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庭、头维二穴皆位于前额入发际 0 .5寸。神庭为督脉经穴 ,系“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头维为足阳明经穴 ,系“足少阳、阳明之会”。《灵枢·经脉》说 :“胃足阳明之脉 :……上耳前 ,过客主入 ,循发际 (头维 ) ,至额颅 (会神庭 )。”可见神庭、头维二穴治疗一些疑难疾病 ,收效良好 ,现择二例报告如下。1 带状疱疹  陈×× ,男 ,79岁 ,退休干部。 1997年 5月 31日初诊。主诉 :左侧前额及头顶前部疼痛 ,反复发作 4年余。患者 4年前曾患“带状疱疹” ,在疱疹愈合后遗留左侧前额及头顶前部针刺样疼痛 ,常因情绪激动而反复发作。伴头昏头…  相似文献   

2.
琐谈人迎     
人迎为足阳明胃经之穴,位当结喉旁1.5寸,二侧颈总动脉搏动处。自古以来医家常于此切脉按诊,以洞窥五脏之虚实,候全身三阳之气,故谓是人气之所迎会也,遂以得名之。具有宽胸降逆、化痰利咽之效,更有降压调脉,消肿散结之功。然若本穴针灸不当,多可遭致他变,甚则有致命危险。《甲乙经》早已指出“人迎禁不可灸”,又有“刺过深杀人”之戒。笔者临床多年,平素颇爱选用此穴治病,体会到只要细心操作,绝不会有杀人之忌。一、操作要求本穴的解剖层次有:皮肤→皮下筋膜→颈深筋膜→颈动脉三角。在该三角内有颈  相似文献   

3.
睛明、承泣穴的深刺法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睛明、承泣穴的深刺法及临床观察张宏,靳瑞针刺治疗眼底病有较好的疗效,睛明、承泣为主穴,深刺该两穴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手段之一。现将深刺方法及临床体会介绍如下。1对针刺睛明、承泣穴的一般认识1.1睛明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对其针刺深度,《针灸甲乙经》为6分,《...  相似文献   

4.
针刺风府穴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府穴属督脉,风府出于《素问·骨空论》:“大风颈项痛,刺风府。”《甲乙》别名“舌本”;《千金》名“鬼枕”、“鬼穴”;曹溪《本事方》名“惺惺”。《甲乙》以其为督脉与阳维脉交会穴,《针灸聚英》作足太阳、督脉、阳维之会。它是临床上常用的腧穴之一,用于治疗中风、舌强、失语、癫痫等症。近年来以针刺风府穴为主治疗脑血管病获得了显著疗效。它位于人体头颈部,与颅脑中的延髓、椎管中的脊髓相邻,并与脑脊髓血管关系密切,由于其所处位置特殊,在针刺时如果操作不慎,针刺过深或针刺方向错误,  相似文献   

5.
天枢穴是临床常用穴位,其应用报道以治疗肠胃疾病为主。笔者经临床摸索发现,天枢穴有其特殊的作用。天枢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位于脐旁两寸,恰为人身之中点,如天地交合之际,升降清浊之枢纽。人的气机上下沟通,升降沉浮,均过于天枢穴。《素问·六微旨大论》指出:“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认为脐上应天,脐下应地,穴在脐旁,而为之枢,得名天枢。说明古人早就认识到天枢穴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从经络走向上看,天枢穴位于足阳明胃经与带脉交汇处,针刺此穴,对此二经有调整及协调作用。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带脉…  相似文献   

6.
针刺人迎穴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迎穴首载于《内经》,该书记载了用人迎穴治疗多种病证,但通篇未言人迎“禁针”,“禁灸”。因而有医家认为《内经》时代人迎穴是否可针尚需考证。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最先立该穴为“禁不要灸”,“针入四分,过深不幸杀人”。晋之后的著作尚袭这一禁忌,但直到宋代...  相似文献   

