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儿童急性白血病不同治疗阶段端粒酶活性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银染色技术检测了不同治疗阶段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病例和方法1 病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2 1例 ,其中 14例为初诊患儿 ,7例持续完全缓解 (CCR) 3~ 9年 ,年龄 2~ 12岁。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 (AML) 13例 ,初诊 8例 ,CCR 2~ 10年 5例 ,年龄 8~ 12岁。ALL和AML的诊断和临床分型均根据文献 [1]标准。对照组为同期因发热或淋巴结肿大行骨髓检查且结果正常的儿童 ,共 11例 ,包括淋巴结炎 4例、淋巴结核 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2例、败血症 2例、免疫缺陷病 1例 ,…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银染TRAPEZE技术对消化系肿瘤的端粒酶活性进行初步研究,以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的关系,建立一个低污染的端粒DNA显色技术.方法采用TRAPEZE-银染方法检测73例消化道恶性肿瘤组织及17例良性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61/73例消化道恶性肿瘤,对照组2/17例检出端粒酶活性;其中食道癌15/17例,肠癌6/9例,胃癌20/25例,肝癌20/22例检出端粒酶活性;高分化癌13/17例,中分化癌28/31例,低分化癌20/25例检出端粒酶活性.χ2检验消化道恶性肿瘤及对照组端粒酶活性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不同病理组织间及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组织间端粒酶活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端粒酶活性是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标志;端粒酶活性在恶性肿瘤的表达无显著的组织特异性,可作为一广谱的肿瘤标志物;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银染技术可以得到理想的端粒DNA图谱,可用于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与疗效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RAP ELISA)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 银染法检测了正常组织和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患者治疗前后骨髓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变化 ,以探讨其临床意义。对象和方法1 对象选择 初发未治AML患者 32例 ,按国内诊断标准[1]确诊 ,其中男 2 2例 ,女 10例 ,年龄 16~ 6 7岁 ,中位年龄 32 .9岁。M0 1例 ,M14例 ,M2 12例 (M2a10例 ,M2b2例 ) ,M3a4例 ,M4 3例 ,M58例 (M5a1例 ,M5b7例 )。M3 患者用全反式维甲酸 40~6 0mg/d治疗至完全缓解 (CR) ,获CR后用HA…  相似文献   

4.
5.
不同病期白血病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由一富含鸟嘌呤的重复DNA序列及其相关蛋白组成[1,2]。端粒是保护染色体末端稳定必不可少的结构。端粒长度的维持需要端粒酶活性的存在[3]。永生细胞和肿瘤细胞能够长期生存,端粒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用端粒重复扩增银染法检测了原代白血病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系的端粒酶活性,以研究端粒酶活性在急性白血病不同病期和被诱导分化的白血病细胞系中的改变,初步探讨端粒酶活性的调节机制及其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1 细胞来源 HL60细胞株来自本校预防医学院放射…  相似文献   

6.
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TRAP-银染色法和(或)PR-ELISA技术进行端粒酶活性研究。1997-1999年对肝癌、胃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子宫颈癌、鼻窦部浆细胞肉瘤、恶性甲状腺瘤、精原细胞癌、阴茎癌等22种肿瘤共115份肿瘤组织标本检测,端粒酶阳性率为80%(92/115),同时检测这些肿瘤的临近正常组织共96份,端粒酶阳性率为5.2%(5/96);34份子宫平滑肌瘤和8份非肿瘤病变组织端粒酶阳性率为7.1%(3/42),它们的临近正常组织阳性率为2.4%(1/42);肿瘤细胞克隆株3例均为阳性。结果表明,恶性肿瘤组织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和正常细胞(P<0.01);1999-2000年对胃癌组织进行研究,得出同样结果,因此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临床诊断研究。端粒酶活性的增高与恶性肿瘤高度相关,对试图通过调控端粒酶活性来达到对恶性肿瘤的治疗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靶点和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长度的同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端粒酶活性、端粒长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TRAP-ELISA-PAGE法测定端粒酶表达活性,Southernblot方法测定端粒长度.结果AML患者端粒酶活性[吸光度(A)值为2.298±1.059]较正常对照(A值为0.387±0.598)显著增高,同时其平均端粒长度[(7.6±2.1)kb]较正常对照[(9.3±1.9)kb]明显缩短.端粒长度的变化主要发生在端粒酶活性高表达的白血病细胞中.结论AML细胞端粒酶活化可能与其端粒缩短有关.端粒的丢失可导致染色体的失稳,激活端粒酶依赖的端粒机制,在白血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端粒 (telomere)是存在于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 人和其它脊椎动物的端粒DNA均为(5′-TTAGGG-3′) n, 大小5~20 kb[1].每次细胞有丝分裂后, 端粒都会缩短,缩短到一定程度后细胞就不可避免的发生衰老死亡[2].因此,能无限分裂增殖的细胞必定有延长其端粒的能力,这一能力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正是通过端粒酶来实现[3].  相似文献   

