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科2004-03/2008-02共收治重症脑卒中行气管切开患者46例,经过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气管切开均为重症脑卒中患者,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60~81(平均65)岁,置管时间10~45 d,其中1例因脑干出血严重死亡外,其余经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2护理2.1病室环境管理患者住单人病房,病室空气新鲜,开窗通风至少每日2次,室温20~24℃,湿度60%~70%。紫外线消毒2次/d,每次1 h;每次至少30 m in用专用抹布和拖把浸有含有效氯500 m g/L的消毒溶液,消毒物体表面,拖地2次/d;工作人员入室要换鞋,戴口罩和手套,严格探视制度和减少流动人员。2.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观察患者意识、面色、生命体征、瞳孔、肢体活动等情况,特别应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注意有无气管内渗血、皮下气肿、气道狭窄,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甲床光泽等情况。同时要注意观察分泌物的颜色、量,粘稠度,做好急救准备。2.3体位护理患者应保持颈部轻度伸展,胸部处于扩张状态,取半侧卧位,利分泌物的排出,病情许可可抬高床头15°~30°。至少每2 h翻身1次,翻身时注意头、颈、躯...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止肺部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2,他引:2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行气管切开对防止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40ml)、急诊开颅手术后≤24h气管切开患者30例,另急诊开颅手术后未于早期气管切开(即切开时间〉24h或未行气管切开的患者)3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用抗生素头孢三代静滴预防感染。结果:39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其中实验组12例,有9例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时间4~10d,平均6.5d;对照组27例,有12例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时间10~20d,平均17.2d;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行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率和控制感染平均时间均显著低于未早期行气管切开患者(P〈0.01),而感染控制率显著高于未早期切开者(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有效防止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的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3.
我院神经外科2006-2007年气管切开患者共60例,现将护理情况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2例,女8例,年龄9~76岁。其中车祸造成重型颅脑损伤42例,暴力造成重型颅脑损伤12例,脑出血术后6例,其中清醒2例,朦胧12例,浅昏迷30例。中昏迷16例。病程最长96 d,最短15 d。1.2护理方法1.2.1病室环境要求保持室内清洁安静,室温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在55%~60%,室内经常通风换气,并应用加湿器,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减少探视人员,室内不可放置花草杂物。1.2.2气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用双层无菌盐水纱布遮盖通气口,并及时更换、加湿,有条件者可以戴人工鼻,  相似文献   

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0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月~2005年1月,我院为82例创伤、中毒、感染、大手术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0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40例,女42例,17~72岁,平均34岁。均行经口插管机械通气,插管后72h如不能脱机,则行气管切开术。机械通气时间3~10d。并发肺炎20例,死亡10例。2护理2.1心理护理机械通气患者,因经口鼻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全身连接各种管道,而产生急躁、恐惧、挫折等心理反应。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予以心理疏导,缓解压力。2.2严格消毒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定时通风、换气消毒。严格限制陪护及探视…  相似文献   

5.
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收治因各种急慢性疾病需气管切开患者41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18例,28~57岁。其中脑出血18例,病毒性脑炎9例,格林巴利综合征8例,缺血缺氧性脑病6例。治愈34例,好转5例,死亡2例。2护理2.1气管套管护理气管套管每4~6h清洗煮沸消毒1次,防止分泌物淤积堵塞外套管。在套管口上用双层无菌生理盐水湿纱布覆盖,并经常更换。更换气管导管周围纱布2次/d,必要时随时更换,保持切口周围清洁干燥。2.2呼吸道管理2.2.1吸痰动作要轻、稳、准、快,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以免引起低氧血症[1]…  相似文献   

6.
2003年6月~2004年10月我院ICU收治机械通气患者487例,现将呼吸道管理经验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372例,女115例,3~86岁,平均60.5岁。呼吸中枢受损16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36例,外科手术后呼吸功能不全128例,中枢所致呼吸肌麻痹56例,其中经气管插管应用机械通气451例,气管切开后应用机械通气36例。平均治疗时间12d,并发肺炎32例,治愈390例,好转87例,死亡10例。2呼吸道管理2.1一般管理①保持病室空气流通,定期紫外线消毒,2次/d,病室地面用消毒液擦拭,4次/d[1]。②严格探视制度,避免人员过多流动。③机械通气患者均应采取半卧位,抬高床头3…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 2 0 0 0年以来 ,对气管切开后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引起重度哮喘 ,经积极抢救治疗 2 4h以上 ,哮喘仍不缓解的2 2例患者 ,用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混合液雾化吸入进行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一般资料分析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ICU住院患者 2 2例 ,男 1 7例 ,女 5例 ,年龄2 6~ 6 3岁。既往无哮喘病史 ,气管切开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引起重度哮喘 ,口唇发绀、神志萎靡、模糊或昏迷 ,双肺部可闻及大量的哮鸣音 ,心率在 1 5 0次 /min以上 ,呼吸在 30次 /min以上。SaO2 下降至≤ 90 %。经抗炎、常规解痉平喘等处理 ,达 2…  相似文献   

