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吗啡治疗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35例晚期癌症伴疼痛的患者,VAS评分≥6分,年龄32-69岁,随机分为M组、G组、MG组三组,分别给予吗啡,加巴喷丁,加巴喷丁+吗啡,直至疼痛缓解(VAS≤3分),比较治疗前后的疼痛缓解程度、吗啡用药量、生活质量和副作用,并检测疼痛介质的改变.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有不同程度的缓解,MG组的患者疼痛减轻程度要大于M组(P<0.05)和G组(P<0.05);MG组的吗啡消耗量比M组少;各组的疼痛介质在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MG组的副作用少于M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加巴喷丁联合吗啡能有效控制癌痛,可以减少吗啡的用量及其副作用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加巴喷丁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方法,35例晚期恶性肿瘤伴疼痛的患者,年龄32~69岁,随机分为3组:吗啡组(M组)11例,加巴喷丁组(G组)13例,加巴喷丁+吗啡组(GM组)11例。达到疼痛缓解时(VAS评分≤3分)维持给药直至观察终点,然后比较治疗前后的疼痛缓解程度、吗啡日均消耗量、生活质量和毒副反应,并检测疼痛介质(5 HT、NE)和免疫功能各指标(IgA、IgM、IgG;CD4、CD8、NK细胞)的改变。结果 (1)疼痛程度的改变大小:与治疗前相比,3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GM组大于M组(P<0.05)和G组(P<0.05);(2)吗啡消耗量:GM组比M组少(P<0.05);(3)疼痛介质检测值:3组在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4)毒副反应:GM组较M组和G组轻;(5)生活质量:GM组较M组和G组明显提高;(6)免疫功能指标:3组各项免疫指标在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加巴喷丁联合吗啡能有效地控制癌痛,减少吗啡的用量及其副反应,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癌痛患者由口服吗啡转换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的临床疗效。方法59例口服吗啡镇痛不满意的晚期肺癌伴重度癌痛患者,换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剂量换算公式为:芬太尼透皮贴剂72h剂量(μg/h)=口服吗啡(mg/d)×0.5,根据疼痛评分调整剂量,将疼痛控制在3分以下。数字评分法记录疼痛强度、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评分。结果59例晚期肺癌癌痛患者药物转换后疼痛强度明显降低,转换前疼痛评分均值为(6.27±1.15)分,转换后6d为(2.15±0.87)分,15d为(2.03±0.68)分,30d为(1.95±0.73)分(P〈0.01)。总的疼痛缓解率81.35%。转换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和便秘发生率降低,但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提高(P〈0.05)。结论无法应用口服吗啡镇痛的晚期肺癌癌痛患者,转换应用芬太尼贴剂后,镇痛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癌痛进行即释吗啡片与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0例癌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进行即释吗啡片与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治疗,对照组仅进行盐酸羟考酮片治疗,2组均治疗10 d。治疗后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比较2组的起效时间及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2组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起效时间及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痛患者进行即释吗啡片与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治疗,可显著缓解病痛,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芬太尼贴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确诊为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纯芬太尼贴治疗组(对照组)与芬太尼贴联合加巴喷丁组(联合组)。对照组对以前用过强阿片类药物的患者根据用药情况进行剂量转换,逐渐增量,直至疼痛缓解VAS < 3分或爆发痛 < 3次;联合组在使用芬太尼贴的基础上加用加巴喷丁,初始剂量为100 mg 3次/日,逐渐增加剂量,直至疼痛缓解,但总用量≤2 400 mg/日。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2、3和4W的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疼痛缓解程度、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与联合组VAS评分均有下降(P < 0.05),联合组更明显(P < 0.05);QOL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 < 0.05),联合组改善显著(P < 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联合组为96.7%;联合组阿片类药物使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明显降低P < 0.05)。  结论  芬太尼贴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奥施康定(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罗通定用于治疗老年晚期癌痛患者中重度疼痛的治疗效果、疼痛自我效能感、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将160例老年晚期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53例采用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B组53例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C组54例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用罗通定治疗,根据患者疼痛控制情况调整患者用药剂量,从而达到有效的镇痛效果,并观察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评定患者的疼痛自我效能感。结果:A组(硫酸吗啡缓释片组)总有效率为92.5%,B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组)总有效率为88.7%,C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罗通定组)总有效率为94.4%,三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最终滴定剂量为(204.03±30.45)mg/天,C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最终滴定剂量为(163.67±25.49)mg/天,C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与B组相比,C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显著(P<0.05),但B组和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自我效能感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与B组相比,C组的疼痛自我效能感更高(P<0.05);三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嗜睡和便秘常见,其次是恶心、呕吐,无呼吸抑制及成瘾性的发生。结论:罗通定可增强盐酸羟考酮的镇痛、镇静作用,降低其抑制癌痛的用药剂量,两者联用在治疗老年晚期癌痛患者中重度疼痛方面安全有效性高,不良反应小,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管理疼痛及疼痛相关症状的能力增强,具有重要的临床推荐价值。  相似文献   

7.
