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初步筛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特异性血清标志物。方法: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3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孕妇血清蛋白质的相对含量并绘制两者血清蛋白质谱图。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孕妇血清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电荷比值(质荷比)在2 000~20 000范围内,有5个不同质荷比蛋白质的相对含量有明显差异。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中,质荷比为2 868.9、3 448.3、5 477.7的蛋白质相对含量(41.22±11.69)、(22.77±10.97)、(20.54±9.30)明显高于正常孕妇(9.34±5.60)、(10.42±6.23)、(8.26±3.8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质荷比为4 695.5、4 786.7的蛋白质相对含量为(3.87±3.21)、(5.04±3.69),均低于正常孕妇的(10.13±9.72)、(15.08±10.92),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孕妇血清蛋白质质谱有差异;有5个不同质荷比相对应的蛋白质可能是妊娠期糖尿病特异性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高症)与孕前肥胖及孕期体重指数(BMI)增幅的关系。方法选取单胎初产妇200例为研究对象。按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幅进行分组,应用妊高症预测系统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前肥胖组血流动力学各参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肥胖组BMI增幅不同组孕妇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肥胖者孕期BMI增幅6的孕妇其妊高症发病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孕前肥胖及孕期BMI增幅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密切相关。对孕前肥胖者的孕期BMI增幅进行合理干预有可能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孕妇血清中不同激素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旨在为血清学联检筛查胎儿发育异常的诊断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唐山工人医院门诊常规孕前检查的孕妇400例,收集不同孕周(早期妊娠100例,中期妊娠200例,晚期妊娠100例)孕妇的外周血,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不同孕期孕妇血清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二醇(E2)、孕酮(PROG)、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催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并跟踪妊娠结局,比较不同孕期不同妊娠结局组孕妇血清各激素水平差异性。结果:调查结果显示,400例不同孕期的孕妇中,正常妊娠结局者364例,占91%;早期妊娠的主要不良妊娠结局为流产和胚胎停育,且流产、胚胎停育孕妇血清hCG、PROG、E2水平低于早期正常妊娠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 570±6 219、5 997±1 790 vs 89430±19 689,18.36±4.58、10.87±1.42 vs 37.68±12.02,756±153、282±129 vs 1 270±220,P<0.001);胚胎停育孕妇血清h CG、PROG、E2水平低于流产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997±1 790 vs 22 570±6 219,10.87±1.42vs18.36,282±129 vs 756±153,均P<0.05);中期妊娠的主要不良妊娠结局为唐氏综合征,且唐氏综合征孕妇血清h CG水平高于中期正常妊娠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 500±13 787 vs 43 720±16 038,P<0.01),血清u E3、AFP水平低于中期正常妊娠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5±0.14 vs 2.94±1.41,21.69±3.29 vs 54.08±23.34,均P<0.05);晚期妊娠的主要不良妊娠结局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h CG、AFP水平高于晚期正常妊娠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 700±2 662 vs 25 389±8855,179.33±27.82 vs 104.15±23.10,均P<0.001);不同妊娠期各激素相关性分析中,流产孕妇中血清h CG与PROG呈正相关,r=0.660。结论:妊娠早期血清h CG、PROG、E2水平降低与流产及胚胎停育有关,妊娠中期血清h CG水平升高、血清u E3、AFP水平降低与唐氏综合征有关,妊娠晚期血清h CG、AFP水平升高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杨坤  廖有乔  柯丽娜  彭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2):3402-3404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并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孕中期血清尿素氮、肌酐和尿酸水平的变化,便于发现早期异常指标,以利早期防范。方法:观察比较112例GDM(A组)、38例GDM并妊娠高血压疾病(B组)和32例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正常的孕妇(NGT组)孕中期血清尿素氮、肌酐和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与NGT及A组相比,B组FPG、2 h PG、HbA1C、血清尿素氮、肌酐和尿酸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NGT组相比,FPG、2hPG、HbA1C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尿素氮、肌酐和尿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孕期血糖控制不良时,如发现血清尿素氮、肌酐和尿酸浓度值在正常范围上限或明显高于正常孕妇,就应高度警惕,及早做好防范措施,避免将来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早期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on pregnancy)的方法,旨在加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监控和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005例产前筛查Down′s综合征孕妇中的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PAPP-A)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相关性。结果3005例产前进行Down′s综合征筛查的孕妇中,40例孕28~孕38周时,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这40例患者孕早、中期的血清PAPP-A的中位数的倍数(multiples of the median,MOM)值均明显升高,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PAPP-A可作为孕早、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筛查的指标,可能是早、中期产前筛查附带得到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风险的血清标记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和正常妊娠妇女在中孕及晚孕期间血脂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8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和127例正常妊娠妇女,分析两组妇女孕中期和孕晚期血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孕中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CHOL无明显变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晚期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CHOL为(6.40±1.41)mmol/L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的(6.00±1.19)m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孕中期和孕晚期时TG为(2.38±0.94)和(3.47±1.46)mmol/L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的(1.77±0.84)和(2.17±0.99)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孕晚期血脂明显升高,孕中期时TG变化较CHOL明显,推测对于TG的监测有利于早期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妊娠期营养指导对改善孕妇营养、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共426名,按照是否愿意接受定期营养指导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其孕期监测体重、宫高、腹围、收缩压、舒张压及水肿情况,对部分孕妇检测血清蛋白水平.