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降压穴对高血压及伴发症状的治疗作用,为临床高血压病提供安全有效、操作简便、适宜推广的治疗方法。方法针刺降压穴每日1次,观察针刺前及针刺后第7天的血压,以及头晕、头痛、心悸等高血压引起症状的改善。结果与首次治疗前和末次治疗后相比在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降低,其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心悸等亦有症状改善。结论针刺降压穴治疗高血压有效,能显著降低血压并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2.
针刺太冲穴对动态血压的降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侠  吴焕林  李晓庆 《新中医》2007,39(11):21-22
目的:观察针刺太冲穴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动态血压的降压疗效。方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刺组67例,针刺双侧太冲穴治疗;对照组65例,口服卡托普利片治疗,疗程均为7天。监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态血压,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变异系数、夜间血压下降率与血压负荷值等动态血压相关指标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失访4例。2组治疗后动态血压相关指标、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症状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太冲穴短期降压疗效与卡托普利相当,在改善头晕、头痛等主观症状方面优于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安宫降压丸对于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时期头晕、头胀等临床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波动期患者,将入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同时联合应用安宫降压丸进行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指标:24 h动态血压水平、日间动态血压水平、夜间动态血压水平、血压晨峰值、谷峰比与血压平滑指数的变化情况,观察患者头晕、头胀等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24 h、白昼及夜间血压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各项血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晨峰值、谷峰比、平滑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晨峰值、谷峰比、平滑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头晕、头胀、心悸、恶心、疲劳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各项症状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在血压波动期服用安宫降压丸能够有效稳定血压水平,进一步降低血压,改善头晕、头胀等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刺单穴(太冲穴)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降压效果.方法 将6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卡托普利组各30例,经7天的药物洗脱期后,针刺组针刺双侧太冲穴,每日1次;卡托普利组口服卡托普利每次12.5mg,每日2次,两组均连续治疗7天.观察两组患者血压、症状评分及心率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24小时动态血压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症状积分及心率下降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平均舒张压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太冲穴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具有明确的降压效果,优于口服卡托普利;在改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症状方面优于口服卡托普利,且能同时降低心率.  相似文献   

5.
天麻钩藤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琳 《河南中医》2009,29(2):186-187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5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服天麻钩藤饮;B组29例,服氯沙坦钾治疗。疗程均为30天,观察患者服药前和服药后的血压,头痛、头晕耳呜、心悸、失眠等临床症状的变化,并对组间的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降压疗效A组总有效率低于B组总有效率;对头痛,头晕耳呜,心悸、失眠的改善作用,A组总有效率优于B组总有效率。观察期间天麻钩藤饮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天麻钩藤饮虽没有氯沙坦钾显著的降低血压作用,但在改善症状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优于氯沙坦钾,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配合穴位磁疗法对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探求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在常规口服降压西药的基础上,给予百会、大椎及双侧耳尖、太冲穴位处刺络放血后配合双侧三阴交、内关、肾俞、曲池穴磁疗,每天一次;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第2天、1周后及2周后早晨平均血压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自觉症状头晕、心悸、失眠、耳鸣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第二天、1周后及2周后早晨平均血压均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压较前有显著下降且趋于稳定,自觉症状明显缓解。结论刺络放血配合穴位磁疗法对难治性高血压有显著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付于  萧芳 《天津中医药》2011,28(3):188-190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高血压患者伴随症状的临床疗效,对患者的血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9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97例,常规降压西药配合养血清脑颗粒加健康教育;对照组495例,常规降压西药加健康教育。以高血压伴随症状、血压和生活质量等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4周后,伴随症状中的头痛、头晕、心悸、胸闷、眼睛干涩疼痛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养血清脑颗粒与降压药合用,能更好地控制高血压及其伴随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清肝降压胶囊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性原发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8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口服,2次/d,如果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1周后剂量可增加到20 mg,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指导膳食、忌烟酒适当限制钠盐及脂肪摄入等一般性治疗,同时加服清肝降压胶囊,3粒/次,3次/d,疗程12周。结果治疗后2组主要临床症状如头痛、头晕、面红、失眠、心悸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但是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高血压控制情况以及血压差值改善均好于治疗前,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2组未发生低血压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清肝降压胶囊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对老年性高血压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可以临床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平衡针疗法结合相关护理措施对血液透析过程中高血压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将142例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105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不予药物或针灸等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头痛穴、降压穴以及相关护理。在干预后30 min、60 min、120 min复测血压。结果观察组经干预后各时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较入组时各血压值比较均有所下降(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更低。结论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可运用平衡针疗法针刺降压穴、头痛穴以快速降低血压,同时从健康行为方式、心理、治疗等方面给予护理干预,是一种药物以外的有效降压措施。  相似文献   

