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与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浅Ⅱ度、深Ⅱ度及其感染创面的疗效。方法将156例烧伤病人按入院日期单、双日分为两组,A组病人创面用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B组病人创面用湿润烧伤膏,观察两组的止痛、创面炎症控制、抑菌效果、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止痛效果B组优于A组(P〈0.01);换药中创面炎症控制方面A组优于B组;Ⅱ度创面A组用药前细菌培养阳性率40.3%,治疗中降至9.6%,B组用药前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9.6%,治疗中升至60.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感染创面A组用药后细菌定量少于B组(P〈0.01);创面愈合时间:浅Ⅱ度A组(12±2.9)天,B组(15±2.8)天(P〈0.05),深Ⅱ度创面,A组(27±3.5)天,B组(49±8.3)天(P〈0.01);换药次数,A组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湿润烧伤膏在止痛效果方面优于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建议在浅Ⅱ度、面积小的创面使用;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在预防、控制创面感染,加快创面愈合等方面优于湿润烧伤膏,适用于深Ⅱ度及感染创面。  相似文献   

2.
宋燕华 《中外医疗》2014,33(1):123-123,125
目的探讨分析用生机橡皮膏对感染创面进行治疗时的疗效,根据治疗结果总结经验,寻求非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案,扩大临床治疗感染创面方法的选择范围。方法将该院资料完整的150例感染创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组79例,创面涂抹生机橡皮膏;对照组71例,外科常规换药,优锁纱布湿敷创面。两组患者在该院治疗时,选用同一组医生,在用药前和治疗后的四星期患者创面的分泌物分别进行采集,分别做细菌培养,4周后对患者创面的愈合情况进行评估,对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和患者的总体治疗疗效做出比较和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治疗疗效高于对照组。患者用药4星期后,采用生机橡皮膏治疗组治愈率为74.68%,对照组为4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44,P〈O.01);治疗组对细菌的抑制作用高于对照组。患者用药前,对两组创面分泌物进行的细菌培养比较,4个星期后采用生机橡皮膏治疗组呈阳性率分别为12.65%、对照组为33.80%,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2,P〈O.01)。结论生机橡皮膏可以有效的提高感染创面的愈合率。  相似文献   

3.
彻底清创术对手外伤感染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太戟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5):137-138
目的 探讨彻底清创术对手外伤感染及愈合的影响。方法对87例手外伤病人在彻底清创前、后做细菌培养,总结细菌培养的阳性率、阴性率及伤121愈合率。结果清创术前细菌培养的阳性率、阴性率分别为95.4%、4.6%,术后分别为8.0%和92.0%。伤口Ⅰ期愈合率97.7%(85例),Ⅱ期愈合率2.3%(2例)。经卡方检验,x^2=132.9,P〈0.01,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彻底清创术是降低手外伤术后感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施治结合外科点状植皮治疗慢性肉芽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3例慢性肉芽创面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生肌象皮膏结合点状植皮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生肌象皮膏进行换药治疗,治疗3周,观察愈合率及创面生长面积。结果 两组痊愈率、面积缩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28例,残余创面3例,痊愈率90.32%;对照组痊愈19例,残余创面13例,痊愈率59.38%。治疗组与对照组同一时点比较,面积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肌象皮膏结合外科点状植皮治疗慢性肉芽创面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象皮生肌膏对压疮的疗效。方法选择压疮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在一般抗炎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象皮生肌膏,对照组给予3%-5%碘酊,呋喃西林,30天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对压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消炎生肌膏联合利福平在压疮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Ⅱ、Ⅲ、Ⅳ期压疮(院外带入)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常规碘伏消毒创面及雷夫奴尔敷料覆盖包扎。观察组患者碘伏消毒创面后涂以消炎生肌膏和利福平药粉,将2组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消炎生肌膏联合利福平药粉治疗压疮,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象皮生肌膏对肛瘘术后模型大鼠创面中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象皮生肌膏治疗组(简称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膏对照组(简称湿润烧伤膏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采用生理盐水治疗,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膏组分别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动态观察4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水肿及第5、10天大鼠创面组织中IL-8、TNF-α蛋白水平表达情况。结果象皮生肌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治疗后的第7、10、14天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象皮生肌膏组治疗后的第7、10、14天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湿润烧伤膏组(P<0.05)。象皮生肌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治疗后的第3、7、10、14天大鼠创面水肿积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象皮生肌膏组治疗后的第3、7、10、14天大鼠创面水肿积分明显低于湿润烧伤膏组(P<0.05)。