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以往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 dyspepsia,NUD),是指有上腹或胸骨后疼痛不适、烧心、恶心、呕吐或其他有关的胃肠道症状,并持续4周以上;检查除可能有轻度胃炎的征象外,无其他异常发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因素,以提高莫沙必利的疗效。方法:据罗马Ⅲ标准确诊的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及餐后不适与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重叠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亚组患者82例,其中餐后不适25例,重叠症状57例,全部予以莫沙必利5 mg×3次/d,治疗4周,所选病例均于治疗前完成Hamilton抑郁量表、SAS焦虑自主评分量表及躯体化症状量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完成消化不良症状评分量表。根据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情况>50%为治疗有效组。结果:治疗有效人数48例,总的有效率为58.5%,治疗PDS有效率为68.0%(17/25),EPS与PDS重叠的治疗有效率为54.4%(31/57)。治疗有效组伴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生活经济压力及体重降低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皆P<0.05)。治疗有效期望值高于无效组(P<0.05)。结论: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有效,影响莫沙必利疗效的可能因素有抑郁、焦虑、躯体化症状、体重降低、生活经济压力及治疗期望值。 相似文献
4.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以前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关于FD的定义目前尚无一致性的意见,但其基本概念为“无器质性原因可查的上消化道症状群”.该症状群包括类似溃疡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特征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方法:对我院消化科2001年5月~2006年6月诊断为FD的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80例中有75例Hp检测者,阳性20例,阳性率26.67%。治疗组有效率为90%,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FD的Hp感染率与正常人群无差别,制酸药及促动力药联用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钱杭莲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1(4):480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常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恶心、呕吐、早饱、腹胀、食欲不振。我科门诊 1996年 6月~ 2 0 0 0年12月诊治 8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6例中 ,男 5 2例 ,女 34例。年龄 5~ 14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呕吐、食欲减少、腹胀、便秘、早饱。症状持续 4周以上。经纤维胃镜或胃钡餐透视排除重症浅表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出血糜烂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憩室、息肉等 ,其中 8例显示胃潴留。血清特异性抗体 (HP抗体 )检查均阴性。1.2 治疗方法 根据临床类型 ,36例采用雷尼替丁治疗 ,剂量每日 3…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国大城市消化内科功能性消化不良门诊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在北京、广州和成都的6家综合性医院的消化内科门诊连续收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305例。使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进行心理测评,对数据进行多元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自评的目前健康状况与单纯抑郁、单纯焦虑和抑郁合并焦虑发生有统计学关联,目前健康状况差的患者相应OR值分别是6.136(95%cI:2.517~14.954)、4.411(95%CI:1.193~16.312)和9.061(95%CI:3.533~23.237),而没有医疗保险的患者增加发生抑郁合并焦虑症状危险性(OR=4.002,95%CI:1.320~12.134)。结论 中国大城市综合医院功能性消化不良门诊患者的抑郁症状和/或焦虑症状可能与患者自评的目前健康状况差以及没有医疗保险有关。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特征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方法:对我院消化科2001年5月~2006年6月诊断为FD的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80例中有75例Hp检测者,阳性20例,阳性率26.67%。治疗组有效率为90%,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FD的Hp感染率与正常人群无差别,制酸药及促动力药联用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排空及精神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排空及精神因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5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胃排空检查及Zung氏抑郁量表测查,并用莫沙比利5mg,每日三次和/或抗精神药物治疗。治疗一月后进行胃排空检查及Zung氏抑郁量表测查。结果:治疗前后胃排空及Zung氏抑郁量表测查异常例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排空及精神因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应采取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分析,进一步认识此病,同时探讨治疗方法.方法将临床确诊的28例作回顾性分析,观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结果28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24例疗效满意,4例无效,2例复发,再经治疗仍有效果.结论确定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并强调了心理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2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病因,比较药物与精神心理疏导的临床反应。方法对256例FD门诊病人,从精神心理指导(启发开导和精神支持)、生活指导(生活饮食习惯)及药物治疗(多虑平、多潘利酮、法膜替丁)三方面观察、比较其疗效。结果治愈167(65%),好转38例(15%),未愈51例(20%),总有效率80%。结论FD是具有上腹部症状而无局部和全身器质性疾病的证据的临床综合征,治疗上应重在精神心理指导,药物治疗宜简单,抗焦虑、忧郁及促胃动力药物对多数患者有效,无需追求新药贵药。 相似文献
12.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心肌损害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支原体(MP)是近年来儿科感染较常见的病原体,最初主要引起非典型肺炎的改变,随着临床病例的增多,其肺外并发症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心肌受损。因此对其早期认识、早期干预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支原体感染203例合并心肌损害50例患儿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依托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或住院的23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115例,口服伊托必利片,50mg,每日3次,奥美拉唑,20mg,每12小时1次;治疗组11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10.5mg,早晨、中午各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焦虑及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治疗组:92.30%,对照组:56.52%,x2=232.00,P<0.01);治疗前治疗组抑郁症状及焦虑症状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DS:t=0.75,P>0.05,SAS:t=0.54,P>0.05),治疗后治疗组抑郁症状及焦虑症状改善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DS:t=20.12,P<0.01;SAS:t=15.65,P<0.01).结论:奥美拉唑、依托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特别对于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明显优于奥美拉唑联用依托必利,是目前治疗FD较为有效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黛力新治疗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人体焦虑抑郁症状者的疗效.方法 对40例服用制酸药或胃肠动力药无效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加用抗抑郁药黛力新治疗4周,治疗前后作自身对照.结果 总有效率72.5%,未发现任何严重副作用.结论 黛力新对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吉林医学》2017,(8)
目的:观察舒必利与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消化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100例FD患者,随机分配入舒必利组和莫沙必利组,舒必利组患者每日早餐前半小时服用舒必利(100 mg)治疗,莫沙必利组每日口服3次莫沙必利(5 mg)治疗。入组时和治疗4周后分别测量消化不良积分、水负荷试验(water load test,WLT)、HAMA及HAMD并记录治疗期间和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舒必利组4例女性患者因泌乳停药,共96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舒必利组46例,莫沙必利组50例。治疗4周后,两组上消化道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舒必利组改善幅度优于莫沙必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LT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舒必利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莫沙必利组有效率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合并精神心理障碍者HAMA、HAMD评分改善幅度均优于莫沙必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必利及莫沙必利均可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一定程度的改善胃的容受性舒张功能,舒必利治疗效果优于莫沙必利,可能与舒必利的情绪改善作用有关,但个别女性可能出现泌乳素升高。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了解输血后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1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39例输血后丙型肝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患者均抗HCV阳性。丙氨酸转氨酶升高者29例(74.4%),血清总胆红素升高者14例(35.9%)。结论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基本相似,但起病相对隐匿,病情相对较轻。未见潜伏期的长短与病人病情的轻重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