9.
端粒(telomere)是存在于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人和其它脊椎动物的端粒DNA均为(5’-TTAGGG-3’)n,大小5~20kb。每次细胞有丝分裂后,端粒都会缩短,缩短到一定程度后细胞就不可避免的发生衰老死亡。  相似文献   

10.
端粒(telomere)是存在于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人和其它脊椎动物的端粒DNA均为(5’-TTAGGG-3’)n,大小5~20kb。每次细胞有丝分裂后,端粒都会缩短,缩短到一定程度后细胞就不可避免的发生衰老死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TRAP方法检测29例肺癌组织,27例癌旁组织,6例良性病变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并以5例正常肺组织作对照。结果:29例肺癌中21例显示端粒酶活性(72.4%),且端粒酶活性随着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而与淋巴结有无转移无相关性。癌旁组织的阳性率为22.2%(6/27),6例良性病变及5例正常肺组织的阳性率为0%,结论:端粒酶活性检测对于鉴别肺肿瘤的良恶性具有重要价值。并有望成为恶性肿瘤诊断的有效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端粒重复扩增—微孔板杂交法用于端粒酶活性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用端粒重复扩增(TRAP)-微孔板杂交法,检测人端粒酶方法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方法 利用Kim法处理组织与胸腹水细胞及扩增端粒酶产物,引物TS含量生物素,扩增产物与包被有亲和素的微孔板结合,并含荧光素特异探针杂交,酶标记抗荧光素抗体与之结合而呈色。结果 该方法NaOH的最佳变性浓度为0.6mol/L,最佳杂交时间为1小时,批内变异系数(CV)为9.6%。在94例各种恶性肿瘤组织与恶性胸腹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端粒重复扩增法(TRAP-assay)检测了白血病和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端粒酶活性。[结果]白血病患者端粒酶活性高于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结论]端粒酶活性在慢性白血病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端粒酶活性调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是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6bp重复序列及相关蛋白质组成的特殊结构,端粒酶是合成端粒DNA重复序列的逆转录酶。普遍认为端粒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端粒酶在体内是如何被调节的,目前还知之甚少。对端粒酶活性调节的研究包括激活与抑制两个方面,抑制端粒酶以治疗肿瘤,激活端粒酶以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15.
应用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诊断膀胱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寻找一种敏感特异的非介入性方法诊断膀胱癌,探讨检测自排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在膀胱癌早期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CR—ELISA),分别对膀胱癌患者、良性血尿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自排尿脱落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结果 18例膀胱癌患者的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阳性为14例(14/18),20例良性血尿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均无端粒酶活性表达。结论 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可用于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及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6.
体液中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端粒酶活性调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是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6bp重复序列及相关蛋白质组成的特殊结构,端粒酶是合成端粒DNA重复序列的逆转录酶。普遍认为端粒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端粒酶在体内是如何被调节的,目前还知之甚少。对端粒酶活性调节的研究包括激活与抑制两个方面,抑制端粒酶以治疗肿瘤,激活端粒酶以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18.
端粒酶活性与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端粒酶能以其自身所带的RNA为模板,不断合成新的端粒DNA序列添加到染色质末端,阻止端粒的缩短,最终使细胞获得无限增殖的能力,永生化。端粒酶活性表面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可做为诊断肿瘤的一个很有价值的指标。端粒酶活性是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指标,并非恶性变标志。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端粒、Bcl-2、P53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端粒酶活性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酶作为急性白血病 (AL)治疗的新靶位已引起普遍关注 ,但端粒酶活性的调控因素目前尚未阐明。我们选择既往已被证实与AL发病密切相关的因素 :凋亡抑制蛋白Bcl 2和突变型P5 3水平和端粒长度[1 ,2 ] ,以发现这些因素对端粒酶活性的调控作用。病例和方法1 临床资料 采集 1998年 9月~ 2 0 0 1年 9月住院的 14 8例AL患者骨髓标本。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92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5 6例 ,初治 75例 ,复发 36例 ,完全缓解 (CR) 37例。其中 14 8例检测了端粒酶活性 ,初治 70例检测了端粒长度 ,85例检测…  相似文献   

20.
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端粒酶主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是一种反转录酶,能以其自身所携带的RNA为模板,不断合成新的端粒DNA序列添加到染色体末端,阻止端粒的缩短,使细胞成为永生性细胞或癌细胞[1]。近年来,大量科学研究证实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它在恶性肿瘤组织中及相关脱落细胞中检出率很高,可作为肿瘤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指标[2,3]。据此,我们对58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尿液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进行了测定,以探讨一种敏感、特异、非侵入性的诊断和随访膀胱肿瘤的方法。材料和方法一、检测对象 肿瘤组为本院经确诊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58例,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