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消心痛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治疗效果、心电图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心绞痛治疗效果、心电图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及研究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甲襞微循环指标的护理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9月于某院及县人民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31名健康同龄者为对照组,然后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前、术后1d、3d、7d、10d及14d的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指标进行分别检测及护理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术后1d、3d、7d的血流变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术前、术后1d、3d、7d、10d及14d的甲襞微循环指标均差于对照组,术后1d及3d的检测水平均差于其他时间段,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指标的变化较大,尤其应重视其术后短时间内的血流变及甲襞微循环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康艾注射液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影响.方法观察12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使用康艾注射液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明显异常,经康艾注射液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种指标和甲襞微循环各加权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0.01).结论康艾注射液具有降黏、降凝、降聚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中层得血流变和甲襞微循环改变的关系,方法:对417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进行观察,同时以桂木斯地区无心,脑疾患的健康人104例的血流变学,甲襞微循环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中风组血流变的还原粘度,全血粘度的低切变率,中风组甲襞微循环袢形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血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检查对缺血性中风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流变学、血脂及炎性反应递质的影响。方法 纳入在我中心接受治疗的14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73)与研究组(n=73)。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法,进行对症治疗,如对心肌循环改善、血脂的调节、降低血压和抗凝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每日3次,每次10丸,总治疗时间为90 d。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TC、TG、LDL、HDL)以及炎性反应递质。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1.78%)高于对照组(78.08%)(P <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无差异(P> 0.05)。两组在经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治疗前均低(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沉降率显著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血脂指标比较无差异(P> 0.05)。两组经治疗后血脂TC、TG及LDL明显降低,HDL水平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蒲参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应用蒲参胶囊后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发病72h内脑梗死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经应用蒲参胶囊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参胶囊有较强的活血化淤作用,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微循环障碍,降低血液黏稠度,对脑梗死的防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丹红注射液在老年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6):159-160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糖尿病患者39例,其中20例给予常规治疗,19例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液流变学参数及尿蛋白、肾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有效率84.2%,对照组有效率3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和血沉等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和血沉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尿素氮和肌酐治疗后均有改善,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尿蛋白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巴曲抗栓酶对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经CT或MRI确诊的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48例,给巴曲抗栓酶治疗,d1给药10BU,以后5BU,qod,gtt,总剂量20BU,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异常,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病人均有明显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异常,治疗后异常指标得到改善,但管攀模型、微静脉口径、血液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滴丸对高血压患者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CC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性CCCI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基础疗法相同,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滴丸(0.1092g)口服治疗(每日3次,每次10粒),连续治疗4周,观察临床症状、脑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眩晕、头痛、睡眠障碍及其他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4周后左椎动脉(LVA)、基底动脉(BA)、右椎动脉(RV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与舒张期峰值流速(Vd)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性CCCI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优化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糖尿病人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患甲襞微循环障碍的疗效。方法:老年糖尿病患38例,给与常规降糖药物并停用其他血管活性药物后,加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疗程3mon,观察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糖尿病患经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后,甲襞微循环的各种参数和综合积分值均有显改善。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是治疗老年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有效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巴曲抗栓酶对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经CT或MRI确诊的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 4 8例 ,给巴曲抗栓酶治疗 ,d 1给 10BU ,以后 5BU ,qod ,ivgtt ,总剂量 2 0BU ,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病人均有明显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异常 ,治疗后异常指标得到改善 ,但管攀模糊、微静脉口径、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及微血栓数等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临床总有效率 96 %。结论 :巴曲抗栓酶可改善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异常 ,可起到“微血管疏通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高脂血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应用普伐他汀治疗8周,治疗组加服复方丹参滴丸治疗8周,观察疗效、血脂和血流变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0%,对照组为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2, P <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白胆固醇(H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脂血症患者既能降低血脂水平,又能有效地降低全血黏度,提高组织灌注,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冠心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口服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常规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还原黏度和血小板黏附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治疗组的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及冠脉事件发生率为5.13%,对照组为17.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减轻微循环障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抗帕颗粒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VP)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36例 ,单用美多巴 ,研究组VP患者32例在美多巴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帕颗粒 ,分别检测加药前、后第7 ,15 ,30d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的各项指标。结果 :研究组使用抗帕颗粒第7d后,除红细胞压积外 ,所有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血液流变学指标到第15d继续下降 ,直至第30d(P<0.01) ;甲襞微循环各项指标第7d达最低 (P<0.01) ,一直延续至第30d(P<0.05)。结论 :抗帕颗粒可明显改善VP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 ,达到病因干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马向前  田繁胜 《河北医药》2010,32(17):2380-238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银杏叶制剂对老年高脂血症血脂脂质、脂蛋白代谢以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64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38例口服银杏叶片、阿司匹林;对照组126例口服丹参片。1个疗程后监测血清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改善动脉硬化指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2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红细胞聚集指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银杏叶制剂具有调节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脂质和脂蛋白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与内皮细胞活化多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高血压病患者采用甲襞微循环检查,血液流变学检查及内皮细胞舒张因子(NO、PGI2)、收缩因子(TXA2、ET)检测。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血液流变检查大多异常,收缩因子、vWF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高血压病血管内皮细胞活化,收缩和舒张因子动态平衡被打破,血管收缩增强,血流阻力加大,使血压升高;凝血机制改变,血流变慢,微循环障碍,又加重内皮细胞受损,促使血压再次上升,呈现恶性循环链。设法阻断此链,是防治高血压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缬沙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6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复方丹参滴丸。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67.6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平均收缩压为(131.0±6.5)mmHg(1mmHg-0.133kpa)低于对照组(135.0±7.4)mmHg,差异具有显著性(t=2.3681,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佳,安全,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邵春林 《河北医药》2013,(18):2771-2772
目的探讨奥曲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进行常规治疗的2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对照组,同期采用常规治疗加奥曲肽进行治疗的25例患者为观察组,然后将2组患者治疗后7 d、14 d的总有效率、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治疗前后的血流变与甲襞微循环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7d、14d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而治疗后的血流变与甲襞微循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奥曲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尼莫地平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尼莫地平,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值与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对收缩压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对舒张压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55.61%;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82.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尼莫地平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降压与症状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足甲襞微循环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31例健康同龄人为对照组,然后将观察组术前1 d、术后3d及5d的足甲襞微循环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1d、术后3d及5d的足甲襞微循环指标均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3d的检测结果差于术前1d及术后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足甲襞微循环指标的变化明显,应重视术后对此方面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