象皮生肌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治疗后的第5、10天大鼠创面中IL-8、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象皮生肌膏明显提高肛瘘术后模型大鼠创面的愈合率,降低大鼠创面水肿情况,降低大鼠创面中IL-8、TNF-α蛋白表达水平,象皮生肌膏促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及减轻创面水肿的机制可能与降低创面中的炎症因子IL-8、TNF-α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化腐生肌膏治疗重度耳前瘘管久不愈合感染创面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在清创基础上治疗组用化腐生肌膏换药,对照组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换药。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侧,显效8侧,有效2侧,总有效率93.33%,新生上皮出现平均(3.03±1.75)d,腐肉脱落平均(2.96±1.25)d,创面愈合平均(14.82±5.22)d;对照组痊愈10侧,显效5侧,有效15侧,总有效率50%,新生上皮出现平均(6.52±2.10)d,腐肉脱落平均(3.77±10.01)d,创面愈合平均(18.99±6.31)d;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腐生肌膏治疗能促进重度耳前瘘管久不愈合感染创面的愈合质量,缩短了换药时间,减轻长时间换药带来的疼痛感,降低了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膏在麻风足底溃疡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7例麻风足底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治疗组19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外用生肌玉红膏纱布,对照组外用凡士林纱布,隔日换药1次,疗程12周。每次换药记录溃疡的情况,对比创面肉芽生长积分疗效。结果治疗12周时,治疗组创面肉芽生长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创面肉芽性质积分:(1.15±0.89)vs(1.94±1.06)分,P〈0.05;创面肉芽覆盖积分:(1.08±0.94)vs(1.89±1.02),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47.37%、16.67%,总有效率分别为68.42%、33.33%,治疗组有增高趋势。治疗组用药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生肌玉红膏治疗麻风足底溃疡疗效安全可靠,能明显改善创面微循环,促进肉芽生长,有利于提高溃疡愈合率。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治疗肛管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肛管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予湿润烧伤膏及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局部换药,记录创面腐肉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后伤口瘢痕情况。[结果]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1);瘢痕SI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湿润烧伤膏能缩短肛管慢性难愈合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减少创面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肉芽组织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受体(IGF-1R)含量的动态观察,探讨生肌象皮膏促进糖尿病大鼠溃疡愈合的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加链脉佐菌素(STZ)尾静脉注射制备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模型动物于背部打孔,造成溃疡模型。糖尿病溃疡Wistar大鼠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糖尿病空白对照组、凡士林组、生肌象皮膏组。分别于1、7、14、21 d每组处死动物10只,手术取新鲜肉芽组织160 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GF-1及受体的含量。[结果] 生肌象皮膏组、凡士林组、糖尿病对照组IGF-1的表达于7 d增加,第14天达到高峰,在21 d各组的IGF-1的含量明显低于空白组。在第7、14天凡士林组、糖尿病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P<0.05.生肌象皮膏组与空白组比较具有增加的趋势。在21 d凡士林组、糖尿病对照组、生肌象皮膏组IGF-1含量明显下降,与空白组比较P<0.05,糖尿病各组间比较各时间点无统计学意义。生肌象皮膏组、凡士林组、糖尿病对照组IGF-1R的分泌在各时间段均低于空白组,且呈递减趋势。第7、14、21天空白组、生肌象皮膏组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第14、21天生肌象皮膏组与凡士林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结论] IGF-1在糖尿病溃疡早期、中期含量增加,而糖尿病溃疡后期含量减少。生肌象皮膏不能促进糖尿病溃疡肉芽组织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表达,却能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联合外用象皮生肌膏治疗糖尿病足兔溃疡,观察其溃疡愈合速度。方法将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分别是模型组(A组)、象皮生肌膏组(B组)、横向骨搬移组(C组)、横向骨搬移+象皮生肌膏组(D组),通过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后用四氧嘧啶溶液耳缘静脉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再用磁片压迫法建立糖尿病足溃疡模型,A组络合碘换药,B组象皮生肌膏换药,C组骨搬移法治疗,D组骨搬移法联合象皮生肌膏换药治疗,于第1天和第14天分别测量溃疡面积大小。结果通过四氧嘧啶溶液注射后实验兔出现精神倦怠、体质量减轻,血糖明显升高,证明糖尿病造模成功;干预14 d后,与A组比较,B、C组实验兔溃疡面积明显减小(P<0.01);与B组比较,C组实验兔溃疡面积有所减小(P<0.05);与C组比较,D组实验兔溃疡面积显著减小(P<0.01)。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联合外用象皮生肌膏能明显促进兔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象皮生肌膏对大鼠慢性难愈性创面模型PTEN、p-AKT、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象皮生肌膏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从72只SD雄性大鼠中随机选取18只为空白组,其余54只大鼠使用全层皮肤缺损法制备慢性难愈性创面模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每组18只。