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端粒酶活性抑制与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酶是一种核糖蛋白酶,它主要由人端粒酶RNA(hTR)、端粒酶相关蛋白(TELPI)和人端粒酶催化蛋白亚单位(hTERT)三部分组成;端粒酶能够以自身携带的DNA为模板,不断合成新的端粒DNA序列,添加到染色体末端,以弥补端粒的丢失阻止端粒的缩短,使得细胞逃脱程序性死亡(凋亡),或者获 相似文献
2.
TLM是真核细胞染色体的天然末端,含有许多简单非编码的串联重复DNA序列及多种蛋白质成分。它的生物学功能是防止染色体复制过程中的错误重组、端—端融合、抵御核酸酶、连接酶对DNA的损伤,维持基因组的稳定,调控细胞的寿命及其分化发育以及参与核膜附着等功能^[1.2]。1978年,Blackburn^[3]等首次克隆了四膜虫的TLM结构(C4T2)n,后相继在人和脊椎动物中均证实TLM重复单位为六聚体,且重复次数在每条染色体上不等。人的TLM约由15个kb反复串联的TTAGGG结构组成,并以50—200bp/次分裂进行性缩短,其双链DNA序列位于染色体3’端,突出约12—16个G核苷酸。突出的G可通过Ioogsteen型氢键连接形成C—C二聚体,亦可形成C—C*C三联体及更为常见的G4—DNA四联体结构。1986年,Cotlschling和Zakin等在纤毛属Oxytrich中发现了分子量分别为55KD和26KD的TLM结合蛋白,在酵母中为RAPI蛋白,人则为一个6万道尔顿的蛋白,它们均能抗高盐抽取和核酸酶的处理,依其特定的空间结构与TLMDNA结合,参与了冗川特定结构的形成、长度的调节和基因表达^[4.5]。Cooper等则用遗传筛选方法签定了裂殖酵母的TLM相关蛋白Tazlp,并发现Tazlp基因与Myb基因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3.
4.
端粒是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结构,端粒酶是合成端粒重复序列的反转录酶。大量的研究表明,端粒酶的激活可维持端粒长度使细胞永生化而逃避死亡,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以端粒酶作为标志物进行肿瘤早期检测和以端粒酶为靶点进行肿瘤的生物治疗是目前肿瘤诊断和治疗研究的新热点,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6.
肺癌是人类最常见恶性肿瘤 ,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均居首位 ,主要原因为尚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 ,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己属中晚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端粒酶活性与肿瘤密切相关 ,80 %以上的肺癌可检测到端粒酶活性[1 ,2 ] ,故认为端粒酶在肺癌组织的表达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检测患者的端粒酶活性可有效地提高肺癌的诊断率 ,且对患者的预后判断也有重要临床价值。1.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1.1 粒酶的结构人端粒酶是由蛋白质与核糖核酸(RNA)构成的一种复合物 ,主要包括三个亚单位 :①人端粒酶RNA(hTR) ;②人端粒酶相关蛋白 (h… 相似文献
7.
端粒 (telomere)是真核生物细胞染色质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 ,由端粒DNA和端粒蛋白构成。人端粒DNA序列是由5’ - 3’方向的一段高度保守的d(TTAGGG)n组成的简单重复结构。此结构类似染色体的帽子 ,能防止染色体发生降解、端一端融合、重组和染色体丢失 ,因而起到稳定染色体的作用。在正常机体内 ,细胞每分裂一次 ,端粒将丢失 5 0~ 15 0个碱基对 ,随着细胞的分裂 ,端粒DNA逐渐缩短 ,最终使细胞进入危机期 ,并导致细胞死亡 ,这就是所谓的“末端复制难题”。端粒酶 (telomerase)是一种核糖核蛋白 ,由RNA… 相似文献
8.
端粒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DNA 蛋白质结构 ,人类端粒含有了TAGGG重复序列[1] ,在体细胞中该重复序列随着细胞的生长分化逐渐缩短。端粒酶是一种能延长端粒末端的核糖核酸蛋白酶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端粒酶的活化与癌症及一些增生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肿瘤细胞及一些增殖活跃的细胞由于端粒酶的激活维持了端粒长度而延长细胞的存活时间获得永生。自 193 0年Muller和McClintock发现并提出端粒以来 ,端粒和端粒酶系统的研究亦越来越深入 ,端粒 端粒酶假说被越来越多的证据所证明 ,端粒酶活性成为影响永生化细胞和肿瘤细胞形成的重… 相似文献
9.
10.
