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病例资料例1女,19岁。因发现右乳肿块15月于1988年3月21日入院。查体见患者消瘦,右腋下淋巴结2个,约1.5cm×1.5cm,质中,活动,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无压痛,未见皮肤受浸。右乳明显增大,皮肤呈桔皮样,乳头内陷。肿物约15cm×15cm,,质硬,表面凹凸不平,边界不清,压痛,与皮肤粘连,与胸壁无粘连。乳头溢出浆液性液。行右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24413)为右乳腺纤维肉瘤,肉瘤细胞分化差,右腋淋巴结内未见肉瘤细胞。术后1月给予60钴切线野外照射胸壁,DT50Gy/40d·25F,放疗后2月发现右胸…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45岁。因发现左乳腺肿块7年余,左股部疼痛2个月,于1997年9月11日入院。患者于1990年1月因发现左乳腺外上象限3cmx3cm肿块,质硬,左腋下直径1.0cm肿块,活动受限。行左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浸润性癌,腋淋巴结转移1/5。术后1个月开始CAF化疗3周期,服用三苯氧胺10mg,2次/日x2年。至1995年发现左颈部肿块,经穿刺细胞学检查为淋巴结转移腺癌。行4mVX线左内乳野、左腋窝野、左锁骨上野放疗,各Dm50Gy/20f/4W。CAF化疗3周期,颈部肿块消失后停止治…  相似文献   

3.
1 病例介绍患者,男,16岁。因腹痛、右下腹肿块2个月于1995年2月10日行腹部探查,发现回盲部肿块,大小约6cm×6cm×5cm,行右半结肠切除、横结肠造瘘术。于1995年4月17日入我院放疗科。复习外院病理切片为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有明显浆性分化,B细胞来源,侵及肌层。行全腹全盆腔放疗,共放疗15Gy,从侧野加量20Gy,缩野总量20Gy。1995年8月4日转入化疗科。查体:右销骨上及右侧腹骨沟触及多个肿大的淋巴结,最大者1.7cm×1.0cm、2.5cm×2.5cm不规则肿块。B超发现…  相似文献   

4.
李彩云  王金泉 《肿瘤》1999,19(2):81
患者女,58岁,已婚。发现左乳肿块6月,左腋下肿块4月于1996年10月18日入院。检查:左乳外上象限可触及一约5.0cm×4.5cm质硬肿块,边界不清,表面不光滑,尚可活动,无压痛。左腋下12cm×12cm×8.0cm突出皮肤肿块,质硬,表面充血,...  相似文献   

5.
乳腺软骨肉瘤1例潘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十一医院(山东省兖州市272000)患者女,38岁。右乳无痛性包块渐进性增大10月余。查体:右乳外下象限可触及一8cm×11cm的肿物,质较硬,边界清,活动度较差,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临床诊断为:(右)乳腺纤维...  相似文献   

6.
64例早期食管癌放疗后长期生存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早期食管癌单纯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1975年3月-1976年10月对64例早期中段食管癌进行了单纯放疗,放射源为^60Co,采用常规三野照射,前野6cm*15cm,背后二斜野5cm*15cm,剂量为50-70Gy/5-7周。  相似文献   

7.
肉芽肿性乳腺炎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肉芽肿性乳腺炎1例李秀清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0岁。主因无意中发现右乳肿块40天入院,无局部疼痛及发烧。查体;右乳外上方可触及8cm×8cm×4cm大小肿块,质硬,表面不平,边界不清晰,无压痛,可活动。右腋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不硬,活动。B超提示乳...  相似文献   

