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外培养的贲门癌组织对神经节突起的促生长和诱向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肿瘤组织和原代培养肿瘤细胞对鸡胚神经节神经元的影响。方法:(1)贲门癌组织块和原代培养的肿瘤细胞与鸡胚背根神经节共培养;(2)贲门癌组织/原代细胞培养液与鸡胚背根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共培养;(3)贲门癌组织/原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otr,NGF)抗体后与鸡前根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共培养。结果:(1)贲门癌组织块及原代培养的肿瘤细胞对神经  相似文献   

2.
1 神经生长因子概况 神经生长因子(NGF)研究是近年来神经科学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1948年Bucker用小鸡肉瘤180及肉瘤37匀浆接种培养鸡胚时发现其中有些物质能促使鸡胚的背根节变大。以后,Levi-Montalcini分析了这一物质,并提出这种能促进神经生长的物质称为NGF。1954年首次从组织中提取纯化了NGF蛋白,并证明NGF是神经系统发育和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需的活性分子之一。70年代对NGF的认识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作用于离体培养的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细胞过程中神经元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观察NGF作用于离体培养的DRG细胞在4,12,24h时,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低分子质量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NF-L)、翻译延伸因子2A3-2(a new gene homologous to human translational elongation factor,EF-Ts)基因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在NGF作用于离体培养的DRG细胞过程中,GAP-43、NF-L、2A3-2基因表达在不同时间呈不同程度的上调。结论:NGF可作用于生长相关蛋白、神经细胞骨架以及相关蛋白翻译水平,促进神经元存活和神经突起延伸。  相似文献   

4.
胚胎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培养与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可行的胚胎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培养和纯化方法。方法取胚胎大鼠背根神经节,通过胰蛋白酶消化、抗有丝分裂药物纯化等方法获得背根神经节神经元。采用降钙素基因相关的缩氨酸和神经丝蛋白双重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并测定神经元的纯度。结果分离培养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在适宜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纯度可达到93%左右。结论此培养方法简单、易行,能培养和纯化出大量背根神经节神经元。  相似文献   

5.
小鼠颌下腺2.5S神经生长因子的纯化和活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7S神经生长因子(NGF)复合物与βNGF等电点不同,通过离子交换纤维素层析柱分离纯化了2.5S NGF。20~30g的上海种成年雄性小鼠领下腺可获得5~9mgNGF提取物,其分子量接近14,000,三种主要组分的等电点分别为8.9,9.15和9.25。NGF提取物支持鸡胚和新生小鼠背根节细胞在体外的存活、生长和分化。生物活性鉴定表明:纯化后每毫克蛋白质中NGF的活力约提高了100倍。  相似文献   

6.
神经节苷脂的制备及其某些化学、生物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一个简单的制备牛脑神经节苷脂的方法,由本法制得的节苷脂在薄板层析上显示12条带,其唾液酸含量达29.5%;在体外培养实验中,所制得之节苷脂能够促进鸡胚背根神经节的生长;并能定量的结合霍乱毒素。  相似文献   

