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肝胆外科患者术后并发胆漏的临床原因与处理对策。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3年4月间我院2655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并发胆漏的4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原因,探讨解决对策。结果 43例并发胆漏患者中,胆漏发生率与手术部位无直接关系,但主观原因导致的胆漏显著多于客观原因所致,45岁以下患者胆漏发生率显著低于45岁以上患者(P<0.05),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治愈。结论肝胆外科手术并发胆漏因主观原因发生较多,且45岁以上患者较易发,术中一定要多加注意,对症治疗后可痊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肝胆外科患者术后并发胆漏的临床原因与处理对策。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3年4月间我院2655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并发胆漏的4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原因,探讨解决对策。结果 43例并发胆漏患者中,胆漏发生率与手术部位无直接关系,但主观原因导致的胆漏显著多于客观原因所致,45岁以下患者胆漏发生率显著低于45岁以上患者(P〈0.05),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治愈。结论肝胆外科手术并发胆漏因主观原因发生较多,且45岁以上患者较易发,术中一定要多加注意,对症治疗后可痊愈。  相似文献   

3.
邵中璞 《求医问药》2014,(20):276-276
目的 :探讨行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发生术后胆漏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肝胆外科手术并发生术后胆漏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16例患者发生术后胆漏的原因、治疗的方法和治疗的结果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 :医生在进行手术操作时不慎损伤了胆管及副肝管、结扎胆管不牢、在为患者拔除T管时用力过猛损伤了T管窦道、放置T管的位置不正确和患者发生了创面感染是进行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我院对这16例患者中的2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对另外14例患者进行了引流治疗和药物治疗。经过治疗,14例进行引流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患者均在4周内痊愈。他们中没有发生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和死亡的患者。另外2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治疗8周后痊愈。结论 :在临床上,可导致行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发生术后胆漏的原因有很多。临床医生在发现进行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发生术后胆漏后,要积极寻找其发生胆漏的原因,并及时对其进行引流治疗和药物治疗,必要时可对其进行手术治疗,以降低其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几率。此外,胆外科医生在为患者进行肝胆外科手术时,要严格按照手术操作的规定进行,合理地为患者放置和拔除T管,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发生胆漏的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肝胆外科患者术后胆漏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胆漏的临床防治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患者48例,并对其胆漏原因和临床防治对策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总结发现,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较为复杂,48例患者中,45例首先进行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住院期间胆漏得到治愈,治愈率达到93.75%,另3例患者需要进行再手术,术后1例发生死亡,另2例带管出院;48例患者的痊愈时间:28例14d内痊愈,占58.33%,11例21d以内痊愈,占22.92%,另外9例28d内痊愈,占18.75%。结论:对患者行肝胆外科手术时容易发生胆漏,其原因较多,对胆漏进行治疗时,非手术治疗效果好,但关键仍在预防,主要方法是充分引流,胆漏量过高时则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以23例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患者为例,对其术后胆漏的发生机制、发病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保守治疗、不同手术介入、B超腹腔置管引流和内镜治疗后患者均痊愈;所有患者治愈时间各不相同,2周治愈14例(60.86%),3周治愈5例(21.73%),4周治愈3例(13%),5周治愈1例(4.3%)。结论: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胆漏的发生重在预防;正确的手术方法,熟练的手术操作,充分的引流是预防肝胆外科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关键。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治疗术后胆漏可以避免胆漏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肝胆外科患者在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胆漏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对我院18例肝胆外科患者术后并发胆漏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生胆漏的原因,针对原因找到相应的防治方法。结果 10例患者进行常规引流10-13d后痊愈;5例患者内镜下治疗10-18d后痊愈;3例患者行手术引流15-25d后痊愈。结论肝胆外科患者术后发生胆漏原因为创面渗漏、胆管结扎线脱落、T管放置不当等。对胆漏情况主要是预防为主,对已发生胆漏患者进行及时引流是治疗胆漏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熊科文 《中外医疗》2012,31(28):52+54