7.
刘翠婷  商能欣  冯祯根 《新中医》2022,54(11):202-205
“病有浮沉,刺有浅深”,针灸疗效不仅与选穴、手法、刺激时间、疗程等相关,穴位针刺浅深亦可以影响疗效。临床中发现,针刺穴位浅深可影响疾病的治疗与预后,但往往易被临床工作者所忽视。该文举例临床常用腧穴足三里穴,探析足三里穴或足三里穴配伍他穴针刺浅深对不同疾病治疗的效果与差异,为“刺有浅深”在临床中的实践意义与研究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环跳穴穴名首见于《针灸甲乙经》 :“环跳在髀枢中 ,侧卧 ,伸下足 ,屈上足取之。”笔者在临床应用该穴治疗各种疾病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偏瘫王×× ,男 ,5 6岁 ,初诊时间 :1 998年 9月 ,主诉 :左侧肢体活动不利 1月 ,患者 1月前晨起自觉左侧肢体活动不利 ,急赴北大医院诊治 ,行CT诊断右侧脑梗塞 ,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症状缓解出院 ,现症见左侧肢体活动不利 ,查 :左上肢肌力IV级 ,握力IV级 ,下肢肌力IV级 ,足背屈肌力III级。左侧病理征阳性。舌暗苔薄脉滑 ,诊断 :西医 :脑梗塞。中医 :中风 (气虚血瘀 )取穴 :上肢取肩骨禺 …  相似文献   

9.
前言高血压一症为常见重要疾患,因此卫生部列为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向来中西医的治疗法多注重内服药。近日更发现此症可用针刺入迎穴治疗甚有佳效。然此穴古来列为禁穴之一,素问气府论云:“足阳明脉气之所发者六十八穴……人迎各一”。张隐菴註:人迎在喉节两旁一寸半,大动脉应手。马元台註:颈大动脉应手,夹喉结两旁一寸半禁针。甲乙经云:“人迎刺深杀人”。盖因此穴下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结构,若手法不当必生危险。为探讨针刺该穴所以能治疗高血压症的机理和预防意外及扩大治疗范围,特将此穴作实际解剖部位和论述其神经生理机转,手法深浅及疾患适应等,以供临床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廉泉穴小考     
<正> 廉泉穴有任脉廉泉与足少阴廉泉、单穴和双穴之分。现代文献除《针灸经穴图考》外,所述皆为任脉廉泉,而无足少阴廉泉,且对任脉廉泉定位见解不一。笔者特作考证如下。一、任脉廉泉穴的位置问题:该穴定位有两说:一是在舌骨上缘凹陷中,见于《针灸学讲义》、《简明中医辞典》、《针灸穴位解剖图谱》等;一是在舌骨下缘凹陷中,见于《针灸学简编》、《针灸穴位挂图》、《针灸经穴挂图》等。查其所宗文献,皆从《甲乙经》:廉泉“在颔下,结喉上,舌本下”。其原因是对古籍破译不一,需辨明“舌本”所指及其与“舌骨”的关系。《灵枢·经筋》:“足太阳之筋……结于  相似文献   

11.
膈俞穴是临床常用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该穴既是“八会穴”之一,同时也是“四花穴”之一,是治疗血症的要穴。“血会膈俞”首见于《难经·四十五难》:“经言八会者,何也?府会太仓……血会鬲俞。”此后历代便以此为“经典论据”,医家广泛应用于各种血症。近年来,笔者应用此穴颇有所得,兹举数例,供同道参考。[例1] 孙××,男,48岁,1988年5月19日诊。  相似文献   

12.
循经远距离取穴是针灸临床常用的方法,早在两千多年前《内经》就有记载,如《灵枢·终始篇》提出:“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足者取之腘”的论述。笔者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在”的理论,辨证循经选取肘膝以下有关穴位,治疗常见病,对其针刺镇痛临床疗效,及其与经络感传显著程度的关系作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跗阳穴 ,位于足外踝后昆仑直上三寸。隶属足太阳膀胱经 ,又为阳跷脉郄穴 ,笔者临床应用跗阳穴 ,对诸多病证疗效颇佳 ,现报告如下 :1 配伍头针足运感区治疗中风后遗下肢瘫痪  杨×× ,男 ,6 2岁 ,退休干部。 1999年 5月 10日初诊 ,该患者于 3月 2 8日脑出血 ,经内科治疗 ,现病情温度 ,血压 145/95mmhg ,神志清楚 ,但口歪而言语蹇涩 ,右侧偏瘫 (肌力“0”级 )脉弦。治疗当通经活络。取穴右侧跗阳穴配以焦氏头针左足运感区及左运动区 ,每日 1次。针四次后 ,右下肢肌力恢复至三级 ,右上肢肌力恢复至二级 ,针刺 10日后可扶拐自己行走。 …  相似文献   

