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者用多种药物混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显著。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0~56岁,病史1年半~9年。根据临床表现、乙状结肠镜检查大便常规、大便细菌培养及粘膜活组织检查来诊断。30例肠粘膜活组织检查均报告慢性炎症,炎症局限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肠泰合剂治疗小儿便秘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便秘性肠梗阻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口服肠泰合剂治疗,记录用药后3d,7d,14d腹胀腹痛、便秘症状的演变,如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反应和停药1周期间的排便情况及有无用药不良反应。结果用药3d后总有效率为85%,7d总有效率为87.5%,14d总有效率为95.0%,服药期间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肠泰合剂可以有效治疗便秘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3.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7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16~58岁,病程1~9年,全组均有左下腹痛伴压痛、腹泻、大便次数均在3~6次/d,急性发作时每天达十多次,大便性状:稀糊状12例,粘液血便19例,糊状混有粘液血6例。缓解期14例,活动期13例,27例均作结肠镜检查发现直肠或乙状结肠粘膜有充血、水肿,粘膜有黄色脓性分泌物,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2)UC诊断标准:①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②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肠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  相似文献   

4.
110株粪肠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100株粪肠球菌的分布及对10种抗生索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临床分离到的100株粪肠球菌采用Kirby-Bauer纸片琼脂扩散法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粪肠球菌主要分布在痰中55例。其次是尿液25例。大便16例。胸腹水3例,创口分泌物3例。其它2例。且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都在50%以上,只有万古霉素、呋喃妥因、氯霉素等的耐药率较低,并发现4株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结论 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粪肠球菌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地选用抗生素,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且注意万古霉素的使用,防止该类药物耐药率的升高。  相似文献   

5.
1996年6月~1997年10月作者对86例细菌性肠炎患儿采用氟哌酸、氟哌酸 整肠生、氟哌酸 整肠生 腹部磁疗3种不同方法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6例患儿,男47例,女39例,年龄1~10岁,病程均在7d以内,大便呈粘冻状或脓血便。86例均有腹胀腹痛,发热57例,呕吐26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Ⅰ、Ⅱ组各30例,对照组26例。实验室检查:3组病例大便常规镜检白细胞数均≥ /HP,Ⅰ组大便培养14例,阳性6例,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1例,痢疾杆菌5例。Ⅱ组大便培养10例,痢疾杆菌3例。对照组大便培养9例,阳性4例,致病性大肠杆菌1例,痢疾杆…  相似文献   

6.
保留灌肠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插管深度的探讨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保留灌肠时,药液在肠道内存留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为探讨肛管插入深度对药物保留时间和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1997年4月至1999年6月我们对60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别采取不同插管深度进行保留灌肠,观察其药物保留的时间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均为结肠镜确诊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60~76岁,平均646岁,其中男32例,女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均保留灌肠2周。两组年龄、性别、身高、病程、大便情况(每日大便次数、性状、颜色)及结肠镜所见肠粘膜的病变情况均经…  相似文献   

7.
一般资料:诊断依据:病人有纳减、腹胀、肠鸣,腹泻等主要症状,大便化验有肠滴虫。48例中男29铡,女19例;年龄1~32岁,其中3~8岁34例;病程最短者6天,最长者3年。治愈标准:临床症状消失,精神好转,大便化验肠滴虫连续2次阴性。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 (IBS)是最常见的肠道功能障碍性疾病之一 ,近年来 ,笔者应用中药益肠散治疗98例 ,取得一定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IBS病例共 98例 ,均符合 1 986年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病例选择标准[1 ] 。男 62例 ,女 36例。年龄 2 8~ 68岁。病程2~ 2 4年 ,平均 4 5± 3 8年。腹痛伴腹泻 47例 ,单纯腹泻 33例 ,腹泻便秘交替 2 6例 ,大便不成形者 54例 ,大便有粘液者 2 0例 ,排便不畅 49例 ,腹痛 35例 ,腹胀 1 6例 ,食欲减退 2 4例 ,情绪异常36例 ,矢气多 50例。大便次数 2~ 8次 /d ,平均4 2± 2 1次。…  相似文献   

