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结膜皮样脂肪瘤与原发性结膜下眶脂肪脱垂的临床及CT表现,探讨CT对两种病变诊断及鉴别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22眼)结膜皮样脂肪瘤及1 6例(28眼)原发性结膜下眶脂肪脱垂的CT表现.结果:结膜皮样脂肪瘤CT表现为眼球颞侧结膜下“新月形”脂肪密度肿块影,不与眶内脂肪相连续,20例患者中2例为双眼发病,18例为单眼发病,2例病灶内可见静脉石,所有病灶均未见泪腺脱垂;原发性结膜下眶脂肪脱垂CT多表现为眼眶颞上象限结膜下“月牙形”或“半月形”脂肪密度肿块影,与眶内脂肪相连续且密度均匀一致,16例中12例双眼发病,其中1例眶脂肪脱垂发生于双眼鼻侧结膜下,另外4例为单眼发病,28眼病灶中1 5眼伴泪腺脱垂.结论:结膜皮样脂肪瘤常见于儿童、青少年,多为单眼颞侧发病,伴泪腺脱垂很少见;原发性结膜下眶脂肪脱垂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的眼眶颞上象限,双眼发病居多,多伴有泪腺脱垂,CT可明确这两种病变的范围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两种疾病的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张红梅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4,(5):510-511
目的:探讨肺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胸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肺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最初的胸部CT及复查CT表现。结果:5例患者的胸部CT均显示双肺弥漫性分布磨玻璃样影,呈"暴风雪样"改变;4例见边缘模糊小结节影;2例见实变影;5例均有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复查CT示磨玻璃影和小结节影消失。结论:长骨骨折患者,骨折后3d内出现双肺弥漫磨玻璃样改变及小结节影,应考虑到肺脂肪栓塞综合征可能,结合临床表现及室验室检查可确诊。 相似文献
4.
泪腺脱垂的CT及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泪腺脱垂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泪腺脱垂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泪腺脱垂患者的CT、MRI表现,其中6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结果:10例中9例为双侧泪腺脱垂,横断面表现为泪腺上部部分越过眶缘,其中5例可见泪腺向眶缘的前外侧呈结节样突出;冠状面表现为泪腺大部分位于眶缘前方、眼球颞侧,呈类圆形团块影。1例为单侧泪腺部分脱垂,MRI横断面表现为泪腺眶缘前部略增大,冠状面于眶缘前方、眼睑颞侧皮下见椭圆形泪腺影,与泪腺眶部走行一致。结论:CT和MRI可以显示泪腺的位置,横断面、冠状面结合观察有助于诊断泪腺脱垂. 相似文献
5.
腹膜后原发性脂肪肉瘤的CT表现与病理学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表现,提高其CT诊断准确性。方法病理证实的脂肪肉瘤20例。其中分化成熟型11例(脂肪瘤样脂肪肉瘤9例;硬化型脂肪肉瘤2例),去分化型2例,黏液样型5例,圆形细胞型1例,多形性型1例。5例术后复发,3例转移。结果腹膜后脂肪肉瘤CT表现大体分为4类:(1)全瘤呈脂肪密度,夹杂网格状分隔,镜下诊断为分化好的脂肪瘤样脂肪肉瘤;(2)多发病灶,脂肪密度肿块内或旁边并发等或高于肌肉密度肿块,增强后肌肉样密度区有明显强化,去分化型与多形性脂肪肉瘤见于此种表现;(3)全瘤呈高低混杂密度,仅在瘤中可见脂肪成分,增强后有轻中度强化,病理分型为圆形细胞型及硬化型脂肪肉瘤;(4)均匀液性低密度灶,周围伴有包膜样结构,增强扫描液性密度区内有“云雾状”强化,镜下诊断为黏液样脂肪肉瘤。结论脂肪成分是诊断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必要条件。各型脂肪肉瘤CT表现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L)的CT表现及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方法:搜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2例PRL,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及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肿瘤最大径为8~27cm,1例圆细胞型及1例多形性型呈椭圆形,其余10例均呈显著不规则分叶状或铸型生长.CT平扫表现:8例可见脂肪组织,分别为分化型3例、去分化型2例、混合型3例;4例未见明显脂肪组织,其中2例黏液型以液性密度为主,1例圆细胞型及1例多形性型以软组织密度为主;2例混合