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薇 《江苏中医药》2012,44(1):40-41
2007年4月~2010年1月,我院采用化瘀通乳饮配合金黄散治疗急性乳腺炎郁乳期41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选80例均为我院外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1例:初产妇30例,经产妇11例;单侧35例,双侧6例;病程1~7d。对照组39例:初产妇28例,经产妇11例;单  相似文献   

2.
谢丹 《新中医》2012,(6):54-55
目的:观察疏通乳管联合通乳消肿汤治疗郁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患者采用乳房按压、负压吸引、泪道探子疏通等方法消除郁乳,并联合通乳消肿汤内服、外敷。结果:45例经手法排乳及中药内服、外敷的纯中药治疗后获得良好效果,5例经纯中药治疗疗效欠佳,需要联合应用抗生素。在纯中药治疗的患者中,43例获得痊愈并可正常哺乳;2例早期肿块及症状消失,但随后郁乳症状反复出现。纯中药治疗有效率90%,治愈率86%,平均治疗时间2.2天。结论:疏通乳管联合通乳消肿汤治疗郁乳期急性乳腺炎,方法简单,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数年来笔者以通乳汤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倪小凤  周欢  周文文  蔡玉娟 《新中医》2024,56(11):80-84
目的:观察通乳消痈方联合中医手法排乳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 字表法将138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分为中药组、排乳组、联合组各46例。中药组给予通乳消痈方治疗,排 乳组给予中医手法排乳治疗,联合组给予通乳消痈方联合中医手法排乳治疗,3组各治疗5 d。比较3组治疗前 后临床症状评分、炎症指标水平;比较3组临床疗效、通乳时间、临床症状消除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不 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7.83%,高于中药组82.61%、排乳组86.96%(P<0.05);联合组通乳 时间、临床症状消除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较中药组、排乳组缩短(P<0.05),中药组、排乳组总有效 率、通乳时间、临床症状消除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临 床症状评分、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R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联合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及各炎症指标低于中药组、排乳组(P<0.05);中药组、排乳组临床症 状评分及各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通乳消痈方联合中医手法排乳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效果良好,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毕广东 《河南中医》2016,(1):103-104
目的:观察天黄消痈散联合手法排乳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手法排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天黄消痈散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有效率为78.5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4 h内通乳率为96.43%,对照组为44.6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24 h内乳房消除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9%,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天黄消痈散联合手法排乳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总结近十年针灸推拿治疗急性乳腺炎郁乳期的研究进展,认为中医针刺、艾灸和推拿是急性乳腺炎郁乳期早期治疗的最佳选择。疗效显著,且无并发症、无创伤,有利于母婴健康。参考文献25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乳消痈汤治疗急性乳腺炎(外吹乳痈)的临床效果。方法:用通乳消痈汤口服,配合乳房按摩,抗生素静滴,分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治愈、有效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矾冰纳米乳调和如意金黄散外敷配合手法通乳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科门诊就诊的急性乳腺炎患者48例,均为女性;年龄21~33岁,平均年龄(27.10±3.04)岁,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22例,右侧26例,均为初诊患者,对早期急性乳腺炎的...  相似文献   

