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调查卒中后合并脑心综合征(CCS)患者的便秘症状评分现况。方法:39例卒中后合并CCS患者(卒中+CCS组)接受了“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评估,并与54例同期住院未合并CCS脑卒中患者(卒中对照组)比较。结果:卒中+CCS组住院期间功能性便秘(CIC)发生率明显高于卒中对照组(64.10%比24.07%,P〈0.01),同时卒中+CCS组的便秘症状总分及各分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卒中对照组[总分:(14.47±4.61)分比(10.25±3.17)分,P〈0.01)]。结论:卒中后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常常患有功能性便秘,且便秘症状评分严重,后者也可能是脑心综合征发病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膳食纤维改善老年冠心病便秘患者症状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膳食纤维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功能性便秘(CIC)患者症状的疗效.方法 69例接受膳食纤维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合并CIC患者为膳食纤维组(治疗组)和70例服用安慰剂的同病患者为对照组,治疗前后接受"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和SF-36生活质量问卷评估,两组患者冠心病治疗方案相同.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便秘症状总分和各分项评分分布接近(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便秘症状总分和各分项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SAQ总分和各评分分布接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AQ总分和各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同时治疗组治疗后的SAQ总分和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等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问卷各维度评分分布接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问卷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同时治疗组治疗后的体能、社会活动、心理健康、活力/精力和一般健康等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膳食纤维可明显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CIC患者的便秘症状、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分,稳定冠心病病情.  相似文献   

3.
六味安消胶囊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3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袭军祥  谢宜奎 《山东医药》2009,49(17):94-95
目的评价六味安消胶囊治疗老年人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66例老年人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六味安消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谷参肠胺胶囊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困难症状评分及胃肠传输时间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六味安消胶囊可明显增加患者排便次数、改善大便性状、缓解排便困难程度(P均〈0.05);六味安消胶囊治疗后患者胃肠传输时间加快,钡条残留率降低(P均〈0.05)。结论六味安消胶囊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患者疗效好,且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生物反馈联合乳果糖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4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生物反馈联合乳果糖治疗;对照组予乳果糖治疗,评估临床疗效及盆底表面肌电,治疗前后行便秘症状总分与盆底表面肌电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3.02%,对照组6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Glazer盆底肌评估中快速收缩阶段最大收缩波幅、持续收缩阶段收缩波幅与便秘症状总分均存在负相关(P<0.05),持续收缩阶段变异性与便秘症状总分均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 生物反馈和乳果糖治疗均能有效改善慢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二者联合有协同作用,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案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卡维地洛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50例),测定治疗前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P-selectin)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缺血指标的变化。结果:卡维地洛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清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0.05),其中卡维地洛组患者血清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均〈0.05)。卡维地洛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缩短,ST段下移减轻(P〈0.01,〈0.05),但卡维地洛组疗效更加明显(P〈0.05);卡维地洛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的72%(P〈0.05)。结论:卡维地洛可以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抑制冠脉粥样病变的炎症反应,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和呼吸困难分级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分级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采用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改善呼吸状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解毒降酶方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10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患者1:7服健脾补肾解毒降酶方,对照组患者服用血脂康,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肝功能及血脂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明显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同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其中TG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肾解毒降酶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便秘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冠心病心绞痛合并便秘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患者在冠心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冠心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果导、大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便秘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便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药配合介入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治配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单纯介入)30例,从股动脉处选择进入肝脏肿瘤区靶动脉,行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治疗组(中药+介入)31例,在介入治疗的同期或前后服用中药。结果:治疗组有效率(CR+PR)70.97%,优于对照组53.33%(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FP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外周血WBC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而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探讨其对冠心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冠心病诊断的86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3例,应用硝酸酯类、他汀类、阿司匹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接受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血脂及心电图ST—T段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为88.3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44%(P〈0.05),而且治疗组在血脂调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明显,并且能够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广场舞蹈锻炼"改善绝经期冠心病妇女各种症状评分情况。方法:39例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参加了"广场舞蹈锻炼",60~120 min/d,5~7次/周,3个月,为舞蹈组。对照组为42例居住在相同地区的同龄未参加健身锻炼的冠心病妇女。两组对象入选后分别在3d内和3个月时接受了"西雅图心绞痛症状调查量表(SAQ)"和"绝经期妇女常见身心症状自评量表(Kupperman自评量表)"评估。结果:两组对象首次SAQ问卷评估中各项因子分和SAQ总分分布接近(P均>0.05),3个月后,与首次评估和对照组同期评估结果比较,舞蹈锻炼组的多数因子评分及SAQ总分[(66.40±15.16)分比(67.18±13.93)分比(85.15±16.30)分]均明显增加(P<0.01~<0.05)。