型肿块内伴有大块致密钙化.CT增强扫描表现:8例行增强扫描,其中2例脂肪瘤型可见软组织密度结节及条索影轻度强化;1例硬化型软组织团块呈轻度强化;2例黏液型可见索条分隔样轻度强化及整体云絮样轻度强化;1例去分化型中的去分化瘤体区域、1例多形性型及1例伴有钙化的混合型中的多形性瘤体区域均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PRL病理组织学的多样性决定了其CT表现的多样性,不同亚型CT表现具有各自特点,并能反映各自病理类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腺脂肪增多症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胰腺脂肪增多症的CT表现,重点观察胰腺的形态及大小、脂肪替代的部位及范围、腺小叶及小叶间隔、主胰管的显示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及其超声、MR及相关检验结果,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胰腺形态正常或稍饱满者8例。胰腺各部弥漫性密度降低者5例,CT表现为腺体大部分被脂肪密度代替,显示低密度,CT值为-85.0~-95.0HU,边缘呈分叶状、颗粒状、沟深,腺小叶间隔增大,主胰管无扩张;以胰头为主局限性密度降低者7例,CT表现为胰头形态饱满,局部向外略凸4例,显示局限性低密度,CT值为-75.0~-85.0HU。胰腺体积缩小者4例,均为高龄患者,继发性胰管轻度扩张。反复腹泻半年以上10例,合并糖尿病6例,胆管结石3例,十二指肠憩室炎并轻度黄疸1例。本组病例经抗炎及对症治疗后症状减轻者8例,但腹泻反复者3例,治疗无效者4例。结论 由于脂肪组织的CT值为负值,胰腺脂肪增多症的CT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征性,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结合相关检查可对该病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男女比例为1:3~1:5[1,2]。胆囊癌起病隐匿,早期不引起特殊的症状或体征,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及黄疸,与胆囊炎性病变无特异性区别,早期难以作出准确诊断。原发性胆囊癌预后极差,是由于确立诊断的时间较晚,大多已形成局部肝脏浸润、周围或远处的转移所致。本文回顾性分析26例胆囊癌的CT表现,探讨胆囊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资料.20例均行CT平扫,19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1) 肿瘤大小约10 cm×14 cm×16 cm~15 cm×17 cm×30 cm;肿瘤的形态绝大多数不规则.所有肿瘤均位于腹膜后间隙.(2) 20例脂肪肉瘤中,17例肿块中含有典型的脂肪成分,其CT值为-20~-130 HU,增强扫描时肿块内的脂肪成分无强化,软组织成分轻度强化,其中1例伴有钙化;1例肿瘤的上部呈软组织密度,下部呈囊性改变;另2例为黏液型脂肪肉瘤,平扫CT值为20 HU,1例增强无强化,另1例未行增强扫描.结论 CT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定位诊断以及判断肿瘤与邻近器官的关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而且对分化型脂肪肉瘤或含脂肪的其他类型脂肪肉瘤能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与脑灰质比较,T1WI呈稍低信号2例,等信号6例;T2WT呈稍高信号2例,等信号6例;增强后呈中度强化6例,明显强化2例;其中3例病变内部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3例行MRI动态增强扫描,2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速升缓降型,1例为速升速降型.MRI清晰显示病变伴发或继发性改变.结论 MRI所示等信号、中度强化是该病的较特征性表现;CT有利于判断病变的起源,MRI能够更清楚、准确显示病变的范围,联合使用2种影像检查方法 能够对该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眼结膜下脂肪疝与脂肪瘤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30眼)结膜下脂肪疝和22例(22眼)结膜下脂肪瘤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 结膜下脂肪疝CT表现为眶内结膜下肌锥内外间隙相通的脂肪密度;结膜下脂肪瘤CT表现为眶内结膜下肌锥外泪腺内侧的"新月"形或"半圆"形脂肪密度.结膜下脂肪疝与结膜下脂肪瘤在发病年龄,性别,单、双眼发病率及合并泪腺脱垂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对眼结膜下脂肪疝与脂肪瘤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13.
