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孕妇从高危因素的筛查,有针对性地对高危因素进行干预,从而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减少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秦淮区妇幼保健所2015年至2017年建卡孕妇按照南京市高危妊娠评价标准进行筛查,并对筛查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3 275例孕妇中筛查出1 205例高危孕妇,高危孕妇妊娠发生率36.79%。随访1 176例高危孕妇,分娩围产儿1 213例,高危因素中1种高危因素占67.2%,2种高危因素占23.7%,3种高危因素占7.4%,4种及以上高危因素占1.7%。高危因素前5位依次为流产≥2次、疤痕子宫、年龄≥35岁、24相似文献   

2.
高危妊娠对母婴不良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珊茹 《现代医院》2005,5(7):52-53
目的了解高危妊娠发生的基本情况及其对母婴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福田辖区1926例产妇的母子保健手册及分娩登记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26例产妇中,A级5分以上的高危妊娠共有226例,发生率11.73%。226例高危妊娠中,A级66例,占29.20%;B级136例,占60.18%;C级24例,占10.62%。高危因素前三位排位及构成比依次为过期妊娠(15.19%)、剖宫产史(11.66%)、早产(11.31%)。随着高危级别的递增,胎婴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呈显著增高趋势。结论过期妊娠、剖宫产史、早产是高危妊娠多发因素,母婴不良结局尤其是胎婴儿不良结局的发生与高危妊娠密切相关,应加强围产保健宣教,加强孕期保健和高危妊娠监护,加强产时防治措施,以促使高危因素的转化和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2221例高危妊娠情况分析及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高危妊娠的高危因素,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有效保证母婴安全。方法:对辖区2004~2006年2221例高危妊娠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高危妊娠筛选率31.09%,高危因素前10位依次是:≥2次人工流产史、异常孕产史、妊娠合并内科疾病、胎位不正、年龄>35岁或<18岁、早产、双胎、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晚期出血。结论:通过高危妊娠的一系列干预措施,及时筛选、追踪等规范管理,从而控制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847例高危妊娠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孕妇系统管理中 ,认真筛查出高危孕妇 ,使其及时得到相应的保健医疗服务 ,改善妊娠结局 ,对降低孕产妇、围产儿的死亡率和病残儿出生率 ,提高围产保健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 847例高危妊娠危险因素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妊娠期有某种并发症或致病因素 ,可能危害孕妇、胎儿和新生儿或导致难产者为高危妊娠。按Nesbitt评分法[1]筛查出高危妊娠妇女共 847例 ,并根据孕妇保健册中孕妇分娩情况记录进行总结分析。结 果1 危险因素1 1 基本情况 年龄 <35岁 777例 ,35~ 39岁 6 4例 ,≥40岁 6例。体重 <45kg 15 8例 ,45~ 70k…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外来流动人口及本地高危妊娠孕妇的早孕建册率、高危因素及管理率等,探讨预防高危妊娠的工作重点。方法:对辖区内2003~2009年12月1日期间建册的333例外来流动人口高危妊娠孕妇(A组)及79例本地户籍高危妊娠孕妇(B组)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高危妊娠孕妇筛选率、高危因素中≥两次人工流产及瘢痕子宫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孕建册率、高危管理率、剖宫产分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危因素≥B级20分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社区妇保医生及村卫生室联合计划生育等社会其他部门加强生殖健康教育及孕期保健宣传,做好高危妊娠孕妇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高危妊娠因素变化趋势,总结重度高危妊娠产妇的管理经验,为进一步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制定具体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有效降低孕产妇、围产儿的死亡率及病残儿出生率。方法按照湖南省高危妊娠评分标准,对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住院的437例高危评分20分以上的孕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分以上高危孕产妇发生率为37.83%,高危妊娠单因素前10位依次为:胎膜早破、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疤痕子宫、羊水过少、妊娠高血压疾病、流产≥2次、前置胎盘、年龄≥35岁、体重≥70kg。年龄最大的44岁,最小的20岁。农村233例,城市204例。顺产130例,剖宫产307例。结论做好高危妊娠的专案管理,特别是加强高危评分20分以上的高危孕产妇的监护,对提高高危因素的分析及处理能力有积极作用,并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及病残儿出生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海安县1990~1991年21 458例孕妇中发生的3 838例高危孕妇的高危因素及其分类。结果显示,高危孕妇的发生率占孕妇总数的17.89%,管理率为98.6%。孕早期高危因素以异常产史为主,占孕早期高危因素的72.34%;孕中期高危因素以异常产史和本次妊娠异常为主,占76.71%;孕晚期高危因素以本次妊娠异常为主,占81.06%。