端粒酶活性与多种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酶有在多种恶性肿瘤中激活并维持细胞无限增殖的能力。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分化程度等密切相关,可用于判断肿瘤良恶性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膀胱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端粒酶活性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TRAP-PCR-ELISA方法检测39例膀胱癌组织、25例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表达阳性率为89.7%(35/39)。癌旁组织中端粒酶表达阳性率为20%(5/25),正常组织中无端粒酶活性表达。结论:端粒酶活性与膀胱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预测膀胱癌复发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维持染色体完整和基因组稳定的重要串联重复序列结构?端粒长度可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定量或相对定量检测,反映机体在细胞水平的衰老程度和健康状态?端粒酶能够以自身模板序列催化合成端粒并使之延长?端粒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端粒长度可作为一类分子标志物指示肿瘤发生发展风险?近年来,许多研究对端粒长度及其相关因素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其在不同肿瘤中可能发挥不同作用?本文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汇总?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肾细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改良TRAP法对 32例肾细胞癌组织及正常肾组织和可疑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 ,同时了解其与临床生物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32例肾细胞癌组织中端粒酶强阳性 17例 ,阳性 12例 ,阴性 3例 ,阳性率 91% ;32例正常肾组织中端粒酶弱阳性者仅 2例 ,阳性率 6 % ;可疑癌旁组织阳性者 6例 ,阳性率 19%。三组端粒酶活性比较 ,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肾细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出率高 ,特异性强 ,无假阳性和假阴性。提示端粒酶活检测可作为判断肾肿瘤恶性程度的标记物 ,并可能成为判断肾肿瘤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反义核苷酸抑制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反义技术是根据碱基互补原则 ,用人工合成或生物体自身表达的特定序列的短片段核苷酸与靶基因或其mRNA配对结合 ,阻断靶基因表达的技术。自 1978年 ,Zamecnick等首次用反义技术抑制病毒基因表达获得成功后 ,其应用前景就日益广阔。现主要用于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 ,肿瘤、遗传病、病毒感染的基因治疗 ,动、植物品种的改良等。1 反义技术的基本作用机制[1]1 1 阻碍转录过程1 1 1 反义寡核苷酸渗入基因组特异区域 ,形成三股螺旋DNA或环状DNA。1 1 2 反义寡核苷酸对转录因子的圈套作用。1 2 阻碍翻译过程 反义寡核苷酸… 相似文献
16.
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酶 ,能以其RNA成分为模板 ,合成端粒DNA。端粒酶的表达调控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细胞衰老、永生化起着重要作用。正常体细胞中由于无端粒酶活性 ,随着每次有丝分裂端粒不断缩短直至退出细胞周期 ,最后衰老死亡。而肿瘤细胞和永生化细胞却有着很高的端粒酶活性 ,在人体细胞中导入端粒酶基因也能明显延长细胞寿命 ,因此端粒酶活性的调控机制已成为近年来抗衰老和抗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就端粒酶活性的调控途径及机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1 端粒、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端粒 (telomere)是真核生物细胞染色… 相似文献
17.
肿瘤是人类当前面临的最大顽症 ,它的形成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突变是肿瘤形成的重要分子基础。正常细胞在致癌因素作用下 ,转变为恶性细胞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形成肿瘤 ,哺乳动物体内有一套精细的特性 -永存性 ,在肿瘤的发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Muller和Mcclintock就认识到染色体末端存在一种维持染色体完整和稳定的特殊结构—端粒(telomele) ,能防止染色体DAN降解 ,末端融合缺失和非正常重组[1] 。端粒酶 (telomerase)是一种能延长端粒末端的核糖…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著名遗传学家BMcClintock和HJMuller发现染色体的末端可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 ,将其命名为“端粒”(te lomere) ,并发现染色体丢失这些片段将使其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 ,从而影响细胞的分裂与生长 ;1 984年CWGreider和EHBlackburn[1]发现将一段单链的末端寡核苷酸加至四膜虫的提取物中 ,端粒的长度有所增加 ,从而确定了“端粒酶”(telomerase)的存在。在随后的研究中 ,人们逐渐认识到端粒酶在细胞生长及肿瘤的发生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在端粒酶已成为肿瘤研究中…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肿瘤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瘤组织以及同组织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结合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TRAP -PCR -ELISA)半定量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 12例甲状腺癌、12例甲状腺腺瘤、8例甲状腺增生性结节、12例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及其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甲状腺癌组织及其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活性水平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腺瘤、增生性结节和正常甲状腺组织及细针穿刺标本的端粒酶活性水平和阳性率 (P <0 .0 1)。结论 端粒酶活性在甲状腺癌中高度表达提示其可能是一个特异性较强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标记物 ,甲状腺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有助于手术前鉴别诊断甲状腺瘤的良恶性 ,对临床诊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端粒酶各组分基因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明确鼻咽癌组织端粒酶各组分(hTR、TP1、hTERT)基因表达及其与端粒酶活性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PCR-ELISA方法分别检测同一标本,包括鼻咽癌(NPC)组织、慢性鼻咽炎(CINE)组织端粒酶各组分基因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结果(1)43例NPC组织中,38例(88%)可检测到hTERTmRNA表达;16例CINE组织中均未能检测到hTERTmRNA表达,hTETRmRNA在NPC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CINE组织中hTERTmRNA的表达(P<0.05).(2)43例NPC组织中,39例(90.7%)表达hTR,38例(88%)表达TP1mRNA;16例CINE组织中,14例(87.5%)分别表达hTR和TP1mRNA.hTR或TP1mRNA在NPC和CINE组织中表达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NPC组织端粒酶活性(86%)显著高于CINE组织端粒酶的活性(0%)(P<0.05).(4)hTERT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显著相关(P<0.05);而hTR或TP1mRNA的表达与端粒酶活性无关(P>0.05).(5)端粒酶各组分基因表达均与NPC临床分期和有无颈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hTR和TP1mRNA在NPC和CINE组织中均高阳性率表达,并与端粒酶活性无关,hTERTmRNA仅在NPC组织中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呈高度一致性,提示hTERT在端粒酶活性调节中可能起决定性作用,对hTERTmRNA检测可以作为NPC临床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