14.
针刺足厥阴经穴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江峰  赵京生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2):1295-1296
目的:观察针刺足厥阴经穴治疗癃闭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方法,分为针刺足厥阴经穴组(n=30)和前列康组(n=30),分别给予治疗,治疗时间相同。所有患者均进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平均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足厥阴经穴可改善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透穴针法是采用不同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以同一针作用于两个或多个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如《灵枢·官针》篇中记载 :“直针刺者 ,引皮乃刺之 ,以治寒气之浅者也”,与后世的横针透刺颇为相似。“恢刺者 ,直刺旁之 ,举之前后 ,恢筋急 ,以治筋痹也”;“合谷刺者 ,左右鸡足 ,针于分肉之间 ,以取肌痹”。这两种一针变换多个方向的刺法与后世的多向透刺法如出一辙。另外 ,浮刺、输刺 ,与后世之斜针透刺、直针透刺也非常接近。笔者 30年来 ,运用透穴针法治疗各种常见病 ,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验案举要1.1 急性腰扭伤王某 ,男 ,3…  相似文献   

16.
罗丹 《新中医》2015,47(4):329-329
笔者在急诊科工作期间,运用指压或针刺三阴交治疗原发性痛经,尤其是对非甾体类药物治疗无效或有非甾体类药物禁忌患者均屡屡见效。三阴交穴源于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系足太阴脾经腧穴,为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三阴经交会之处,主治功能甚广,定位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大凡与脾、肝、肾三阴经相关疾病均能治疗。《金针王乐亭》曰:"三阴交滋阴,健脾,助阳。为治血之要穴。"在《中医学解难·针灸分册》中有"三阴交健脾,益肾,疏肝,理血"  相似文献   

17.
析哑门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哑门穴 ,首见于《素问·气穴》论 ,属督脉 ,位于项后正中线 ,后发际上 5分凹陷处 ,为督脉、阳维脉的交会穴 ,具有开治哑的作用 ,故前人命名为哑门。又名门 ,《针灸甲乙经》又有“舌厌”、“舌横”等别名 ,《针灸大成》、《铜人》、《针灸图翼》亦均类同。本穴为“回阳九针穴”之一 ,穴下深部是延髓。因此 ,讨论该穴既有重要主治作用的一面 ,又有针刺操作值得注意的一面 ,对本穴的针灸法 ,历代医家争议较多 ,一般均告诫浅刺禁灸。但近人曾有打开聋哑禁区——深刺 2寸的提法和穴位注射 [1]、温针灸 [2 ]等疗法。因此 ,“哑门”穴的针刺深…  相似文献   

18.
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俗称“口眼歪斜”,是因茎孔突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所致的一种常见的颅神经疾患。由于中西药物和其它物理疗法不及针灸有效,针灸疗法已成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鉴于临床上运用针刺治疗面瘫时因面部腧穴所施用的手法各有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疗效,笔者拟结合中西医有关本病的认识和个人临床体会谈针刺治疗面瘫时面部腧穴的手法适宜问题。一、关于针刺角度与深度《素问·刺要论》曰:“病有沉浮,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深浅不得,反为大害,”这是说针刺要依据疾病部位定深浅,只有深浅适当,方能扶正祛邪以治病。因此,治疗面瘫的针刺深浅应依其病位所在而定。《灵枢·经筋》云:“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口目为僻”,“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金匮要略》说:“( 口呙)僻不遂,邪在于络”。由此  相似文献   

19.
高秉钧在其著作《疡科心得集》中首次提出“肛门为足太阳膀胱经所主”,从会阳穴所处的位置、足太阳膀胱经是湿热所聚之腑的特性、肛痈等疾病的病因病机等方面对该理论进行了阐述与应用。通过对该理论进行探析可知,《黄帝内经》是“肛门为足太阳膀胱经所主”理论的源头,历代医家在肛门疾病的针灸治疗、中药方剂组方思路等方面对该理论均有应用,该理论是对前人学术思想的总结。  相似文献   

20.
<正> 阴阳的偏盛偏衰是产生疾病的根本因素。以调整阴阳,补偏救弊,从而达到“以平为期”是治疗疾病的最终目的。临床上无论药物内治外治,或针灸按摩等,都是为这一目的而采取的各种不同治疗方法。笔者根据(足乔)脉的缓急理论运用针刺治疗偏瘫病,谈谈个人的粗浅体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难经·二十九难》又云:“阳(足乔)之为病,阴缓而阳急;阴(足乔)之为病,阳缓而阴急。”临床上中风后遗症的偏瘫患者,后期上肢多表现为内急外缓,即向心性的内侧拘急或僵硬,外侧弛缓而不收。习惯上多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