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新伟 《当代医学》2011,17(35):75-75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3月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 透析并发心律失常的60例患者,对其心律失常的类型以及心律失常发作时血钾浓度等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60例血液透析并心律失常患者中,共出现178次心律失常,其中以室上性心动过速和频发性房性早搏为主,分别有48例(27.0%)、43例(24.2%).血钾浓度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呈剂量依赖 性,当血钾浓度大于6.0mmol/L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甚至可以达到39.3%,当血钾浓度低于3.5mmol/L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期间,应尽早发现心律失常,给予积极纠正,同时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防止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患者并发的心律失常.方法 对74例慢性肾衰住院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观察,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率、类型与临床的关系.结果 慢性肾衰以缓慢心律失常为主,24 h平均心率低于60次/min共30例,Ⅱ°以上房室传导阻滞9例,房颤3例,1例窦性心率平均最慢47次/min,4例Ⅲ°房室阻滞平均心室率分别为52次/min、49次/min、47次/min、40次/min.14例窦性停搏中最长间期达6 s,≥3 s 9例,<3 s 5例.慢性肾衰血钾正常与高血钾的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肾功能减退程度明显相关(P<0.001).结论 慢性肾衰患者并发严重心律失常达54.05%,危险性心律失常多见,以缓慢型心率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用超声心动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测研究了189例在我院诊断为心力衰竭的患者,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患者分为2组,对比2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类型和频率的关系。结果: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与LVEF相关,当LVEF≤40%,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LVEF〉40%的患者。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害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频率,左心功能受损严重者,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血液净化治疗对其心血管损害发生情况与性质造成的影响。方法收集本科室接收的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5例,通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测患者的心血管损害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治疗时共出现心血管损害43例(95.56%);高血压和血肌酐绝对值无显著相关(P0.05);经长期规律血液净化治疗后22%-100%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消失;治疗时有2例出现心肌炎,5例出现冠心病。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的心血管损害发生率较高,但其损害程度、性质相对较轻,部分患者可逆转。  相似文献   

5.
高血钾症是慢性肾功能衰镜竭患者最严重的共发症之一,能及时而正确处理患者会转危为安。患者男性,44岁,患慢性肾功能衰竭住院治疗,于1994年12月2日晚,病人自觉胸闷、心悸、脉率缓慢,查体BP22/14KPa意识清,脸色苍白,轻度浮肿,心率50次/分,立即检查血钾和心电图,血钾7.0mmH2O/L,心电图P波消失,QES波宽大畸形,T波高尖,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病人血钾4.0mmol/L心率恢复正常。1观察及护理要点1.1密切观察尿量的变化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高血钾主要原因是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后尿量减少,尿钾排出降低所致。必要时…  相似文献   

6.
5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为:尿毒症毒素、高血钾、低血钾、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硬化等。比较了慢性肾功能衰竭心包炎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改变。急性心包炎时心电图 ST 段抬高很少见,而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包炎最敏感和特异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58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共发生180例次高钾血症行血液透析抢救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发生高钾血症时进行的血液透析治疗及护理。结果58例患者共发生180例次高钾血症,经血液透析抢救后血钾浓度均降至正常范围,心电图的高血钾图形消失,无死亡病例。结论血液透析抢救高钾血症是最快速、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对3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时,通过心电图检查、血气分析、血清电解质测定等确定室性心律失常与心功能分级及原发病的关系.结果 室性心律失常与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成正比;室性心律失常好发于心肌病及冠心病患者.结论 室性心律失常与慢性充血性心率衰竭严重程度呈正比,而室性心律失常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临床应积极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原发病,改善心功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高钾血症是急危症,常发生于肾功能衰竭(肾衰)的少(或无)尿期,严重的高钾血症可导致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室颤等严重的心律失常,病死率极高。我院自1997年2月以来为28例高钾血症采用了血液透析(血透)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治疗结果:血透15~2小时后患者症状逐渐改善,心律齐,心率正常,心音有力,心电图各种心律失常消失。血钾降低,透析前后血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  (1)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血钾>6mmol/L,心电图T波高尖呈帐蓬状,应药物治疗同时紧急血透治疗,即使无明显症状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钾离子浓度透析液对诱导期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初次接受前三次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含钾浓度为2.0 mmol/L的透析液(对照组)和含钾浓度为3.0 mmol/L的透析液(治疗组)进行诱导透析,记录患者透析过程的临床表现、心电图情况以及透析前、后血钾的变化,给予相应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透析前血钾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6),透析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治疗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对于含钾离子浓度2.0的透析液,诱导期使用含钾离子浓度3.0透析液可降低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且可减少透析前后血钾浓度的差异,可能提高患者对透析治疗的耐受性和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11.
