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对膜技术应用于川芎茶调颗粒浓缩工艺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进行动态研究,为膜技术在川芎茶调颗粒膜浓缩工艺中的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川芎茶调颗粒膜技术产业化生产工艺参数进行优选,结合川芎茶调颗粒的质量标准及HPLC特征图谱对采用膜技术和传统浓缩技术生产的川芎茶调颗粒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优选出的最佳膜工艺参数为采用SMN-130A2350054膜、在浓缩压力17bar、浓缩温度36℃时对川芎茶调颗粒提取液进行浓缩;HPLC特征图谱及质量标准对比研究显示两种工艺制备的样品其特征峰的个数相同、峰面积无显著性差异,相似度为0.97。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膜技术应用于川芎茶调颗粒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膜技术应用于川芎茶调颗粒浓缩工艺前后的化学成分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选川芎茶调颗粒膜技术生产工艺参数,结合川芎茶调颗粒的质量标准及HPLC特征图谱,对比采用膜技术和传统浓缩技术生产的川芎茶调颗粒的化学成分变化。结果:最佳膜工艺参数为采用SMN-130A 2350054膜,浓缩压力17×104Pa,浓缩温度36℃;HPLC特征图谱及质量标准对比研究显示2种工艺制备的样品特征峰的个数相同、峰面积无显著性差异,相似度0.97。结论:膜技术可用于川芎茶调颗粒的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川芎茶调冲剂工艺改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书堂  雒文栋  张雪荣  冯建明  鲍捷 《中草药》1996,27(11):661-663
通过对川芎茶调冲剂中薄荷、荆芥挥发油采用直接喷洒于冲剂颗粒上和采用挥发油β-环糊精包结工艺将择发油制备成固体粉末后混合制粒的两种不同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工艺制备的冲剂所含成分基本一致。但采用β-环糊精包结挥发油工艺制备的川芎茶调冲剂,能较好地保存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4.
复方川芎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复方川芎胶囊的最佳提取、精制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与正交方法,优选复方川芎胶囊的水提与超滤精制工艺.结果:复方川芎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取桃仁破粗粉,与其余五味药合并水煮2次,第1次加10倍量水煎煮2.0 h,第2次加7倍量水煎煮1.5 h,合并2次的滤液,浓缩,离心,超滤(截留分子量为7万).结论:优选出的提取、精制工艺可行,用该工艺制备出的胶囊质量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5.
桂卉  肖锦仁  邹龙 《中成药》2003,25(4):279-280
目的:考察川芎嗪在川芎茶调颗粒剂制备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用HPLC法考察不同的提取、浓缩及干燥方法对川芎嗪的提取率及转移率的影响。结果:用乙醇回流提取比用水煎煮提取川芎嗪的提取率高,用旋转薄膜蒸发仪浓缩比直火浓缩,成压浓缩川芎嗪的损失小,真空干燥比常压干燥川芎嗪的转移率高。结论:川芎茶调颗粒剂制备时川芎宜用乙醇提取,浓缩及干燥宜采用低温快速法。  相似文献   

6.
荭叶心通软胶囊中川芎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探讨荭叶心通软胶囊中川芎提取工艺的合理性.方法:以藁苯内酯转移率和得油率为指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流体萃取川芎的工艺条件.并以川芎超临界流体萃取物和传统蒸馏法提取物分别组成的复方进行大鼠冠脉结扎所致心肌缺血试验比较.结果:超临界流体萃取川芎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4 h;解析压力10 MPa、解析温度40℃.结论:超临界流体可有效萃取川芎中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7.
采用正交设计,以川芎中指标成分——阿魏酸的含量为指标,对复方川芎止痛颗粒水煎煮的工艺条件,浓缩、干燥温度及方法进行了考察,结果浓缩干燥时的温度、时间对阿魏酸含量影响很大,喷雾干燥明显优于真空干燥。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Box-Benhnken-响应面法优化川芎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溶液法,仅用旋转蒸发器制备川芎油HP-β-CD包合物,以包合物含油率及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nhnken试验考察HP-β-CD与川芎油的投料质量比、包合时间及包合温度对包合工艺的影响,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方程拟合,通过响应面法优选包合工艺条件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HP-β-CD与川芎油的投料质量比8g·g-1,包合温度55℃,包合时间2h;包合物含油率及挥发油包合率预测值与理论值的偏差较小。结论 Box-Benhnken-响应面法适用于优化旋转蒸发器制备川芎油-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川芎配方颗粒提取工艺,建立咖啡酸和阿魏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以正交试验优选川芎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采用HPLC建立其咖啡酸、阿魏酸含量测定方法.结果:优选出川芎配方颗粒提取工艺为10倍量水,浸泡0.5h,每次1h,提取3次;咖啡酸和阿魏酸HPLC测定方法为:流动相:乙腈-0.1%磷酸(14∶86);检测波长:323nm;流速:1.0mL/min,理论板数按阿魏酸峰计算应不低于4 000.结论:该提取工艺有效成分提取效率高,质量控制方法稳定可行,可作为川芎配方颗粒生产和质量控制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川芎水提物中内酯类成分固相萃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川芎水提取液中内酯类成分的固相萃取工艺。方法:超声法制备川芎水提物,正交设计优选其固相萃取条件,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多级反应模式测定洗脱液中川芎内酯Ⅰ、川芎内酯A和3-丁烯基酞内酯的含量。结果:川芎提取液中内酯类成分最佳固相萃取工艺是:真空泵压力为2.0×104Pa,上样量为1.0 mL,洗脱体积为7.5 mL,洗脱速率为3.0 mL/s。结论:固相萃取法能有效富集川芎中的内酯类成分,去除其他成分的干扰。  相似文献   

