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惊风为儿科常见病证。惊是惊厥,风是抽风。凡病而出现惊厥抽搐者统称为惊风。临床一般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二类。其中以热性、急性病引起的急惊风尤为多见。慢惊风多由急惊风经久不愈,病邪留连,真阴耗损,虚风内动而致。本文重点讨论急惊风。该病多罹患于1~4岁的婴幼儿,以发病急、变化快、死亡速为其特点。古人有:“小儿疾之最危者,无越惊风之证,吉凶反掌,变生瞬息”之说。  相似文献   

2.
惊风证治     
惊风,亦名惊搐,或叫惊厥,是小儿最常见的危急证候之一。凡临床出现频繁的抽搐、痉挛,或伴有意识不清者,皆称惊风。多见于1~5岁的幼儿,故又名小儿痉病。惊风,一般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两种。临床上,将来病急暴,实象毕具,属阳属热者,称之为  相似文献   

3.
小儿惊风为儿科四大症(痘、疹、惊、疳)之一。本症多由外感风寒,内挟宿食,生痰化热,热急生风所致,或因致惊未尽,正气已虚,为半虚半实,或因正气耗竭,脾肾阳微或近于“纯阴无阳”等症。笔者自1975~1985年,采用针灸辨证治疗小儿惊风84例,其中急惊风31例,慢惊风29例,慢脾风24例,均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郝学英 《河北中医》2001,23(12):947-947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以抽搐伴神昏为特征的证候。又称惊厥 ,俗名抽风。任何季节都可发生。一般以 1~ 7岁的小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可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现将对惊风的辨证施护体会介绍如下。1 急惊风的辨证施护1 1 外感时邪 风热之邪郁于肌表则发热 ,风热上扰则头痛 ,风邪袭肺则咳、流涕 ,肺热上熏咽喉则红 ,热甚引动肝风则见烦躁、神昏惊厥、舌苔薄黄、脉浮数。按照中医疏风清热 ,平肝息风的原则 ,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 :①避时邪 ,由于小儿肌肤薄弱 ,腠理不密 ,极易感受风邪 ,故应注意居室安静、清洁 ,空气新鲜 ,阳光…  相似文献   

5.
吴燕 《江苏中医药》2014,46(3):17-18
小儿惊风为儿科常见病证,亦为儿科四大难症之一,惊风有急慢之别,对于急惊风的诊治,钱乙立"痰"、"热"为其病因病机,认为急惊风发作有先兆,立下法为治法,方用利惊圆。钱乙的学术思想至今仍有效地指导儿科临床。  相似文献   

6.
小儿惊风,属中医儿科急症范畴。祖国医学归纳在麻、痘、惊、疳四大要症之列。古人按惊风抽搐的形态和病因病机别类为二十四惊,临床常以急惊风,慢惊风两大类进行辫证施治。摇头摆尾,即以“摇龙头”、“摆凤尾”为主的镇惊手法,是民间传授的一种名为“摇头摆尾抽筋法”,对于小儿急惊风有醒神镇惊,急救垂危,立止抽搐的显著疗效,对于慢惊风亦有缓解症状的作用。故有“急摇龙头救儿命,速摆凤尾起回生”的经验之  相似文献   

7.
林季文 《新中医》1993,25(10):50-52
惊风一证,是以抽风为主要证候的总称。常见于3岁以内的小儿,起病突然,来势凶猛,变化迅速,为儿科急重症之一。正如《幼科释迷》所云:“小儿之病,最重惟惊。”北宋钱氏始以“心主惊风属肝”立论。创立惊风病名,并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二种类型,他认为急惊风是由于热甚生风,慢惊风是由于脾  相似文献   

8.
小儿急惊风是一种险症,发病突然,如不及时抢救常致生命危险。此证内因于痰热积滞,外因于感受时邪、暴受惊恐。其临床表现多为高热抽搐,两目直视,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呼吸迫促,肚腹胀满,便秘溲赤,舌尖舐唇,甚至唇青而颤动,口吐白沫,脉多浮数,指纹青紫相兼。笔者的临床经验发明凡患儿临床出现高热啼哭无泪,目光直呆,拇、食指做交叉形,四肢逆冷,或昏沉嗜睡等症时,多为惊风之先兆。急惊风发作时可采用掐指甲法,常可立即生效,止住抽搐。其具体方法是:施术者用手大拇指甲掐患儿中指甲根部,停留片刻,即可定惊、开窍。典型病例患儿马某,男,1岁3个月。…  相似文献   

9.
小儿惊风是儿科临床四大病症之一,又称惊厥瘈症,惊癇,抽风等。一至三岁儿童多易发病,其原因乃儿童稚幼之体,气血未实,生理机能发育未全,易因受外感风邪,惊怖或饮食积聚等因素引起此病。惊风其证名首见于宋代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将该症分为急惊风、慢惊风。历代医家著述甚多,病因不外乎风,热、痰、惊。临床以惊风八候进行辨  相似文献   

10.
中医儿科学一、简述急、慢惊风的鉴别诊断及其治疗原则。 [解] 惊风,为儿科四大证之一。以频繁的抽搐和意识不清为临床主要表现。该病依据发病之缓急、证候之虚实而分急惊风和慢惊风两大类。其中,急惊  相似文献   

