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伤椎椎弓根固定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月—2009年12月我们对22例脊柱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经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复位固定,联合应用经伤椎另一侧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17例,女5例;年龄22~63岁,平均38.5岁。致伤因素:交通事故7例,坠落伤9例,煤矿砸伤6例。骨折部位:T113例,T127例,L19例,L22例,L41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偃师市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3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治疗后的效果和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31例显效,1例有效,总有效率为100%;所有患者均无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的方法有利于稳定患者的脊柱前中柱,避免出现内固定断裂、椎体高度丢失现象,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河南医学研究》2015,(8)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淮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行后外侧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随访18个月,观察组患者未见松动、断裂现象,对照组有3例出现内固定断裂。结论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显著,能即时有效并长期维持椎体高度,并增加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同时还能有效避免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断裂等现象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本组病例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1~56岁,平均36岁,手术采用经后路减压AF內固定撑开复位结合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内植骨填充椎体內空隙的方法治疗。结果:30例均得到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2个月,內固定无断裂,椎体高度无丢失,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优(神经功能恢复2级以上)18例,良9例,差3例,优良率90%。结论:胸腰椎骨折经后路行AF撑开复位、固定能达到有效复位及坚强内固定,椎板减压及经侧方切除椎体后缘骨块可以直接减除前后方压迫,再结合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內植骨,可以填充复位后椎体內的空隙,对伤椎的愈合和强度的恢复及防止后期的高度丢失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经伤椎椎体内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无神经功能损害、载荷分享评分≥7分的胸腰椎A型、部分B型骨折86例,并观察患者椎体术前术后的椎体矢状位后凸角。[结果]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00±6.00)个月。86例患者术后椎体后凸角均显著恢复,但有8例患者术后9个月发现椎体后凸角明显丢失平均12.5°(占9.3%)。[结论]经伤椎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可以恢复脊柱生理弯曲及伤椎前缘高度,又能重建椎体的骨密度,有效防止日后矫正度的丢失,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前提下,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椎弓根钉内同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7年3月手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48例.骨折节段:T112例,T1218例,L121例,L25例,L32例.椎体楔形压缩骨折35例,爆裂型骨折13例.结果:住院期间未见切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症状加重,全部随诊患者未出现断钉、断棒及椎弓根钉拔出现象.术后摄X线片观察椎体高度较术前平均增高35.4%,后凸畸形角平均恢复18.1°,脊柱椎体排列良好,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术后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1.5级.结论: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维持椎体高度,促进骨愈合,减少椎弓根钉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7年3月手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48例。骨折节段:T112例,T1218例,L121例,L25例,L32例。椎体楔形压缩骨折35例,爆裂型骨折13例。结果:住院期间未见切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症状加重,全部随诊患者未出现断钉、断棒及椎弓根钉拔出现象。术后摄X线片观察椎体高度较术前平均增高35.4%,后凸畸形角平均恢复18.1°,脊柱椎体排列良好,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术后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1.5级。结论: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维持椎体高度,促进骨愈合,减少椎弓根钉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伤椎经椎弓根一侧置钉一侧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5月~2009年5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伤椎一侧置钉一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34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测量并比较椎管容积率、Cobb角、伤椎楔变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上下间隙角的变化,同时观察植骨融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25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椎体楔变角、上下间隙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均明显改善,内固定未见松脱断裂,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神经功能较术前有1~2级恢复.术后随访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即刻相比仅少许丢失.结论 采用伤椎一侧置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一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有效地防止内固定失败以及脊柱骨折复位丢失和后凸畸形,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评价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全部给予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椎体内植骨治疗,观察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Cobb's角、腰背痛、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4个月(12~18个月)。22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明显改善),术后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恢复到95%,脊柱Cobb's角平均为3°,手术前后差异显著(P<0.05)。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C级3例,D级4例,E级15例。术后骨折均获得理想复位,未发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断钉、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伤椎椎体内植骨术能让骨折获得理想复位,重建伤椎前中柱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内固定失效、矫正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60例,受伤节段为T11~L2,术后及随访期间摄X片测量伤椎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椎体高度的比值,了解有无复位丢失以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25个月,平均16.3个月。术中未发生置钉失败及损伤神经、血管等并发症;术后伤椎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椎体高度的比值较术前有明显改善;随访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未出现内固定失败。