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拔4,500m高原心律失常心电图30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300例心电图中共检出心律失常24种,其发生顺位依次为窦性、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和预激综合征。病因以心血管疾病为主,共182例次,占60.67%。各种高原病住居第二,共63例,占21%,由其他疾病所致者55例.占18.33%。结合有关资料就高原低氧环境与心律失常的关系,高原地区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及临床意义,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以及高原常见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复杂而又危险的心血管疾病或并发症,是造成心血管高病死率的原因之一。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对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律失常的防治研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在基础理论、诊疗实践和工程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瞻目的成绩。在心律失常机制研究方面,进一步完善了折返和触发机制研究方面,并用于指导临床心律失常时诊断和治疗。在心律失常诊断方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1-(邻-碘苄基)-6,7-甲二氧基-2-甲基-3,4-二氢异喹啉碘盐(O-BIMMDI)与1-(邻-溴苄基)-6,7-甲二氧基-2-甲基-3,4-二氢异喹啉碘盐(O-BBMMDI),对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乌头碱、氯化钡和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备大鼠心律失常模型,观察并比较O-BIMMDI与O-BBMMDI的保护作用。结果:O-BIMMDI和O-BBMMDI可对抗乌头碱、氯化钡所致的大鼠心律失常,延长心律失常诱发时间,缩短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对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所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也有一定的对抗作用,并可减轻结扎造成的心肌缺血。O-BBMMDI抗心律失常作用优于O-BBMMDI。结论:O-BBMMDI和O-BBMMDI均可对抗大鼠心律失常模型,而O-BBMMDI抗心律失常作用优于O-BBMMDI.  相似文献   

4.
心律失常是各种心脏病的并发症,其发病率较高,在心力衰竭、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时,心律失常发生率、死亡率更高。心律失常发生时可严重影响人体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加重心衰,甚至导致猝死,因此临床应积极治疗心律失常。近年来,应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I临床诊疗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6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24h心电监护,或反复常规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类型并加以分析。结果本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109例,发生率为65.66%。其心律失常类型以窦性心动过速为最多,占39.44%,其次为房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源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房扑等也常出现,而且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年龄、低氧血症、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心功能不全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治疗上对其病因及诱因的治疗比抗心律失常更重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不是最佳办法。  相似文献   