提示高危孕妇管理只要根据孕期的不同,结合前10位主要高危因素,采取强化分级管理的办法,就能达到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419例高危妊娠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高危妊娠的系统化管理经验,使其进一步规范化,以有效地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对2003年10月1日~2008年9月30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围产保健门诊系统管理的419例高危孕产妇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年间高危妊娠发生率平均为23.41%,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5275,P>0.05).高危因素中,固定因素占高危因素人次数的64.29%,动态因素占35.71%,高危因素转归率为12.22%.同时合并有3种及以上高危因素者占2.86%,合并有2种高危因素者占21.24%、1种高危因素者占75.89%.导致高危妊娠前3位原因依次为:I>2次人流史、妊娠并发症和不良孕产史.普通高危因素(5分)占65.63%,重度高危因素(≥10分)占34.37%.5年来孕产妇死亡数为0,围产儿死亡7例.结论 加强孕期管理,提高对高危因素的分析及处理能力,有助于孕妇平安度过妊娠期和分娩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败血症的特点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7月间产科住院病人中发生妊娠合并败血症的相关资料。结果:2004年1月~2006年7月间发生19例共20次妊娠合并败血症(其中1例发生两次败血症),发生率为0.20%,以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为主,致病菌中不动杆菌占首位,其中鲁氏不动杆菌4株,鲍曼氏不动杆菌2株;妊娠期发生败血症的高危因素为先兆早产、前置胎盘、胎膜早破。结论:妊娠期败血症以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为主,致病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孕期应加强监测,积极处理高危因素,降低感染发生率;根据微生物学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必要时终止妊娠,可有效地治疗败血症,取得良好结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 1993~1997年我院高危妊娠的管理。5年中高危妊娠2 425例,占妊娠总数的32.60%。其中215例合并心脏病患者无1例母儿不良结局。贫血、早产、产前出血等发生率都有下降趋势,而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P<0.01)。5年中3例孕产妇死亡,死亡率为4O.03/万;高危妊娠组的围产儿死亡率为1.90‰,与同期的围产儿死亡率7.0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高危妊娠管理在提高产科质量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17例高危妊娠管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秀琴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5):4994-4995
目的:加强高危妊娠管理,评价高危妊娠管理效果,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04年10月1日~2006年9月30日我院高危门诊产前检查筛出的2017例高危妊娠孕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年来,孕产妇总数为12837例,无孕产妇死亡发生;高危孕产妇为2017例,高危发生率15.71,固定高危因素934例,占46.31;动态高危因素1083例,占53.69;高危妊娠转归率为35.25,动态高危妊娠转归率为65.65;前3位高危因素分别是瘢痕子宫、不良孕产史、胎位异常。结论:广泛宣传围产期保健知识,提高群众自我保健的能力,政府增加投入,严格执行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对新疆兵团农牧团场群体中的 3 0 55例孕产妇进行 1年半的高危妊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高危妊娠的发生率为 2 7.6% (844/3 0 55) ,孕早、中、晚期建卡的高危妊娠发生率分别为 2 5.8%、 2 8.9%、 36.2 % (P<0 .0 5) ,在筛查出的 844例高危妊娠中 ,孕早、中、晚期建卡的各占 51 .4%、 40 .3%、 8.3% ,孕早期建卡的高危妊娠发生率最低 ,但检出率最高 ;高危妊娠发生率随孕产妇文化程度的升高而下降 (P<0 .0 5)。不同职业孕产妇高危妊娠的发生率差别无显著性 (P>0 .0 5) ,临时户口孕产妇的高危妊娠发生率低于常住户口的孕产妇 (P<0 .0 1 )。提高孕早期建卡率和高危妊娠筛查检出率 ,及早发现高危因素并加以干预 ,是有效预防和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双胎妊娠13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婕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8):1064-1065
双胎妊娠属高危妊娠,其孕期并发症、低体重儿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积极做好孕产妇保健和管理,防治并发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仍为产科重要课题。本文将我院近3年来136例双胎妊娠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02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136例,占同期分娩产妇的1·24%。孕妇年龄19~35岁,平均25·6岁;初产妇113例,经产妇23例;孕周29 4~40周,平均孕周36 1周。1·2主要并发症。其中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者53例,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5例,占18·38%;早产63例,占46·32%;前置胎盘14例,占10·29%;妊娠期…  相似文献   

14.
