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探讨各种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AD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各种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突发剧烈胸背痛是其首发和主要症状,胸部平片是其筛查手段,计算机断层扫描(CT)、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有很高的敏感性,核磁共振显像(MRI)准确率最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多于手术治疗前确立诊断或行腔内隔绝术时进行.结论AD起病急、病情凶险、临床表现复杂,及时选择或联合应用X线胸片、TTE、CT、MRI等辅助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并指导正确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少帆  林顺发 《医学综述》2009,15(23):3643-3645
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心血管疾病,病情复杂多变,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及时、准确、全面的诊断是指导治疗、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扫描覆盖范围广,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目前已经成为诊断AD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是合并急性/慢性肾衰竭或对比剂过敏的急性AD可疑患者初次检查的首选方法;磁共振成像适用于部分慢性AD患者的检查。  相似文献   

3.
董观伟  傅华年  方庆和 《河北医学》2005,11(12):1090-1092
目的:探讨CT扫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 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CT征象进行分析,以了解该病的特征性CT征象.结果:CT诊断的直接征象为不同密度的真、假两腔及剥离的内膜瓣、钙化内移的内膜.结论:CT扫描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首选的影像学方法,具有准确、快速、无创伤的特点,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螺旋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顾康康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12):1096-1098,1101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螺旋CT扫描。结果:横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主动脉壁钙化,真、假腔及内膜片、破口位置和受累主动脉范围;根据DeBakey分型,12例患者中夹层动脉瘤Ⅰ型3例,Ⅱ型2例,Ⅲ型7例;按A、B两型分类为A型10例,B型2例。结论:螺旋CT扫描特别是增强扫描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首选的影像学方法,具有准确、快速、简便及价格低廉的特点,对该病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治疗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超声检查(TTE),X线平片,CT,MRI,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汇总分析.结果:X线平片提示性阳性率69%(18/26);超声检查阳性率77%(20/26),检测出破裂口16例,检出率62%.CT阳性率92%(24/26)检测出破裂口8例,检出率31%.超声结合CT阳性率100%(26/26),检测出破裂口20例,检出率77%.心血管造影4例,4例阳性,4例检出破口;MRI检查6例,6例阳性,5例检出破口.结论:超声检查和CT扫描是诊断主动脉夹层最快捷实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二者结合可提高主动脉夹层的阳性诊断率及破裂口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CT和MRI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表现。方法:通过10例经临床、CT和MRI确诊的夹层动脉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本组病例符合I型者4例,符合Ⅱ型者2例,符合Ⅲ型者4例。均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双腔,夹层内膜瓣以及膜瓣钙化内移和范围,具有诊断价值。结论:CT和MRI均为无创伤性影像学检查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董双国   《中国医学工程》2012,(2):173-174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是一种严重心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并非主动脉壁的扩张,有别于主动脉瘤,过去此种情况被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现多改称为主动脉夹层血肿(aortic dissectin ghematoma),或主动脉夹层分离,简称主动脉夹层。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发病率越来越高,运用现代医学技术CT(computed tomo-graphy)可以进行检查、诊断、术前模拟、术后随访,对治疗主动脉夹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光文  周礼平  陈馨 《西部医学》2008,20(5):1077-1078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主动脉夹层的CT表现,重点观察真假腔、内膜瓣、破口、病变范围及附壁血栓等。结果根据DeBakey分型,Ⅰ型13例,Ⅱ、Ⅲ型各5例。23例全部显示真假腔和内膜瓣,显示破口8例,附壁血栓17例。3例出现左侧胸腔积液,1例出现心包积液。结论螺旋CT能清楚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瓣及附壁血栓,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 (AD)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 5家医院 1995~ 2 0 0 1年收治的5 0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长期高血压是AD的主要原因 ,4 5岁以下发病占 18% ;76 %患者表现有剧烈的胸前疼痛 ,亦有隐痛、无痛和剧痛后缓解 ;双上肢和上下肢血压异常差异占 12 % ;主动脉瓣舒张期杂音占 8% ;以并发症急性主动脉分支急性闭塞造成器官缺血坏死或压迫症状为首发症状出现的有急性心肌梗塞 (AMI)、单瘫、截瘫、急性左心衰等 ,亦有少见的气胸和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 ;影像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 (CT)、磁共振显像 (MRI)、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有很高的敏感性 ,AD的分型、定位MRI较TTE优 ,而TTE在确定有无主动脉瓣损害、心包积液及观察内膜片活动等方面占优。