9.
杨准叶 《河南中医》2003,23(2):32-33
数年来笔者以通乳汤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6 2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初产妇 5 6例 ,经产妇 6例 ;年龄 2 2~ 35岁 ,平均 2 7岁。 6 2例患者均是一侧或双侧乳房触及肿块 ;其中体温大于 38.0℃者 2 7例 ;病程最短 1d ,最长 7d。2 治疗方法通乳汤方药组成 :生赤芍 5 0 g ,生甘草 30 g ,蒲公英 30g ,牡丹皮、当归、川楝子、全瓜蒌、路路通、王不留行各 10 g ,川芎 6 g。若肿块较大 ,皮肤发红伴高热者 ,加穿山甲、皂角刺。每日 1剂 ,水煎服 ,5d为 1个疗程。见效后再服 5剂。3 疗效标准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治疗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的内服中药方药间的关联规则和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2009年1月至2019年2月发表的中医内服方治疗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的文章,共收集内服中药方65个,应用Excel 2011数据软件,录入各药方的组成药物。对方剂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关联规则计算。结果:65个内服方中,使用频次最多的14种药物依次为蒲公英、柴胡、甘草、王不留行等;功效分类使用频率前6位的依次为清热解毒、疏肝散结、通经下乳、清热化痰、活血调经、凉血消痈;支持度>20%,置信度>60%的高频药对分别为柴胡和蒲公英、蒲公英和金银花、路路通和王不留行、柴胡和金银花、金银花和连翘、瓜蒌和青皮。结论:治疗本病的内服方中药药性以寒凉为主,药味以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胃为主,药物功效以清热解毒、疏肝散结、通经下乳为主,体现了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疏肝清热、通经下乳的临床治疗原则。数据挖掘从宏观层次上探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配伍特点,对临床辨证论治组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接受治疗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予以抗感染、消肿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内服乳痈汤、外用消痈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肿痛消除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分别为(3.21±1.24)d、(4.34±1.08)d、(4.01±1.24)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4.53±1.12)d、(7.02±1.46)d、(6.96±1.28)d,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疗效显著,可缩短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正常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揉抓排乳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非脓肿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中医治疗组采用揉抓排乳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揉抓排乳、中药外敷的基础上联合抗生素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乳房疼痛、红肿范围、肿块大小等疗效指标和不良反应,并对2组患者的中段乳汁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中医治疗组细菌感染阳性率11.7%,联合治疗组1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阳性组的病程长于阴性组(P0.01)。病程越长,细菌感染的风险就越高[OR=11.621,95%CI:(3.729~36.214)]。2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2,P=0.559)。结论:非脓肿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细菌感染率低,尽早解决乳汁瘀滞是有效控制病情和预防乳腺脓肿的关键,揉抓排乳联合三黄膏外敷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可行,且不干扰正常哺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乳散结汤配合乳腺治疗仪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口服通乳散结汤,外用乳腺治疗仪治疗;对照组49例采用青霉素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7.76%,对照组治愈率为77.5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乳散结汤内服配合乳腺治疗仪外用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急性乳腺炎瘀滞期中应用七步砭石通乳法联合情志护理对患者临床症状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门诊乳腺科接受治疗的60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瘀滞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七步砭石通乳法护理,观察组应用七步砭石通乳法加情志护理,3 d后,比较2组的临床症状、疼痛程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乳汁瘀积程度Ⅰ度、Ⅱ度、Ⅲ度分别为86.67%(26/30)、10.00%(3/30)、3.33%(1/30),优于对照组的60.00%(18/30)、26.67%(8/30)、13.33%(4/30)(Z=3.021,P <0.05);护理后,观察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为(2.05±1.13)分,低于对照组的(3.14±1.02)分(t=7.031,P <0.05)。结论 给予产后急性乳腺炎瘀滞期患者七步砭石通乳法配合情志护理能更明显地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程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中药开郁乳疏散促进产妇通乳下乳的作用。方法设治疗组50例,使用开郁乳疏散;对照组30例为空白对照,观察两组在通乳时间、乳汁量等方面的情况。结果开郁乳疏散能显著提早产妇乳汁分泌时间、增加乳汁分泌量。结论自拟开郁乳疏散能促进产妇乳汁分泌,在临床中优于西药西医方法。  相似文献   

16.
自1998年以来,笔者运用自拟清散乳痈汤治疗急性化脓性乳腺炎186例,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笔者用消痈散配合红外线乳腺治疗仪治疗急性乳腺炎40例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丽红  张颖 《河南中医》2007,27(6):49-49
产后缺乳是产后常见病,严重影响婴儿发育成长,其主要病机为产后气血虚弱,乳汁化生不足,以及肝郁气滞,乳络不通所致[1]。1996~2005年我们研制通乳散治疗该病50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500例,年龄21~30岁335例,31~35岁165例;就诊时间最短产后3 d,最长60 d,平均20 d。其中剖腹产122例,自然分娩218例,侧切产160例。全部产妇均为产后乳汁减少甚或点滴而出。1.2中医辨证根据症状体征不同,中医辨证分二型,气血虚弱320例,肝郁气滞180例。2治疗方法中药治疗以通乳散为主方:党参10 g,黄芪20 g,丹参20 g,当归10 g,穿山甲…  相似文献   

19.
殷飞  倪毅  刘伟  刘蕾  马家礼  许桐林 《光明中医》2022,(15):2694-2696
目的 评估蒲公英瓜络汤治疗乳汁淤积型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是A组:蒲公英瓜络汤+手法排乳组; B组:手法排乳组; C组:头孢拉定胶囊+手法排乳组。比较3组临床治愈率、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对母乳喂养率的影响。结果 A组(蒲公英瓜络汤+手法排乳组)临床治愈率是、有效率均高于其他2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组患者排乳通畅程度、肿块大小、疼痛程度优于其他2组,且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组患者治愈后继续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蒲公英瓜络汤可以改善乳管不畅,促进乳汁排出,有利促进乳房局部炎症消退,肿块消散,有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自拟夏楼消痈散治疗急性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口服头孢克洛胶囊;治疗组给予自拟夏楼消痈散治疗;2组均以7天为1疗程,治疗两疗程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2组比较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自拟夏楼消痈散治疗急性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并发证,减少抗生素的耐受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