8.
块型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灶≥5cm的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疗效及影响预后因素。材料与方法自1974年1月~1988年12月共收治原发灶可测量、最小径≥5cm的非小细胞肺癌278例,男235例,女43例。全部有组织学证实。Ⅰ期5例,Ⅱ期37例,ⅢA期175例,ⅢB期61例,伴有空洞42例。照射方法采用60Co或8MV-X线外照射,常规前后野照射40Gy/4周,然后避开脊髓缩野加量20~30Gy/2~3周。结果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0%,9.3%和5.0%。原发灶5cm×5cm~6cm×7cm和7cm×7cm~10cm×12cm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11.6%,6.0%和3.8%,2.5%。Ⅰ,Ⅱ和Ⅲ期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60.0%和18.0%,10.0%和6.0%,3.0%。空洞和非空洞3,5年生存率分别为2.4%,2.4%和10.6%,5.0%。结论肿瘤≥5cm的情况下,肿瘤大小与空洞发生率无明显关系,预后与原发灶大小关系不大,而与临床分期、局部是否控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病例 1 患者女 ,3 8岁。 1998年 5月因发现右乳肿块 1年余于当地县医院就诊 ,诊为右乳腺癌 ,查体见右乳有一约 10cm× 9cm肿块 ,质硬 ,固定 ,表面桔皮样变 ,并有一约 2cm× 1 5cm大小溃疡形成 ;右腋窝有数枚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 ,部分融合。遂行右乳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右乳腺混合癌 (浸润导管癌合并髓样癌 ) ;乳头内查见癌。腋窝淋巴结 (5 /5 )转移。术后半月行全胸壁及锁骨上、下野放射治疗 ,分别放疗肿瘤量 5 0Gy。未行化疗。 1999年 10月出现右侧臀部疼痛 ,于外院就诊 ,行X线摄片检查示双侧肋骨、骨盆及右股骨多发转移瘤…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不同大小照射野放疗的临床结果及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使用扩大野照射食管癌,企图最大限度消除漏照发生率,从而提高食管癌的放疗疗效。方法对80例食管癌进行常规野和扩大野放疗随机前瞻性研究。常规组前野6cm×15cm垂直照射,二后斜野5cm×15cm成角照射,每周照射5次,总量70.2Gy/39次共56天。扩大野组病灶≤5cm无外侵征象者前野7cm×15cm,二后斜野6cm×15cm,病灶>5cm或任何长度有外侵征象者前野8cm×15cm,二后斜野6cm×15cm每周照射5次,45Gy/25次后缩野至10cm~12cm宽度不变,继续照25.2Gy/14次,总量70.2Gy/39次共56天。结果常规组1~3年食管癌局部病灶控制率和生存率分别为62%、49%、43%和62%、46%、46%,扩大野组1~3年食管癌局部病灶控制率和生存率分别为84%、74%、74%和72%、55%、49%。扩大野组的局控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9。生存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41。结论扩大野照射食管癌能明显提高其局控率,生存率虽有提高但统计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 ,70岁。因发现右乳房肿块 1个月 ,不伴有乳房疼痛及乳头溢液而就诊。体检 :右乳头上方有一质硬肿块 ,大小约 2 .5cm× 2 .0cm ,腋淋巴结未触及。于 2 0 0 1年 4月 10日行右乳腺肿块切除术 ,术中行冰冻切片 ,病理检查报告为乳腺恶性肿瘤 ,逐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可见乳腺皮下一质硬区 ,大小约 2 .5cm× 2 .0cm× 1.5cm ,切面灰白 ,实性 ,质硬 ,术后病理报告为乳腺骨肉瘤 ,腋淋巴结呈慢性炎症(0 / 13)。ER、PR、C erbB2 、AE1/AE3 均为阴性 ,Vimentin阳性。2 0 0 1年 5月 2 2日胸部CT检查 ,发…  相似文献   

12.
111例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的价值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1984年9月至1992年12月收治食管癌销骨上淋巴结转移111例,均采用^60Co外照射,食管DT60~70Gy,锁骨上DT50~66Gy。结果 治疗后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9.6%、10.8%、6.3%;病变长度≤5.0cm~8cm、〉8cm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5%、2.5%、0(P〈0.05);疗终X线表现基本消失与部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7岁。发现下腹部肿物6个月余,阵发性腹痛10天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肿大。下腹部可触及10cm×8cm肿物,表面光滑,触痛,边界不清,可活动。双侧阴囊空虚。血沉40mm/L,尿妊娠试验阴性,AFP及HCG均阴性。B超示肝脾正常,双肾、膀胱未见异常,下腹部查及右侧12.6cm×6.8cm×6cm大小,不均质回声光团。左侧5cm×4cm×4cm不均质回声光团,诊断为双侧腹内隐睾并恶变。手术中见腹腔内隐睾,右侧约12cm×7cm×6cm,精索逆时针扭转720…  相似文献   

14.
乳腺鳞状细胞癌四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鳞状细胞癌罕见,我院曾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例1 患者女,53岁。左乳肿物半年。查体见左乳下方3.5cm×3.5cm×3.0cm软肿块,边界不清,中央1cm×2cm×1.5cm皮肤潮红区,腋淋巴结转移。病理检查:大体:3.0cm×3.0cm×3.5cm肿物,切面中央有2cm×1cm囊腔,囊壁不规则,腔内见血液。镜检:一部分囊壁不规则,为高分化鳞状上皮细胞;另一部分囊壁内层为典型鳞癌,伴坏死及出血,癌组织向外层浸润。癌细胞呈巢状分布,中央有角化珠或坏死灶。癌组织及癌旁均未见乳腺小叶导管上皮增生…  相似文献   

