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比较两种方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PC);一种是用常规的方法从富含血小板血浆制备PC(PRP-PC),另一种为BC-PC,制备方法为:四联袋采集2小时内的血单位,以5000×g离心5分钟.将白膜层(BC,红细胞-血浆界面间约25ml,含8%的红细胞、60%的白细胞和80%的血小板)挤入子袋,然后断开,  相似文献   

2.
<正> 富含血小板的白膜层(BC)制备浓缩血小板悬液(BC—PCs)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血站采用,其优点是降低了红、白细胞的污染,且这种非压积血小板的体外聚集功能显著好于经典的富血小板血浆法(PRP—PC)制备的血小板。然而其获得率仅为56%、57.2%、52%和59%,远远低于方静致等报告采用PRP—PC法制备血小板的得率(74.7%)。Prins等和Piertersz等认为全血重离心后,在白膜层中含有约占全血90%的血小板。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分离白膜时不同程度的粘袋现象,致使大量白膜丢失,此白膜中血小板含量差别很大,降低了终产品血小板回收率。笔者参考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普通血袋常温分离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后保存24 h再制备的浓缩血小板(PC)质量。方法将采集的400 mL全血50袋,保存在20-24℃的恒温保存箱内,采集后4 h经1次轻离心分离出PRP,容量(200±10)mL/份,再每份均分成2袋存放于普通血袋中,分别标识为实验组:将PRP放置20-24℃的恒温保存箱内过夜,次日2次重离心,分出上清血浆,制备成PC,从全血采集时间算起,24 h完成制备;对照组:将PRP立即2次重离心,分出上清血浆,制备成PC,从全血采集时间算起,6 h完成制备。采集后24和48 h,分别检测2组PC中血小板、红细胞含量和pH值。结果 2组PC中红细胞混入量和pH值差异甚小(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血小板含量(×1010/袋)分别为1.36±0.33和2.63±0.46(P0.05);对照组3项指标均合格,实验组只有红细胞混入量与pH值合格。结论分离PRP后,在普通血袋常温保存24 h再制备浓缩血小板,质量达不到《全血与成分血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4.
贮存5-7天的浓缩血小板(PC)在输注后恢复和存活不如新鲜血小板。作者首先在新鲜富血小板血浆(PRP)中加入一种生化激活剂后进行制备,并与常规PC制备法对照。方法:采集至少10天未服药的男性献血者全血,枸橼酸-磷酸-葡萄糖(CPD)抗凝,室温离心(1000g,7分钟)制备PRP。加入用正常盐水稀释的前列腺素E_1(PGE_1)使其最终浓度为1.3×10(~-8)M,然后室温3500g离心7分钟制备PC。PC于22℃±1℃贮存5天后,在使用前2-3小时以自身血浆浸泡血小板,然后弃液体,计数血小板、白细胞,测定pH,按Kunickl法作形态学积分,每个单位浓缩血小板加入250μCi铬酸钠(~(51)Cr)标记,22℃孵育30分钟,以自身血浆洗涤后配成30ml悬液,于输入后1.5、2.0、24、  相似文献   

5.
白膜法制备的血小板浓缩物(BC—PCs)贮存于一种合成介质保养液(PL)中9~12天后,输给病人仍有效。该文研究PL的两个主要成份——葡萄糖酸盐和乙酸盐在血小板新陈代谢中的作用。制备BC—PC:用四联袋采集400~450ml血液2小时内5000g离心5分钟,压出25~35ml白膜(BC)到附属聚氯乙烯袋内,在血小板翻滚仪上以6转/每分钟过夜(22±2℃),将这样制备的18人份ABO和Rh血型相同的BC混合,分成三等份,每份再1000g离心7分钟,挤出的上层血小板浓缩物(PC),与300ml,PL或缺少乙酸盐的PL(PL—A)、或  相似文献   

