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制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增菌培养基,以提高感染人群和污染标本中O157H7的检出率.[方法]以实验室常用方法测定研制的增菌培养基N.mEHEC中胆盐、新生霉素的最佳用量及培养时间;比较N.mEHEC与文献采用的N.mEC对粪便模拟标本(大便悬液+不同浓度O157H7菌悬液)中O157H7的检出率.[结果]N.mEHEC中胆盐用量以8.0g/L,新生霉素用量20mg/L,37℃培养16~24h为宜.N.mEHEC对模拟标本中的非目的菌(正常大便悬液中的细菌)和目的菌(O157H7)之比为901和9001时检出率均为100%,9×10a1和9×1041时为81.3%和50%;而N.mEC在901时检出率为100%,9001、9×1031时分别为50%、6.43%,9×1041时则未检出.两种增菌培养基在培养前只有901时可以检出,其检出率分别为75%和78.1%.[结论]N.mEHEC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增菌作用,适用于感染人群和污染标本O157H7的增菌.  相似文献   

2.
观察增菌培养基对O157:H7大肠杆菌的增菌效果。以实验室常用方法测定目的菌及非目的菌在增菌培养基中生长的灵敏度及选择性,比较几种培养基对粪便标本中O157:H7的检出率。实验证明,N·mEHEC培养O157:H7大肠杆菌及非目的菌,出现可见生长的最低接种浓度(cfu/ml),前者明显小于后者,呈现良好的选择性,对粪便标本中O157:H7的检出率N·mEHEC明显高于N·mEC。N·mEC对O157:H7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增菌作用,可显著提高感染人群和污染标本O157:H7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在河南省6类食品中的分布特征、污染状况及季节分布. [方法] 依据河南省自然地理概况分5个采样区域,按夏冬季在销售环节随机取样.选择性增菌培养后,用O157胶体金试剂筛查,免疫磁珠富集后分离病原菌,应用全自动生化鉴定系统和血清学的方法进行鉴定. [结果] 1 463份食品中共检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共28株,检出率1.9%,其中鲜肉和生食蔬菜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3%和3.2%.夏季检出率(2.5%)明显高于冬季检出率(1.1%). [结论]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在食品中污染较为严重,其检出率的高低与O157∶H7感染性腹泻的流行强度呈正相关.应加强畜禽屠宰、蔬菜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督监测,预防O157食源性暴发.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郑州市腹泻患者、宿主动物及食品感染或污染O157∶H7状况,建立全市流行病学监测网,在辖区内采集动物(牛、羊、猪、鸡、狗等)、门诊腹泻患者粪便及市售食品进行监测。1.材料与方法:mEC增菌培养基、SMAC培养基、抗-E.coliO157∶H7免疫磁珠、磁铁架、O157抗血清、H7抗血清等均由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有效期内使用。检测方法按照《2005年重点肠道传染病国家级监测点工作会议》的方法进行。2.结果:2005年共检测腹泻病现症患者粪便标本179份,年龄6月龄至74岁,居住地分布于4个区。6月上旬检测3份阳性,检出率为1.68%,其中2例为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河南省局部地区腹泻病人感染及携带大肠杆菌O157:H7的情况,观察带菌时间及预后。[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监测方法发现病人,通过病人粪便mEC肉汤增菌14h、胶体金免疫卡筛选、免疫磁珠法集菌、CHROMAGAR—O157:H7显色培养基分离、rfbO157、rfbO111、hlyA、stx1、stx2、eaeA引物PCR扩增方法进行毒力因子测定等方法,观察、研究感染病人的发病和预后。[结果]从1303份腹泻病人中共分离出的38株O157:H7菌株,检出率2.9%,PCR rfbO157扩增均为阳性。其中2株具有stx2、hlyA和eaeA毒力基因,36株为O157:H7不产毒株。[结论]我省首次从病人中分离出O157:H7产毒株,病人发病后可于第3~8d内检出病原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河南省局部地区腹泻病人感染及携带大肠杆菌O15 7∶H7的情况 ,观察带菌时间及预后。