7.
坐骨神经切断对大鼠脊髓背根节NGF和BDN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切断坐骨神经对成年SD大鼠背根节NGF和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10只成年SD大鼠,切断一侧坐骨神经,术后存活3d,取手术侧和非手术侧的背根节,用NGF和BDNF的cRNA探针进行常规原位杂交染色。观察该两因子mRNA阳性反应产物在背根节的分布和变化。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坐骨神经切断后手术侧和非手术侧的100个阳性反应神经元NGF和BDNF的mRNA阳性反应神经元的平均灰度,以反映NGF和BDNF相对含量。结果:在背根节中可见NGF和BDNF的mRNA的阳性神经元,阳性反应产物星兰色位于细胞质。相比之下,呈NGF的mRNA阳性反应神经元的数量较少。手术侧NGF和BDNF的平均灰度值(82.3±3.4和80.2±5.4)较非手术侧的平均灰度(101.3±6.5和109.5±2.4)降低,表明手术侧NGF和BDNF的mRNA较非手术侧者明显增加,p<0.01。结论:提示坐骨神经切断可促进背根节NGF和BDNF的mRNA的表达增加,NGF和BDNF可能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在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促进背根神经节细胞(DRGC)增殖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小鼠DRGC细胞,通过Transwell共培养小室与HMVEC进行非接触共培养,实验设HMVEC单独培养组、DRGC单独培养组、HMVEC与DRGC共培养组及PD90780组。PD90780组HMVEC使用NGF拮抗剂PD90780预处理1 h后,再与DRGC共培养。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NGF的水平;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DRGC生长情况;MTT检测细胞增殖水平;Real-time PCR检测GAP-43 mRNA水平;免疫荧光检测GAP-43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DRGC细胞中Ki-67、PCNA、GAP-43、ERK、p-ERK、AKT、p-AKT的表达。结果 HMVEC与DRGC共培养明显上调NGF水平。与DRGC单独培养组比较,HMVEC与DRGC共培养显著提高DRGC细胞增殖水平及增殖相关蛋白Ki-67、PCNA的表达,GAP-43 mRNA及蛋白水平均显著上调,ERK、AKT信号通路活化明显增加;与共培养组比较,PD90780处理组DRGC细胞增殖水平明显下降,Ki-67、PCNA、GAP43表达水平下调,ERK及AKT信号通路活化受到抑制。结论 HMVEC通过分泌NGF发挥促进DRGC增殖的作用,NGF拮抗剂能够逆转HMVEC对DRGC细胞增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神经生长因子(NGF)-Sepharose 4B 亲和层析柱从兔抗鼠 NGF 血清获得纯化的抗体。SDS 凝胶电泳表明其主要成分为 IgG。在体外它可以完全阻断 NGF 刺激鸡胚背根节长出突起的效应;注入新生鼠它可致免疫去交感作用。与抗血清比较,抗体约被纯化了10~15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生物合成的游离NgR对新生大鼠原代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ViraPowerTM慢病毒将NgR(310)ecto基因转染人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收集培养上清获得游离NgR.分离新生大鼠DRG神经元并分为两组,对照组直接将神经元种植到经含中枢神经系统(CNS)髓鞘蛋白包被的培养皿中培养;实验组先将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加入含CNS髓鞘蛋白的培养皿中,孵育4 h后再植入DRG神经元.两组细胞均在培养24 h后固定,进行βⅢ-tubul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观察神经元及其突起生长情况.结果 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转染后48 h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可见胞浆内荧光表达.种植24 h后对照组DRG细胞很少有突起长出;而实验组DRG细胞中60%的神经元长出突起,且突起较长.结论 游离NgR能够竞争性结合脊髓损伤后局部分泌的轴突生长抑制因子,从而保护生理性NgR,可能是促轴突再生和脊髓功能恢复的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条件性损伤对相应背根节及坐骨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表达的影响,以探讨GDNF对损伤神经元的作用.方法 45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N=5)正常对照组,B组(N=20)坐骨神经压榨伤组,C组(N=20)坐骨神经切断/结扎组;B、C两组按存活期不同再各分为4个亚组,每组5例.大鼠分别于伤后3天、2周、1个月、2个月处死,取材L5节段损伤侧背根节及损伤坐骨神经的远近节段,免疫组化染色观测GDNF表达.结果 (1)正常背根节细胞GDNF表达主要分布于小神经元,少数为大神经元.(2)坐骨神经损伤促使同侧背根节神经元GDNF表达显著增强,伤后2周达到高峰;B组背根节细胞GDNF表达在伤后1个月时轻度下调,伤后2个月恢复为对照组水平.C组背根节细胞GDNF表达保持高水平,并至观察后期2个月.(3)坐骨神经损伤同时诱导背根节卫星细胞及坐骨神经雪旺氏细胞GDNF表达显著增强,其中远端坐骨神经GDNF表达强于近端.B组这些细胞的阳性表达持续至伤后2周,C组伤后1个月时其表达仍显著.结论 GDNF是参与损伤初级感觉神经元反应的重要因子,并可能对正常及受损背根节细胞发挥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动预适应对大鼠背根神经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预适应组。运动预适应组进行连续3周的间歇跑台训练建立运动预适应动物模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背根神经节CGRP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背根神经节CGRP的表达。结果:运动预适应组背根神经节CGRP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运动预适应组背根神经节CGRP免疫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强,CGRP免疫反应阳性表达面积和平均光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预适应未引起背根神经节CGRP mRNA的表达发生明显变化;运动预适应使背根神经节CGRP的表达增强,以促进外周神经末梢CGRP的储备和释放,介导运动预适应的内源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对背根节GDNF的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条件性损伤对相应背根节及坐骨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表达的影响,以探讨GDNF对损伤神经元的作用。