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布鲁菌病又称波状热,是布鲁菌所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肘,大、睾丸炎为特点。传染源为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马、鹿、骆驼等。驻疫区部队由于接触上述病畜发生布鲁菌病可见报道…,而非疫区部队散发病例报道较少,较易误诊。我院曾收治散发布鲁菌病患者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查找113例布鲁菌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113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人患者占75.22%,男女比例2.32∶1。超过半数患者的职业为农牧民,商业服务占第2位。患者大部分来源于疫区,来自北京(非疫区)的患者数量占第4位。70.8%的患者因接触羊、牛发病,而有10.6%的患者无明确接触史。结论未成年人发病率不容忽视,接触传播仍是布鲁菌病传播流行的主要方式,但其他传播途径致病所占比例增高,需临床医师加以重视。切断传播途径,减少畜间流行仍然是控制布鲁菌病流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背景 布鲁菌病属于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法定乙类传染病,其发病率高,分布范围广,病程较长、临床表现复杂。因此,临床诊断困难,误诊率、复发率、致残率高,需要临床医生早期诊断、正确选择抗生素种类和疗程。目的 调查承德地区布鲁菌病患者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资料、抗生素使用情况和预后及复发情况等临床资料,为布鲁菌病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承德市第三医院2010年1月-2018年8月就诊的340例布鲁菌病患者,收集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血液样品100份作为对照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人口学和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以及预后情况等资料。结果 340例患者中有布鲁菌病明确接触史322例(94.7%),无明确接触史18例(5.3%),其中以饲养牛羊、流产或病死牛羊接触者和屠宰、皮毛加工者感染率较高,分别为59.2%、20.5%和5.1%;主要症状和体征以发热(81.5%)、乏力(71.5%)和关节痛、腰腿痛(65.3%)为主要表现。布鲁菌病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RU)低于对照者,淋巴细胞计数(LYM)、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高于对照者(P<0.05)。布鲁菌病治疗共可采用7种治疗方案,其中方案1为157例,方案2为141例,方案3为36例,方案4为3例,方案5为2例,方案6为1例,方案7为0例。340例患者总痊愈率为94.7%(322/340)。其中,方案1痊愈率为96.2%(151/157),肝损伤、胃肠道反应及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分别为5.1%(8/157)、7.6%(12/157)和1.3%(2/157);方案2痊愈率为95.0%(134/141),肝损伤、胃肠道反应及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分别为3.5%(5/141)、4.3%(6/141)和0.7%(1/141);方案3痊愈率为86.1%(31/36),肝损伤、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6%(2/36)和8.3%(3/36)。方案1痊愈率高于方案3(χ2=4.92,P=0.026);方案1与方案2、方案2与方案3痊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8、3.09,P=0.53、0.08)。方案1、方案2、方案3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P=0.14)。方案4、5、6痊愈率为100%,仅1例发生不良反应,由于病例数较少,未进行统计学处理。结论 布鲁菌病的诊断需要依赖牛羊接触史等流行病学资料、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但由于缺乏临床特异性,涉及各器官系统且并发症多,需要临床医生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布鲁菌病的治疗共可采用7种治疗方案,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总结云南省布鲁菌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特点, 以提高对布鲁菌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例布鲁菌病患者临床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患者均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 均有发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乏力、出汗.就诊于泌尿外科、呼吸科、内分泌科、感染科、肿瘤科、血液科、神经内科等不同临床科室, 1例以发热、全身肌肉酸痛为主;1例反复不明原因发热;1例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1例右腰腹部疼痛;1例右下腹持续性隐痛;1例发热、咳嗽、咳痰;1例间断头痛;1例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睾丸肿痛.8例血培养均阳性, 经细菌学鉴定为布鲁氏菌.血液白细胞计数及肝功能多数正常.结论 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多样, 病人首诊于不同临床科室, 对长期不明原因发热者临床和检验医师应结合流行病学特点警惕布鲁菌病, 及时行体液细菌学检查, 血培养是诊断布鲁氏菌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云南部分地区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的分析,了解这些区域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为临床早期预防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布鲁氏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  结果  175例中,以昆明市(41.71%)及曲靖市(38.86%)的患者为主;年龄集中在41~60岁(53.14%),男女性别比为2.13∶1,多见牛羊养殖者(65.71%);多为长期进入牛羊生活环境者(99.43%);发病高峰多在10~12月份(36.57%)。