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后内皮素水平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后内皮素变化规律,以及溶栓后冠状动脉(冠脉)再通与未通者ET变化的异同。方法:应用放免技术和酶法分别测定了AMI常规治疗组(21例)和溶栓组(19例)患者梗塞后ET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前后血管再通和心肌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浓度变化,探讨IMA对STEMI溶栓后再灌注的预测作用。方法入选发病6h之内入院STEMI患者共50例,均予常规及尿激酶溶栓治疗,根据2h后有无再灌注表现将患者分成无灌注组(17例)和再灌注组(33例),两组患者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h、4h、6h分别采血测IMA浓度,并于8h、12h、14h采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进行对照。结果两组患者溶栓前IMA浓度无明显差异,溶栓后4~6hIMA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再灌注组IMA于心肌再灌注恢复后,提前达峰值并回落至正常,IMA达峰值时间较CK-MB显著提前(P<0.05)。结论 STEMI溶栓后心肌是否恢复再灌注与IMA浓度变化存在相关性。IMA早期明显下降可作为STEMI溶栓后心肌恢复有效再灌注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溶栓疗法是近年来AMI治疗的重要原则与方法,但再灌注性损伤的存在直接降低了溶栓疗法的“净效应”。我们采用结合参麦注射液静点以防治溶栓后再灌注损伤,取得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系1996~1998年住院患者,并确诊为A...  相似文献   

4.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溶栓治疗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同功酶(CK-MB)活性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浓度变化规律,探讨cTnT对判断冠脉再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AMI并接受溶栓治疗患者37例,将其分为再灌注组与未再灌注组,于溶栓前和发病后间隔一定时间分别采血。同时检测CK、CK-MB、cTnT,并绘制曲线加以分析比较。结果再灌注组CK、CK-MB、cTnT峰值出现时间提前,与未再灌注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AMI发病12小时(h)以内再灌注组的CK、CK-MB、cTnT浓度分别大于未再灌注组,尤以发病后10h,12h为著。cTnT峰值浓度的升高明显高于CK、CK-MB者。结论动态观察cTnT浓度曲线变化显示与CK、CK-MB浓度曲线变化相似,且更特异、更灵敏,可作为判断溶栓再灌注的又一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注QRS积分及严重并发症分析蒋艳丽,苏丹,牛丽凤,魏宝强,崔然静脉溶栓治疗是近十余年发展起来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的首选治疗方法。本文分析了两组于梗塞后不同时间进行静脉疗的63例首发AMI患者,比较相关冠脉再通溶栓治组与未通组Q...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24小时内心电图T波倒置及其意义赵洛沙魏经汉李明超刘瑞云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主要病因。溶栓治疗的关键是使梗塞相关动脉再通,尽早恢复心肌灌注。本研究对照分析AMI患者静脉溶栓后24小时内心电图T波倒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前后血管再通和心肌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浓度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STEMI并于发病6 h之内入院患者共80例,均予常规及尿激酶溶栓治疗,根据2 h后有无再灌注表现将患者分成无灌注组(30例)和再灌注组(50例),两组病人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 h、4 h、6 h分别采血测IMA浓度,并于8、12、14 h采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溶栓前IMA浓度无明显差异,溶栓后4~6 hIMA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再灌注组于心肌再灌注恢复后,IMA提前达峰值并回落至正常,IMA达峰值时间较肌酸激酸同工酶(CK-MB)显著提前(P〈0.05).[结论]STEMI溶栓后心肌是否恢复再灌注与IMA浓度变化存在相关性.IMA早期明显下降可作为STEMI溶栓后心肌恢复有效再灌注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电击复律成功1例曹素艳袁重果用电击方法对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复律成功。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患者男,54岁,因胸闷、大汗1小时于1995年11月30日入急诊病房。患者于当日上午7时30分突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缺血和室壁运动障碍的影响,及^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心肌显像的应用价值。方法:23例AMI患者,其中溶栓财灌注组12例,无再灌注组11例,患者在溶栓前及发病后5-7日行^99mTc-MIBI心肌显像,发病3日-7日内行二维超声心图图检查,并随访4个月后的室壁运动状况。结果:2组患者首次心肌显像,发病3-7日内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随访4个月后的室  相似文献   

10.
静脉溶栓治疗现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疗法。很多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早期溶栓治疗能有效地缩小梗塞范围、改善左心室功能、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近期和远期病死率。目前肌红蛋白、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MB同工酶已经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指标,但是它们在溶栓治疗后判断梗死心肌再灌注的临床价值还有待进一步评价。本文通过比较3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肌红蛋白、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MB同工酶的浓度及峰值时间,评价上述指标在判断梗塞动脉是否再通时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最早期、最可靠的溶栓再通的检验标…  相似文献   