造模完成后实验组予象皮生肌膏外敷,对照组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外敷,模型组和空白组予生理盐水外涂,于造模后的第3、7、14天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形态,ELISA检测各组皮肤组织PTEN、p-AKT、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第3、7、14天实验组、对照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模型组(P<0.05),且第7天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第3、7、14天皮肤组织完整,前后无明显形态学变化;模型组第3、7天创面组织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表皮大量坏死脱落,第14天见少量毛细血管形成;实验组及对照组第3天炎性细胞浸润、表皮灶性坏死脱落,第7、14天炎性细胞浸润逐渐减少、较多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增生、肉芽组织基本形成。第3、7、14天空白组PTEN、p-AKT、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第3、7、14天模型组PTEN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组(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且第7天达到最低水平(P<0.05)。第3、7、14天模型组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且第7天达到最高水平(P<0.05)。第3、7、14天模型组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组(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且第7天达到最高水平(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能降低大鼠创面中PTEN蛋白表达水平、提高p-AKT、VEGF蛋白表达水平,加快慢性创面愈合速度,调控PTEN/AKT/VEGF信号通路可能是象皮生肌膏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膏对结核性痈瘘术后创口愈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结核性痈瘘术后患者按单双日就诊时间分成两组,治疗组(20例)术后采用生肌玉红膏换药,对照组(20例)术后采用凡士林油膏换药,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创面渗液干净、肉芽组织出现、上皮组织出现、创面愈合各不同阶段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1d,治疗组创面愈合率为70.0%,对照组为15.0%。统计结果显示,生肌玉红膏在减少创面渗液、增加愈合率、缩短愈合天数等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肌玉红膏对结核性痈瘘术后创面愈合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预防急性软组织创伤创面感染的作用。方法将80例由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创伤(创面)分为A组40例(治疗组),B组40例(对照组)。A组常规创面清创后利用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覆盖创面;B组常规对创面进行清创然后用生物敷料A覆盖后包扎换药。伤后、术前及术后第7天取创面标本做细菌培养;观察伤后7d内创面的红肿程度,7d后两组按照创面情况选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修复创面,骨外露或肌腱等外露者采取皮瓣修复创面,其余采取游离皮移植修复。结果手术后7d,A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6例,细菌感染率为15.0%;B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22例,细菌感染率为55.0%。A组创面感染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66,P=0.000)。术后A组创面肿胀较B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35,P=0.042)。A组病人创面修复愈合平均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6,P=0.001)。结论急性软组织创伤(创面)使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较有效地降低创面感染率,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肌玉红膏促进体表慢性溃疡愈合的临床疗效及改善创面微循环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30例慢性难愈性体表溃疡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给予生肌玉红膏覆盖创面,对照组给予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疗程均为15d。分别于治疗后第3、7、14天切取溃疡中心肉芽,采用MPIAS2500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检测创面肉芽微血管密度(MVD),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检测血红蛋白(Hb)含量,722分光光度仪检测羟脯氨酸(Hyp)含量,并采用照相法计算创面愈合率。结果:治疗组MVD、创面肉芽Hb含量、肉芽Hyp含量及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生肌玉红膏能通过改善创面微循环促进体表慢性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VSD)联合超声清创术(UDM)在糖尿病足(DF)溃疡创面愈合中 的应用。方法 选取DF 溃疡患者153 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VSD 联合UDM(VSD+UDM)组77 例和 VSD 组76 例。比较两组入院第7 天时的细菌清除率、创面面积、创面缩小面积、创面缩小率,以及出院时创 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换药次数、住院费用和治疗前后经皮氧分压。结果 入院第7 天,两组比较,VSD+ UDM 组细菌清除率、创面缩小面积及创面缩小率均高于VSD 组,创面面积低于VS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VSD+UDM 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住院费用均低于VS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经皮氧分压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VSD+UDM 组较VSD 组增高,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0.05)。结论 VSD 联合UDM 治疗DF 溃疡可促进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 治疗效果较传统换药联合VSD 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