方法 45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N=5)正常对照组,B组(N=20)坐骨神经压榨伤组,C组(N=20)坐骨神经切断/结扎组;B、C两组按存活期不同再各分为4个亚组,每组5例。大鼠分别于伤后3天、2周、1个月、2个月处死,取材L5节段损伤侧背根节及损伤坐骨神经的远近节段,免疫组化染色观测GDNF表达。结果 (1)正常背根节细胞GDNF表达主要分布于小神经元,少数为大神经元。(2)坐骨神经损伤促使同侧背根节神经元GDNF表达显著增强,伤后2周达到高峰;B组背根节细胞GDNF表达在伤后1个月时轻度下调,伤后2个月恢复为对照组水平。C组背根节细胞GDNF表达保持高水平,并至观察后期2个月。(3)坐骨神经损伤同时诱导背根节卫生细胞及坐骨神经雪旺氏细胞,GNDF表达显著增强,其中远端坐骨神经GDNF表达强于近端。B组这些细胞的阳性表达持续至伤后2周,C组伤后1个月时其表达仍显著。结论 GDNF是参与损伤初级感觉神经元反应的重要因子,并可能对正常及受损背根节细胞发挥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14.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临床常见、多发的疼痛性疾病。背根神经节是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机制研究的重点,也是疼痛治疗的重要靶区。对背根神经节解剖细节的掌握已成为影响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介入疗效的重要因素。就背根神经节解剖及其成像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临床常见、多发的疼痛性疾病。背根神经节是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机制研究的重点,也是疼痛治疗的重要靶区。对背根神经节解剖细节的掌握已成为影响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介入疗效的重要因素。就背根神经节解剖及其成像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尾吊模拟失重对雌、雄性大鼠第5腰椎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微观结构的影响。方法成年雌、雄性大鼠各20只,按性别和是否模拟失重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尾部悬吊建模。4周后取第5腰椎双侧DRG,HE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细胞和尼氏体形态,电镜观测髓鞘板层结构,免疫组化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含量。结果模拟失重组DRG细胞间隙轻度增宽,部分节细胞与卫星细胞分离;尼氏体结构蓬松、肿胀,染色不均匀。电镜下模拟失重组髓鞘板层结构紊乱、松散;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尾吊组MBP染色减轻,积分光密度(integral optical density,IOD)值较对照组降低(P0.01);不同性别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模拟失重导致背根神经节细胞、细胞器及MBP的改变,雌性组DRG的损伤较雄性组更严重,提示航天医疗应个性化对待此种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兔耳大神经端侧吻合后轴突再生的来源 ,及供神经外膜开窗与否对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 兔耳大神经端侧吻合模型 ,分为A ,B ,C ,D组 ,每组分为 2月、4月、8月 3个时间组 ,动物观察到期后于吻合口远侧供、受神经干分别注入FB ,NY两种荧光素 ,FB注入供神经 ,NY注入受神经。取双侧C2~ 3 背根神经节作冰冻切片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情况。结果  (1)A ,B两组右侧C2~ 3 背根节内分别见FB ,NY单标记细胞和FB/NY双标记细胞 ,标记细胞数量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增多。 (2 )A ,B两组各时间组神经节内标记细胞数量相无明显差别。结论  (1)神经端侧吻合后再生轴突来源于供神经的侧枝发芽。 (2 )神经外膜开窗与否对神经轴突再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β-神经生长因子(NGF)在血脑屏障中的通透 性。方法 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β-NGF以脂质体转染COS-7细胞。将细胞培养上清经离子交换树脂层析进行分离纯化,观察纯化蛋白质对PC12细胞突起生长的作用,以^125I标记纯化蛋白南,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以γ测量仪检测脑组织放射性。结果 PC12细胞培养结果示:纯化产物可促使其突起生长;注射后30min,脑组织放射性达高峰。结论 纯化的重组人β-NGF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且部分通透过高脑屏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动性心肌肥大大鼠背根神经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33)和耐力训练组(n=33)。耐力训练组进行10周的跑台耐力训练,建立运动性心肌肥大模型。建模后48h,从两组随机抽取17只大鼠,连续3天进行力竭运动,最后一次力竭运动后即刻处死全部实验动物。记录力竭运动距离和大鼠体重,取大鼠心脏和腰段背根神经节,记录心脏湿重,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测定大鼠背根神经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mRNA的表达量。结果:10周后,耐力训练组大鼠心脏重量与体重之比和力竭运动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力竭运动前耐力训练组背根神经节CGRP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力竭运动后耐力训练组背根神经节CGRPmRNA表达与力竭运动前相比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较力竭运动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运动性心肌肥大大鼠背根神经节CGRP基因表达下调,力竭运动后表达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背根神经节端侧吻合营养失神经腓肠肌的动物模型,观察其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作用.方法 选用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腓肠肌失神经支配加背根神经节端侧吻合;对照组:腓肠肌单纯完全失神经支配.于术后4、8、12周各时间段,分别测定腓肠肌纤颤电位波幅、肌湿重、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并观察背根神经节中感觉神经元的变化,判断肌萎缩的程度.结果 术后1~3个月背根神经节中均见到存活的感觉神经元,纤颤电位波幅实验组大于对照组;术后4、8、12周,实验组的肌湿重,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3个月内,背根神经节端侧吻合后感觉神经元能有效的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