10.
吴焕林  李晓庆  王侠 《中医杂志》2008,49(7):622-624
目的 评价针刺太冲穴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即时降压效应. 方法 1、2级高血压病患者67例,针刺双侧太冲穴,每日1次,疗程7天.每日针刺前、针刺后30分钟各测血压1次,观察针刺前后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 结果 患者针刺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1日按血压分级分组比较,血压较高患者降压幅度明显. 结论 针刺太冲穴即时降压效果良好,降压幅度与针刺前血压呈正相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针刺风池穴对高血压病降压疗效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针刺风池穴对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方法针刺组取风池平补平泻,对照组口服倍他乐克。。结果针刺组30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为67.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风池穴对高血压病降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The present paper reports the results of 65 hypertension patients treated with pene-tration needling(point through point method in acupuncture).For comparison,other ps cases ofhypertension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eedling method.Changes of blood pressure were ob-served before,during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ypotensive effect of the pen-etration needling wa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routine acupuncture(P<0.05).Thefollowing-up survey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and between post-treatment and pre-treatment in each group in the mean vahes of systolic and di-astolic pressure(P<0.05).It reveals that acupuncture has a good hypotensive action,and thepenetration needling is of a certain long-term therapeutic effect.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针刺对高血压的治疗作用。本文基于“脉胀”理论,从理论、临床和机制三方面对针刺阳明经穴治疗高血压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综述。整理发现“脉胀”理论为针刺阳明经穴治疗高血压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针刺阳明经穴具有良好的降压效应,其机制可能与纠正血管重构,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改善内皮功能,抑制免疫炎症,调节肠道菌群和血管保护作用有关。本文基于“脉胀”理论,梳理从阳明论治高血压的相关研究,为后续进一步研究针刺治疗高血压提供参考,为探讨针刺治疗高血压的选穴方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手法针刺人迎穴对高血压亚急症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亚急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捻转补法针刺人迎穴)、对照组(无手法针刺人迎穴),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至360min期间的血压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具有降压效果迅捷、稳定、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结论捻转补法针剌人迎穴可起到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亚急症的较佳效应。  相似文献   

15.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高血压合并中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高血压合并中风病的降压效果。方法将150例高血压病合并中风的患者纳入研究病例,在醒脑开窍针剌法的基础上,配合人迎、曲池、合谷、太冲、足三里穴。于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24h、日间、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脉压以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24h、日间、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脉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针刺可以使64.7%患者恢复正常杓型节律。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有效地降低高血压合并中风病人的血压水平,纠正患者的血压节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推桥弓穴配合点风池穴对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的疗效。方法:推桥弓穴配合点风池穴,对照组口服倍他乐克。结果:治疗组30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为53.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桥弓穴配合点风池穴对高血压病降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血管紧张素Ⅱ在针刺调整血压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临床与实验室工作已证明,针刺对血压具有双向性调整作用.针刺对休克或低血压状态,具有不同程度的升压作用;在高血压情况下,针刺又呈降压效应。关于这种双向性调整作用的途径与机理,既往文献多数为阐明神经作用的,至于体液因素仅涉及抗利尿素,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平衡针灸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非杓型高血压降压及逆转非杓型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纳入非杓型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早间口服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晚间采用平衡针灸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检查,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h、昼间、夜间...  相似文献   

19.
针刺内关穴对正常麻醉大鼠血压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采用不同手法手针刺激大鼠前肢内关穴,观察分析针刺引起的血压波动效应。方法正常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后微量注射泵给予1%戊巴比妥钠PBS溶液(0.75~1mL/h)持续静脉麻醉,在人工呼吸及恒定体温控制条件下,对动物进行左侧内关穴的手针手法刺激。手法刺激分为捻转、提插和捻转加提插三种,频率均为1Hz,持续30S。手法刺激同时通过大鼠右颈动脉插管记录平均动脉压变化。部分动物进行迷走神经切除和颈部(C2)脊髓横切术。结果上述三种手法针刺大鼠内关穴均能引起大鼠平均动脉压下降(P〈0.05),且此效应在迷走神经切除后更为明显。其中提插手针组和捻转加提插手针组降压效应强于捻转手针组降压效应。而行脊髓横切术后上述效应消失。结论手针刺激正常大鼠内关穴能够引起大鼠平均动脉压下降,手针信号的中枢降压作用部位可能位于脊上中枢水平。  相似文献   

20.
曾燕芬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8):1020-1021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生活能力恢复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0%,对照组愈显率62%,两组比较,P<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优于单纯体针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