结果 ①观察组孕妇妊娠晚期舒张压均值低于对照组(t=2.37,P<0.05),观察组孕妇妊娠晚期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56,P<0.05);②两组妊娠中期孕妇体重与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呈正相关(均P=0.001);两组妊娠晚期孕妇体重与舒张压之间呈正相关(均P=0.001);③在妊娠期进行营养宣教后,观察组妊娠晚期孕妇水肿发生数减少(χ2=7.92,P<0.01),血清蛋白水平明显升高(t=2.96,P<0.01).结论 在妊娠期进行营养宣教可减少妊娠晚期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可提高孕妇血清蛋白水平,减少孕妇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孕期孕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该院建档、定期产检的200例孕妇,根据患者有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将之分为两组,以其中产检正常的162例孕妇为健康对照组,以其余经检查判定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38例孕妇为观察组,对两组孕妇不同孕期的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在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观察组HCY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 05),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 05)。两组孕中期、孕晚期血清HCY水平和叶酸水平为负相关(P0. 05),和维生素B12之间的关联性不大。观察组剖宫产率、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果有一定影响,此类疾病孕妇HCY与健康孕妇比较明显升高,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明显降低,三项指标与该疾病有一定关联;孕妇孕中期及孕晚期HCY水平和叶酸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孕中期血脂变化特点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保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母婴安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择绍兴第二医院医共体总院2018年12月—2019年11月诊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中期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产检的孕中期正常妊娠妇女1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血脂水平并进行比较,记录两组孕妇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及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显著低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孕中期与自身孕早期血脂水平比较,血清TC、TG、LDL-C、ApoB及LPa水平明显升高,HDL-C、ApoA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自身孕晚期血脂水平比较,以上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剖宫产、胎膜早破及早产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体质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  相似文献   

10.
杨钦灵  张素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4999-5000,5003
目的 为提高诊断率,探索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不同情况下血清蛋白Z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某院产科门诊就诊的200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为观察组,同期进行正常孕前产检的200例孕妇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孕早、中及晚期血清蛋白Z和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分别为(1.6±0.3) mg/L和(3.6±0.4) mg/L、(1.4±0.2) mg/L和(3.7±0.3) mg/L及(1.2±0.2) mg/L和(4.1±0.2) mg/L,血清蛋白Z含量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轻度、中度及重度高血压两组间血清蛋白Z和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对照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程度的进展呈正相关性,而血清蛋白Z含量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程度的进展呈负相关性.通过观察血清蛋白Z和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的变化,有助于临床了解对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郑再娟  吴秋英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035-3036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及健康教育对妊娠的影响。方法将孕周﹤16周的30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15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及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孕24周、孕32周、孕38周观察组孕妇BM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并且观察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程异常、巨大儿、高危新生儿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孕期体重,降低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前肥胖及孕期合理饮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该院就诊并分娩的孕妇727例,分为3组,调查妊娠结局。结果:孕前肥胖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总产程延长率、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者。孕期合理饮食后,孕前肥胖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总产程延长率、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未予饮食指导者。结论:孕前肥胖是造成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孕期合理饮食有助于控制孕期体重过度增长并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对母体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18例妊娠中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值,根据其AFP值分为观察组(≥250μg/L)54例和对照组(<250μg/L)64例,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孕妇160例测定其血清AFP水平。所有孕妇均随访至分娩,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AFP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AFP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其中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AF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及轻度子痫前期组,而妊娠期高血压组及轻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孕妇尿蛋白、肾功能、眼底变化与其血清AFP水平有关。结论:孕妇血清AFP水平异常升高影响妊娠结局,对母体本身亦有一定影响。AFP值测定是一种无创性、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的产前检查手段,妊娠中期孕妇血清AFP监测可做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检预测的一项有效尝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是否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有关.方法 选择19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病例组,同期71例正常孕妇和40例育龄期非孕妇作为对照组,正常孕妇分为孕4~12、13~20、21~28、29~38周4组,检测各组血清Hcy、维生素B12(Vit B12)、叶酸(FA)并比较.