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对5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5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负性情绪比较,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的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和总刺激量得分均显著较高(P均〈0.01);而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及支持利用度分均显著较低(P均〈0.01)。糖尿病组SCL-90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6个因子分与SDS、S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负性情绪,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能对其防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一般认为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是由于长期血糖增高引起代谢障碍所致。但是一些研究资料表明,在神经病变与血糖水平的高低、糖尿病的严重程度之间并非有密切关系。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的机制尚未完全认识。 Turkingtou和Weindling氏曾观察到Ⅰ型糖尿病人发生了视网膜病、感觉神经病和肾脏疾病,且发生在胰岛素低分泌贮备的病人组而不发生在高分泌贮备的病人组。因此他们认为Ⅰ型糖尿病人胰岛素高分泌贮备能防止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本文作者计划了一项研究,目的是要明确Ⅰ型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贮备究竟是不是影响发生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贝克认知行为疗法在2型糖尿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1例2型糖尿病人随机分为2组。综合治疗组32例采用贝克认知行为治疗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29例单纯用药物治疗。分别在入组前、后8周及6个月后进行贝克抑郁量表(BDI)、贝克焦虑量表(BA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并监测血糖变化。结果综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起效快;追踪6个月观察显示综合治疗组并发症1例,对照组2例。结论贝克认知行为疗法有作为2型糖尿病辅助治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女性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50例女性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二甲双胍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和单用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每组25例.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情绪;并测定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和皮质醇水平. 结果:治疗8周,合用组HAMD评分及皮质醇水平均显著低于单用组(P<0.05或P<0.01);而SHBG浓度明显高于单用组(P<0.01). 结论:帕罗西汀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控制血糖水平,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裂型人格特征和抑郁情绪对大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 应用分裂型人格问卷(schizotypal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SPQ)对某大学2007年4 461名新生进行普查,SPQ总分高于前10%分位(38分)的学生被认为有较明显的分裂型人格特征,为研究组.SPQ总分低于38分的学生,作为研究对照组.Wisconsin卡片分类测验(WCST) 评定执行功能.90项症状清单(SCL-90)用来评定抑郁情绪. 结果 研究组,WCST测验中的完成分类数(Z=2.916;P=0.004)、正确应答数(Z=2.98; P=0.003)、概念化水平百分数(Z=2.310; P=0.021)高于对照组,而错误应答数(Z=3.06; P=0.002)、选择错误率(Z=3.050; P=0.002)、持续错误数(Z=3.180; P=0.001)和持续错误率(Z=2.950; P=0.003)均低于对照组,显示相对较高的执行功能水平.根据SCL-90抑郁因子得分中位数分布,分别将2组再分为抑郁情绪高分组和抑郁情绪低分组.对于研究组,抑郁情绪高分组,在错误应答数(Z=1.965; P=0.049)和选择错误率(Z=1.963; P=0.050)方面优于抑郁情绪低分亚组.结论 具有分裂型人格特征大学生的执行功能水平高于其他学生,其中的原因部分与是否伴有明显抑郁情绪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情绪对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136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或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后分为焦虑、抑郁组64例(SDS或SAS≥50分)和对照组72例(SDS或SAS〈50分);两组均给予胰岛素治疗1个月。于治疗前后进行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SDS、SAS评分比较。结果:虽经胰岛素系统治疗,但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糖尿病患者的FBG、2hBG及hsC-RP水平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胰岛素用量更多,血糖控制更难达标。结论: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影响糖尿病的治疗与转归。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TTH)与情绪、睡眠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探讨紧张型头痛的发病机制以指导紧张型头痛的诊治。方法共入选147例2013-07—2014-03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门诊及病房诊断为紧张型头痛患者为TTH组,入选同期60例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及病房健康陪护家属作为对照组。测评TTH组及对照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MoCA量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得分。结果 TTH组患者汉密顿焦虑量表得分、汉密顿抑郁量表得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H组中MoCA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差是造成和加重紧张型头痛的重要危险因素。TTH可能对患者认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酒依赖患者人格特征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酒依赖病人的人格特征。方法:对我院住院治疗的67例酒依赖病人进行EPQ(艾森克人格量表)测试,并与全国常模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酒依赖病人具有明显的人格特征,E、N、P维度量表分与全国常模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 主要为以N量表高分的个性外倾和E量表高分的情绪不稳型。气质类型多见于胆汁型和和多血质型。结论:酒依赖患者具有明显的人格偏离。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后患者负性情绪与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人格特征和脑梗死后负性情绪状况. 方法: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A型行为问卷(TABQ)对97例脑梗死患者测试,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结果:①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情绪,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②脑梗死患者的A型行为发生率(68.0%)及TABQ总分、TH分和CH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③SDS及SAS总分与TABQ总分、TH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SAS总分与CH因子分呈正相关. 结论:脑梗死患者中常见负性情绪,A型行为可能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45例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疗程12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定.对照组50例为不伴抑郁的糖尿病患者进行SF-36评定.结果:帕罗西汀能明显改善治疗组抑郁、焦虑症状;治疗前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帕罗西汀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背景:研究证实,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增强,不依赖胰岛素的时间也延长。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初发1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12例病程<3个月的初发1型糖尿病患者,其中6例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胰岛素治疗,另外6例行单纯胰岛素治疗。移植前及移植9个月后分别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胰岛素用量、C肽、HbA1c的变化和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与结论:随访9个月,干细胞治疗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C肽水平都有明显的改善,而对照组C肽水平明显下降,其他指标变化不明显。