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以氨氯地平为对照,观察氨氯地平与培哚普利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将80例EH伴LVH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用氨氯地平)40例,B组(氨氯地平与培哚普利联用)4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血压及LVH指标的变化。结果6个月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组间降压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B组较A组更明显(P〈0.05)。结论两药联用对LVH有协同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氨氯地平联用贝那普利或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9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初次诊断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76例,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组(A组,n=92例)、氨氯地平/12.5mg氢氯噻嗪组(B组,n=92例)与氨氯地平/25mg氢氯噻嗪组(C组,n=92例)。将三组所有患者服用氨氯地平片5mg,1次/d,A组单用氨氯地平5mg两周血压不达标者加服贝那普利10mg;B组单用氨氯地平5mg两周血压不迭标者加服氢氯噻嗪12.5mg;C组单用氨氯地平5mg两周血压不达标者加服氢氯噻嗪25mg。观察12周,详细记录血压水平、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单独服用氨氯地平片5mg,1次/d,血压达标的仅有98例(35.5%)。12周总有效率:A组有效87例(94.5%);B组有效82例(89.1%);C组有效88例(95.7%),三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A组6例(6.5%),不能耐受的咳嗽4例,踝部水肿2例;B组5例(5.4%),低钾血症4例,高尿酸血症1例;C组15例(16.3%),低钾血症10例,高尿酸血症5例。三组不良反应: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分别与A组、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用贝那普利或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疗效相似,但较大剂量氢氯噻嗪不良反应显著增加,故推荐降压中联用小剂量利尿剂。  相似文献   

3.
沈卫新  高顺忠 《吉林医学》2010,31(31):5554-5555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对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将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5例随机分成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组(A组)、左旋氨氯地平组(B组)、贝那普利组(C组),每组45例。A组患者服用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1次/d,贝那普利片10mg,1次/d;B组患者单用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1次/d;C组患者单用贝那普利片10mg,1次/d;均随访8周,观察3组降压效果。结果: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组降压有效率为95.50%,左旋氨氯地平组为60.0%,贝那普利组为53.3%。B、C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C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有协同降压作用,适用于中青年高血压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盐酸贝那普利片和钙通道阻滞剂(CCB)类药物苯磺酸左旋氨氟地平片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尿微量蛋白影响。方法84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和氨氯地平组,分别口服盐酸贝那普利10mg每天1次(商品名:洛丁新),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商品名:施慧达)2.5mg每天1次。服药4周后,观察用药前后血压水平、尿微量蛋白的变化。结果两组降压效果均明显,血压下降水平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尿微量蛋白在贝那普利组较氨氯地平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均可有效降低血压,但贝那普利在降压同时还可显著降低尿微量蛋白,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王燕 《黑龙江医学》2010,34(2):111-112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Ⅰ、Ⅱ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并与单用贝那普利降压疗效比较,以期选用合理的降压药物和用药方法。方法60例Ⅰ、Ⅱ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治疗组(A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1次/d,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1次/d。对照组(B组)30例给予贝那普利10 mg,1次/d,连用4周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Ⅰ、Ⅱ级高血压、疗效好、安全性佳,可以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以下简称氨氯地平)、氢氯噻嗪合用与单独应用氨氯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分为两组,A组(氨氯地平+氢氯噻嗪)B组(氨氯地平口服)共治疗8周,治疗4周、8周时进行降压疗效分析。结果:治疗8周末A组较B组的舒张压及收缩压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A组总有效率86.5%,明显高于B组的62.1%。结论:氨氯地平与氢氯噻嗪合用降压效果优于单用氨氯地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5月因原发性高血压入我院心血管内科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进行单盲试验,A组给予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B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C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3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血糖、血脂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B组、C组患者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60.00%,52.00%,3组患者血压均显著下降,但A组患者下降幅度较B组、C组更明显(P<0.05);A组患者血糖、血脂下降情况明显优于B组、C组(P<0.05);3组患者轻度咳嗽、头痛、下肢水肿等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且A组不良反应人数少于B组、C组.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优于单一用药,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和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收集老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70例,随机分为A组口服氨氯地平和B组口服氨氯地平+厄贝沙坦,治疗前后检测左室舒张末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心肌重量(LVM)、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以及进行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Q-T间期。