6.
应用巨细胞病毒(CMV)血清阴性的血液制品能够有效地预防早期CMV 感染,但此种血液制品并非易得,由于感染的白细胞是CMV 的却源,输注中除掉白细胞部分就可降低或消除CMV 感染的危险。骨髓移植前用乳胶凝集试验和酸免疫分析检测所有病人及供者的CMV 抗体。病人随机分组,一组接受去白细胞的血小板浓缩物(PC)和CMV 阴性的红细胞输注(治疗组),另一组接受未筛选的血液制品输注(对照组),保持观察至CMV 感染发生或骨髓移植后100天,少白细胞PV 从未筛选的效单位全血中制备(约50%献血员CMV 阳性)。全血先以1025g 离心9分钟,再用3000g离心20分钟,血小板扣用50ml 少血小板血浆重悬,将4~6个PC 混合,最后用400g 离心10分钟可除去约99.8%的白细胞,输注前作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用乳胶凝集  相似文献   

7.
目前,浓缩血小板的手工分离制备方法有:富含血小板血浆法(PRP法)和去白膜法(BC法)2种。我们就去白膜法分离血小板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富含血小板血浆法分离制备血小板(PRP法)20世纪70—80年代,富含血小板血浆法为血小板分离制备的标准方法。此方法是先将全血经轻离心后分离制  相似文献   

8.
许多国家,艾滋病(HIV)、乙肝(HBV)和丙肝(HCV)供者“窗口期”感染的危险没有被完全消除。血小板浓缩物(PCs)中的细菌污染比原认为的更常见,最常见的是表皮葡萄球菌的污染。为防止输血性细菌脓毒血症,本文研究PCs用补骨脂(S-59)与UVA照射处理(PCT)灭活细菌和HIV-Ⅰ的能力。 材料和方法 血小板浓缩物 采集正常供者的全血于CPD抗凝/的三联袋中,第一次强度离心(4,650g,10min)后,分离出血浆和红细胞,富含血小板的BCs重55±5g仍留在原血袋中。PC由5人份BCPCs混合制备。所有的BC用PAS-Ⅲ溶液洗涤并收集在最后的BC容器中。富含血小板的上清液含近35%的血浆。 溶液的组成成分 PSA-Ⅲ由氯化钠77mmol/L、醋酸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比较保存在PAS-2或血浆的去白细胞(WBC)浓缩血小板(PCs)的体外参数。方法 5名供血者白膜层制备的去白细胞PC保存于250g PAS-2(Baxter)或者200g血浆(1名供者)中。离心后(PAS-2:2,035g.min;血浆:3680g.min)用Autostop滤器(Pall)除去WBC。去白细胞PCs保存在1L的聚烯烃容器(NPBI/Fresenius Hemocure)中。有效期后,用随机检查方法来进行质控(QC)检查。血小板用自动细胞计数仪计数,白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甲壳素衍生物—羧化壳聚糖即刻分离制备血小板的可行性,寻找血液成分分离新方向。方法随机选取大连地区献血者40名,当日成功献血时同步采集全血10 m L,分成实验组,自然沉降对照组和离心对照组进行实验。从阿拉丁试剂公司购买水溶性壳聚糖,用血液保存液Ⅱ配制成(0.25~2.0)mg/m L不同浓度溶液,按1∶4比例加入到2 m L全血中,静置4 h,观察血液分离速度,计数血浆中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观察血小板聚集现象及红细胞形态变化;在最适壳聚糖添加浓度的红细胞中加入适量红细胞保存液予以4℃保存,35 d保存期内检测溶血率。结果加入1.0~2.0 mg/m L浓度壳聚糖的实验组血液分离速度均明显快于自然沉降对照组,血浆中均仅存微量红细胞,富血小板,35d时无明显溶血,同离心对照组。结论壳聚糖可以用于采血后即刻分离富血小板血浆。  相似文献   