6.
到目前为止,抗心律失常药物依旧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虽然有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已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但在其研究和临床应用领域发生重大变化却是在最近40多年时间里。20世纪60年代,能用于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还不足15种,而现在却发展到了约200种,并且大量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还在不断研制和生产。临床实践证明,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且抗心律失常作用越强其毒副作用可能越明显,甚至出现严重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因此,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是如何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这一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进一步提高对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生原因的认识。方法分析107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检查而确诊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全部患者首先根据病史、系统体格检查、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资料完全排除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其他继发性心脏瓣膜病。结果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76.6%,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占52.4%,室性心律失常占13.4%,房性心律失常并室性心律失常占9.8%,各种类型传导阻滞占24.3%。结论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的退行性变以及病变心肌的扩张、钙化涉及传导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8.
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的常见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5%-95%,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临床工作中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亦比较常见,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大部分存在年龄较大、心功能不全等问题。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总有效率仅为30%-60%,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药物只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而无致心律失常作用。另外抗心律失常药物还有减弱心肌收缩力及对心脏传导系统的抑制作用,这些副作用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可以是致命的。近年来中药抗心律失常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有了很大的进展,表明中医药在抗心律失常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步长稳心颗粒是由中国中医研究院研制,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第一个国家批准的抗心律失常中成药。自2003年以来,我科应用稳心颗粒治疗3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现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9.
甜菊甙抗家兔和豚鼠心律失常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甜菊甙抗家兔和豚鼠心律失常的作用。iv甜菊甙100,150mg/kg,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氯化钡诱发的清醒家兔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缩短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提高哇巴因致麻醉豚鼠室性早搏、室颤和死亡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各种心律失常模型心肌M3受体的变化及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乌头碱,氯化钡和缺血组。分别注射乌头碱、氯化钡及结扎冠脉诱发大鼠心律失常,记录lh心电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心肌M3受体的表达(24h)。结果:各组均可诱发心律失常,乌头碱组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动过速的持续时间较其余两个模型组明显延长。Western blot显示,各组模型大鼠心肌M3受体的表达均上调,分别为正常组的2.3,1.4和1.3倍,其中乌头碱组心肌M3受体的含量明显升高。心肌M3受体蛋白的表达和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心律失常能诱导心肌M3受体的表达上调,且不同心律失常模型心肌M3受体上调的幅度不同,其机制可能和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大鼠乌头碱,冠脉结扎和家兔电刺激诱发心律失常模型研究了去甲羟基安定抗心律失常作用,结果证明:去甲羟基安定具有明显抗心律失常作用,特别对乌头硷和家兔性心律失常作用明显强大于大鼠冠脉结扎性心律失常,其作用机理可能和抑制钠通道有关,本研究提示该药在临床上可用于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心律失常的种类和发生率以及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7年1月~5月期间的503例心律失常心电图资料。结果在高原地区心律失常中以窦性心律失常352例,占70%为最常见;其次为心房颤动50例,占10%;室性期前收缩28例,占6%。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平原地区。结论低氧环境对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随着我国冠心病、高血压发病率的增高,心律失常发病率亦增高。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药物多为化学合成制剂,有明显的副作用。步长稳心颗粒是一种纯中药制剂,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组成。临床应用已有十余年的历史,有资料显示具有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供血、逆转心肌肥厚的作用。近两年我们把它用于治疗心律失常,主要是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常见病因为自律性异常、折返激动、触发活动等。治疗心律失常的西药很多,但长时间应用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甚至引起新的心律失常。步长稳心颗粒为纯中药制剂,是新一代治疗心律失常药物。2003年9月-2004年3月,我们采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4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胺碘酮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梦华  石建平 《医药导报》2004,23(1):0028-0029
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方向转到了Ⅲ类药物,而胺碘酮在多项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被证实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该文就胺碘酮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后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及其常见的毒副作用和防治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6.
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心律失常药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脏的自律性、传导性以及心脏的收缩功能,也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到目前为止,这类药物对心肌病变,对有更严重的心脏病理状态的影响还没有足够的临床资料,当心脏功能障碍、心肌缺血、生理生化代谢紊乱时,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其的影响,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心律失常是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或并发症,种类繁多,病因多异。近些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对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律失常做了大量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实践。由于西药在治疗心律失常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反应,以及不尽如人意的总有效率较低30%-60%,使更多人关注深入发掘中药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上,寻找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中药制剂成为近年来研发者致力的重点。步长稳心颗粒作为一个抗心律失常的中药组方,在1987年开始了专项研究,很快就成为国家级的科研攻关项目。1996年稳心颗粒通过了国家八五攻关项目的验收与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步长稳心颗粒是中国第一个调节多离子通道的抗心律失常专利中成药,显著改善心慌、心悸。  相似文献   

18.
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与超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及与超声改变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电脑仪等诊断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75例患者的心律失常的构成与超声改变的关系。结果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1.3%,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占55.8%,各类型传导阻滞占25.0%,室性心律失常占11.5%、房性并室性心律失常占7.7%。各类型心律失常中心房颤动占32.7%.居首位,其发生与左房扩大有关(P〈0.01),本病心律失常发生率的高低与钙化累及瓣膜的多少无直接关系(P〉0.05)。结论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其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或传导束的退行变、钙化累及传导束以及病变心肌的扩张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心律失常1262例临床分析福建省立医院二内科林英,肖建敏,郑育英老年人心律失常颇为常见,为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现将1262例老年人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病因及心律失常的类型作一分析。一、资料来源本文选择1991年1月至1993年12月之间我院...  相似文献   

20.
中药制剂引起的心律失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合文献中中药药剂引发的心律失常的情况。方法:以临床医学心律失常的类型,分别介绍引发同类心律失常的药物。结果:乌头碱,蝮蛇抗栓酶引发的心律失常较为常见和严重。结论:应重视和进一步研究中药制剂引起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