Lin WQ  Zeng WA  Li W  Xu MX  Zhong ZJ 《癌症》2002,21(7):794-796
背景与目的:吗啡用于术后镇痛时虽然疗效肯定,但副作用较多。曲马多为一新合成的μ-阿片受体激动剂,其用于硬膜外镇痛时疗效、副作用等报道不多。本研究拟比较曲马多、吗啡及其联合用于膜外术后镇痛时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120例腹部肿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曲马多组(T组,n=40)、吗啡组(M组,n=40)和曲马多、吗啡联合组(T+M组,n=40)行硬膜外术后48h持续、恒速镇痛。镇痛药配方:T组为曲马多12mg/kg 0.125%布比卡因100ml,M组为吗啡0.12mg/kg 0.125%布比卡因100ml,T+M组为曲马多6mg/kg 吗啡0.06mg/kg 0.125%布比卡因100ml。分别记录三组病人术后VAS评分、BCS舒适评分、病人满意度评分(GSS评分)及副作用。结果:三组VAS评分无差异(P>0.05),VAS>5分者,T组显著多于M组及T+M组(P<0.05)。BCS及GSS评分T+M组显著优于T组及M组(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T+M组显著低于M组(P<0.05)。结论:曲马多术后硬膜外镇痛疗效与吗啡近似,但波动较大,用药剂量应个体化。曲马多、吗啡联合用药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显著减少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加巴喷丁联合吗啡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家兔的镇痛作用及对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的影响.方法 对25只家兔进行坐骨神经结扎并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1周后选取建模成功的2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NS)、吗啡组(M)、加巴喷丁组(G)和加巴喷丁联合吗啡组(MG),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处理.观察给药前后家兔的行为学改变,并测定给药前后神经递质5-HT、NE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表达的变化.结果 ①家兔的行为学改变:给药后M、G、MG 3组家兔自发痛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MG组早于G组,G组早于M组,NS组则无明显改变.②神经递质改变:给药后M、G、MG 3组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MG组降低早于M组和G组,NS组则无明显改变.③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给药后M、G、MG 3组均低于治疗前,且MG组降低早于M组、G组,NS组则无明显降低.结论 加巴喷丁联合吗啡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家兔具有较好的协同镇痛作用,优于单用吗啡和加巴喷丁,同时能够降低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芬太尼透皮贴剂与口服吗啡用于癌痛病人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芬太尼透皮贴剂与口服吗啡用于癌痛病人的副作用。方法 癌痛病人 5 6例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2 8例。组A应用芬太尼 5mg/贴 /3d ,按剂量换算 ,组B应用口服缓释吗啡 5 0mg ,2次 /d。应用 9d后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法 )评价止痛疗效 ,同时比较两组副作用。结果 两组用药后止痛效果明显 ,两组间疼痛缓解程度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两组副作用中便秘的发生率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癌痛病人的便秘发生率较口服吗啡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终末期难治性癌痛患者持续静脉泵入吗啡的临床获益及不良事件。方法:根据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1例终末期难治性癌痛患者,给予静脉持续泵入盐酸吗啡注射液,观察疼痛治疗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家属心理健康状态变化。结果: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0.5%,完全缓解1例(4.8%),部分缓解18例(85.7%),轻度缓解2例(9.5%),无效0例。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嗜睡16例(76.2%)、便秘15例(71.4%)、恶心11例(52.4%)、呕吐5例(23.8%)、谵语5例(23.8%)、头晕2例(9.5%)。21名家属中抑郁状态为9例(42.9%),患者疼痛治疗缓解后家属中抑郁状态为6例(28.6%),较前有所下降,无统计学差异(P=0.250),但患者疼痛治疗缓解后家属抑郁评分较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持续静脉泵入吗啡副作用可耐受,疼痛缓解满意,是终末期癌痛患者缓解疼痛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吗啡联合不同剂量的地佐辛应用于胸科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开胸行肺叶切除手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吗啡组(M组)、吗啡+地佐辛组(MD1组和MD2组),每组20例。术后镇痛采用持续静脉输注镇痛泵,M组为吗啡0.5 mg·kg-1·d-1;MD1组为吗啡0.5 mg·kg-1·d-1+地佐辛0.1 mg·kg-1·d-1,MD2组为吗啡0.5 mg·kg-1·d-1+地佐辛0.3mg·kg-1·d-1。如镇痛不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或口头评分>1,则给予补救吗啡3 mg,每次补救用药时间最少间隔10 min,直至VAS<4或口头评分<3。