15.
隐性乳腺癌的全乳腺次连续大切片检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牛昀  范宇 《中华肿瘤杂志》1995,17(4):298-300
用常规病理方法在全乳腺切除标本内检查隐性乳腺癌原发灶的结果常不满意,国外文献报告检出率为45%~75%,国内报告检出率为50%~56%。从1988年4月~1994年2月我们采用全乳腺次连续大切片方法检查了20例女性隐性乳腺癌标本内的原发癌灶,16例(80%)找到乳腺内原发灶,明显提高了检出率。本组检出癌灶最大径(1cm者10例,癌灶体积最小者仅有0.3cm×0.1cm×0.1cm。另外5例(31.25%)还找到了用常规病理检查方法难以发现的隐性多原发灶。我们还分析了应用全乳腺大切片技术仍未找到乳腺内原发灶的可能原因,分析了腋淋巴结转移癌的雌、孕激素受体、单克隆抗体M_4G_3检测结果,进一步推论原发灶就在乳腺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早期鼻咽癌常规放疗相邻野衔接设计方案进行剂量学研究,探讨其在临床放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5例早期初治鼻咽癌患者,设计面颈联合野与下颈锁骨上单前野衔接移位方案,即先给予面颈联合野DT19Gy/10f,下颈锁骨上单前野Dm25Gy/10f,后将两野衔接上移15cm,继续予两野至DT38Gy/20f和Dm50Gy/20f;面颈缩野与上后颈电子线照射野衔接时设计5°水平(95°和265°)共线成角及0°水平重叠05cm两种方案,两野DT20Gy/10f。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比较其与常规衔接方案剂量分布。结果 (1)面颈联合野与下颈锁骨上单前野常规衔接方案衔接处组织受照最高剂量以及DT52Gy以上受照体积分别为DT(56.27±1.81)Gy和(12.49±8.29)cm3,衔接移位方案分别为DT(52.82±1.3)Gy和(2.13±4.16)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面颈缩野与上后颈电子线照射野衔接时,常规0°水平共线衔接两野相邻处存在低剂量区。5°水平共线成角及0°水平重叠05cm衔接时未见明显的低剂量区,但衔接处组织受量增加,DT23Gy以上受照体积分别为(24.05±9.03)cm3和(44.7±8.2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早期初治鼻咽癌常规放疗时,面颈联合野与下颈锁骨上单前野衔接移位方案较常规衔接方案可以明显改善衔接处剂量分布。上后颈电子线照射野与面颈缩野衔接时推荐采用5°水平共线成角照射。  相似文献   

17.
1病例报告患者,女56岁。因左上腹部包块3个月于1996年3月7日入院。查体:老年女性,一般情况好,锁骨上淋巴结不大,心肺未见异常,左上腹部可触及一5cm×6cm大小的肿物,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差。B超示左肾下极7cm×6cm大小的实性光团,边界不清...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28岁。右乳包块3个月。体检:右乳外上象限包块约5cm×4cm×3cm,边界清楚,活动,与乳头略有粘连。未见乳头内陷及乳房皮肤桔皮样变,全身浅表淋巴结、肝、脾未见肿大。病理检查:灰白色卵圆形包块一个,4cm×3cm×3cm,表面有包膜。切面灰白色,质嫩,均质。镜检:乳腺组织结构被破坏,代之以弥漫分布、中等大小的肿瘤细胞侵袭乳腺小叶,其中可见残留的萎缩的乳腺导管。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胞浆中等,部分核的一侧可见一宽窄不作者单位:61007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一的裂隙,核外形不规则…  相似文献   

19.
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并发脑水肿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对颅内肿瘤单次大剂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产生脑水肿的有关因素作初步探讨。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颅内病变治疗后临床及CT/MRI发生脑水肿与剂量、容积、肿瘤部位的关系。结果随访1~16个月(中位9个月)。限光筒直径≥2.5cm组与<2.5cm组脑水肿发生率分别为42.2%、2.4%(P<0.005);等中心剂量≥20Gy与<20Gy组分别为27.7%和9.5%(P>0.05);脑实质内肿瘤与颅底肿瘤分别为34.8%和10.0%(P<0.005)。结论颅内肿瘤单次大剂量立体定向放疗限光筒直径<2.5cm,剂量<20Gy,肿瘤位于颅底部位,发生脑水肿危险性小。  相似文献   

20.
乳腺恶性神经鞘瘤和乳腺骨肉瘤临床少见 ,自 1998年以来我院共收治二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 1:女 5 5岁 ,因右乳包块 8年入院。体检于右乳外下象限扪及一约 5cm× 5cm× 4cm肿块 ,边界清楚 ,质硬 ,活动 ,无压痛 ,无酒窝征和橘皮样改变 ,两侧腋窝和锁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右侧乳房正常。B超提示右乳实质性低回声块物 ,性质特定。临床诊断“右乳癌 ?”(T3N0 M0 ,Ⅲ期 ) ,经术前准备后行右乳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 3cm× 4cm× 3cm大 ,可分为两个 ,其中一个较软、血供丰富 ,另一个呈圆形、与胸大肌紧密相连。标本送冰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