发热占67.43%,盗汗占82.29%,关节疼痛占85.71%(腰痛占60.00%)。无临床症状者1.14%。脊柱病变占并发症的90.48%。 全部患者试管凝集试验(SAT)阳性,滴度在1∶50++ ~1∶3200之间:血培养出马耳他布鲁菌的阳性率为39.43%(69/175例);骨髓培养的阳性率为38.55%(32/83例)。  结论  研究病例主要来自昆明、曲靖地区,好发于10~12月,主要在牛羊生活环境中被感染,第4、5腰椎骨质病变为最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布鲁菌病误诊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28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28例多为不典型病例,波状热、睾丸痛少见,均为非牧区散发病例,仅6例来自农村,17例有牲畜、畜肉、生乳等接触史,最终通过细菌学检查确诊为布鲁菌病.结论 对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应注意询问个人史中有关的流行病学资料.警惕本病,必要时行布鲁杆菌凝集试验以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布鲁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确诊的4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63岁,均来自非疫区的江西省(新建县2例,石城县1例,高安市1例);1例从事山羊饲养,1例从事山羊贩卖、宰杀,1例为超市肉类销售员,1例无明显牲畜接触史。患者均有发热、乏力、多汗、关节酸痛症状,误诊时间10~40d。确诊后经口服米诺环素联合利福平治疗6周,均预后良好。结论布鲁菌病在非疫区的发病率低,临床症状不典型,很容易漏诊或误诊。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布鲁菌病患者黄疸的临床生化指标,及其强化期治疗对黄疸的影响。方法对71例急性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6例出现黄疸(黄疸组),其余55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胆红素指标进行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对黄疸组患者异常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升高所占比率比较;采用完全随机两样本资料的秩和检验对黄疸组和对照组年龄和病程中位数进行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四格表χ2检验比较黄疸组和对照组生化等指标;采用配对秩和检验比较强化期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DBIL和IBIL差异。结果黄疸组异常DBIL和异常IBIL所占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DBIL所占比率高;黄疸组和对照组年龄和病程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异常的ALT、AST、ALP、γ-GT所占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DBIL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IBIL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期治疗前后TBIL、DBIL和IBI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6例急性布鲁菌病患者黄疸全部消失。结论布鲁菌可致急性布鲁菌病患者黄疸的特征主要是隐性高DBIL血症黄疸,2组比较,急性布鲁菌病黄疸与患者的性别有关与年龄、ALT、AST、ALP、γ-GT异常率无关;强化期治疗对消除急性布鲁菌病黄疸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乌鲁木齐地区布鲁菌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特征及易感人群,为布鲁菌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0月—2015年8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的124例布鲁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4例布鲁菌病患者平均年龄(45.3±12.8)岁,男性91例,女性33例,患者以维吾尔族为主(58.1%),主要集中在喀什和塔城地区(51例,41.1%),牧民和农民占58.1%,其中75例有明确的牛羊接触史。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9月,临床表现出现发热(89.5%),伴有出现脾脏肿大(26.6%)、骨关节损害者(22.6%)、心脏损害(20.2%)、肝脏肿大(11.3%)。布鲁菌患者中出现C-反应蛋白升高(66.9%)、血沉增高(57.3%)、白介素-6升高(56.5%)、降钙素原升高(41.9%)。结论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并发症多,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无明显接触史的布鲁菌病误诊、漏诊率较高,以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一般被误诊为关节炎、风湿病、骨结核等,该病在南方很少见,因而更容易误诊。本文通过对1例被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布鲁菌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布鲁菌病的临床特点,分析其误诊原因,强化临床医生对布鲁菌病的认识,以便早期诊断,尽可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对长期发热的患者即使非牧区、无明显接触史也应考虑布鲁菌病,行血培养可助诊。  相似文献   

11.
