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精神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家属探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PICU收治的814例患者及探视家属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388例和循证组4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探视模式,循证组从探视时间、探视流程、安全管理、家属教育和患者探视后管理等方面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探视家属的探视满意度评分和探视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循证组探视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探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建立的PICU家属探视制度可有效减少探视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提高探视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适合于小儿外科重症病房的探视制度。方法实行预约探视制度,提供人性化的探视环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全面落实管床责任制;完善探视制度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提高护士主动服务意识。结果满足了患儿家属探视的需求;提高了对重房探视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加强了医、护、患之间的沟通;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护士的专业内涵。结论预约探视制度能满足患儿家属的需求,提高了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及健康教育能力,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符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值得实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精神科探视家属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的意义和措施.方法 分析探视的作用和加强安全教育的意义,研究对探视家属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的措施.结果 针对性的提出了积极宣教;选择适宜探视时机;选择合适探视人;不携带危险物品;注意沟通技巧等有效措施.结论 加强对探视家属的安全意识教育,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能够防止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4.
ICU探视的管理具有一定的争议.本文旨在探讨神经外科采用限制性探视管理模式的可行性,认为在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前提下,通过限制探视人数、合理安排探视时间、重视探视前准备及完善探视时的管理等,不但可满足患者及家属需求,而且可协调良好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视系统的应用对降低新生儿科医患纠纷发生率及对护士工作量的临床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来本科探视住院患儿家属,按统一时间(下午3:30到5:30)的探视时间单数日及双数日进行分组(即周一、三、五为对照组;周二、四、六为观察组;周日不探视),观察组为100例、对照组为100例,对照组不使用探视系统对患儿探视,由每组当班护士直接抱患儿至探视窗口前和家属面对面探视,相关问题由当班护士进行解答;观察组则直接使用探视系统,由当天负责巡班的护士启用探视系统,调控监控录像按照探视登记本的顺序进行探视,每组当班护士只需放好探视牌,整理床单位即可;相关问题由巡班护士进行解答。结果对照组使用人工探视的方法 100例家属中有15人对护士态度不满意,10人对主管医生不满意,因探视引起的医患纠纷发生3起,医患纠纷发生率为3%;每组当班护士在15:30到17:30的探视期间不能如期完成相关治疗;观察组使用探视系统探视100例家属中2人对巡班护士态度不满意,3人对医生不满意,医患纠纷0,医患纠纷发生率为0%,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班护士在探视期间也能正常进行护理工作,保证了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结论探视系统的应用能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满意度,保证护士工作质量及患儿安全。  相似文献   

6.
韩晓明 《安徽医学》1998,19(4):66-67
<正>探视制度是护理管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探视管理,我院自1991年11月成立了院探视室.通过实践,我们认为有专人负责这项工作,有利于对探视病人的管理,有利于探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信远程探视模式在新生儿科的应用前景及对患儿家长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儿家长随机分为微信远程探视+传统入室组(实验组)和传统入室探视组(对照组),各45例。于探视前后采用SAS焦虑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实验组同时行微信探视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焦虑程度。结果实验组脱失12例,共33例完成研究。两组探视前焦虑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探视后两组焦虑程度均有下降,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微信探视问卷显示"病情变化不能及时知道"是患儿家长担心最多的问题,在第二次微信探视时,该问题占比显著下降(P<0.05);对于"孩子未接受妥善照顾"的担心占比两次探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微信平台开展网络远程探视联合家长直接探视能更有效的降低家长的焦虑程度,解决家长担心的部分问题,加强了医护之间信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根据住院精神病人家属的探视情况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采用自编的问卷对病区的病人及家属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病人家属的探视频率,探视目的 及病人被探视后的感受.结果 住院精神病人家属的探视率很低;58.28%的住院病人对探视的目的 是想与亲人交流感情.13.24%的病人被探视后心境恶劣.结论 护理工作者应利用家属探视时做好健康教育,同时密切观察病人情绪、睡眠、饮食等病情变化,严防意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探视情况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202例患者及家属采取面对面询问或电话联系方式进行调查。结果:39.77%蚌埠地区和78%的外地患者在住院期间极少或无人探视,其中收容男患者探视率最低。住院女患者对无家属探视时最敏感,96.77%会出现负性情绪,98.39%女患者在探视后心情愉快。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探视率极低,产生了许多不良后果,医护人员有必要对患者及家属采取干预手段,适当提高探视率,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使患者安心住院,预防意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朴英姬 《中外医疗》2009,28(36):148-148
目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探视后采取恰当的护理和管理措施,以防探视后意外事件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探视后因病情变化而发生意外事件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一方面探视者对患者的过分关心、不放心,反复询问病情,引起患者产生厌烦情绪或失落感;另一方面,探视者因埋怨、指责患者或各种负性情绪,造成患者情绪波动,都是致患者探视后发生意外事件的因素。结论不当的探视时机和探视方法(包括交谈方式)可引起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变化而发生意外事件。  相似文献   