11.
小儿抽搐,中医称之惊风。急慢惊风,其病因、病理虽别,然皆由肝风鸱张所致。惟肝脾在生理、病理方面,相互影响;肝木过盛,每戕伐脾土,脾虚肝盛易生痰、化火、动风。急惊风患者,若愈后调理不周,每遇惊恐或受风寒等轻微诱因,即使发热不高或不发热,亦可抽搐陡发,甚至缠绵难愈。可见脾虚肝旺,实为致病的关键。故此类病证,辨证属体虚邪实,非同慢惊风之纯虚,其处理虽与急惊风无异,惟善后调治必针对病机,以益气健脾、化痰平肝、扶土抑术、标本兼治为主,务使邪去正复,始能根治。笔者临证40余年,遇此类病儿,皆以清代陈飞霞《幼幼集成》之金粟丹(胆星、天麻、白附子、全蝎、乳香、缎储石、僵蚕、麝香、梅片、金箔)合  相似文献   

12.
笔者自 1995~ 1998年采用针刺推拿辨证治疗小儿惊风 5 0例 ,其中急惊风 2 1例 ,慢惊风 18例 ,慢脾风 11例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 ,男 30例 ,女 2 0例 ,年龄1~ 6个月 2 5例 ,7~ 12个月 15例 ,13~ 36个月 10例 ,病程 1~ 7天 2 8例 ,8~ 14天 12例 ,15~ 30天 10例。1.2 治疗方法 :辨证施治。1.2 .1 急惊风 :以开窍清热 ,定惊熄风为主。主穴 :十宣、印堂、人中、曲池、太冲均用泻法。配穴 :昏厥不醒加劳宫、涌泉 ;抽搐不止加行间、阳陵泉、昆仑、后溪 ;高烧不退加大椎 (点刺出血 )、合谷。…  相似文献   

13.
谈谈小儿夜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夜惊 ,指小儿睡中惊惕或寐中惊掣呼叫 ,属于小儿惊风症状之一 ,既可在急惊风出现 ,亦可见于慢惊风。由于小儿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为稚阴稚阳之体 ,乳幼儿大脑皮层对皮层下中枢的控制力薄弱 ,熟睡时易惊跳。小儿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细胞浆、细胞膜分化差 ,神经髓鞘形成未完全 ,神经细胞与神经胶质之间正常关系尚未建立 ,神经兴奋易于泛化 ,乳幼儿高热时易惊厥。由于夜间阳气闭藏于内 ,邪气较励 ,惊厥往往常在夜间发生。究其原因 ,多由外感所致。由于小儿肌肤疏薄 ,抗病力弱 ,且阴常不足 ,阳常有余 ,兼之心神怯弱 ,不耐高热 ,热盛则生惊。…  相似文献   

14.
针刺涌泉穴治疗小儿惊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惊厥又称惊风,民间亦称抽风,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生在6个月~4岁之间.惊厥发作时期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意识突然丧失,同时急骤发生全身性、局限性、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多伴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发作数秒至数分钟,严重者反复多次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5.
小儿惊风,最早在《五十二病方》中称为"婴儿病间(痫)"、"婴儿瘛",在《内经》中称作"痫惊",《神农本草经》中称为"小儿惊痫"、"小儿痫",《颅囟经》中称为"小儿风痫"。《诸病源候论》根据病因不同将小儿痫分为三类,分别称作"惊痫"、"风痫"与"食痫",并从阴阳的角度将痫病分为"阴痫"、"阳痫"两类。《千金要方》中的"痫"多指惊风,如"五脏痫",也指癫痫,如"六畜痫"。《黄帝明堂灸经》首次提出"小儿急惊风"、"小儿缓惊风"的病名。至《太平圣惠方》明确提出"惊风"的病名,并将惊风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惊风"的病名逐渐取代"痫"成为主要称谓。  相似文献   

16.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紧急证侯,来势凶猛,变化迅速。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凡见症有频繁抽搐和意识不清的,都统称为惊风。该证在古代儿科中属四大要证(痧、痘、惊、疳)之一,虽排列第三,但在内容上却为四大要证中最复杂者,所以很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上加以研讨。古代医家对惊风的认识一、惊风名称的来源:一般都认为首创于北宋钱乙。实际上,早在宋初王怀隐《太平圣惠方》(公元992年)中就有急、慢惊风的记载:“夫小儿急惊风者,由气血不和,夙有实热,为风邪所乘,干于心络之所致  相似文献   

17.
史娟 《国医论坛》2011,26(2):34-34
小儿急惊风是因外感时邪,暴受惊恐,内蕴痰热所致。临床上常以抽搐伴高热神昏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心肝。本症多发生于6个月~6岁患儿,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病症,一般短暂发作为数秒~10min,长者可达10min以上,抽搐的严重程度常与体温成正比,如惊厥时间过长或多次反复发作可影响患儿智力发育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笔者注意从中西医结合理论中汲取营养,在临床实践中总结摸索出一条符合临床实际的护理方法,将其运用于68例急惊风患儿的急救与护理中,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钱氏继承和发展了《内经》和《颅囱经》的理论,结合其临床经验,进一步确认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首创小儿五脏辨证、面上证和目内证的辨证方法,还创急慢惊风的病名。并提出急惊风病在心肝、慢惊风病在脾胃,急惊合凉泄,慢惊合温补的治疗原则。钱氏还善于化裁古方,创立新方。迄今为止,他的五脏补泻诸方除广泛地应用于儿科外,其他各科亦颇多采用。  相似文献   

19.
急惊风为儿科临床常见的急重病证,历来被列为儿科要证之一。《幼科释谜·惊风》说:“小儿之病,最重惟惊。”本病来势急,病情重,如不积极救治,可能危及生命,或形成瘫痪、痴呆、失语、癫痫等后遗症。江育仁教授认为:急惊风在临床上多以高热、昏迷、抽风为主症。病机可归纳为热、痰、风三者的演变与转化,所谓热极生  相似文献   

20.
紫雪丹(散)是一种常用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镇痉开窍的功效,传统应用于高热烦躁、神志不清、惊风抽搐、小儿急惊风等病症。近年来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证明,该药还有不少较好的新用途,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