儿童眶部肿物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眶部肿物的CT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手术病理和l临床随访证实的眶部肿物的CT表现。结果肌锥内肿物7例,其中2例视神经胶质瘤、1例视神经鞘脑膜瘤和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累及视神经,1例表皮样囊肿位于眼外肌和视神经之间。肌锥外肿物29例,其中良性肿物2l例,包括蜂窝织炎3.例,脓肿1例,炎性假瘤3例,皮样囊肿7例,毛细血管瘤2例,淋巴管瘤、横纹肌瘤、神经鞘瘤、骨化性纤维瘤和泪腺混合瘤各1例;恶性肿物8例,其中横纹肌肉瘤5例,转移性成神经细胞瘤2例,泪腺腺样囊性癌1例。多间隙肿物3例,其中神经纤维瘤病I型1例,毛细血管瘤2例。结论儿童眶部肿物的CT表现各有其特点,结合l临床,多数可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423例眼眶骨折的CT研究 总被引:68,自引:1,他引:68
作者分析423例眼眶骨折的临床与CT资料,根据骨折的特点将眼眶骨折分为三类,即爆裂骨折、直接骨折及复合型骨折。爆裂骨折最多见,占52.72%骨折发生于眶内,下壁,以单壁骨折较多。直接骨折占30.02%,以单壁骨折多见,并以外壁骨折较多。复合型骨折占17.26%。各壁均可发生,均为多壁骨折。眼眶骨折的直接征象是眶壁骨质连续性中断、粉碎及移位。副鼻窦内“泪滴”征是诊断眼眶下壁骨折的特异性间接征象,由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眼眶淋巴管瘤的CT表现,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眼眶淋巴管瘤的临床与CT表现,患者术前均行CT横断位扫描,其中5例加冠状位扫描,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8例中,3例表现为局限性肿块,呈椭圆形,位于肌圆锥外间隙;5例为弥漫性肿块,同时累及肌圆锥内外间隙及眼睑,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3例呈等密度(与眼外肌密度相比),5例呈混杂密度,其中4例肿瘤内有囊性低密度,1例有高密度;增强的5例中,4例显示不均匀强化,1例不强化。结论常规CT扫描能清晰显示眼眶淋巴管瘤的部位、形态及内部结构,加上冠状位扫描能准确判断其位置与毗邻关系,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表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分析支气管内膜结核 (EBTB)的CT表现 ,提高对EBTB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18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病理证实的EBTB的胸部CT表现 ,探讨支气管本身的异常以及肺实质、淋巴结和胸膜改变。结果 共 2 1处支气管受累 ,右肺多于左肺 ,累及下叶最多。支气管壁增厚 16处 ,管腔狭窄 13处 ,累及较长段者 (>3cm) 10处 ,管壁增厚、局部管腔扩大 5处。 5例继发肺不张 ,11例并存支气管播散灶。所有患者肺野内均可见陈旧性肺结核灶 ,8处病灶为活动性 ,15例并发胸膜病变。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 9例。结论 较长段的支气管壁中心性增厚为EBTB的主要表现 ,多数并存肺实质和胸膜病变 ,淋巴结环形强化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18.
19.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累及眼部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累及眼部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均出现眼部症状,包括突眼5例,眼球移位4例,视力减退3例;鼻部主要症状为奶酪状黏涕、鼻塞。结果6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均累及双侧多个鼻窦。CT平扫示受累鼻窦窦腔充满软组织影,伴有多发条状、葡行性或斑片状高密度影(软组织窗),边界清楚,也可伴有磨玻璃状高密度影(骨窗),边界较模糊;鼻窦膨胀.窦壁骨质变形、变薄、连续中断。病变累及眼眶,4例侵犯眶内壁,1例侵犯眶上壁,1例同时侵犯眶内、上壁.与邻近眼外肌分界不清;眶尖容积变小2例,6例眼球均不同程度突出。结论双侧鼻窦充满软组织影,伴有条状或葡行高密度影是诊断本病的特征性CT征象,根据此征象可提出本病的诊断;本病进展期常侵犯眼眶,有时患者可能以眼部症状首先就诊,应引起临床及影像科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腺继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胰腺继发性淋巴瘤患者的CT和临床资料,并作对照分析。结果 5例胰腺继发性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所有病例均行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结节(肿块)型4例,弥漫型1例。共发现5个病灶,最大直径1.0~10.1 cm,平均5.1 cm。CT平扫所有病变均呈低密度,3例有液化坏死。病变实性部分CT值23.2~34.1 HU(平均28.5 HU);增强动脉期CT值44.8~70.9 HU(平均57 HU),静脉期CT值46.4~94.8 HU(平均69.2 HU),2例明显强化,3例中度强化,液化坏死区域不强化。结论胰腺继发性淋巴瘤较少见,CT动态增强呈进行性强化,明确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