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头痛     
痰浊头痛以昏蒙为特点,亦见痰浊中阻之胸脘满闷,呕恶痰涎等证。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治宜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加蔓荆子、白蒺藜等。若痰热为患,口苦、便秘、苔黄,可与温胆汤合用。淤血头痛多呈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每有头部外伤史或头痛日久不愈的病史。舌质紫,脉细或细涩。用通窍活血汤活血化淤,可酌加全蝎、蜈蚣、地龙等虫类搜逐之品。若无麝乔,亦可用血府逐淤汤加减。因为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头而,厥阴经亦上会于巅顶。故临床除遵循上辨证施治原则外,还可再按头痛的部位,参照其所属经络,选用不同的“引经药”,以增强疗效。例如:太阳经脉行身之后,络脉出别项下,故头后部连项痛,多属太阳经,  相似文献   

2.
归经理论之形成与发展对中医组方配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阐析方剂组成原理与指导组方配伍两方面。其对组方配伍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按经络归经配伍组方、按脏腑归经配伍组方、按部位归经配伍组方以及选用引经药配伍组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性头痛的中医辨治思路。方法:从历代中医文献中梳理血管性头痛的历史沿革、病因病机、证治分型,挖掘本病不同证型的辨证论治方法。结果:血管性头痛的辨证常以肝虚为本、痰瘀为标,常采取分经论治、虫类药通络、活血止痛、安神定志、培补下元之法。结论:中医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肯定,在传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用虫类药、引经药、活血化瘀药、培补肝肾药,可收标本兼治之功。  相似文献   

4.
崔兵  尤可 《山东中医杂志》2006,25(5):330-331
头痛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历来受到医生重视。头痛的病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常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笔者在参阅文献的同时,结合临床实际,认为临证辨治头痛组方用药时多选用祛风、清窍、引经、安神四类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头痛病因病机:外感多挟风,内伤多痰瘀。吕哲重视虫类药物的应用,虫类为血肉有情之品,能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搜剔逐邪。同时强调引经药在治疗头痛时的应用,不同的引经药,使药效集中于某一经络,某一脏腑,某一部位,直达病所。  相似文献   

6.
笔者通过对一些医籍和相关文献的学习及结合导师临床选用引经药的心得体会,对引经药概念、实质、功用、临证如何选用方面做了归纳总结。对于引经药物的认识,除为诸药先聘通史外,更多是通过调理脏腑气血功能,以助诸药更好地发挥作用。另在临证选用引经药物时,除按脏腑经络选用药物外,尚需注意药物本身的药性、炮制方法、剂量等可改变药物重点归经及功用因素。小儿脏气轻灵,稚阴稚阳,用药不同于成人,在此对导师常用儿科引经药进行了论述,供广大中医师及中医药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医有“腰为肾之府”及“肾主腰脚”之说,因此,一般医家都认为,腰痛无不与肾相关。但笔者以为,腰扭伤多系突然遭外力而起,腰部筋肉瘀血郁滞,气机不通所致,起病急骤,病位在膀胱经或督脉所过之处,并无肾虚见证,治疗时应着眼经络辨证,可用行气活血、祛瘀通络,加入引经之品,不必加用补肾药物。如果拘泥于“腰为肾之府”的理论,于活血行气药中加入补肾之品,则反致掣肘,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8.
凡引导某药直达病所,起到引经报使作用的药物称为引经药,或称“引子”、“引药”,引经药的提出源于归经理论,而归经理论滥觞于《内经》,如《素问·宣明五气篇》日“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这是归经理论最早的萌动,至金时张洁古发明了药物“引经报使之说,才奠定了引药之基础。继传其学的李东垣、王好古亦大倡药物之引经报使。李时珍亦是引经药之积极倡导者。引经药不但在所入经中发挥了治疗作用,并越出该经范围,在经与经之间,起桥梁和引导的作用。引经药的共同特点 1、在同一经中,因引药作用形式有升降浮沉之异,故用药有上下之分。如少阴经病,在上用细  相似文献   

9.
王三山 《中医研究》1991,4(4):13-15
《傅青主女科》应用风药特点是:一调经善用风药;二治带选用风药;三安胎催生不离风药;四产后不远风药。其机理:风药多属辛散轻宣之品,不仅有解肌表,宣通肺卫,发表透疹之功,而且具有升发肝胆之气,调理气机,升举中气,通利九窍,引血归经,熄风止痉之效。《傅青主女科》应用风药治疗妇科疾病,可谓独树一帜,为风药的临床应用开僻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祖国医学认为皮炎、湿疹类疾病病因多以湿、热、风、虫为主。如《理瀹骈文》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故外用药亦选用清热、除湿、祛风、杀虫之品。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大黄加减药物外用治疗皮炎、湿疹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吴学瑾 《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2):726-727
中医临床治疗思路遵循整体观念,疗效的获取取决于正确的辨证之法组方遣药。由于同一中药所采取的炮制方法不同,其性质功效也有变化,即所谓生熟效异。故在组方遣药过程中合理选用炮制品相当重要。作者体会,中药的生熟效异表现在5个方面,即生毒熟减、生效熟增、生泻熟补和生效热缓,应根据病情需要及主治原则有目的地选用各种炮制品。  相似文献   