观察术后48 h内的VAS评分、口头评分、补救吗啡用量、恶心、呕吐、瘙痒、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48 h内,M组的补救吗啡用量大于MD1组、MD2组(P<0.05);M组瘙痒的发生率高于MD1、MD2组(P<0.05);MD2组头晕发生率高于M组和MD1组;3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较小剂量的地佐辛与吗啡联合应用可增强术后镇痛效果,降低术后瘙痒的发生率,同时不增加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对癌性疼痛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对癌性疼痛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试验,应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8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观察有效率、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疼痛NRS评分。结果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癌性疼痛的有效率为93.3%,治疗后NRS评分〔(2.9±1.1)分〕较治疗前〔(8.2±3.4)分〕显著下降(P〈0.001),KPS评分〔(76.8±30.3)分〕较治疗前〔(62.5±28.1)分〕显著提高(P〈0.05),分析结果显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对内脏痛、躯体痛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8.0%、92.8%,且治疗后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基本在3分以下;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效率仅为63.6%,NRS评分〔(5.6±2.9)分〕虽较治疗前的〔(8.2±3.1)分〕显著下降(P〈0.05),但未达3分以下。结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不仅对中重度癌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不能完全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普瑞巴林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MNP)的疗效。方法 2011年8月至2014年1月间52例中度以上MNP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A组(17例),仅接受吗啡;B组(18例),接受吗啡加75mg普瑞巴林(每日2次);C组(17例),接受吗啡加150mg普瑞巴林(每日2次)。患者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方式给予吗啡注射72h,滴定其所需剂量。72h后将吗啡换成口服羟考酮控释片,继续治疗4周。分析A、B、C 3组每24h吗啡用量,PCIA期间及口服羟考酮控释片后的疼痛情况(爆发痛次数、静息以及活动VAS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与A组比较,B组72h内、C组48h内及72h内的每24h吗啡用量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72h内爆发痛次数及活动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吗啡PCIA滴定期间,3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及便秘,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第28天羟考酮缓释片用量(mg)为117.67±36.39,而B、C组分别为94.06±25.38和88.21±24.46,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第7、14、28天爆发痛次数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第14天活动VAS评分低于A组,C组第7、14天活动VAS评分均低于A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瑞巴林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MNP的效果较好,优于单用阿片类药物,且普瑞巴林可能需使用较大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羟考酮控释片在中重度癌痛滴定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1例既往未接受阿片类药物治疗的中重度癌痛(疼痛评分>3)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42例)接受吗啡即释片10 mg q4 h滴定;B组(39例)接受羟考酮控释片10 mg q12 h为背景止痛药的滴定。后按照NCCN疼痛治疗指南的要求滴定,24 h后2组均根据吗啡使用总量调整羟考酮控释片用量。观察期为24 h,服药后1 h开始根据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24 h观察期内吗啡即释片组的疼痛缓解率为82.9%,羟考酮控释片组为87.2%;滴定4 h,吗啡即释片组的疼痛缓解率为58.3%,羟考酮控释片组为7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滴定12 h,两组疼痛缓解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恶心呕吐、头晕、口干、嗜睡、尿潴留,经过对症处理均可耐受。结论 羟考酮控释片作为止痛背景用药在中重度癌痛滴定中与吗啡即释片的疗效及安全性相当,但止痛治疗的稳定性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用于恶性肿瘤盆腹腔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240例行盆腔和腹腔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A组)和吗啡组(B组),其中A组分为A1~A6组6个亚组;B组分为B1组、B2组2个亚组,每个亚组30例。