结果 妊娠高血压疾病组血清Hcy、Vit B12和FA水平分别为(14.1±3.3)μmol/L、(143±19.6)pmol/L和(10.2±4.5)nmol/L,Hcy水平高于非孕组和正常妊娠各组,Vit B12和FA水平均低于非孕组和正常妊娠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妊娠组孕13~、21~和29~38周血清HCY水平高于非孕组,Vit B12和FA水平低于非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期维生素B12、FA缺乏导致血清Hcy升高可能是孕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在妊娠妇女不同时期血清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该院产检的正常妊娠妇女180例,根据孕周分为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每组各60例,另选取60例健康未孕妇女为未孕组;同时选取该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33例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早产孕妇22例为早产组,采用速率法分别检测各组孕妇血清LA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未孕组、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妇女的血清LAP、血清肝胆酸(CG)、碱性磷酸酶(ALP)、α-L-岩藻糖苷酶(AFU)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CG、ALP、AFU、LAP水平显著高于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P均<0.05);早产组的CG、ALP、AFU、LAP水平显著高于早期组、中期组(P均<0.05),仅CG水平高于晚期组(P<0.05)。结论:随着妊娠周期的增加,妊娠妇女的血清LAP水平逐步升高,在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LAP升高更加显著,结合CG、ALP、AFU水平的变化能够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河南地区不同孕期孕妇甲状腺功能,建立本地区健康孕妇妊娠各期甲状腺功能的参考范围。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检测107例健康妇女和2 696例健康孕妇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统计分析,建立妊娠各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参考范围,用中位数(M)及双侧限值[P2.5,P97.5]表示。结果孕期各组之间及与孕前组比较TT4、FT4和TSH水平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早期、中期、晚期TSH激素水平均低于孕前组,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升高,孕早期最低,约为孕前TSH水平的61.8%;FT3和FT4在妊娠各期均低于孕前组,FT4水平在妊娠各期均低于孕前组,并在妊娠期间随着孕周的增加而降低,至孕晚期,FT4水平为孕前期水平的64.4%;TT3、TT4在孕中期达到最高,孕期TSH和FT4相比其他甲状腺激素指标在孕期变化更明显。结论孕妇妊娠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发生特异性变化,与非妊娠妇女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孕期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MI)和孕期总增重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2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及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建卡并定期孕检的孕妇2 174例。依据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院(IOM)指南标准,根据孕前BMI情况分为偏瘦组、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根据孕期增重情况分为增重过少组、增重适宜组及增重过多组。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随孕期总增重、孕前BMI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期、中孕期及晚孕期不同孕期增重速率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无组间差异。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风险是正常组孕妇的15.17倍(95%CI为5.50~41.84,P<0.001);孕期总增重异常及早孕期、中孕期、晚孕期增重速率异常并不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风险。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随孕前BMI和孕期总增重的增加而增加。相较于孕期增重异常,孕前超重和肥胖具有更高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体重增重现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为孕期孕妇体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义乌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 12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按照标准进行孕前体重BMI分组,孕期增重分组,比较不同组别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超重肥胖组孕妇年龄高于正常组与消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组孕期增重明显少于消瘦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组的妊娠期糖尿病(13.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9.2%)、巨大儿(17.2%)、剖宫产率(24.2%)均为三组中最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产、低出生体重儿、产后出血及产程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孕期增重分组,增重过度组妊娠期糖尿病(7.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8.0%)、巨大儿(16.6%)、剖宫产率(18.9%)三组中最高(P0.05);增重不足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急产发生率最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BMI及孕期增重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控制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重在合理的范围内,对减少不良妊娠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梅 《家庭医学》2021,(1):28-29
妊娠是女性需要经历的一个特殊的生理阶段。十个月的妊娠期需要做好的工作有很多。如何健康地度过这个人生痛苦并快乐的阶段呢?有两种孕期并发疾病要警惕。第一种:妊高症孕期高血压全称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症),是妊娠期妇女所特有而又常见的疾病。妊高症对孕妇和胎儿都会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孕中期血清整合素β1(ITGB1)、γ干扰素诱导蛋白16(IFI16)、转甲状腺素蛋白(TTR)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病情及诊断学意义。方法 以郑州市某医院产科2017—2018年产前登记并进行常规产检的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为研究对象(病例组),按1∶1匹配相同孕周、相同年龄的同期同医院产前登记并进行常规产检且无异常孕妇为对照组,采集肘部静脉血用于ITGB1mRNA、IFI16、TTR指标检测,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孕妇上述指标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3项指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00人,病例组孕妇平均年龄(28.5 ± 2.0)岁,平均孕周(25.2 ± 1.6)周,其中妊娠期高血压46例、轻度子痫前期35例、重度子痫前期19例。正常组孕妇平均年龄(29.2 ± 2.5)岁,孕周平均(25.1 ± 1.5)周。2组孕妇平均年龄、检测时孕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血清ITGB1 mRNA、IFI16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均P<0.01),TTR水平低于正常组(P<0.01)。不同病情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清ITGB1 mRNA、IFI16、TT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ITGB1 mRNA、IFI16水平随妊娠期高血压病情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TTR随病情严重程度升高而降低。血清ITGB1 mRNA水平对鉴别诊断妊娠高血压的临界值为1.50,ROC曲线下面积为0.853;血清IFI16水平对鉴别诊断妊娠高血压的临界值为14.62 ng/mL,ROC曲线下面积为0.821;血清TTR水平对鉴别诊断妊娠高血压的临界值为332.8 mg/L,ROC曲线下面积为0.726。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清ITGB1、IFI16水平高表达,TTR低表达,检测3项指标对于患者疾病诊断、病情判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