王天勋  杨萍  何燕  叶茂 《西部医学》2009,21(6):953-954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Holter监测意义。方法收集入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7例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随着心衰的加重而增高。结论Holter检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实际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室性心律失常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174例CHF患者分为2组:cTnI阳性组(A组)78例和cTnI阴性组(B组)96例。所有患者均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并观察随访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和死亡率。结果:A组平均每h单个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总数,24h室性心动过速的次数均明显高于B组的CHF患者(P<0.01);A组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因不良心脏事件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血清cTnI浓度与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及近期预后有关,对判断估测老年CHF患者预后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24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结果出现各种心律失常者226例(90.8%),其中伴有S-T段、T波改变者65例,仅有S-T段、T波改变者23例(9.2%)。在心律失常中过早搏动162例;异位性心动过速及房室颤动23例;传导阻滞67例;窦性心律失常32例。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动态心电图改变以各种心律失常最常见,部分病例可仅有S-T段、T波改变;动态心电图改变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依据;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和(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显著的S-T段、T波改变多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安装起搏器患者的临床意义,以供参考。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70例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测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患者起搏功能,不同起搏方式发生感知功能异常情况及两种检测方法对患者感知异常和心律失常的检测率。结果 70例患者共发生心律失常22例(31.43%),感知异常32例(45.71%)。其中2例心律失常、1例感知异常为常规心电图中检测出,19例心律失常、31例感知异常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中得出。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患者的感知异常、心律失常等情况检出率较高,可发现常规心电图检查不能发现的问题,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室性心律失常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80例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并随访3个月,观察猝死与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 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75例(93.8%)。24小时>1000个室性早搏者31例(38.7%),多形室性早搏15例(18.8%),成对室性早搏29例(36.2%),非持续性心动过速36例(45.0%),随防3个月4例发生猝死,无心动过速的患者猝死1例。结论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是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猝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肺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肺心痛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方法:本组病例总共136例,全部于入院后48h内通过24h心电监护或反复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及时地发现心律失常类型并加以分析。结果:本组肺心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率迭67.64%(92例),其心律失常类型以房性心律失常最多,占42.08%,其次为窭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源室早、房宣传导阻滞、房扑等也常出现。心律失常的出现及严重程度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性明显,如心衰程度、肺部感染、低氧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等密切相关。结论:肺心病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且与肺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心律失常治疗应通过积极的病因及合并症治疗,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是最佳办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50例确诊为老年CHF的患者为观察组,不伴有CHF的老年患者58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家庭及社会支持以及Holter监测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严重睡眠障碍、焦虑激越、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照组患者的家庭和睦及社会支持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均〈0.01).Holter监测显示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心源性猝死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老年CHF伴抑郁症患者易产生严重睡眠障碍、焦虑激越、情绪低落等症状;CHF伴抑郁症患者心源性猝死率增高;良好的家庭及社会支持有利于预防和降低老年CHF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179例肺心病住院患者,进行ECG检查,重症病人行心脏监护,部分患者行Holter及其它检查,观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类型及其与心功能、电解质、血气、病程和合并症关系。结果 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38.0%,心率失常类型以房早多见,占61.8%,其发生率与心功能状态、低血钾、低氧血症、病程长短、并发肺部感染和冠心病等因素之间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肺心病并心律失常较无心律失常之间死亡率相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肺心病有较高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并发心律失常后死亡率较高。治疗时必须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改善通气、持续低流量供氧、控制感染、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及心衰等措施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心室按需起搏器(VVI)与房室顺序生理性起搏器(DDD)对过缓性心律失常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过缓性心律失常患者203例,按不同起搏方式分为心室按需起搏组(141例)与房室顺序生理性起搏组(62例)。研究终点:①在每次预定的随访中,以标准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心电监护诊断房颤;②卒中;③心力衰竭;④死亡。患者出院后1、3、6个月定期随访,以后每隔半年随访一次,分析起搏和感知功能。每例患者至少有一份ECG,部分患者做Holter,了解有无术后阵发性及持续性房颤的发生,对已形成AF患者行心脏多普勒检查以了解有无左心房附壁血栓形成。结果:VVI组与DDD组比较,房颤发生率分别为47例(33.33%)与3例(4.84%),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心衰发生率分别为17例(12.06%)和1例(1.62%),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VVI组脑栓塞发生3例,DDD组无发生;VVI组死亡4例,DDD组死亡1例。结论:双腔起博(DDD)可有效减少房颤与心衰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8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心脏损害进行了分析;有心脏损害者73例(89.0%),以心脏增大最多见,心电图以ST-T改变最常见,各种心律失常次之。慢性肾衰的心脏损害与血钾、二氧化碳结合力及血压改变无明显关系,但与尿素氮、贫血有关。11例进行了血液透析,其中3例发生心衰,可能系透析诱发。死亡原因以心衰多见。本文对心脏损害有关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