目的对接受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后出现胆漏现象的主要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90例接受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病历,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平均每组45例。常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基础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胆漏综合护理。结果干预组患者出现胆漏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针对导致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后出现胆漏现象的主要原因,对其在治疗期间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使该并发症发生的几率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肝胆外科手术后并发胆漏存在的临床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分析结果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方法选择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实施肝胆外科手术后发生胆漏患者共30例作为研究对象,且选取方式为随机选取,深入分析其出现胆漏的原因,同时对采取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研究发现,发生胆漏与多方面原因有关,其中主要原因是操作者的技术水平、胆管没有进行结扎或结扎不牢固、患者的身体状况。全部患者中,有27例在院治疗成功,剩下的3例患者带管出院,3个月后痊愈,治疗有效率方面高达100%。结论肝胆外科手术后并发胆漏具有诸多方面的原因,要结合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处理方式,其中加强预防是有效避免胆漏出现非常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刁英 《大家健康》2017,(10):7-8
目的:通过分析肝胆外科手术后产生胆漏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该院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肝胆手术后出现胆漏的3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胆漏产生原因、治疗措施和治疗结果,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结果:30例患者中,采取非手术治疗方式的共计有27例患者,住院期间有25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92.59%.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结论:临床医师采取手术操作方法不熟练,缺乏认知病变部位,是引起肝胆外科手术胆漏的主要原因,患者在进行肝胆手术过程中要做好引流工作,减少胆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漏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十几年来发生胆漏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胆漏的原因及术中术后如何发现胆漏。结果术中及时发现胆漏给予术中修补缝合患者未再发生胆漏;术后患者出现胆漏后给予充分冲洗引流,加强抗感染治疗及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患者均得到及时治疗,痊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21.6天。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术中清晰的解剖,熟练的术中操作技术是避免术后胆瘘的关键步骤,术后通畅冲洗引流、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及生长抑素等是术后治疗胆瘘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及胆管损伤的常见原因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疾病后出现胆漏及胆管损伤的11例患者资料,总结其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临床诊治措施.结果:11例患者中,4例患者为术后24h内发现,7例患者为术后48h内发现.患者损伤原因主要包括肝外胆管损伤3例,胆囊管残段钛夹脱落1例,迷走胆管损伤3例,胆总管热损伤4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及胆管损伤的重点在于预防,做到早期发现,积极治疗,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漏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对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早期胆漏6例,系胆囊床毛细胆管或迷走胆管损伤所致,经腹腔引流和药物治疗治愈;迟发性胆漏2例,1例漏口位于肝总管,1例位于右肝管,2例经漏口修补+T管胆道引流治愈,随访6个月至2年无胆管炎发作且无胆管狭窄.结论:肝外胆管、迷走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修补损伤胆管、T管支撑引流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预防并发症出现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胆总管结石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分别予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全部成功清除结石,术后均未发生胆汁漏、切口感染、胆道感染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显著少/短于开腹手术组(P<0.01),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手术组(P<0.01)。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胆漏的发生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胆漏的发生原因、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对395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21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管切口漏胆13例,其中4例经术中常规放置的腹腔引流管引流自愈,9例联合内镜乳头切开和鼻胆管引流治愈。术后T管早期滑脱4例和常规拔T管4例均导致胆汁性腹膜炎,经再次手术置T管和腹腔引流管治愈。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胆管切口漏胆、术后T管早期滑脱和T管瘘道形成不全是胆漏发生的主要原因,保持或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和胆管引流是治疗胆漏的主要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传统治疗与十二指肠镜诊治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效果。方法 35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瘘患者分为十二指肠镜组(采用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技术诊治胆瘘,n=17)和传统治疗组(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胆瘘,n=18),比较两组胆瘘部位明确比例、胆瘘治愈时间、再次手术比例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十二指肠镜组胆瘘部位明确比例显著高于传统治疗组(76.47%和38.89%, P<0.05),胆瘘治愈时间显著短于传统治疗组[(13±3) d和(23±5) d, P<0.05],再次手术比例显著低于传统治疗组(11.76%和38.89%, 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治疗组(17.65%和38.89%, P<0.05)。