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英  何媛 《中外健康文摘》2007,4(11):150-151
探讨如何做好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缩短留观时间,促进病人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2.
王艳波 《吉林医学》2006,27(10):1235-1235
急诊科病人多,流动性大,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长期以来,对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一直是急诊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了使急诊科的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我院急诊科边学习,边探索,在急诊护理单元建立了具有急诊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使整体护理观念与急诊具体情况相结合,使之更完善、更符合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1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目标通过护士对病人在留观期间的一系列健康教育,使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康复保健知识,从而增强预防保健意识,改变病人的不健康行为,减少因缺乏预防保健知识而使所患疾病经常复发,加重心身…  相似文献   

3.
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一直是急诊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们根据急诊科病人多,流动性大,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等特点,边学习,边探索,建立了具有急诊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使整体护理观念有机地与急诊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从而使之更完善、可操作性更强,使急诊的护理质量得到提高.现将对急诊留观病人开展的健康教育特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佳玲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0):135-135
长期以来,对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一直是急诊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们根据急诊科病人多、流动性大、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特点,边学习,边探索,在急诊科建立了具有急诊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使整体护理观念有机地与急诊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使之更完善,更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使急诊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现将对急诊留观病人开展的健康教育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6.
长期以来,对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一直是急诊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们根据急诊科病人多,流动性大,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特点,在急诊建立了具有急诊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使急诊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现将急诊对留观病人开展的健康教育情况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自己身心健康的重视程度明显增高。由于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一个特殊窗口,病人及家属人数多,流动性大。因此,我们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做好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改变不良卫生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治疗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诊留观患者的健康教育一直是急诊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根据急诊科患者多、流动性大、工作量大、护理人员少的特点,边学习边探索,建立了具有急诊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形式,使整体护理理念有机地与急诊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使之更完善、更符合实际,提高了急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诊留观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现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健康教育效果评估表,对176例急诊留观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调查分析.结果 对留观病人及其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缩短留观天数,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结论 对留观病人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可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急诊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对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一直是急诊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点,在急诊建立了具有急诊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使整体护理观念有机地与急诊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使之更完善,更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使急诊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全民文化素质和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正以它蓬勃的生机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护理工作的各个领域.笔者根据急诊科就诊人数多、病种复杂、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特点,边学习、边探索,在急诊科建立了具有急诊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使整体护理观念与急诊患者的具体情况有机地结合,使之更完善,更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使急诊患者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现将对急诊留观患者开展的健康教育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唐静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9):191-192
根据急诊科病人多、流动性大、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特点,建立具有急诊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使整体护理观念有机地与急诊科具体情况相结合,探讨如何构建适合急诊特点、满足急诊人群需求、优质高效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急诊健康教育工作方法,确立急诊健康教育服务的主体意识;针对性制定急诊科健康教育职责制度、实施方法和标准化工作程序;有的放矢地实施专职服务、提供规范服务、营造满意服务、建立互动服务、推行延伸服务等,创建出富有特色的急诊健康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3.
本主要对急诊科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目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急诊科所特有的情况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把握病人接受教育的暂时性和心理特性,可以加强工作效用,达到从预防的途径减少疾病,从而使护理学进入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14.
急诊科病人多,流动性大,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但对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却不容忽视。通过护士对病人在留观期间的一系列健康教育,使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康复保健知识,可以增强预防保健意识,改变病人的不健康行为,减少因缺乏预防保健知识、而使所患疾病经常复发、加重心身负担的情况,从而缩短留观天数,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现将急诊对留观病人开展的健康教育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杨翠琴 《大家健康》2013,(9):161-16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急诊留观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留观患者165例,男110例,女55例,年龄7~86岁,患者平均年龄为62岁。其中56例脑震荡、34例四肢皮肤外伤、32例急性胃肠溃疡、19例发热病因待查、24例腹痛病因待查。根据不同患者患病种类对于健康的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形式对不同患者进行持续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的整个留观过程中都持续有健康教育干预。观察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的临床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科学认识,更好的掌握一些自身保健知识,增强患者的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的习惯,有效地降低由于缺乏保健知识而导致的疾病复发情况;健康教育减少了患者的留院观察时间;健康教育有效地降低了医患纠纷发生率;健康教育大大的提高了临床的护理质量。结论对急诊留观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进行人性化的高水平护理,有效地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医院开展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病人和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患者了解和增进健康知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下,我们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急诊门诊病人就诊的全过程,使病人在就诊、检查、治疗时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被关心,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医院开展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病人和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患者了解和增进健康知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下,我们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急诊门诊病人就诊的全过程,使病人在就诊、检查、治疗时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被关心,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使病人掌握疾病的康复保健知识,增强预防保健意识,提高自身健康维护能力。方法:根据急诊留观病人的特点,制定护理措施,定期向病人或家属发放意见征询意见表,加强与病人沟通,交班巡病房时提问病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收集意见,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修正制定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宣教,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调动病人及家属抗病保健的积极性,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及病人的满意度。结论:对留观病人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丰富了常见的健康教育知识,缩短了留观天数,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护理质量,对临床各种疾病的病人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崔玉顺 《吉林医学》2009,30(8):F0003-F0003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患者的窗口单位,留观对象主要为抢救处置后待床患者、病情危重暂时不能确诊者、由于经济原因拒绝入院治疗者、慢性病急诊发作者等,具有患者流动性强、不确定因素多、时效性短、辐射面广的特点。也正是由于上述特点,使急诊留观患者健康教育的开展十分局限,集中讲座、视听材料、系统讲解等健康教育方法在急诊观察室很难施行,护士只能在抢救或护理的同时简明扼要地交待给患者或家属必须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已发展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而健康教育作为护理模式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护士抓住有力时机及时间对在留院观察期间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实施健康教育,是有效治疗的前提和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同时也可促进护患间的相互理解,可使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及康复保健知识,从而提高留观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义.现将留观患者健康教育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