结论选择好适应证,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且满2年随访时间的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4天、术后2年的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程度以及椎管占位情况。并按Frankel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标准评价患者神经损伤及恢复情况,利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46例患者在2年的随访时间里只有1位患者内固定断裂,1位患者螺钉松动,其余患者无内固定并发症发生。通过影像学观察,患者术后即刻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及椎管占位情况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2年患者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及椎管占位情况较术后14天没有明显丢失(P>0.05)。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及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2年Frankel分级及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术后14天有明显改进(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术后内固定并发症少,可以有效纠正胸腰椎畸形且畸形纠正度丢失少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3月-2013年12月本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8例,术中采取跨伤椎固定技术或经伤椎固定技术固定骨折,其中经伤椎体固定组54例,跨伤椎固定组44例。比较患者术前VAS疼痛评分、术前伤椎后凸角、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周VAS评分、术后1年伤椎后凸角及术后的并发症。结果: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均可以减少VAS评分(P〈0.05),同时减少伤椎后凸角度(P〈0.05)。跨伤椎固定组与经伤椎固定组在术前及术后第1周2个时间点的vAS评分、手术时间、术后伤椎后凸角、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跨伤椎固定组术中失血低于经伤椎固定组(P〉0.05),但内固定断裂风险高于经伤椎固定组(P〈0.05)。结论: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两种手术方式固定胸腰椎骨折均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维持伤椎矫正度,但经伤椎固定技术的术后内固定失败率更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板问植骨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来我院骨科进行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16例,按照治疗的不同方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n=58),分别实施经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治疗。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1d、2d、3d及7d的VAS疼痛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较低(P〈0.05)。两组治疗后的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均明显升高,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脊髓神经功能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具有显著的远期临床效果,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TLBF)应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28例TLBF患者,均行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详细记录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情况;比较28例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Frankel分级;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28例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时的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及VAS评分,均更优(P<0.01);经Ridit分析知,28例患者术后6个月时Frankel分级显著优于术前(P<0.01);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内,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且并未发生因椎弓根植骨而引起的神经症状。结论 TLBF应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能有效复原与保持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矫正后凸畸形,减少患者术后痛苦与并发症,改善神经功能,安全可靠,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胸腰椎骨折的AF内固定治疗。方法在C臂机引导下采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22例。结果22例压缩椎体高度完全恢复,4例部分瘫痪的患者术前症状基本消失。结论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效果确切、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7-02~2010-11收治的51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其中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33例(6钉组),跨伤椎双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18例(4钉组).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行X线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值和Cobb's角.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3.5个月.结果 三椎均顺利完成椎弓根螺钉植入,放置横连杆.螺钉位置及稳定性能良好,无切口感染,无脊髓神经症状加重.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s角恢复满意.术后随访1年,6钉组效果优于4钉组(P=0.002).结论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可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有效恢复和维持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8.
后路内固定加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经伤椎椎弓根人工骨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4年8月—2008年2月应用后路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人工骨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56例,T113例,T1221例,L123例,L29例。结果56例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个月)。术前椎管占位25%-75%(平均37%),椎体压缩40%-70%(平均56%),cobb角21.5°-42.3°(平均29°)。术后椎管内占位5%-20%(平均13.6%),椎体高度65%-98%(平均82.5%),cobb角3.1°-9.3°(平均5.6°)。长期随访术后cobb角丢失〈1°,椎体前缘高度丢失〈2 mm。结论后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人工骨植骨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有效方法,与单纯前、后路内固定手术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前路病椎次全切除加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均行前路病椎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采用Frankel分级结合X线片判断疗效。结果所有病例作半年以上随访,每3个月复查X片,术后神经功能障碍者均恢复到Frankel E级,13例植骨完全融合,后凸畸形基本矫正,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无结核复发。结论经前路病椎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术野清晰、病灶清除彻底、植骨融合可靠、内固定稳定、畸形矫正满意、植骨融合率和治愈率高的特点,是目前脊柱外科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胸腰椎骨折的AF内固定治疗。方法在C臂机引导下采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22例。结果22例压缩椎体高度完全恢复,4例部分瘫痪的患者术前症状基本消失。结论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效果确切、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