11.
后人多认为川芎茶调散是专治外风头痛而设,黎凯教授临证应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具有风邪特点的头面诸痛证,疗效显著。现从风邪的病因病机、发病特点、辨证规律、方药等方面就川芎茶调散治疗头面诸痛证的机理作以解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川芎及其配方颗粒中主要成分阿魏酸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以Waters SunFire C18(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甲醇-1%醋酸溶液(30∶70)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321nm,柱温为30℃,测定川芎饮片及其配方颗粒中阿魏酸的含量,比较二者含量差异。结果:川芎饮片中阿魏酸的含量低于《中国药典》规定,配方颗粒中阿魏酸的含量远低于原药材的含量,与所标示的浓缩倍数不符。讨论: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需要改进;需要建立统一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合理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川芎茶调散加减对三又神经痛的治疗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9月我院三叉神经痛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A组接受卡马西平治疗,B组同时接受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发现,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川芎茶调散加减辅助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交试验优选无糖银菊颗粒剂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维辉  陈木水  任结梅 《中药材》2004,27(10):770-772
目的:优选无糖银菊颗粒剂中氯原酸提取工艺.方法: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水提取工艺,以提取物中氯原酸含量为测定指标,考察提取次数,加水量和醇沉时乙醇浓度三个因素对有效成分氯原酸提取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为10倍量水提3次,以70%乙醇沉淀杂质,使制剂的质量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川芎荼调散治疗偏头痛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8月~2010年8月门诊及住院60例诊断为偏头痛患者应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共治60例,服药2~4疗程.治愈7例(11.7%),显效21例(35.0%),好转29例(48.3%).无效3例(5%).总有效率(95.0%).结论: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用卷式反渗透膜浓缩复方川芎胶囊含油水体超滤液过程中,药液温度、操作压力、浓缩倍数、pH值等参数对膜过程及截留率的影响,进行膜过程优化设计。方法以复方川芎胶囊挥发油含油水体超滤液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操作参数下膜通量、截留率的变化。结果对于本体系合适的操作压差为1.6MPa,操作温度35~40℃左右,pH值为9~10。结论采用卷式反渗透膜对复方川芎胶囊挥发油含油水体超滤液进行反渗透浓缩,在适当操作条件下可取得较好膜通量和截留率。  相似文献   

17.
大鼠口服川芎和通脉方后阿魏酸的药动学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比较大鼠灌服川芎提取物和通脉方后阿魏酸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差异。方法:Wistar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川芎提取物和通脉方(相当于阿魏酸单体9.0 mg.kg-1)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大鼠血浆。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魏酸的血药浓度,并用3P97药动学软件对其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处理。结果:阿魏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符合开放一室模型,川芎提取物和通脉方中阿魏酸Ke分别为(0.015±0.002),(0.008±0.001)min,t1/2(Ke)分别为(46.850±5.414),(87.033±11.025)min,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AUC分别为(328.440±115.461),(625.718±139.798)μg.min-1.mL-1,CL/F(s)分别为(0.032±0.013),(0.015±0.004)L.kg-1.min-1,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葛根与川芎配伍使用,可以降低阿魏酸的消除速率,延长其体内作用时间和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8.
膜分离技术在板蓝根颗粒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用膜分离技术精制及浓缩板蓝根水提液的工艺。方法以药液质量和膜运行指标优选出板蓝根精制浓缩的膜分离工艺,并通过中试加以检验。结果所优选的G2+GM+R02膜分离工艺中试运行稳定,流膏内在质量较传统的工艺更优。结论G2+GM+R0:膜分离工艺可以对板蓝根水提取液进行有效的精制和浓缩,在技术上已基本具备工业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韩志峰  沈洁  樊文玲  郭立玮 《中成药》2011,33(4):590-594
目的 应用超滤对川芎、莪术、柴胡和白术四味中药挥发油含油水体进行油水分离,并进行膜过程的研究.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埘膜分离过程进行研究:以膜通量和COD(化学需氧量)截留率为指标,探讨各操作参数对膜过程的影响.结果 在本试验条件范围内,膜过程中温度、压力和黏度对膜通量的影响最大,压力越大,温度越高,通量越大,而COD截留率与总阻力有显著相关性,总阻力越大,COD截留率越高.其中,白术和柴胡含油水体的超滤过程受压力和温度影响较大,莪术和川芎含油水体的超滤过程受压力和温度影响较小.结论 超滤法用于中药挥发油含油水体的油水分离有理论上的可行性,与传统的乙酸乙酯葶取法相比,有较大优势,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浸出物得率为指标,研究优选川芎茶调软胶囊的水提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时间和次数四因素对浸出物得率的影响.结果:煎煮次数对浸出物得率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工艺条件以加水8倍生药量,浸泡1.0h,煎煮3次,每次1.0h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