分类评定高危妊娠管理方法及效果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为评价广州市分类评定高危妊娠管理方法的效果,对1997年广州市荔湾区2508例孕产妇围产保健卡进行统计分析,重点是997例高危妊娠者。结果,高危妊娠发生率为39.75%,严重高危发生率为19.90%;高危妊娠发生率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升高。通过高危妊娠管理,与一般孕妇相比,高危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并没有增加,但与一般孕妇组及一般高危妊娠组相比,严重高危妊娠组发生围产儿不良结局的风险明显偏高(P<0.05)。不同孕周的严重高危因素发生率排位不同,羊水过少居临产前高危因素首位。由此作者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市城区高危妊娠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淮安市高危妊娠因素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淮安市2015年所有住院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产前基本人口学资料、高危妊娠因素及妊娠结局等信息,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危妊娠因素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共59190例产妇纳入分析,高危妊娠发生率为74.1%,常见的前3位高危因素分别为:24 kg/m^(2)<孕前BMI<28 kg/m^(2)(17.5%)、瘢痕子宫(17.1%)及胎动减少/频繁(11.3%)。发生1种高危因素的产妇占36.0%,有2种的占23.8%,有3种及以上的占14.3%。与非高危妊娠组相比,高危妊娠更常见于低学历、农村户口、家庭年收入<1万的人群。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高危妊娠因素数量的增多,围生儿发生死亡、早产、剖宫产及出生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的比值比增高。结论淮安市孕产妇合并多种高危妊娠因素比例较高,干预的重点人群是低学历、低收入及农村户籍人群。加强基层孕产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完善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体系,对重点高危因素进行干预,做好高危妊娠专案管理,是提高地区母婴健康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高危妊娠的监测质量,降低母婴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 对2010年10月-2012年9月,1 047例高危妊娠孕妇的监测及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高危妊娠发生率24.58%;高危因素前5位依次是人工流产≥2次、贫血、乙肝表面抗原阳性、≥30孕周胎位异常、妊娠期糖尿病.结论 加强孕期保健知识教育、规范产前检查、尽早确定和处理高危因素,是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危妊娠孕妇特征及妊娠结局,以期为高危妊娠围产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明确诊断为高危妊娠的孕妇建立个人追踪档案,记录年龄、孕产史、民族、诊断时孕周(孕28~42周)、文化程度、产检情况、孕前体重,收集每次产检时进行的各项检查结果至分娩,收集每例高危妊娠孕妇的分娩结局。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 982例高危妊娠产妇,年龄35~44岁,以35~39岁(占90.33%)、再孕经产(占68.13 %)、汉族(占92.97 %)、累计产检次数<10次(占69.86 %)、一般高危妊娠(占60.18%)、诊断时孕32~36周(占38.90 %)、有流产史(占79.94%)、有剖宫产史(占56.01%)、妊娠期高血压(占50.20%)、孕前超重(占50.10 %)等特征为主。982例高危妊娠孕妇中不良妊娠结局发生293例,发生率为29.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587)、极其严重高危妊娠(OR=8.637)、流产史(OR=1.711)、产前出血(OR=4.884)、前置胎盘(OR=3.780)的高危妊娠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可能性更高。结论 高危妊娠孕妇呈现高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等特征,其中不良妊娠结局受诸多因素影响,建议妇女在合适年龄妊娠,定期产前检查,尽早干预妊娠并发症,以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8.
高危妊娠管理与母儿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1993-1997年我院高危妊娠的管理。5年中高危妊娠2425例,占妊娠总数的32.60%。其中215例合并心脏病患者无1例母儿不良结局。贫血,早产,产前出血等发生率都有下降趋势,而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  相似文献   

19.
王建英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709-2710,2712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及其与盆腔手术史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0年12月在某院住院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483例,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收集患者资料,分析比较不同危险因素对异位妊娠的影响。结果不同年龄段异位妊娠发生情况,﹤20岁者12例,占2.5%;20~29岁者243例,占50.3%;30~39岁者220例,占45.5%;≥40岁者8例,占1.7%。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盆腔感染史、流产史、宫内节育器、不孕史、剖宫产手术史、异位妊娠史、输卵管结扎手术史以及其他吸烟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盆腔感染史,占44.9%;流产史,占34.6%;患者曾经出现过不孕史,占20.2%。有过盆腔手术的患者118例,其中有盆腔炎症史者63例,占53.4%;而有过盆腔手术的患者365例,出现盆腔炎症者129例,占35.3%,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妊娠与盆腔感染史、流产史、腹部手术史密切相关,在生活中注意干预这些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异位妊娠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东陈镇高危妊娠相关因素,评估高危妊娠的管理效果,为降低高危妊娠发病率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按照《江苏省高危妊娠评分标准》,对2009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东陈镇常住户口1081名产妇中筛查586例高危妊娠的高危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危妊娠发生率54.21%,管理率和住院分娩率100%,高危妊娠剖宫产率81.57%。固定因素的高危妊娠以疤痕子宫、年龄≤20岁和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多见,动态因素的以妊娠40周后、胎位异常、胎膜早破和脐带因素、早产、巨大儿多见。结论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是降低高危妊娠发病率的有效措施。健全高危妊娠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加强双向转诊,是提高管理效果和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