冯仕品  王莉  谢敏  罗苇  张伟  金梅  杨胜 《四川医学》2012,33(6):962-965
目的探讨儿童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特点与肾脏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狼疮性肾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资料。结果临床分型以肾病综合征型为最常见,占8例(40%);孤立性血尿或(和)蛋白尿2例(10%),急性肾炎型4例(20%),急进性肾炎型2例(10%),慢性肾炎型1例(5%),肾小管间质损害型2例(10%),亚临床型1例(5%)。肾外症状以发热(65%)、贫血(35%)、皮肤损害(50%)、关节炎(35%)等多见;实验室检查:补体C3降低17例(85%),抗核抗体(ANA)阳性16例(80%),抗ds-DNA阳性13例(65%),血浆白蛋白降低8例(40%),转氨酶增高4例(20%),Hb降低13例(65%),白细胞减少11例(55%),血小板减少9例(45%),BUN增高7例(35%),D二聚体阳性9例(45%),Coob’s试验阳性3例(15%),球蛋白增高4例(20%)。ESR增高3例(65%)。20例肾活检均异常,病理类型以Ⅳ型LN最多,10例(50%),其次是V型3例(15%),Ⅰ型、Ⅱ型和Ⅲ型各1例(分别占5%),Ⅳ+Ⅴ型2例(10%),Ⅲ+Ⅴ型2例(10%)。大多数患儿免疫荧光多呈"满堂亮",2例呈寡免疫复合物沉着。结论儿童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类型有其自身特点,肾脏病理学检查对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成人麻疹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成人麻疹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59例成人麻疹病例的发病季节、年龄、地区分布、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和临床转归。结果男性15名,女性44名,男∶女=1∶2.93,其中孕妇13人(22.03%),产妇3人(5.08%),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20~39岁50人(84.75%),成人麻疹全年均有发病,2—4月为发病高峰季节,发病人群以农村患者居多(79.66%),59例(100%)出现发热,39~41℃46例(77.97%),平均热程(8.58±2.59)d;51例(86.44%)出现呼吸道卡他症状,59例(100.00%)出现皮疹,平均以发病(4.46±1.71)d出疹,59例(100.00%)有口腔麻疹黏膜斑。血清麻疹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率为49.82%。并发症中肝功能损害39例(66.10%),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32例(54.24%),消化道出血2例(3.39%),脑炎1例(1.69%),喉炎1例(1.69%)。孕妇感染者发生流产及死胎3例(23.08%),重症者2例(3.39%),59例(100.00%)均痊愈。结论成人麻疹临床症状典型,并发支气管炎和肝功能损害最为常见,孕妇感染者流产发生率较高,但重症患者少,临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基层医院起搏器植入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基层医院目前起搏器植入情况,强调术后随访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8例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①有适应证患者植入起搏器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②基层医院以植入单腔VVI起搏器为主,占46.27%;③发生并发症26例,占9.70%。术后囊袋渗血2例,起搏器电极脱位3例,起搏器综合征10例,囊袋感染1例,术后发热1例,电池提前耗竭5例,死亡4例。结论对符合起搏器植入指征的患者积极行起搏器植入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基层医院应增加生理性起搏器应用;加强随访,严防起搏器植入并发症发生并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9月至2006年7月我院收治通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20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冠状动脉瘘来自左冠状动脉12例(60%),包括左主干至肺动脉瘘2例和左前降支至肺动脉瘘10例;来自右冠状动脉7例(35%),包括4例至肺动脉瘘和3例至右心室瘘;1例(5%)来自双侧冠状动脉,也均瘘入肺动脉.主要表现有胸闷、胸痛的9例(45%),劳累性气促7例(35%),心悸4例(20%).心电图表现正常8例,左心室肥大3例,右心室肥大4例,有心肌缺血表现5例.8例行介入封堵治疗,6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余6例未做治疗 .20例患者随访1个月~5年,预后良好.结论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可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均安全、有效,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4):75-78