结果在降压效果相似的情况下,A组和B组LVMI,Q-Td均比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间LVMI及Q-T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联用有协同逆转左室肥厚并能显著降低Q-Td。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非洛地平与贝那普利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 (EH)左室肥厚 (LVH)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81例EH伴LVH患者随机分为A组 (单用贝那普利 ) 40例 ,B组 (非洛地平缓释片与贝那普利联用 ) 41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血压、心率、LVH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  6个月后两组内心率无明显变化 ,而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1) ,组间降压幅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两组左室重量指数 (LVM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A组 (p <0 .0 5 )、B组 (p <0 .0 1) ,B组较A组更明显 (p <0 .0 5 ) ,两组均显示E峰增高、A峰及A/E比值下降 ,A组 (p <0 .0 5 )、B组 (p <0 .0 1) ,B组较A组更明显 (p <0 .0 5 )。结论 非洛地平与贝那普利联用对LVH逆转及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善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重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TGF-β1、CTGF、F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贝那普利组(B组)、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组(C组)。B组给予贝那普利10mg/kg灌胃,C组给予贝那普利5mg/ks、氯沙坦10mg/kg灌胃,8周后免疫组化观察各组肾小管间质TGF-β1、CTGF、FN表达,RT-PCR测定TGF-β1、CTGF、FN的mRNA表达。结果B组、C组大鼠小管间质TGF—β1、CTGF、FN表达、mRNA表达较A组均明显下调(P〈0.01),同时C组TGF-β1、CTGF、FN表达较B组也显著下调(P〈0.05)。结论贝那普利与氯沙坦联合阻断RAS,比单用贝那普利能更有效下调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TGF-β1、CTGF、FN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测胎儿左心房主要结构并探讨其变化规律,为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40例胎心标本按胎龄大小分为4组,观测左心房的主要结构(左肺静脉口径、右肺静脉口径、左房室口径、左房壁厚度)。结果胎儿左心房呈不规则椭圆形,颜色灰白且呈半透明薄膜状,质地较软。左肺静脉、右肺静脉、左房壁厚度、左房室口径分别为:(0.40±0.08)cm、(0.43±0.05)cm、(0.05±0.01)cm、(0.69±0.15)cm。结论左心房壁厚度随胎龄的增长变化不规则,左肺静脉口径、右肺静脉口径和左房室口径随胎龄的增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分析53例高血压病(EH)患者多普勒超声心电图,结果表明,EH左心房扩大并非罕见(15.1%),左心室结构改变43.4%,其中左心室扩大15.1%,左心室肥厚28.3%,单纯左室舒张功能障碍(LVDD)37.7%,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均正常18.9%,左心房扩大发生率随左室结构改变而增高(P<0.05),EH左心室肥厚以前可有LVDD,且随左心室肥厚而加重(P<0.01),左心室扩大者射血分数(EF)明显减低(P<0.01)。提示EH患者左心室肥厚以前尚有其他因素影响左室舒张功能,LVDD是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早期改变,左心室扩大以前无明显收缩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3.
多普勒超声研究妊娠期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正常妊娠孕妇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健康初孕妇女3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健康育龄未孕妇女21例作为对照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妊娠的早、中和晚期作三次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妊娠妇女的左心室壁明显增厚,收缩和舒张末期内径和容积增大。收缩功能指标如搏出量(SV)、心输出量(CO)及心脏指数(CI)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射血分数(EF)在早孕期和中孕期轻度增加,在晚孕期则轻度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E/A值在妊娠晚期为1.13±0.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8±0.25及妊娠早期的1.61±0.25(P<0.01)。肺静脉血流频谱的D峰及D峰的速度时间积分(DVTI)在妊娠期逐渐降低,肺静脉反向血流AR峰在妊娠期明显增加,晚期妊娠时为26.95±2.60,与对照组的18.37±3.32及早孕期的17.63±2.68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正常孕妇左心室室壁增厚,舒张和收缩末期的内径和容积均增加。收缩功能在妊娠期无明显改变,而舒张功能则轻度受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左外叶切除和左半肝切除对左外叶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我院接受左外叶或左半肝切除的278例左外叶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左外叶切除患者223例、行左半肝切除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术后接受随访。应用Kaplan-Meier 法绘制并比较行左外叶切除或左半肝切除患者的总体生存、肿瘤复发曲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窄切缘(HR=1.427,95% CI 1.014~2.006,P=0.041;HR=1.441,95% CI 1.062~1.955,P=0.019)、MVI阳性(HR=1.598,95% CI 1.137~2.246,P=0.007;HR=1.374,95% CI 1.018~1.854,P=0.038)、肿瘤直径≥5 cm(HR=1.691,95% CI 1.188~2.408,P=0.004;HR=1.359,95% CI 1.003~1.841,P=0.048)、肿瘤多发(HR=1.855,95% CI 1.211~2.840,P=0.005;HR=1.950,95% CI 1.327~2.863,P=0.048)是患者术后总体生存和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外叶切除和左半肝切除术后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9.7%、64.5%、45.5%和90.9%、72.7%、52.2%(P=0.329),1、3、5年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8.4%、53.4%、71.5%和14.5%、41.8%、62.1%(P=0.1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宽切缘的左外叶切除和左半肝切除患者术后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2.3%、71.5%、53.1%和90.9%、72.7%、52.2%(P=0.965),1、3、5年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3.8%、45.4%、67.1%和14.5%、41.8%、62.1%(P=0.6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窄切缘的左外叶切除和左半肝切除患者术后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0%、54.8%、34.9%和90.9%、72.7%、52.2%(P=0.036),1、3、5年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4.7%、64.5%、77.7%和14.5%、41.8%、62.1%(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外叶切除和左半肝切除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1%(36/223)、20.0%(11/55),肿瘤分化Ⅲ/Ⅳ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4/223)、3.6%(2/5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手术方式不是左外叶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肿瘤邻近门静脉矢状部,行左外叶切除只能获得窄切缘时,建议行左半肝切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增龄和高血压对高龄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150例老年住院患者,按年龄(≥80岁为高龄,60~80岁为老年)和高血压患病情况分为高龄高血压组(n=84)、高龄非高血压组(n=18)和老年高血压组(n=48)。