两组对象首次Kupper-man自评量表评估中各条目分和Kupperman总分分布接近(P均>0.05),3个月后,与首次检查和对照组同期结果比较,舞蹈锻炼组的多数条目评分及Kupperman总分[(29.40±6.51)分比(29.73±6.26)分比(23.65±6.29)分]均明显减少(P<0.01~<0.05)。结论:"广场舞蹈锻炼"活动可明显减少绝经期冠心病妇女心绞痛症状和绝经期身心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关系。方法:心内科住院患者9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分成两组,冠心病(CHD)组65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非CHD组33例。均采用2,4-二氯苯胺重氮盐(DCA)比色法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UAP组血清总胆红素(15.17±4.10)μmol/L、间接胆红素(11.31±3.12)μmol/L水平明显低于SAP组[(18.69±5.48)μmol/L,(14.27±4.06)μmol/L]和对照组[(17.86±3.53)μmol/L,(14.08±2.58)μmol/L,P0.01],而SAP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关,有可能成为评价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摘要:目的:了解银川住院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现状。方法:采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对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确诊冠心病314例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稳定型心绞痛CQQC总分[(68.64-4-18.16)分比(63.6±19.25)分]明显高于常模(P〈0.01)。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体力[(14.77±8.96)分比(11.11±5.57)分]、病情[(18.13±4.66)分比(10.64±3.68)分]、生活[(8.81±4.07)分比(7.26±3.84)分]、工作状况[(5.49±2.41)分比(4.56±2.76)分]得分显著降低(P〈0.01);男女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40-49岁组、50~59岁组比较,60~69岁组体力和一般生活评分显著降低;70-80岁组患者在体力、一般生活、工作状况和病情得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患者体力和病情得分显著高于药物治疗患者(P〈0.05或P〈0.01)。结论:银川市住院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全国常模,不稳定型心绞痛对病情、体力、生活和工作等多方面评分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0例,按数字表法被随机均分成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硝酸甘油用量差异及血脂变化,随访6个月,统计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与硝酸甘油用量明显减少,每次持续时间缩短,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 均<0.05);但两组间治疗前及治疗后上述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5.62±0.54)mmol/L比(3.68±0.41)mmol/L,(5.78±0.56)mmol/L比(3.33±0.43)mmol/L]、甘油三酯[(2.30±0.42)mmol/L比(1.62±0.34)mmol/L,(2.35±0.41)mmol/L比(1.68±0.6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56±1.22)mmol/L比(2.76±0.83)mmol/L,(3.48±1.21)mmol/L比(2.43±0.72)mmol/L]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2±0.35)mmol/L比(1.58±0.34)mmol/L,(1.30±0.46)mmol/L比(1.60±0.45)mmol/L]水平则显著上升(P均<0.05),治疗后两组间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期间两组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28.00%比25.33%,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均能有效调节高血脂状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2009年我院住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237例,分别按临床类型、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病变积分评价冠心病严重程度,并分为非冠心病组(84例)、心绞痛组(92例),心肌梗死组(61例),入院第二天测定所有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球蛋白,分析各指标与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40.22±3.56)g/L比(39.81±3.56)g/L比(38.68±3.43)g/L,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临床类型(r=-0.18,P=0.005)、冠脉病变支数(r=-0.195,P=0.003)及冠脉病变积分(r=-0.188,P=0.004)呈显著负相关,而总蛋白、球蛋白及白球比值与临床类型、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病变积分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白蛋白偏低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2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20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为体外反搏组(100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体外反搏治疗,每日1次,每次1h,总治疗时间为40h;常规治疗组(100例):仅采用口服药物治疗。治疗3个月,复查两组患者运动平板试验,评估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分级、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6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体外反搏治疗组患者在3个月时平板运动试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89%比70%,P<0.05);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体外反搏组NYHA心功能分级[(2.16±0.69)级、(2.01±0.56)级比(1.49±0.65)级]显著减少,CCS心绞痛分级[(2.72±0.46)级、(2.26±0.72)级比(1.49±0.65)级]显著减少,SAQ评分[(65.96±11.78)分、(70.81±8.81)分比(76.49±8.65)分]、6MWD[(339.44±83.37)m、(380.46±87.99)m比(427.93±63.32)m]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是一项无创、安全、有效的疗法,可作为冠心病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抗凝与纤溶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发色底物法及胶乳增强的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160例及健康对照者80例血浆抗凝血酶(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及D-二聚体(D-dimer)的活性或含量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AT、t-PA的活性显著降低,PAI-1、D-dimer的活性或含量水平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组比较,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及心肌梗死组AT、t-PA、PAI-1、D-dimer的活性或含量水平亦有显著性改变(P〈0.05或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特别是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及纤溶活性亢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者血中血小板活化、凝血、纤溶指标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145例CHD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组织因子(TF)、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心绞痛组以及冠状动脉存在2支及2支以上病变患者的GMP-140、TF、Fib及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P〈0.05);稳定心绞痛组TF和Fib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P〈0.05)。结论:GMP-140、TF、Fib及D-二聚体水平与CHD病情相关。检测GMP-140、TF、Fib及D-二聚体水平,对CHD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例冠心病患者及2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Fg、hs-CRP和血清TBIL的定量测定。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Fg[(2.75±0.97)g/L∶(4.51±0.42)g/L]、hs-CRP[(1.64±0.57)mg/L∶(5.31±1.91)mg/L]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而血清TBIL[(26.71±3.72)μmol/L∶(14.26±2.44)μmol/L]水平明显降低(P0.01);按陈旧性心肌梗塞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塞组的排列顺序,血浆hs-CRP和Fg水平呈上升趋势,而TBIL水平呈下降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5~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液中存在高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和低总胆红素的现象,以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最为突出,提示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总胆红素水平降低可能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