11.
根据工作性质和进修医生的特点,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在进修医生教学中引入导师制。该教学模式增强了带教教师的责任感和进修医生的归属感,通过针对性教学有效提高了进修医生的整体素质,为临床麻醉质量和患者临床安全提供了保障。导师制明确和强化了导师和进修医生之间的关系,是适合麻醉科进修医生培训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前进修医师培养多采用“放养”模式,缺乏有效的监督引导机制。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自2017年以来对进修医师采用全程导师制“精准”带教模式,1:1匹配导师与进修医师,然后根据进修医师的来源、经历、进修时间、此次进修想达到的目标以及导师的建议,共同制定个性化、按照时间轴细化的培养方案,便于导师及进修医师自身的精准化管理。该模式自实施以来,进修医师能更加高效的完成进修计划,甚至超过最初的预期目标,导师的带教能力明显提升,取得良好的继续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刘斌  孙宏国 《中国病案》2011,12(12):52-53,50
医院在就诊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随着日益增长的日门/急诊量,出现了空间与管理上的瓶颈。结合医院的信息化现状,依托医院信息系统的改造,利用一卡通门诊系统进行就诊流程再造,应用排队叫号系统、预约挂号系统、收费核算系统等,减少了患者候诊程序,缩短了候诊时间。一卡通的使用加强了医院管理,提高了门急诊工作效率,改善了医患关系。在使用一卡通的过程中,要不断根据使用情况加以完善,逐渐提高患者、医务工作者、社会的认可度。信息中心工作人员也要不断对系统进行维护,对一卡通中的个人账户余额进行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卡通”在门诊诊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门诊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实行“一卡通”门诊信息化诊疗模式.比较“一卡通”就诊模式与传统就诊模式患者的就诊时间、患者满意度和门诊投诉率。结果“一卡通”模式组的就诊时间显著短于传统模式组,患者满意度高于传统模式组,两组患者的就诊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一卡通”模式组投诉率显著低于传统模式组(P〈0.05)。结论“一卡通”就诊模式能有效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门诊投诉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改革CCU探视管理制度,构建“以人为本”的新型探视管理制度.并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法 选择2012年1~12月入住CCU、住院时间≥3天的710名患者家属作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1~12月的800名家属作为观察组,比较2012年和2013年CCU的护理投诉事件、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满意度、表扬次数、院内感染和每季度细菌监测不合格数.结果 与2012年比较,2013年的患者满意率、满意度、表扬次数显著升高,投诉事件明显减少(P<0.05).结论 以人为本的探视管理制度从工作人员及患者的实际感受和承受能力考虑,强调人文关怀,使制度更加符合人性,符合了“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宗旨.  相似文献   

16.
在对就医行为和大数据挖掘及关联规则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介绍大数据挖掘及关联规则算法——Apriori算法的基本内容。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部分电子病历系统数据为基础,采用关联规则的Apriori算法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记录、危重记录、就诊距离、住院天数等因素进行挖掘分析,得出不同就诊距离患者的就医行为规律,提出相关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In a survey of hospital visiting hours in general medical and surgical wards throughout the United Kingdom a pattern of visiting emerged showing that many hospitals still have very restricted visiting. A quarter of the 404 hospitals that responded permitted visiting for an average of two hours a day or less. In contrast, just over a third of hospitals allowed visiting for more than five hours a day. There was no relation between visiting times and type of hospital, but a striking regional variation in visiting hours was found, with more liberal visiting in south east England and restricted visiting in northern England, Scotland, Wales, and Northern Ireland.  相似文献   

18.
徐东雨  范婷  郑琳琳  娄岩 《海南医学》2016,(22):3687-3689
目的:研究2014年我国31省份儿童保健情况及地区分布特点,为儿童保健工作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整理我国各省份2014年儿童保健情况的6项相关指标,对其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聚类方法采用Ward法。结果呈正相关的指标为:出生体质量<2500 g婴儿比重与新生儿访视率,新生儿访视率与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与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呈负相关的指标为: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比重与新生儿访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5项指标均排在全国首位或末位的西藏最早聚为一类。结论我国儿童保健水平地区差异较大且分布不平衡,各地需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儿童保健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霞  朱美意 《农垦医学》2014,(4):300-305
目的:探讨新疆石河子地区急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及就诊时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2011年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及神经外科收治的1 692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对其就诊时间以及与预后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6h内的就诊率为41.12%,≥6h就诊率为62.89%,≥6h就诊率出血38.79%,缺血33.84%,平均就诊时间为13.4 h;知识的知晓性(值=0.003)、就诊率(值=0.008)、就诊方式(值=0.006)、有无高血压史及依从性(值=0.010)、疾病类型(值=0.037)、疾病严重程度(值=0.007)与及时就诊率相关;脑梗死患者男性发病(63.46%)明显多于女性(36.46%),脑出血患者男性(60.75%)发病例数多于女性(3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发病有明显的昼夜及季节规律;治疗后无变化早期就诊组为30.4%,高于延迟就诊组(21.5%);早期就诊组治疗后恶化率为10.9%,低于延迟就诊组(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显示就诊时间与预后有着显著相关性。结论:提高公众对此类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三级预防,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减轻残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对86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电话回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电话回访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出院后恢复状况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出院前提供的联系方式,我科对89名出院患者进行了电话回访,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用药、疾病知识、康复知识等进行指导。结果电话回访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满意度达到100%,遵医率达到71.9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遵医率、服药依从率、返院治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电话回访效果显著。结论通过电话回访,不仅可以提高患者遵医率、提升医院形象、减少患者病情复发,还可以推动护理人员技能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