提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初发1型糖尿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抑郁情绪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2 -型糖尿病伴随和不伴随抑郁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方法 选择58例伴随和62例不伴随抑郁情绪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化验其血糖(BS)、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C肽、皮质醇(F),血粘度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糖尿病合并抑郁与不合并抑郁相比,在血糖、胰岛素、体重指数(BMI)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葡萄糖耐量数值(Kitt值)上升,血粘度、皮质醇、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Di- max)明显增高。结论 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增加,抗抑郁治疗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肽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胰岛素组和磺脲类降糖药组,记录年龄、性别、BMI、病程等一般项目并测定空腹血糖、血浆C肽浓度、糖化血红蛋白。用酶比色法测定红细胞膜ATP酶及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其与C肽等指标的相关性;分析C肽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的关系。结果 (1)2型糖尿病单纯胰岛素组红细胞膜ATP酶活性和血浆一氧化氮水平较磺脲类降糖药组为低(P<0.05);(2)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活性与血浆C肽水平和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红细胞膜ATP酶活性与病程和年龄呈负相关;(3)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随血浆C肽浓度降低而逐渐升高。结论 C肽通过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活性减轻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个性、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艾森克个性问卷修订版(EPQ)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评定。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中女性焦虑量表分、神经质量表分和屈服量表分高于男性;焦虑情绪与内外倾、面对的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与神经质呈正相关;抑郁情绪与神经质、屈服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内外倾及面对的应对方式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个性及应对疾病的方式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伴有抑郁的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家庭功能特征。方法: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LESQ)、家庭功能量表(FAD)以及贝克抑郁量表(BDI)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50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38%(19/50例)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抑郁。糖尿病组FAD评分中情感卷入及行为控制维度在不健康家庭功能范围内;QLESQ总分(32.49±5.86)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7.76±5.38)分(P<0.01)。糖尿病组FAD的问题解决、角色和情感卷入维度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r分别=0.426、0.339、0.454,P<0.05或P<0.01);QLESQ总分与家庭功能的角色和行为控制维度呈负相关(r分别=-0.292、-0.344,P<0.01)。结论:伴发抑郁的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差且家庭功能有缺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C肽与 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ATP酶及血浆NOS活性的关系.方法 172例实验对象分为健康对照组、2型糖尿病胰岛素组与口服药物组3组,记录年龄、病程、C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酶比色法测定红细胞膜Na+-K+ ATPase及血浆NOS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其与 C肽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胰岛素组Na+-K+ -ATPase及NOS活性较口服药物组低,P<0. 05;胰岛素组红细胞膜Na+-K+-ATPase及NOS活性与C肽水平呈正相关,与病程呈负相关,口服药物组Na+-K+-ATPase及NOS活性仅与C肽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C肽参与了Na+-K+-ATPase及NOS活性的维持,可能有延缓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IL-1β等炎症因子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6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120例,其中2型糖尿病组80例,非糖尿病对照组40例,对所有患者应用简易智能精神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分;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腰臀比(WHR);运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免疫扩散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BG)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IR=FBG*FINS/22.5];比较各组间BMI、WHR、HbA1C、HOMA—IR、CRP、IL-1β、肝肾功能、血压、血脂等指标及与MMSE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1)老年2型糖尿病组与老年非糖尿病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是否吸烟、血压、血脂及肝肾功能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与非糖尿病组相比,老年2型糖尿病组的BMI、WHR、HbA1c、HO—MA—IR、CRP及IL-1β显著升高(P〈0.05),而MMSE评分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P〈0.01);老年2型糖尿病组MMSE评分与WHR、HbA1C、HOMA-IR、CRP和IL-1β呈负相关。结论腹型肥胖、慢性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反应可能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是指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缺乏而引起糖代谢异常的疾病。糖尿病与微血管病关系十分密切,由其引发的脑梗死是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据资料统计,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危险程度是普通脑梗死的2~3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年龄老化趋势加速,  相似文献   

19.
背景:国外多数研究表明D型人格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重大慢性疾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不同文化种族的中国冠心病患者情况是否与国外相同,国内学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地探讨。 目的:探讨D型人格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调查分析,于2006-01/12在大连市某三级医院心内科门诊完成。 对象:抽取大连市某三级医院心内科门诊随访的曾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的患者137例。共获得有效问卷132份,男90例,女42例。 方法:采用D型人格量表(DS14)将132例患者分为 2组,D型人格组 41例;非D型人格组 91例。分别对于D型人格组和非D型人格组采用一般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估。 主要观察指标:D型人格组患者和非D型人格组患者一般情况、抑郁与焦虑评分及生活质量的比较。 结果:①D型人格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中约占31.1%。②支架置入至少3个月后,D型人格组和非D型人格组各项评估揭示:D型人格组有经历重大生活事件和抽烟行为的人数比例多于非D型人格组,而进行适当适量体育运动的人数比例少于非D型人格组;D型人格组较非D型人格组更容易出现抑郁情绪;生活质量方面D型人格组在躯体、心理、社会和总分方面都较非D型人格组更差。 结论:D型人格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者情绪和生活质量比非D型人格患者差,人格因素影响着冠状动脉支架置入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失眠症患者D型人格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D型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特点,并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D型人格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49例有失眠症患者和82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失眠症患者D型人格量表的负性情感因子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社交抑制评分组间无差异(P0.05);失眠症患者组社会支持总分、家庭外支持、家庭内支持三个维度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D型人格的负性情感(NA)及社会抑制(SI)两个维度与社会支持量表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311~-0.469)。结论大多数失眠症患者可能属D型人格,其社会支持较差,两者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