8.
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气道湿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的方法。方法:严密观察气管切开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病房内空气湿化、套管外口敷料湿化、超声雾化吸入湿化、气道冲洗、气管内滴药及呼吸机湿化等综合气道湿化护理,观察肺部感染、气道阻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78例患者气管切开时间为伤后2~9h,平均4.6h。拔管时间9~27d,平均13.5d。治愈73例,死亡5例,死亡原因分别为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创面脓毒症2例,肺部感染1例,治愈率93.59%。没有出现气道阻塞并发症。结论:正确有效地做好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气道湿化,有利于减少呼吸道并发症,是治疗吸入性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1998年1月~2004年1月,我院共收治颅脑外伤、脑出血、一氧化碳中毒等气管切开患者28例,经高压氧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5例,9~67岁,其中车祸造成颅脑损伤19例,脑出血7例,一氧化碳中毒2例。28例中昏迷患者23例,较清醒者5例。1.2方法采用中型高压氧治疗舱,空气加压,管道供氧,将自制的“L"型硬塑料管一端与“Y"型管连接,另一端与气管套管外口连接。治疗压力0.2MPa,稳压吸纯氧1h,中间间歇吸空气10min,加减压各20min。1次/d,10次为一疗程。2结果28例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时间为20~50d,在…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吸痰前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湿化51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文英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4):2502-2503
2004年1月~2006年2月,我们共收治了101例行气管切开患者,对51例吸痰前给予滴注生理盐水湿化,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01例,符合原发性颅脑损伤诊断标准[1]24例,继发性颅脑损伤40例,脑动脉瘤6例,高血压出血31例。随机分为吸痰前滴注生理盐水组(A组)50例和吸痰时滴注生理盐水组(B组)51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种、气管切开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2方法1.2.1操作方法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60%~70%,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30m in次/,并用紫外线消毒,2次/d,1h次/。患者持续吸氧,氧气湿…  相似文献   

11.
王月楠 《中国康复》2012,27(4):259-259
2009年6月~2011年7月我院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并肺部感染(已行气管切开)患者49例,均符合颅脑损伤[1]及肺部感染诊断标准[2]。其中男28例,女21例;平均年龄(41.5±12.6)岁;硬膜下血肿20例,硬膜外血肿15例,颅内血肿14例;气管切开病程5~72d,平均18.3d,感染时间为气管切开术后3~15d。所有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①体位排痰:根据病情选择合适体位,一般急性期取低半卧位,以后可逐渐增至30~45°仰卧位,或侧卧位,昏迷患者2h更换一次体位,同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适用于糖尿病患者气管切开护理需要的气管垫.方法 选择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入住我院ICU患糖尿病并发呼吸功能不全行气管切开术且意识清醒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在气管切口及周围皮肤用0.5%碘伏消毒后,使用药物气管垫换药;对照组在气管切口及周围皮肤用0.5%碘伏消毒后,使用普通无菌纱布气管垫换药,不加任何药物.观察两组患者的效果有无差异性.结果 对照组气管切开切口分泌物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在对照组第1次切口分泌物培养阳性后改用药物气管垫换药,3 d后第2次切口分泌物培养均为阴性.对照组气管切口局部有红、肿、热、痛8例,切口处有脓性分泌物5例,有脓臭味4例,切口局部溃烂3例;切口局部溃烂经应用药物气管垫7 d后痊愈;切口有脓臭味,经应用药物气管垫3 d后,异味消除.结论 采用药物气管垫保护气管切口,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气管切开切口的感染,能显著改善切口异味,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气管切开术后切口感染的一种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ICU患者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病种复杂,致使医院感染发病率相对较高。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还会对医院的声誉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从各环节预防和控制ICU患者医院感染十分必要。1加强环境管理ICU的布局应科学、合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有标识。工作人员进入ICU应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口罩帽子,限制进入人员数量;探视人员进入ICU也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一般不允许探视人员进入。室内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和通风,减少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室温保持在20~22℃,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  相似文献   