[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监测方法发现病人 ,通过病人粪便mEC肉汤增菌 14h、胶体金免疫卡筛选、免疫磁珠法集菌、CHROMAGAR O15 7∶H7显色培养基分离、rfbO15 7、rfbO111、hlyA、stx1、stx2、eaeA引物PCR扩增方法进行毒力因子测定等方法 ,观察、研究感染病人的发病和预后。[结果 ]从 130 3份腹泻病人中共分离出的 38株O15 7∶H7菌株 ,检出率 2 9% ,PCRrfbO15 7扩增均为阳性。其中 2株具有stx2、hlyA和eaeA毒力基因 ,36株为O15 7∶H7不产毒株。[结论 ]我省首次从病人中分离出O15 7∶H7产毒株 ,病人发病后可于第 3~ 8d内检出病原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 了解宝山区是否存在大肠杆菌O157∶H7以及动物带菌和食品、水源的污染情况。  [方法 ] 对采集的肉、乳制品、家禽、家畜粪便 ,快餐原料、各类水源等标本应用免疫磁珠法集菌进行E .coliO157∶H7分离和鉴定。  [结果 ] 共采集家禽、家畜、肉乳制品、快餐原料、各类水源等标本 610份 ,检出E .coliO157∶H73株 ,总检出率为 0 .49%。其中以肉类制品检出率最高 ,为 1.3 7% ;其次为其它标本 ,检出率为 1.0 2 % ,家禽、家畜粪便 ,检出率为 0 .3 8%。  [结论 ] 宝山区存在O157∶H7大肠杆菌感染爆发或流行的隐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亚硒酸氢钠在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培养基 (SC)中直接加入SC[1] ,与基础培养基灭菌冷却后再加入SC[2 ] ,对沙门菌的增菌效果。[方法 ]以实验室常用方法测定沙门菌及非沙门菌在两SC增菌培养基中生长的灵敏度及选择性 ,比较两培养基对粪便标本中沙门菌的检出率。[结果 ]SC[2 ]培养沙门菌及非沙门菌 ,出现可见生长的最低接种浓度 ,前者明显小于后者 ,呈现良好的选择性 ;SC[1]对沙门菌和非沙门菌增菌的选择性相对较差。对粪便标本中沙门菌的检出率SC[2 ]明显高于SC[1]。[结论 ]SC[2 ]方法配制培养基对沙门菌的选择性增菌作用明显优于SC[1]方法 ,有利于提高沙门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孙丽  宋雨水  徐艳丽  李爱林  伏广金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2):2353-2353,2356
[目的]了解郯城县O157大肠杆菌动物宿主带菌情况。[方法]标本直接接种mEC肉汤增菌液,先用免疫金标法筛选,后用免疫磁珠富集分离山梨醇麦康凯、麦康凯琼脂平板,点种CHROMagar O157显色琼脂平板,纯化菌进行生化反应、血清学等检测。[结果]入户采集牛、驴、羊、猪、鸡等新鲜粪便275份,共检出4株O157:H7,6株O157:H-,2株O157:H38,1株O157:H19,1株O157:H45,共计14株。[结论]2000年调查的动物粪便带菌率为5.09%。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食品污染微生物监测点,调查O157∶H7大肠杆菌在生肉类食品中污染状况. [方法]采用 E.Coli O157∶H7检测卡对样品初筛,对阳性样品再进行分离培养鉴定. [结果] 从生猪肉和生羊肉中分离出2株O157∶H7 大肠杆菌,生肉类食品检出率3.7%. [结论] 首次证实了漳州市有O157∶H7大肠杆菌的存在,动物性食品是该菌感染人类的主要来源,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监测河南省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在腹泻患者和宿主动物中带菌及毒力基因情况,探索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2009年河南省监测点所送可疑菌株进行血清学和PCR复核,对确认菌株进行stx1、stx2、eaeA、hlyA毒力基因测定。结果河南省2005-2009年共监测各类标本10 732份,检出O157∶H7菌株255株,检出率为2.38%;其中动物粪便标本的检出率为6.31%,检出率最高的为羊粪(8.04%),其次为牛粪(7.20%);各年份菌株检出率之间有一定差异;河南省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产毒株主要来自于羊、牛、鸡粪便及蝇类和生肉标本;毒株类型主要为stx2、eaeA、hlyA组合型。