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方法选择32例病理提示早期癌、异型增生、符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均采用ESD,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32例患者通过ESD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达到治愈的效果,其效果好、安全、经济,而术后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论对ESD治疗后的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患者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手术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6例行ESD的消化道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行普通外科手术治疗的26例消化道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灶切除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治愈性切除率、术后生存率以及术后复发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消化道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患者,采用ESD与常规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相当,但ESD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低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2例早期上消化道肿瘤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1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1例给予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征、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明显低于对照组(19%)(P0.05)。2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部分消化道恶性肿瘤和没有转移的早期肿瘤都可以在内镜下进行剥离切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cosal dissection,ESD)是一项微创的新治疗技术可以免除传统手术的治疗风险,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手术技术要求高的特点。ESD常见的并发症有出血、穿孔。本文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护理技术,并总结实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消化道早期癌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择选阳江市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消化道早期癌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剥离组,各50例。常规组行传统黏膜切除术,剥离组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统计分析两组的临床手术情况、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离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剥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复发率为16.0 %,高于剥离组的2.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剥离组与常规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早期癌患者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其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杨翠红 《光明中医》2023,(3):561-563
目的 探讨分析营养支持结合家属守护护理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癌患者生存质量、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研究病例,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就诊并接受ESD治疗的85例消化道早期癌患者,2019年3月—2021年3月,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接受常规干预患者(40例)纳为对照组,接受营养支持结合家属守护干预患者(45例)纳为研究组,对照分析2组护理结局。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营养指标水平,相较对照组明显便优(P<0.05);护理前对比2组营养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自我效能评分,相较对照组明显较优(P<0.05);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相较对照组评分较高(P<0.05)。结论 消化道早期癌患者接受ESD治疗期间,接受营养支持结合家属守护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自我效能评分,调整患者的营养状况,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种采用各种电刀对大于2 cm的病变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的微创手术。ESD不仅能将较大的病变整块切除,还能对其进行准确的病理诊断分期。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ESD作为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变的首选治疗方法[1-2]。ESD具有损伤小、疗效好、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由于患者对其了解不够,普遍出现焦虑、害怕、烦躁不安、猜疑心理,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于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ESD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于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ESD治疗的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的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干预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囊肿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消化道囊肿患者64例,均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及术后病理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手术平均时间为(79.3±2.4)min,整片切除率为87.5%;术中1例发生穿孔,利用钛夹成功夹闭;3例高龄患者创面有溃疡出血,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经3个月~2年随访,所有患者均无肿瘤残留或复发现象。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囊肿安全可靠,疗效显著,但在治疗中应对手术适应证予以严格把握,严格根据相应操作规程展开手术操作,确保充分实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清、放大内镜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PRL)的检出率大大提高,而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治疗消化道癌前病变(包括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有效方法。但是在病变组织经ESD剥离后,患者症状并不会随之消失。此时,传统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进行辨证论治,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正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是一种微创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和黏膜下肿瘤的新技术,其优点是能安全地将较大病灶完整、大块切除[1]。在日本ESD已被确定为上消化道早期恶性肿瘤内镜切除的标准方法[2]。该技术操作难度大,存在出血、穿孔的可能。为减少患者术后焦虑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做好术前的准备及术后护理尤为重要。整体护理已在临床上开展,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护理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4例内镜下行黏膜剥离术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常规护理)与试验组(32例: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平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内镜下行黏膜剥离术的患者,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阀质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护理。方法:对25例胃间质瘤患者在我院行ESD前后的治疗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中有2例胃窦间质瘤由于瘤体大(分别为3.6、3.8cm),术中出血难以控制,出血量达到60—85ml,终止剥离,转外科手术。其余23例均一次完整剥离,瘤体直径1-2cm,平均约1.5cm。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复查病变部位剥离彻底,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做好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在术中与手术医生娴熟的配合,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了患者早耳康复。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消化道早癌及黏膜下肿瘤患者通过体外圈套器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进行治疗,研究其 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奉节县人民医院在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60 例消化道早癌及黏膜下肿瘤患者作为研 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将通过传统 ESD 展开医治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体 外圈套器牵引辅助 ESD 进行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 中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 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通过体外圈套器牵引辅助在 ESD 对消化道早癌及黏膜下 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好,手术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逐渐开展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其对于≥2cm的平坦病变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具有对患者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的优点,但最常见的并发症出血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ESD的广泛应用。我们自2008年3月至2009年1月对11例消化道病变患者进行ESD治疗中加强出血的治疗和预防,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微探头超声(MPS)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价值,评价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普通胃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黏膜局限性隆起病变患者60例,并行内镜超声微探头检查进一步确诊,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采用ESD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及并发症,术后3,6和24个月进行复查。结果 60例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中,病变位于食管21例(21%),贲门部5例(5%),胃底25例(26%),胃体9例(9%),胃角3例(3%),胃窦21例(21%),十二指肠14例(14%),分别来源于黏膜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和固有肌层。MPS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88%)。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平均手术时间55~138 min,出血量均少于100 m L,完整切除率97%,未发生大出血及其他并发症,随访2年未发现局部复发病例。结论 MPS检查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诊断准确率高,操作简单。ESD治疗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对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中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治疗 效果进行比较。 方法:于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选取武夷山市立医院收治的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共计纳入患者 80 例,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 40 例,分别实施 EMR(EMR 组)、ESD(ESD 组)治疗。比较不同 治疗方案实施后的效果。 结果:EMR 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 ESD 组,手术及住院时间短于 ESD 组;ESD 组患者治愈性切 除率、整块切除率高于 EMR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基底病灶残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ESD 组患者血清分化簇 3+ (CD3+ )、CD4+ 水平、CD4+ /CD8+ 高于 EMR 组;ESD 组患者 1 年复发率、并发 症发生率低于 EMR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 1 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ESD 组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 1(CEACAM–1)阳性率低于 EMR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于 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ESD 病灶切除效率高,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有助于患者康复,但手术及住 院时间较 EMR 长,临床可以根据患者实际状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早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经肛门微创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E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整块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各项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病灶整块切除率为96%,与对照组的1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腹痛、出血、感染、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效果显著,病灶切除率高,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比较对胃食管连接部(GEJ)癌前病变患者或早癌患者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黏膜切除 术(EMR)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 2016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70 例 GEJ 癌前病变或早癌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开展研究,甲组 35 例给予 ESD 治疗,乙组 35 例给予 EMR 治疗,比较 ESD、EMR 的手术疗效。 结果:两 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甲组患者的病变切除效果显著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甲组患者的复发率(5.71 %)明显低于乙组 (22.8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 GEJ 癌前病变患者或早癌患者采取 ESD 治疗的效果明显高于 EMR,其整块切除率、组织学治愈率均高,且复发率低,是治疗 GEJ 癌前病变或早癌的一种安全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经内镜黏膜切除术围手术期及术中配合、护理进行总结与分析。方法对36例人住我科,并行经内镜黏膜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诊疗经过、围手术期准备及术后观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35位患者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1例并发症穿孔,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后均可康复出院。结论经内镜黏膜切除术是治疗消化道早期表浅肿瘤的有效方法,其围手术期准备及术中配合、护理对手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