14.
我院为1例脑出血患者行开颅取血手术,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女,50岁,因不慎滑倒损伤头部,出现意识障碍以脑出血收入我院脑外科行开颅取血手术治疗。2护理2.1气管切开护理脑出血术后常行气管切开,减少呼吸道阻塞,改善缺氧状态。但气管切开后未经鼻咽腔加温、润湿、滤过的空气直接进入肺,患者昏迷咳嗽反射差,分泌物很容易堵塞下呼吸道引起窒息,因而应加强护理。①病室温度在20~24℃,湿度在60%~70%为宜,减少探视,保持空气清新和病房清洁,避免交叉感染机会。②注意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后的20例患者经气管插管延长管同时湿化给氧的临床应用,包括对血氧饱和度、痰液黏稠度、肺部感染及刺激性咳嗽的效果评价。方法:将一次性鼻导管剪去鼻塞后接一次性吸痰管,氧流量一般调2~4L/min,或按病情调整。用注射器抽生理盐水60ml接一次性延长管再与另一条一次性吸痰管连接,用微量泵以3ml/h速度泵入。将一次性鼻导管和一次性延长管装置同时插入气管插管延长管的一端并固定,将气管插管延长管的另一端与气管套管连接。每日可遵医嘱予生理盐水20ml α-糜蛋白酶5mg 庆大8万U通过气管插管延长管的侧孔雾化吸入,3次/d。结果:本组19例血氧饱和度情况良好,1例无改善;19例痰液黏稠度情况改善,1例无改善;20例均无发生刺激性咳嗽;除原有1例肺部感染外,其余19例均无发生肺部感染。结论:气管插管延长管可重复使用,每24h更换1次,浸泡消毒后可重新使用,只需24h更换一次性鼻导管及一次性延长管装置,成本低,大多数患者可以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对神经外科76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例进行分析,并定期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药敏试验,分析肺部感染的因素。结果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率高,78例中有62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达79.49%。其中45例发生在气管切开后3~10 d内,有2例直接死于肺部感染。结论肺部感染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故加强病房管理、湿化气道、充分吸痰、消毒隔离、准确使用抗生素等是防治肺部感染的关键,且加强气管切开术后3~10 d的护理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常呈深昏迷 ,咳嗽及吞咽功能消失 ,口腔分泌物多 ,极易形成肺部感染 ,及时气管切开 ,保持呼吸道通畅极为重要 ,但气管切开后并发食管漏者罕见。我科于 1999年 5月 6日收住 1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并发气管食管漏的患者 ,经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护理 ,术后 81d漏口愈合。现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男 ,46岁。因车祸伤及头部 ,由其他医院治疗 4d行气管切开后转入我院ICU病房。查体 :T 3 7 5℃ ,P 10 0次/min ,R 2 6次 /min ,BP 17/ 12kPa,呈深昏迷 ,GCS评 5分 ,气管切开内套管通畅 ,管口处分泌物较多 ,为咖啡色 ,双肺…  相似文献   

18.
我科2000-07-01~2006-07-01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00例,均行气管切开。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98例,女102例,年龄6~72岁,原发性脑干损伤25例,创伤性脑疝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101例,各种颅内血肿保守治疗的81例,脑挫裂伤93例。2护理2.1气管套管的护理[1]认真检查气管套管固定是否牢固,松紧度以固定带与皮肤之间能伸进一指为宜,太紧影响血液循环,须充气者充气容量适度,每4 h放气一次,并随时注意气管导管插入的深度,以免其滑出或滑入一侧支气管内。金属套管内管要定时更换清洗消毒,一般4~6 h清洗消毒一次,洗净附于…  相似文献   

19.
重症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重症脑出血患者多伴昏迷舌后坠 ,咳嗽反射减弱 ,痰不易咳出 ,气管切开可减少呼吸道无效腔 ,增加有效通气量 ,便于吸痰 ,加强气管切开护理 ,对提高抢救成功率 ,减少后遗症极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 0 0 0年至 2 0 0 2年我院共收治重症脑出血患者 68例 ,男 41例 ,女 2 7例 ,2 7~ 69岁 ,其中昏迷舌后坠行气管切开 19例 ,经有效护理 ,未发生肺部感染 ,气管内出血 ,食管气管瘘 ,拔管后气管狭窄等并发症。2 气管切开护理2 1 体位的护理 因患者昏迷且气管切开 ,应避免过多刺激及不必要的搬动 ,防止气管内出血。保持气管套…  相似文献   

20.
创伤外科     
9401422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气管切开后分泌物细菌培养的分析及护理/郑椒霞…//第二军医大学学报一1992,13(增刊)一111~112 从培养结果可知: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霉菌等感染仍是烧伤病人致死的主要原因。护理:加强气道湿化,保持气道湿润,给予0.45%盐水加庆大霉素行气管内滴入,4~6glt/min,超声雾化每2~4小时l次,必要时行气道冲洗,以利清除气管内分泌物和坏死粘膜。应用呼吸机时,湿化瓶内的水不得少于1/3。加强重危监护病房的空气消毒,如过氧乙酸消毒液拖地板和擦物品、家具,及紫外线照射,用空气负离子发生器净化空气等。定期作气道分泌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