11.
复方脉络宁防治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机制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复方脉络宁治疗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将11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行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同时给复方脉络宁静滴,检测治疗前后不同时间2组患者血中丙二醛(MDA)和尿酸(UA)浓度变化。结果:治疗组MDA在溶栓前后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溶栓后明显升高,治疗组UA浓度较对照组同期为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脉络宁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和抑制其生成防治缺血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LPO和SOD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红  祝金明 《急诊医学》1999,8(4):241-24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2尿激酶静脉溶栓前后氧自由基(OFR)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38例AMI患者在溶栓前及溶栓后2、6、12、24h分别取血因清中脂质过氧化物(LPO)、过氧化物睦化酶(SOD)、依间接指标及溶栓后90min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再通组(27例)和未通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中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静脉溶栓疗法至今仍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一种重要手段 ,早期应用疗效确切 ,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但溶栓后再灌注本身可产生再灌注损伤如再灌注心律失常(RA) ,甚至有时是致命的 ,故RA的防治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本文报导 30例 (AMI)溶栓患者的RA防治体会。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6年 3月~ 1999年 12月住院患者符合溶栓指征的AMI患者 30例 ,其中男 2 2例 ,女 8例 ,年龄5 2~ 72岁 ,平均 6 0 2岁。AMI部位 :前壁 18例 ,下壁 10例 ,前壁并下壁 2例。胸痛至溶栓治疗开始时间为 1~ 6h ,平均4 2…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硫酸镁(MS)对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影响。方法:100例AMI住院患者随机分为MS+UK组(MU组,52例)和UK组(48例)。MU组在静滴UK前后加用MS。结果:2组的再灌注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MU组的再灌注心律失常(RA)发生率、4周病死率显著低于UK组(P<0.01,P<0.05);开始治疗后并发的严重心律失常(SA)、心力衰竭(HF)及梗塞后心绞痛(PIA)的发生率显著低于UK组(P均<0.05);休克、再梗塞(RI)及梗塞延展(IE)的发生率也均低于UK组(但P均>0.05)。结论:在UK静脉溶栓前后加用MS,可提高UK溶栓疗效,缩小梗塞面积,减少并发症,并有益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细胞粘附分子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E-S)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以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成功再灌注后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37例中AMI21例,随机主动脉腔内成形术或溶栓治疗,于再灌注治疗前和治疗后12、24、48和72小时各抽血1次,心绞痛患者16例和正常对照组40例  相似文献   

16.
稳心颗粒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洪国  张玲  闫建玲 《临床荟萃》2003,18(3):156-156
稳心颗粒是治疗心律失常的国家级中成药 ,以往大量的临床研究业已证实其抗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但对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ction ,AMI)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尚未见相关研究及报道。本文通过将稳心颗粒用于老年AMI溶栓后治疗的患者 ,旨在研究观察其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以期探索预防和控制心梗早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新途径。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自 1998年 5月至 2 0 0 1年 9月将我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及溶栓条件的老年急性Q波心肌梗死 84例 ,其中男 4 8例 ,女 36例 ,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血浆白细胞介素—8(IL—8)的动态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发病6小时内的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用放免法测定患者溶栓后0.5、1、2、4、12、48小时及1周血浆IL—8的变化。结果:48例患者中36例再通,12例未通。两组溶栓后血浆IL—8水平在溶栓后0.5、1、2、4、12、48小时均有统计学差异,均于48小时达峰值。结论:①IL—8参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和心肌缺血-再灌注的过程。血浆IL—8浓度能反映心肌梗死区域的炎症与损伤程度。②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灌注后血浆IL—8浓度较未灌注者低,溶栓再灌注挽救心肌而减轻的炎症反应程度足以抵消再灌注炎症损伤。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IL—8动态变化及峰值浓度不是判断溶栓再通情况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配合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做好溶栓前、中、后的护理。结果30例行溶栓治疗后23例获得再灌注。结论争取溶栓的时机和护理的配合是心肌梗死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与纤溶活性之间是否存在一定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72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溶栓治疗后纤溶活性通过血浆D-二聚体水平反映。172例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静脉给予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100 mg或链激酶(SKZ)1 500 000 U,6 h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液。比较溶栓治疗前后患者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分析冠状动脉再灌注组与未灌注组血浆总D-二聚体水平差异,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灌注的相关性。结果溶栓治疗后再灌注组患者及未灌注组患者血浆总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再灌注组与未灌注组患者治疗后其血浆总D-二聚体水平则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血浆总D-二聚体水平不是反映冠状动脉的再灌注的因素(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血浆总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但其不是影响冠状动脉再灌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杨平  柳林 《急诊医学》1998,7(6):379-38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血小板活性的动态变化其与血管早期再通的关系,方法: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38例AMI患者在溶栓前及溶栓后2h,6h,12h分别取血测定血浆中α-颗粒膜蛋白(GMP-140),依溶栓前临床间接指标及溶栓后90min冠状动脉影结构,将患者分为再通组(27例)和未通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血中GMP-140的动态变化,并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AM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