9.
伤寒肠出血,是目前伤寒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肠出血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探讨伤寒肠出血的原因,防患于未然甚为重要。本文规就其可能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伤寒患者103例,均为近2年在我院住院,经血培养和(或)肥达氏反应检查确诊。来自我市各个镇.散发于全年。其中男60例,女43例;年龄2.5岁~71岁,平均29岁。按有无肠出血及出血程度分为三组:无出血组(大便隐血阴性);出血组(正常色或柏油样大便,大便隐血阳性)及大出血组(暗红或鲜红色血便)。三组病例分别为73例(70.9%)、20例(19.4%)、10例(9.7…  相似文献   

10.
直肠类癌2例     
我院1977年10月至1982年元月对慢性腹泻病人行乙状镜检查,并常规活检共5145例人次,发现直肠类癌两例.现报告如下:例1:女,39岁,自述粘液血便每日2~7次,伴里急后重,肛门坠痛,反复发作一年余.查体:发育营养一般,腹软,左下腹压痛(±)。大便常规有红、白细胞、脓球。大便培养3次均无致病菌生长。乙状镜检查:纳入15公分(病人拒绝继续纳入),肠粘膜粗糙,轻度潮红,充血,水肿,  相似文献   

11.
脐部粘膜残存是卵黄管脐端未闭锁的发育畸形,多误诊为脐炎,本院遇见4例,临床及病理情况: 病理镜下形态结构 披覆胃粘膜,固有膜中有多量胃体腺,盐 细胞丰富,边缘见少许肠腺 披覆小肠粘膜,绒毛粗短,固有膜中大量 毛细管增生,肠腺少,散在 小肠粘膜呈息肉样增生,固有膜中肠腺 丰富,杯状细胞多,基底为厚层平滑肌 似回盲部粘膜,绒毛不明显,肠腺中潘氏 细胞易见,并有淋巴滤泡形成 4例均于出生后不久出现脐部渗液,渗液为淡黄色、稀簿粘性液体,有时为脓性,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各种抗炎治疗无效。就诊时检查见1例脐部有黄豆大的息肉状物突出,表面似粘膜,湿润,触之出血;1例脐部红肿,表面披覆脓性渗出物;另2例脐  相似文献   

12.
脐茸又称脐息肉(Umbilical Polyp),是由脐部残留的肠粘膜组织构成,是肠卵黄管发育异常中的一种,外检中很少见,现将我院12年间外检中碰到的4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3.
克隆病及其异型增生与癌变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克隆病(crohn’s disease,CD)肠粘膜上皮增生,异型增生,癌变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意义。方法收集5到CD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光镜观察肠粘膜活检及手术肠切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应用国际炎性肠 的分标准对上皮增生进行分类,部分切片行CEA、PCN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3例肠为膜活检未发现特异性为。5例手术标本均可见非干酪样坏死肉芽肿或巨细胞;3例有典型裂隙状溃疡形成。4例次上皮有局灶未定型异  相似文献   

14.
刘敏 《齐鲁护理杂志》2000,6(6):437-438
腹部、盆腔、下胸部或腰部脊柱行放射治疗期间 ,易发生放射性肠炎 ,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发热、血便等症状 ,严重者导致放射治疗终止。 1999年 6月至 2 0 0 0年 2月我们用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 12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2例中男 8例 ,女 4例 ,32~ 6 9岁 ,平均 48岁。直肠癌 5例 ,结肠癌 2例 ,宫颈癌 3例 ,食管贲门癌术后下胸部照射 2例。放疗期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腹疼痛 ,大便次数增多 ,里急后重 ,发热等症状 ,纤维结肠镜检查镜下可见病变区肠粘膜充血、水肿 ,有糜烂和溃疡面 ,部分粗糙呈颗粒…  相似文献   