11.
<正> 血小板输注在近10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我国通常采用制备浓缩血小板(PC)的方法是先用全血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PRP),然后用PRP经重离心制备PC,这种PC制成时血小板沉积于袋底即压积血小板浓缩液(PPC),需静置1~2小时后方可混匀使用。曾有报道,PPC与PRP中的血小板比较,显示异常的聚集和分泌反应,提示离心后沉积的血小板可以引起血小板体外功能的降低。为此,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测汇集白膜层(BC)法制备的洗涤汇集血小板(洗涤汇集BC—PC)的临床输注效果。方法400ml/袋新鲜全血在4~6h内分离出的BC在22℃静置过夜,6袋同血型的BCs混合制备的混合BC—PC再用生理盐水洗涤,制备的洗涤混合BC—PC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小板含量和红细胞残留量、用Nageotte白细胞计数板测定白细胞残留量,用比浊法测定最大聚集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测定CD41和CD62p阳性表达率,同时检测洗涤产品的pH值和血浆蛋白清除率;通过测定输注洗涤血小板患者的血小板校正计数增加值(CCI)来确定血小板的输注效果,针对有输血性过敏反应史或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输注洗涤血小板后是否发生输血性不良反应来确定纠正输血性不良反应的效果。结果患者输注洗涤血小板后1h CCI〉10占87.5%,没有发生输血性不良反应。结论患者输注洗涤汇集血小板能够达到血小板的输注效果和纠正、预防输注血小板引起的输血性过敏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其他输血性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正常离心后的血液成分分开,作者采用1种新型的光电控制分离器操纵3或4联袋,收集血袋顶部和底部都有出口。全血经离心后,放在上述装置上,血液成分可同时从顶部和底部被挤压出来,首次分离即可得到3个血液成分:少白细胞的SAGM红细胞悬液、CPD血浆和白膜。这一系统已在(A、B)两个实验室试用。为得到最大产率的少细胞血浆采用高速离心,白细胞从红细胞中分开也最完全。剩余的白细胞数是0.46±0.25(A)和0.5±0.4(B)×10~9/红细胞单位,血小板浓缩物可以用正常方法从PRP或从白膜层制备。 ~(51)Cr标志红细胞自身输血24小时后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浓缩血小板(PC)中白细胞含量对血小板保存条件的影响,作者以CPD为抗凝剂收集了12个单位全血,分别制备成PC后,将其混合,重新分成12份。然后将这12份相同的PC分成4组(Ⅰ-Ⅳ组),每组3份,分别加入不同量的富含白细胞血浆和少白细胞血浆,所有操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所得PC的血浆体积为58.6±0.6ml,血小板浓度为1.01±0.04×10~9/ml,所含红细胞数小于10~7。Ⅰ-Ⅳ组PC中白细胞的浓度分别为0.14±0.05,1.96±0.09,5.53±0.98和13.00±0.93×10~6/ml。将制备好的上述PC装于普通聚氯乙烯塑料袋内置22℃保存7天,分别于0、2、5、7天时取样测定血小极性质的变  相似文献   