结论河南省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在人群和各类动物中均存在,最重要的动物宿主是羊和牛;部分食品在加工环节有可能被污染,存在引起暴发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龙岩市O157大肠杆菌人的感染、食品污染以及动物和媒介昆虫带菌情况.[方法]1999~2005年采集腹泻病人粪便、动物粪便以及各类食品、苍蝇、养殖场污水等标本,mEC增菌后用SMAC进行分离,纯化菌株经生化鉴定、血清分型、毒力及特征基因检测等.[结果]共检测2212份标本,检出O157大肠杆菌29株,阳性率为1.31%.其中猪粪为3.42%,牛粪为2.62%,牛肉为2.33%,鸡肉为2.06%,养殖场污水为2.27%.其余标本均未检出目的菌.O157:H718株,O157:NM 6株,O157:H?5株.对12株O157:H7,进行了rfbO157和fliCH7基因的测定,结果rfbO157均为阳性,而fliCH7均为阴性.对18株(O157:H7 14株、O157:NM 3株、O157:H?1株),进行了SIT2、SLT1、eaeA、hly4种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仅2株O157:H7 eaeA hly阳性,1株O157:H7 hly阳性,其余菌株均为阴性.检出菌株对环丙沙星、氟嗪酸、丁胺卡那、庆大霉素敏感.检出ESBLs 2株.[结论]我市畜、禽中存在O157大肠杆菌,未检出含有SLT2、SLT1毒素的菌株,未发现O157大肠杆菌病例和食物中毒患者,应加强宿主动物O157大肠杆菌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调查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地区不同乡镇大肠埃希菌O157∶H7宿主动物带菌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0年11月采集长沙市岳麓区境内散养的鸡、鸭、猪、牛等家畜家禽粪便标本33份,按国标常规培养法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3份标本中共检出阳性标本4份,总阳性率为12.1% (4/33),其中散养的鸡的粪便中大肠埃希菌O157∶H7阳性检出率为13.6% (3/22);在4份散养的鸭子粪便中,检出1份阳性.结论 长沙市岳麓地区已存在大肠埃希菌O157∶ H7感染,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商丘市家禽携带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状况及分布。方法 选择7个县1个区采动物粪便标本。用mEC肉汤增菌14小时,用胶体金免疫标记卡筛选,免疫磁珠法集菌,CHROMAGAR-O157:H7显色培养基分离,rfbo157.rfbo111,hlya,stxl,stx2,eaeA 引物PCR扩增等方法进行了原菌分离,毒力因子鉴定。结果 1091份标本中共分离出的48株O157:H7菌株,PCRrfo157扩增均为阳性。其中6株具有stx2,hIyA和eaeA毒力基因,结论 出血性大肠菌O157:H7在我市的家畜家禽中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O157∶H7大肠杆菌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程度。 [方法 ] 2 0 0 1年 5~ 10月在太康县采集腹泻病人、家畜家禽、外环境标本 ,用O157∶H7大肠杆菌特异性筛查法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 ,应用细胞学技术进行毒素因子测定。 [结果 ]检测 12 14份标本 ,5 2份检出O157∶H7大肠杆菌 ,并测出毒素基因 ,显示有 5个毒素因子组合型。其中 ,3 40份腹泻病人标本 12份检出 ,70 4份家畜家禽粪便 3 2份检出 ,13 3份坑塘水、蔬菜、生熟肉食等标本 7份检出 ,3 7份苍蝇标本 1份检出。[结论 ]O157∶H7大肠杆菌在腹泻病人及家畜家禽中散在而较为广泛存在 ,并对环境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现症腹泻病人及家禽家畜的O157∶H7大肠埃希菌感染情况.方法应用流行病学、细菌学等方法调查检测.结果 1999~2000年先后3次从腹泻病人粪便中检测到O157∶H7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1.92%、3.85%和4.35%,但未检出带病毒基因,故阳性腹泻病人的临床症状不严重也无并发症出现.