12.
石氏伤科对引经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经理论滥觞于《内经》,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分经用药,为归经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至金元时期,张元素发明了药物“引经报使”之说,基本形成了归经理论,后经李东垣、王好古及历代医家的发挥和运用,归经之说日趋完善。所谓引经药即引导其它药物直达病所,起到引经报使作用的药物。石氏伤科在治疗骨伤疾患中亦重视引经药的应用,往往以伤患的部位为主,结合脏腑经络辨证,选用适当的引经药物增强疗效。兹分述如下。头部——脑震荡:头部为清阳之舍,一旦头部受损,轻者震激脑海,重者伤及颅脑。导致颅内血脉损伤或瘀血内蓄,引起脑  相似文献   

13.
葛根芩连汤为临床常用经方,其组方精当,配伍严明,疗效显著。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第34条,历代医家对于本方主治是否有表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通过文献考证、梳理辨析得出:本方虽为表里双解之剂,但是其清里热之功尤著,用于热利而兼表证者,可收解表清热之功;用于热利而无表证者,亦能获清热止利之效,因而应用本方当以身热下利为要点,不必拘泥于有无表证。同时,对葛根芩连汤的组方特点、药对药组,以及合方化裁进行了详实解读,并结合临床治验,以葛根芩连汤合方化裁治疗慢性肠炎、痔疮、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等4个典型案例为佐证,介绍了葛根芩连汤的临床应用要点,以期对提高临床疗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胡国恒教授将气血亏虚作为头痛总病机;以补益气血为基本治法;多用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佐以补血之品,以虫类药祛风同时兼能通络止痛,且善用引经药引药归经。  相似文献   

15.
张锡纯在其著《医学衷中参西录》的药物诠释中,无论是药物分析、病例介绍石膏都几尽详细,并列为众药之首,"诚为凉药中极纯良之品",虽"为寻常药饵,诸凡有实热之证,皆可用者也"。无论单用还是配伍使用,更有其独到之处,使石膏变寻常为奇效之品。  相似文献   

16.
利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分析黄芪治疗消渴病的证治规律和特点。黄芪治疗消渴病的组方中,补虚药黄芪为治疗消渴的主要配伍药物,其次是清热药,同时注重利水渗湿、安神收敛药物的配伍。补虚药中,以人参、甘草为代表的补气药为主;清热药中清热泻火药物的使用频次最高,高频清热药物是清虚热的地骨皮;在组方配伍时,更注重肾经药物的选用及循经导药的作用,同时肝经的药物也多有选用;在配伍药物的性味上以甘味为主,取其甘补之效。统计中还发现许多至今已不常用之中药,如土瓜根、羊肾、桑螵蛸等,一些药物的特殊用法,如生地黄绞汁服用等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张锡纯在其著《医学衷中参西录》的药物诠释中,无论是药物分析、病例介绍石膏都几尽详细,并列为众药之首,"诚为凉药中极纯良之品",虽"为寻常药饵,诸凡有实热之证,皆可用者也"。无论单用还是配伍使用,更有其独到之处,使石膏变寻常为奇效之品。  相似文献   

18.
附子十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附子是一味辛热药,临床适应症非常广泛。与温补之品合用为常法;与寒凉之药合用为变法,如寒热错杂之证,用药亦当温凉并投。《伤寒论》中用附子就有20方。《医学正传》称其“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失散之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在里之冷湿。”黄宫绣推崇为:“补先天命门真火之第一要剂。”张锡纯云:“附子为补助元阳之主药,其力能升能  相似文献   

19.
使药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版《方剂学》教材均认为使药的意义有二种:一为引经,二为调和。笔者认为,将调和君臣寒温之性或矫味的药物列入使药的范围不妥,其理由如下。其一,在古代方书中未见此类记载,而多明言引经报使者为“使”,最早提出组方原则的《内经·至真要大论》也只言“应臣之谓使”;其二,查辞典,“使”  相似文献   

20.
彝族药明镜草泻白散加味治疗白睛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泻白散见于《小儿药证直决》,由桑皮清泻热为君;地骨皮泻肺中伏火,退虚热为臣;甘草、糯米养胃和中为佐使,全方4药合用清泻肺中伏火以消郁热,且不伤肺胃之气。白睛相当于现代医学之眼结膜及前部巩膜,中医眼科五轮学说中称“气轮”,在脏属肺,为肺之精气所滋养,故白睛疾病多责之于肺。据此在临床上用明镜草合泻白散配合辩证使用其他药物治疗各类白睛疾病,发挥其治肺中伏火郁热及引经载药送病所的功效,组方用其或为君,或为臣,或为引经方药,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