15.
背景:白膜法和富含血浆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有无效输注发生率高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缺点。 目的:观察改良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实验研究,分析制备浓缩血小板回收率的影响因素。 方法:随机抽取126例站内采集后4-6 h的400 mL血液,随机分成改良白膜法组、白膜法组和富含血浆法组。改良白膜法采用3步离心,第1次采用次重离心,离心转速2300 r/min,离心时间12 min,降速5,离心温度(22±2)℃;第2次采用轻离心,离心转速910 r/min,离心时间10 min,离心温度(22±2)℃;第3次离心转速2800 r/min,离心时间12 min,离心温度(22±2)℃,离心后,挤去上层含血小板较少的血浆,袋中留30 mL血浆悬浮血小板,即为浓缩血小板。通过数据库文献检索的方法分析制备浓缩血小板回收率的影响因素。 结果与结论:改良白膜法、白膜法以及富含血浆法制备的手工浓缩血小板中,制备前各组血小板总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富含血浆法组和改良白膜法组较白膜法组血小板回收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白膜法组和改良白膜法组较富含血浆法组残留红细胞和残留白细胞的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回收率受到全血量、离心转速、离心时间、离心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改良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残留量,提高了血小板的回收率,可在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作者采用混合的白膜层(BC)制备血小板浓缩液(PC):用含有CPD抗凝剂和氯化钠-腺嘌呤-葡萄糖-甘露醇添加剂的三联袋采集全血450~500ml,于2小时内冷至20℃。血袋于室温放置约20小时,经2960g离心5分钟,分出50±5ml白膜层。将4单位ABO血M型相同的BC于300ml带6个接头的PVC袋中混合,再加入这4名献血者之一的血浆200ml,充分混匀,并再连接一个300mlPVC空袋。混合物于22℃、400g离心7分钟,将富血小板血浆慢慢转移到300ml空袋中,当红细胞距袋子的出口约0.5~1cm时,中止转移。 为了减少差异,将上述3份PC混匀后再分成重量、体积等同的3份PC作为一组试验,其中1份  相似文献   

17.
制备浓缩血小板(PC)一般是通过两次离心程序来完成。先将抗凝全血离心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再以更高的离心力第二次离心。结果沉淀中常含有不易再混悬的血小板聚集物。有两种方法可使压实的血小板沉淀物容易再混悬:(1)在第二次离心前加ACD,使PRP的pH降低;(2)在第二次离心后将PC在室温静置1小时。本文比较了从CPD全血制备PC的这两种方法。作者对14名健康人,每人采450ml全血,置含有63mlCPD抗凝剂的标准塑料袋中。在采血过程中不断摇动血袋,采后1小时内将血袋在20℃以275g离心  相似文献   

18.
无菌接驳型白细胞滤器在血站应用中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去白细胞血液成份的制备中,常由于一次离心后的血浆中会混有少量的红细胞,须进行二次离心,这种多次离心正是引起溶血的原因之一,为此,笔者对滤器结构和血液制备方法进行了改进,减少了红细胞在制备过程中的离心次数,通过检测改进前、后过滤的红细胞悬液的游离血红蛋白,表明改进后的白细胞滤器可显著减少红细胞悬液的溶血,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改进前的白细胞滤器二联白细胞滤器(图1)、改进后的白细胞滤器三联袋白细胞滤器(图2)、无菌接管连接机(德国费森尤斯公司)、VIS723型分光光度仪(山东高密分析仪器厂),离心机(美国贝克曼公司)…  相似文献   

19.
离心法制备少白细胞血小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密闭4联输血袋系统(PVC),用2次离心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PC)解聚后,再行第3次离心以去除PC中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探讨了第3次离心速度对其效果的影响。经第3次450×g离心观察65例,其白细胞残留量为0.07×10~8/L;血小板回收率为全血的52.5%,平均(5.3±1.6)×10~(10)/袋。通过18袋PC对照研究证实,第3次离心对保存期间血小板质量与体外功能无影响。少白细胞PC保存3天、5天的pH值显著高于普通PC,分别为7.2±0.1,6.6±0.4;7.1±0.2,6.3±0.6(P<0.001)。血小板保存5天乳酸脱氢酶释放率显著低于普通PC(P<0.05)。经临床46例对照验证,其发热性输血反应显著下降(P<0.05),具有与普通PC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临床输血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输注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我院从1993年1月正式开展成分输血,制备和输注的血液成分有浓缩血小板悬液(PC)、浓缩白细胞悬液(BC)、压积红细胞悬液(RCC)、洗涤红细胞悬液(WRC)、代血浆血(BSP)、新鲜冰冻血浆(FFP)、冷沉淀共7种,现将我院成分输血的情况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统计资料:本院普通病房、老干部病房、第二住院部的住院病人以及门诊病人1993年~1994年两年全部用血数据。 1.2 统计方法:每月月底统计全月采血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