家禽家畜O157∶H7的检出率1999年为3.24%(7/216),2000年为5.02%(13/259),且菌株的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为70.00%(14/20).结论腹泻病人及家禽家畜中存在O157∶H7感染,做好"三管一灭"和加强O157∶H7的监测,是防治O157∶H7引起感染性腹泻病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漳州市家畜家禽携带O157大肠杆菌的情况,为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家畜家禽的新鲜粪便或肛拭标本,EC肉汤增菌,O157大肠杆菌病原体快检金卡筛选,SMAC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对可疑菌落进行血清学、生化试验鉴定,及PCR检测rfbO157、fliCH7基因。[结果]从1122份猪、鸭、鹅、鸡粪便或肛拭标本中检出19株O157大肠杆菌,其中猪源17株、鸭1株、鹅1株。根据血清学及动力试验,11株O157:H7;3株O157:H?;5株O157:NM。[结论]漳州市部分家畜家禽中存在3种类型的0157大肠杆菌,在防制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郯城县2000~2001年O157大肠杆菌动物宿主带菌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郯城县O157大肠杆菌动物宿主带菌情况。方法:标本直接接种mEC肉汤增菌液,先用免疫金标法筛选,后用免疫磁珠富集分离山梨醇麦康凯、麦康凯琼脂平板,点种CHROM agar O157显色琼脂平板,纯化菌进行生化反应、血清学等检测。结果:入户采集牛、驴、羊、猪、鸡等新鲜粪便,2000年共采集275份,检出4株O157∶H7,6株O157∶H-,2株O157∶H38,1株O157∶H19,1株O157∶H45,共计14株(5.09%);2001年共采集629份,检出4株O157∶H7,1株O157∶H-,1株O157∶H8,共计6株(0.95%)。结论:2000~2001年调查的动物宿主带菌率为2.21%。2001年调查的动物粪便带菌率比2000年明显下降(2χ=13.29,P<0.01)。  相似文献   

19.
石家庄市环境样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自然环境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分布、致病性与药物敏感性 ,为制定预防策略选择有效治疗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4月检测石家庄市不同环境样品 ,对分离的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株进行动物实验和药物敏感性测定。 [结果 ]检测各类样本 886份 ,检出 10 3株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 (检出率为 11 63 % ) ,其中EPEC 71株 11个血清型 ,EIEC 2 6株 6个血清型 ,ETEC 5株 3个血清型 ,EHEC 1株为O157∶H7血清型 ;从鸡肠腔内容物、带鱼、草鱼体中分离出的O2 5∶K19血清型ETECLT阳性 ,从蟹、鱿鱼体中检出的O8∶K40 、O78∶K80 血清型ETEC既产生LT又产生ST。 2 6株EIEC均有侵袭力 ,O157∶H7致小白鼠发病死亡。全部菌株对新霉素、亚胺硫霉素、头孢哌酮敏感。 [结论 ]石家庄市各种环境样品中均可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 ,应采取措施 ,防止污染环境与食品 ,预防食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20.
济源市三例O157:H7大肠杆菌感染的追踪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泻病人携带大肠杆菌O157:H7的机率,观察带菌时间及预后,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监测方法发现病人,通过病人粪便mEC肉汤增菌14个小时,用胶体金免疫标记卡筛选,免疫磁珠法集菌,CHROMAGAR-O157:H7显色培养基分离,rfbO157、rfbO111、hlyA、stx1、stx2、exeA引物PCR扩增等方法进行病源菌分离,毒力因子鉴定。结果 从30例腹泻病人中分离出的4株O157:H7菌株,PCR rfbO157扩增均为阳性。其中二株具有stx2、hlyA、eaeA毒力基因,二株为O157:H7不产毒株,结论 O157:H7大肠菌是引起腹泻的重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