15.
门脉高压性结肠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可存在全消化道粘膜病变 ,通过对49例门脉高压患者行结肠镜检查 ,发现 31例存在门脉高压所致的结肠粘膜病变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49例肝硬化患者 ,男 35例 ,女 14例 ;年龄 2 6~ 72岁 ,平均 46 .8岁。肝炎后肝硬化 38例 ,酒精性肝硬化 11例 ,均有肝功损害、脾大、脾功能亢进、腹水 ,胃镜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轻度 11例 ,中度 2 2例 ,重度 14例 )。临床表现除腹胀、下腹不适、大便次数增加、便血、大便隐血阳性外 ,无特殊表现。 B超示门静脉、脾静脉增宽 ,符合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结肠镜检查并…  相似文献   

16.
血吸虫病是我国某些地区的一种流行性疾病,可急性发病,亦存在较多的慢性病人。其对人体脏器的损害主要为肠、肝、脾等。慢性血吸虫肝病有一些比较特征的影像学变化。本文介绍慢性血吸虫肝病32例,对肝脏扫描增强前后的CT表现进行初步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慢性血吸虫肝病32例,均经过临床大便虫卵检查或/和肠粘膜活检证实,其中男性 29例,女性 3例。年龄36~81岁,平均51.6岁。均有疫水接触病史,病史最短者8年,最长者36年。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不适28例,肠道功能率乱14例,纳差乏力9例,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1例膀胱多发性肿瘤患者采用改良的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式 ,折叠乙状结肠约 2 5cm后全层切开 ,缝合成低压袋 ,顶端固定于骶岬处 ,两侧输尿管末端作改良的粘膜下隧道与肠粘膜吻合 ,从低压袋上方引入再植。结果 :本组 11例患者全膀胱切除术后 ,仅一例发生右肾积水合并继发感染 ,经抗炎治疗后症状缓解 ,无一例发生尿失禁、肾功能受损、电解质紊乱。结论 :改良的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 ,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且病人无需挂袋或自家导尿 ,术后二月后大便成形 ,基本达到大小便分流 ,术后尿控满意 ,并发症少 ,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急性细菌性痢疾系痢疾杆菌所致 ,病变部位主要在结肠 ,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著。病理变化与痢疾杆菌对结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吸附和侵袭密切相关。痢疾杆菌入侵肠粘膜并在上皮细胞和固有层中繁殖 ,引起肠粘膜的炎症反应和因有层小血管循环障碍 ,导致粘膜炎症、坏死和溃疡 ,产生腹痛、腹泻、脓血便和里急后重。因急性菌痢起病急骤 ,若治疗不及时 ,很易转为慢性菌痢 ,所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999年 7月至 2 0 0 0年 10月我们将庆大霉素、痢疾灵、吡哌酸合用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菌痢 2 1例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患儿 2 …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苦参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22例,近期疗效较好。1 材料与方法1.1 病倒 无痢疾史,以腹痛腹泻为主症;大便常规可见粘液和/或红、白细胞,培养、孵化2次以上均阴性;经肠镜或钡灌肠检查,部分经肠粘膜活组织检查,诊断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患者22例。1.2 方法 苦参30g 煎制80~100ml,每晚保留灌肠,10次为1疗程。回顾18例综合治疗进行对照。2 疗效判断 近期缓解: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正常,肠镜等特殊检查异常者,治疗后复查病损面消失;近期好转:症状明显减轻,大便常规正常或偶见红、白细胞,肠镜等检查病损面减轻;无效:3个疗程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相似文献   

20.
15 0例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76例自拟肠辟康治疗 ,对照组 74例采用补脾益肠丸治疗 ,30d为 1个疗程 ,经 1~ 2个疗程治疗 ,结果 2组治愈率分别为 5 6 .6 %、2 7.0 % ,有效率分别为 96 .1 %、79.7%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值均 <0 .0 1 )。肠辟康在促进肠粘膜溃疡愈合 ,纠正肠道功能紊乱 ,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等方面 ,均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