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检测血生化指标,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行心脏超声检查,检测和计算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指标;分析高血压患者病程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高龄高血压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老年高血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龄高血压组患者的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高于高龄非高血压组(P<0.01),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和左心室后壁厚度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高龄高血压组的所有心脏结构指标与老年高血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高血压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与高龄非高血压组和老年高血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程与心脏结构指标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但与心脏功能指标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在高龄患者中,高血压导致更显著的左心室壁肥厚、心脏质量增加以及心脏收缩功能下降。随着高血压病程的延长,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和左心室扩大加剧,左心室收缩功能进一步下降,老年患者应在一定范围内平稳降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心脏大小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2011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641例基础病因为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老年退行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其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分为2组:LVEF正常组(≥50%)和下降组(<50%)。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V)、左房内径(LAD)、右室内径(RVD)等指标,对比分析不同LVEF值患者心脏大小的情况。结果:LVEF下降组LVEDV、LVESV、LAD及RVD明显大于LVEF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VEF与LVEDV、LVESV呈显著负相关(r=-0.726,P<0.01;r=-0.828,P<0.01)。结论:LVEF与LVEDV、LVESV呈显著负相关,随着LVEDV、LVESV的增大,LVEF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17.
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了184例高血压病左房增大患者左房内径与左室结构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左房内径≥40mm组,左心室扩大或肥厚的发生率显著高于<40mm组(P<0.01)。提示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内径增大有伴随左室结构改变的趋势,是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早期体征。  相似文献   

18.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与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功能和容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SPECT)与超声心动图在测定左室功能和容积方面的相关性。方法65例不同诊断的患者在15d内分别接受99TcmMIBI门控SPECT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两种方法测得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容积(EDV)和收缩末容积(ESV)的值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将所有病人分为Ⅰ组(EDV<90mL,n=31)和Ⅱ组(EDV>90mL,n=34),比较两组之间两种方法测量结果间的关系。结果门控SPECT测得的LVEF、EDV和ESV与超声结果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在Ⅰ组中,与超声心动图结果相比,门控SPECT测定的LVEF要高(P<0.05),而测量的ESV要低(P<0.05),测量的EDV间无明显差异。在Ⅱ组中,两种方法测量的各结果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门控SPECT与超声心动图在测定LVEF和左室容积方面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是对于心室腔较小的病人,门控SPECT可能会由于低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而对LVEF产生高估。  相似文献   

19.
陈欣  陈刚  李科 《右江医学》2011,39(6):700-702
目的探讨流出道室间隔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动过缓住院患者75例,行选择性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观察术前及术后一周内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等指标。结果 7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间隔起搏植入手术,其中LVEF正常者,术后有提高LVEF,缩小LAD和LVEDD趋势(P>0.05);LVEF低于正常非心房颤动者,间隔起搏能提高LVEF(P>0.05),缩小LAD、LVEDD(P<0.05),改善心功能;LVEF低于正常合并心房颤动者,室间隔起搏有明显提高LVEF、缩小LAD、LVEDD趋势(P<0.05)。按NYHA心功能分级,术后心功能显著改善(P<0.01)。结论对于有安装埋藏式起搏器适应证的患者,施行流出道室间隔起搏能改善心功能,是安全可行的,但仍需进行远期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基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 HuEPO)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 (CAPD)患者心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32例CAPD伴高血压患者 ,其中 1 6例应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 ,同时应用r HuEPO纠正贫血 ,1 6例单用降压药物 ,随访 6个月。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 ,治疗组的LVPWT、E/A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 长期纠正贫血和控制血压有利于透析患者左室结构及功能异常的逆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