标本共检出致病菌115例,检出率42.6%,其中大肠埃希菌41例,肺炎克雷伯菌27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9例,肺炎链球菌16例,表皮葡萄球菌6例,阴沟肠杆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阴沟肠杆菌混合感染3例。对检出易致院内感染的病例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应用敏感抗生素等,使2008年PICU平均院内感染发生率仅为4.05%。结论入院时即进行痰液细菌学监测,能及时发现入院患儿携带的致病菌,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消毒隔离措施,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有效治疗,这些措施对控制院内感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早产儿暖箱细菌学监测及消毒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早产儿暖箱安全的消毒方法。方法随机检测12只使用1~7 d的暖箱,分别对空气、物体表面、操作窗、湿化液及病室空气进行采样检测。结果使用中的暖箱空气、物体表面、操作窗均有不同程度细菌超标,护士手操作后、暖箱终末消毒前细菌均超标,病室空气不同批次细菌超标。结论暖箱在使用过程中应每天清洁保养,使用后须做终末消毒,护士操作前后洗手,病室每日消毒通风。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结束时,须在短时间内用生理盐水将体外血液驱回体内,然而,每次总有不同程度的血液丢失,长期以来会加重贫血,降低其生活质量。另外,进入体内生理盐水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患者透析间期体重的增长。因此,为了减少空纤、血路残留血量,降低因慢性失血造成贫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选择一种较好的回血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UF-1000i)的细菌计数与培养法在使用中消毒剂的细菌学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同时用中和试剂对应采样各160份,分别进行培养和用UF-1000i进行细菌计数.比较UF-1000i细菌计数与培养法对监测结果判定的差异性.结果 UF-1000i细菌计数与培养法对监测结果判定的一致性分别为:对合格的判定,符合率达100%;对不合格的判定,前者多于后者.结论 UF-1000i细菌计数可用于使用中的戊二醛、次氯酸钠、碘酒和酒精的细菌学监测,可起到过筛、快速检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黎春  张艳 《中国血液净化》2011,10(6):346-348
目的探索血液透析浓缩B液的抑菌方法 ,使之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要求。方法通过控制二氧化碳或氮气输入量来控制溶液含氧量,从而抑制细菌生长。结果使B液中的含氧量降低,就能使B液的稳定性提高。结论氮气不能抑菌但可驱除溶液中的氧,二氧化碳气体既可驱氧又能抑菌。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的细菌污染是血小板输血患者致病及死亡率风险最危险的因素。欧洲一些国家已开始对血小板进行常规细菌学监测以降低细菌污染的风险。北爱尔兰输血中心进行的一项初步研究,采用BacT/ALERT自动化培养系统,以评估血小板常规细菌学监测的可操作性。在一年时间内对大约4,885份血小板浓缩物(PCs)进行了测试。其中28份(0.57%)首次培养阳性,13份(46%)再次培养阳性。这其中,10份在有氧或者有氧  相似文献   

19.
柯沽 《家庭护士》2009,7(13):1198-1199
医院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细菌学监测是评价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一种手段[1].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活动中要面临各种危险因素,医院门把手是医务人员、病人、陪护者、探视者经常而又频繁接触的一类物品,存在着严重的污染问题,给医务人员、病人及其他社会群体带来不可低估的潜在健康威胁,增加医院交叉感染的机会,是医院感染管理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现对我院门把手进行细菌学监测,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列腺液(EPS)的相关检测对诊断前列腺炎的意义。[方法]采用EPS常规检验,衣原体(CT)检测,EPS支原体(Uu、Mh)和EPS细菌培养等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80例受检者中,取材合格515例,合格率88.79%;EPS常规正常181例(35.15%),卵磷脂小体减少(少许~++)236例(45.83%),白细胞(WBC)〉10个/HP293例(56.89%),pH值≥7.0195例(37.86%),EPS-Uu培养500例,阳性119例(23.8%),EPS-CT检测191例,阳性17例(8.9%),EPS细菌培养162例,培养出致病菌44例(27.16%),检验出Uu(+)119+CT(+)17+致病菌44,占31.04%(180/580)。[结论]EPS常规检验结果和Uu感染与前列腺组织炎症程度及症状轻重相关关系不明显,卵磷小脂体的多少与EPS-WBC的数量没有负相关,EPS-WBC数量与EPS-pH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