结论 与传统治疗相比,十二指肠镜诊治胆囊切除术后胆瘘具有微创、安全、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唐金绍 《中外医疗》2016,(34):66-68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肝胆手术治疗后形成胆漏的原因,以便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进而提升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8月_2015年8月在该院接受肝胆手术治疗并发生胆漏的患者40例,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包括手术方式、胆漏发生原因、治疗措施、治疗效果等方面。结果肝胆手术后引发胆漏的原因主要为手术不恰当引发胆总管损伤,占总数40%;其次为手术不恰当引发肝管损伤,占总数30%。该次研究的40例病患中,32例患者根据自身病情选择保守治疗,8例患者因保守治疗无效,选择手术治疗,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在肝胆手术的临床治疗中,导致术后胆漏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在选用治疗方法时,要科学、合理,尽量避免引发胆漏的相关操作,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当有胆漏情况发生时,应立即为患者提供有效治疗措施,这样才能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周大量积血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7年4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一科收治的117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肝移植术后肝周大量积血的危险因素,总结肝移植术后肝周大量积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 117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12例,故最终105例纳入本研究.105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肝周大量积血9例(8.57%),以皮肤、巩膜黄染加重,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短时间内显著升高,肝功能受损为典型临床表现.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肝周大量积血与患者上腹部手术史(P=0.001)、术前血红蛋白水平(P=0.031)、术前白细胞水平(P=0.001)、术前血小板水平(P<0.001)、术后胆漏(P=0.001)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上腹部手术史(P=0.008,OR=15.000)、术后胆漏(P=0.034,OR=20.770)是肝移植术后肝周大量积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了解患者的既往腹部手术史、术中严格保护胆管血供,吻合确切,避免胆漏,是预防肝移植术后肝周大量积血的主要措施.肝周大量积血一旦产生,及时穿刺引流或手术清除积血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诊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在治疗急性胆管炎超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行急诊LCBDE的超高龄(≥80岁)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胆管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预后.结果 43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2例中转开腹,成功率为95.6%;手术时间为(132.22±11.53)min,术中出血量为(22.71±5.57)ml,住院时间为(8.13±1.43)d.术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1例、肺部感染3例,无出血、胆漏、腹腔感染、死亡等严重并发症.随访2~12个月均无结石复发及胆道狭窄.结论 在严格把握适应证及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术的前提下,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胆管炎超高龄患者行急诊LCBDE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对胆道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采用十二指肠镜干预的胆道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十二指肠镜在胆道术后并发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胆道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24例,结石残留12例,采用十二指肠镜取石成功率为94.4%。3例胆漏患者中1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和鼻胆管引流,1例鼻胆管引流治愈,1例内径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明确诊断后开腹手术治愈。4例胆总管损伤狭窄患者中2例行鼻胆管引流后,经再次手术治愈,2例置入塑料胆道支架,症状消失。4例Oddis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中3例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后症状消失,1例无效。3例盲袢综合征患者中括约肌切开术后症状改善。ERCP发现遗漏胆总管下端肿瘤3例。十二指肠镜术后并发胰腺炎2例,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5.36%,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胆道结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残留是内镜干预最常见的适应证,十二指肠镜治疗部分胆漏和胆总管良性狭窄有效,对胆道术后遗留病变的识别和处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徐秀云  王淑萍 《医学综述》2008,14(19):3024-3025
目的探讨内镜在处理胆囊切除术后对胆管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腹痛等症状者行内镜下胰胆管造影(ERCP),对明确为胆管并发症者作以下治疗:①胆管残余结石行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②胆管部分狭窄行内镜胆管扩张后置内支架治疗;③胆总管完全横断继以外科手术治疗;④胆漏者行留置鼻胆引流管。结果26例并发症者中,胆管残余结石19例(占76%),结石均予以取出。胆总管部分狭窄2例(占8%),随访半年,2例均取得满意效果。胆总管完全横断1例(占4%),行外科手术。胆漏2例(占8%),内镜治疗后48h关闭。1例治疗失败,1例为十二指肠乳头肌功能不全,经乳头肌切开,症状缓解。结论胆囊切除术后临床上怀疑有胆管并发症,应尽早行ERCP检查,明确病因,予以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