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者报道北京地区存在莱姆病感染。应用IFA法检测自然人群1314人抗BB螺旋体抗体,感染率11.87%;传播媒介为长角血蜱,应用改良BSK培养液分别从蜱、人血液中分高培养出BB螺旋体6株;取30例皮肤病变组织作病理检查,有5例查到BB螺旋体;莱姆病患者应用大剂量青霉素或头孢三嗪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4%及88%。 相似文献
2.
首次调查发现山东省存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山东省的莱姆病自然疫源地。方法:于1992 ̄1999年,在山东省的山林地区设点,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进行人群莱姆病感染调查,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莱姆病病例诊断;对主要媒介蜱进行调查,用布旗法采集蜱类、分类鉴定,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进行中肠带螺旋体率的调查,用BSK培养基分离病原,宿主动物调查,用鼠笼和鼠夹捕获鼠类,分类,解剖,取明脏,膀胱等,用BSK培养基分离病原 相似文献
3.
4.
5.
自1990年3月至1993年5月,对福建省21个县、市的部分林业采育场、林场开展莱姆病调查。检测血清4114份,莱姆病感染率为2.11%。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流感样症状,病变累及皮肤等多脏器,甚至致畸、致残。该病主要传播媒介为蜱类昆虫,主要宿主为鼠类动物。根据福建属典型的南方林区环境,林业工人生产、生活,以及传播媒介等方面的特点,提出“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强调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以确保林业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1991-1992年,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新安县266份血清中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阳性36例,人群感染率13.53%,不同年龄组差异明显;蜱中肠带菌检查阳性率26.00%,初步认为长用血蜱和微小牛蜱为传播媒介;鼠血清中也检测出了莱姆病抗体。 相似文献
7.
1992~1993年对湖北省英山县进行了莱姆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人群感染率林场工人为10.8%,林场小学生为19.0%,非林区居民为2.0%,从豪猪血蜱(2/40)、二棘血蜱(3/20)中检出伯氏疏螺旋体。本调查证实在湖北省东部的英山县有莱姆病存在,人群感染莱姆病与环境性蜱暴露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9.
为研究我省莱姆病生物媒介一蜱的种群、分布、季节消长及其带菌情况、采用布旗法及动物体外捕捉法在山林地区采集蜱分类鉴定,并进行季节消长调查;应用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查蜱中肠带菌率,BSK培养基分离病原体。结果表明,我省长江南北均有蜱存在,隶属1科3属5种;蜱菜明显的季节性,4月初出现,5 ̄6月为高峰,8月逐渐下降,至10月下旬消失;二棘血蜱中肠带螺旋体率为13.0%;1998年 ̄1999年捕捉活蜱400 相似文献
10.
11.
1989年在牡丹江林区对4个不同地理地貌的林场进行了莱姆病的调查。在访问和检查的2 718人中,发现74例患者,其中54例是慢性游走性红斑,12例是神经系统损伤,8例是关节炎。从深山区到丘陵地均有莱姆病患者存在和发生。4个林场的患病率分布在11.6~45‰,深山区莱姆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丘陵地带。
从1例精神紊乱病人血液中分离到1株莱姆病螺旋体。
全沟硬蜱季节消长曲线和慢性游走性红斑病例曲线相一致,确证全沟硬蜱的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从1例精神紊乱病人血液中分离到1株莱姆病螺旋体。
全沟硬蜱季节消长曲线和慢性游走性红斑病例曲线相一致,确证全沟硬蜱的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调查郴州地区莱姆病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于1991年在地处湘粤交界的南岭山区宜章县莽山林场设点凋查。结果:共查林区人群257人,血清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IgG)阳性者16人,阳性率为6.23%。对16例个案调查,有明确蜱叮咬史者6例,占37.5%;并发现典型游走性红斑病例3例。结论:南岭山区可能是莱姆病疫区,人群中有莱姆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莱姆病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0年以来,从血清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病原体分离与鉴定等方面对福建莱姆病进行了调查研究,证实该病在福建林区的流行面很广,发现部份典型病例,从蜱类、鼠类都分离出莱姆病螺旋体。 相似文献
14.
宁夏六盘山地区莱姆病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宁夏六盘山及周边地区莱姆病自然疫源地状况。方法: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ELISA法,检测人、畜血清莱姆病抗体.采集蜱类进行病原分离。结果:检测757人,抗莱姆病螺旋体IgG抗体阳性(≥1:128)24人,自然感染率3.17%,并查出典型莱姆病病例;黄牛、绵羊、山羊抗莱姆病抗体阳性水分别为23.88%(16/67)、15.82%(25/158)、20.31%(13/64)。共采集硬蜱4属5种141只,其中1属4种为宁夏首次记录;全沟硬蜱带菌率为50.0%(5/10),从80只全沟硬蜱分离出3株莱姆病疏螺旋体。结论:首次证实宁夏六盘山地两侧及前山丘陵地区、盐池县存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5.
自1987年以来,我们在全国开展了莱姆病调查,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河北、新疆、湖北、四川、福建和北京等省、市采集的全沟硬蜱、粒形硬蜱、壤塘硬蜱、嗜群血蜱、二棘血蜱和长角血蜱分离出71株莱姆病螺旋体,其中55株从全沟硬蜱分离。全沟硬蜱是东北和西北针阔叶林区的优势蜱种,其带菌率为20~45%,表明全沟硬蜱是我国北方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生物媒介。虽然从我国南方的某些硬蜱属和血蜱属种类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但是南方的主要生物媒介还不清楚。从我国蜱体内分离的螺旋体在超微结构、单克隆抗体反应和外表蛋白等方面与美国菌株有某些区别。 相似文献
16.
本文于1990~1991年在山东省境内6个县(市)林区及山区首次进行了莱姆病血清学调查,结果证实省内部分林区及山区人群中存在莱姆病感染。经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结合血清学及临床症状,共确诊典型病人19例。山区及平原林区均存在和发生莱姆病患者,各年龄组间莱姆病感染无显著性差别(P>0.05)。 相似文献
17.
1987~1988年我们在牡丹江和延边林区对莱姆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发现一些林场莱姆病的患病率和自然感染率较高。大青林场共有人口1 030人,在检查的628人中,发现莱姆病患者37例。在小白林场人群中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伯氏包柔氏体自然感染率为22.5%。从牡丹江林区收集的全沟硬蜱中,分离出了3株包柔氏体,其中M7菌株经单克隆抗体测定和电镜观察,确证为伯氏包柔氏体。在医院收集162份疑似森林脑炎病人血清,其中38份血清抗伯氏包柔氏体抗体阳性。对15例经临床和血清学确诊的莱姆病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和治疗,证明大剂量青霉素可以治愈全身性红斑。并从1例慢性游走性红斑患者血液中分离出1株包柔氏体。 相似文献
18.
1990~1995年间,作者对福建已发现莱姆病地区的蜱类媒介及其宿主进行调查,查出蜱类20种,宿主包括家野鼠类、野猪、野兔、獾、山羊等野生动物和狗、牛等家畜。从蜱类、鼠类分离出多株莱姆病病原体,从台湾角血蜱查见病原体,粒形硬蜱可能是闽北莱姆病的主要蜱媒。 相似文献
19.
福建莱姆病蜱媒及其宿主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0~1995年,对福建莱姆病疫区的蜱媒及其宿主进行调查,查出蜱类19种,宿主包括家野鼠类、野猪、野兔、獾、山羊等野生动物和狗、牛等家畜。从粒形硬蜱、台湾角血蜱和社鼠、褐家鼠分离出莱姆病病原体,粒形硬蜱可能是福建莱姆病的主要蜱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