目的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实验室检验结果 ,帮助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6年6月入院的118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发现本组患儿中1~8岁患病最多,共95例(80.5%);除1例疑似EB病毒相关性嗜血综合征病例,其余大多预后良好。临床症状以三联征包括发热(98.3%)、咽峡炎(78.0%)、颈淋巴结肿大(72.9%)最常见,肝脏肿大者占55.9%,脾脏肿大占48.3%,皮疹占36.4%,打鼾和眼睑浮肿占52.5%。实验室检查:112例白细胞(WBC)计数10×10~9/L(94.9%),淋巴细胞比例35%的患者有108例(91.5%),50%的有86例(72.9%),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者占70.3%,谷丙转氨酶升高者占58.5%,EB病毒(EBV)的IgM抗体(EBV-CA-IgM)阳性率66.1%。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造成多系统功能损害,临床表现复杂,可结合实验检验结果对IM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赵伟  赵洋 《安徽医学》2015,(3):324-327
目的:对甲状腺腺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临床病理进行分析。方法对21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其病理标本进行研究。结果甲状腺结节数为1枚的患者有18例(85.71%),2枚有3例(14.29%);均匀强化有6例(28.57%),不均匀强化有2例(9.52%);出现包膜有13例(61.90%);钙化现象出现2例(9.52%);滤泡状腺瘤15例,乳头状腺瘤6例。发生于甲状腺左叶者10例,甲状腺右叶者5例;跨甲状腺右叶及峡部者2例,跨甲状腺左叶及峡部者1例,跨甲状腺左右叶者3例。病变最大者约4.0 cm ×5.0 cm,检出最小者约1.0 cm ×1.0 cm。病变边缘不清晰者1例,界限清晰者20例。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受压体积增大。囊性结节4例,占19.05%;实性结节8例,占38.10%;混合性结节9例,占42.86%。结论综合各种CT征象,结合详实可靠的临床表现,有利于甲状腺腺瘤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7.
2009年邢台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我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订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网络直报系统归属为本辖区内的10 084例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年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10 084例,发病率为144.26/10万;农村人口发病率高于市区人口,发病比为4.89∶1.00;发病有明显季节性,4月开始上升5月份达高峰,9月开始下降。年龄分布以5岁以下为主,占总疫情的96.29%,尤其以1~3岁组高发;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高发;男女性别之比1.74∶1.00,男孩多发。重症病例147例,占总疫情的1.46%,其中EV71感染占阳性数的57.73%,CoxA16病毒感染占28.87%。结论邢台市手足口病防控形势严峻,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年龄和季节差异,今后的防控重点应该放在5岁以下年龄组,以及托幼机构,对于手足口病患者应提高警惕,及早救治,加强健康教育,同时加强手足口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南宁市职业人群布鲁菌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俐  冯景强  何冰  潘海西  吴杰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7):824-824,826
目的了解南宁市职业人群布鲁菌感染状况,为开展科学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试管凝集试验对南宁市南、北2大奶场的饲养员、挤奶工和农贸市场的生畜肉的销售员进行3年的布鲁菌抗体血清学跟踪检测。结果636人份血清中检出阳性37份,阳性率为5.81%,南边奶场和农贸市场畜肉类销售员均为阴性。阳性感染者集中在北边奶场。且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检测和回访中发现阳性感染者血清抗体滴度以1:100~200者占97.30%(36/37),达到1:400仅1份,感染者未见有临床症状或有不适。结论本市职业人群布鲁菌感染者的抗体阳性滴度不高,几乎均无临床症状。控制家畜布鲁菌病的流行是降低人群布鲁菌感染率的关键,同时应继续关注并跟踪隐性感染者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