【结论】AD的临床表现多样、复杂 ,临床医师必须对AD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有清楚认识 ,及时选择或联合应用CT、MRI、TTE等辅助检查是AD确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与影像学诊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D)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5家医院1995-2001年收治的50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长期高血压是AD的主要原因,45岁以下发病占18%;76%患者表现有剧烈的胸前疼痛,亦有隐痛、无痛和剧痛后缓解;双上肢和上下肢血压异常差异占12%;主动脉瓣舒张期杂音占8%;以并发症急性主动脉分支急性闭塞造成器官缺血坏死或压迫症状为首发症状出现的有急性心肌梗塞(AMI)、单瘫、截瘫、急性左心衰等,亦有少见的气胸和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影像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CT)、磁共振显像(MRI)、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有很高的敏感性;AD的分型、定位MRI较TTE优,而TTE在确定有无主动脉瓣损害、心包积液及观察内膜片活动等方面占优。结论;Ad的临床表现多样、复杂,临床医师必须对AD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有清楚认识,及时选择或联合应用CT、MRI、TTE等辅助检查是AD确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CT影像学诊断资料。结果:主动脉增宽30例(100.00%),以升主动脉及弓降部为主,管径38~65mm;显示弧线状低密度的内膜片影30例(100.00%),26例真腔高于假腔,4例密度接近,真腔大部分小于假腔;血柱形成14例;内膜撕裂口显示6例。结论:CT平扫及增强CT可快捷准确地明确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对确定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案及进行疗效观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夹层(AD)预后极差,24小时内死亡率为21%,3个月死亡率达90%,及时正确诊断极为关键。诊断目的在于证实主动脉夹层的存在及准确的分型。明确夹层的范围、内膜破口位置、内膜瓣走行、血栓、主要分支血管的血流灌注、有无主动脉周围血肿,评价假腔的通畅性及真腔受压的程度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RI三种方法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并与其他影像学诊断方法相比较。方法 分析25例AD的MRI所见,并与其他影像学资料相比较:结果 均显示内膜片和真假腔,对内膜破口MRA效果更好;对缓慢血流与血栓鉴别Cine MRI具有诊断价值;分支受累基本一样,MRI对AD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其他影像方法高。结论 MR是诊断AD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夹层系主动脉内膜环状或横向撕裂,血流侵入夹层,继后随血肿形成及病变延伸,突然出现心前区或胸骨后撕裂样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临床命名为主动脉夹层分离,简称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本病发病急,进展快,临床表现复杂,极易造成误诊误治,病死率极高,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本病并不少见,西方国家的统计资料显示,其发病率约为5~10例/100万人口/年。  相似文献   

16.
病例报告例 1,男 ,5 3岁。因背部剧痛 2h于 2 0 0 0年 5月 7日入院。患者 2h前劳动时突发背部刀割样剧痛 ,伴大汗。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2年。查体 :左上肢血压 180 / 10 0mmHg,右上肢16 0 / 90mmHg ,胸部及两肺无异常 ,心浊音界无扩大 ,心率 90 /min ,律齐 ,无杂音。心电图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X线胸片无异常。拟诊为主动脉夹层 ,行超声心动图 (UCG)检查 ,心脏及大血管未见异常。遂在监护下行螺旋CT检查 ,可见降主动脉内膜钙化移位 ,6 0 %泛影葡胺增强显影后见双腔影。确诊为胸主动脉夹层 ,转院行手术治疗。例 2 ,男…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夹层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以主动脉内膜与中间层纵向分离为特征,随着临床医师认识的加强,特别是各种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展,急性主动脉夹层已非少见病。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内科的急症,其临床表现各种各样,漏诊误诊经常发生。医学影像学近10年取得了很大进展,为提高对本病影像学诊断的认识,现将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梁亦念  欧桂娣 《中外医疗》2013,32(15):186+188-186,188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我国在医学上面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主动脉夹层是一类情况较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而主动脉夹层实际上就是指主动脉腔内的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到了主动脉壁中,这样就会形成血肿,它与主动脉瘤是不同的,它并不是由于主动脉壁的扩张而引起的,所以我们也叫它主动脉夹层分离或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主动脉夹层。而随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这类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也随之上升了,而怎样运用现代化的医学技术CT对其进行诊断、模拟、检查以及术后的随访,对于诊断和治疗这类疾病都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该文便对CT影像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一般资料、CT影像诊断主动脉夹层的特点以及CT影像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应用价值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析,从而详细的论述了我国医学上利用CT影像对主动脉夹层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
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为临床急症,70%的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主动脉夹层分离起病急骤、来势凶险,48h内病死率极高,早期诊断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现对我院近几年收入院确诊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介绍诊治体会,以期对临床工作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