术后,A1~A6组患者分别予以1.6μg/(kg·h)、2.0μg/(kg·h)、2.4μg/(kg·h)、2.8μg/(kg·h)、3.2μg/(kg·h)和3.6μg/(kg·h)6个不同剂量的布托啡诺行PCIA治疗;B1组患者选用吗啡行PCIA,B2组则肌注吗啡镇痛。术后24 h观察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舒适度评分(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及Ramsay镇静评分以评估PCIA的镇痛和镇静效果,并且记录恶心呕吐、眩晕等阿片类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1组、A2组患者的VAS分别为5.58±0.94、5.22±0.86,均较B1组(2.88±1.59)高(P均〈0.05),而BCS分别为1.92±0.92、1.79±0.79,均较B1组(2.32±1.13)低(P均〈0.05);A3~A6组、B1组患者的VAS均较B2组低(P均〈0.05),而BCS则比B2组高(P均〈0.05);A5组、A6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为3.33±1.28、4.13±1.21,均较其他亚组高(P均〈0.05)。A1~A6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腹胀的发生率低于B1组(P均〈0.05);A1组、A2组、A3组患者眩晕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组(P均〈0.05);A1组、A2组患者镇痛不全的发生率高于A3~A6组及B1组(P均〈0.05)。结论 布托啡诺用于盆腹腔恶性肿瘤术后PCIA的镇痛疗效满意,且镇静过度、恶心呕吐、腹胀等毒副反应较吗啡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盐酸吗啡缓释片经直肠给药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选择癌性疼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经直肠给药)和B组(口服给药),盐酸吗啡缓释片30-90 mg,每12小时1次,记录各组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A组的有效率为90.0%(18/20),B组的有效率为80.0%(16/2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784,P=0.376)。治疗前A组VAS(Visual Ana-logue Scale)为7.65±1.09,B组为8.05±1.1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108,P=0.275)。治疗后A组VAS为2.40±1.47,B组为2.55±1.7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296,P=0.769)。副作用有头昏、恶心呕吐及腹胀便秘等,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盐酸吗啡缓释片经直肠给药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及副作用与口服给药无差别,对于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经直肠给药是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过氧化还原蛋白1(peroxirodoxin1,PRDX1)抑制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人甲状腺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选取人甲状腺癌细胞,设立随机序列核酸siRNA、siASK1、siPRDX1和siASK1+siPRDX1组,分别用培养液、lactacystin和MG132培养细胞;用蛋白印迹法检测PRDX1、ASK1、p38、JNK1/2、p-ASK1、p-P38和p-JNK1/2在各组甲状腺癌细胞中的表达;用微小RNA干扰技术转染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MG132处理组中,p-ASK1是对照组的1.5倍(F=214.14,P〈0.001),其下游效应子p-p38和p-JNK1/2分别为对照组的1.34(F=216.75,P〈0.001)和1.94倍(F=1601.68,P〈0.001);siASK1下调MG132介导的p-ASK1为随机序列组的0.58倍(F=1136.82,P〈O.001),p-p38为随机序列组的0.73倍(F=507.00,P〈0.001),p-JNK1/2为随机序列组的0.51倍(F=6087.48,P〈0.001)。甲状腺癌细胞凋亡率降低为34.25%,显著低于于随机序列组的51.98%,F=18.39,P=0.013。MG132处理组中,siPRDX1组甲状腺癌细胞凋亡率为68.99%显著高于随机序列组的49.58%和siPRDX1+siASK1联合组的41.28%,而siASK1组的甲状腺癌细胞凋亡率为31.85%,显著低于上述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13,P〈0.001。结论:PRDX1通过负向调节ASK1活性及ASK1-p38和ASK1-JNK通路,抑制ASK1介导的细胞凋亡进而消减MG132对甲状腺癌细胞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吗啡缓释片治疗恶性肿瘤患者骨转移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唑来膦酸联合吗啡缓释片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患者35例,治疗后2周评价疗效。结果35例患者中,疼痛总有效率94.3%。KPS评分治疗前为(62.8±9.8)分,治疗后为(72.8±1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OL评分治疗前(31.0±8.8)分,治疗后(45.1±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吗啡缓释片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临床疗效显著,患者得到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丁丙诺啡一咪唑安定用于宫颈癌根治术时对应激反应的影响,及其镇静和消除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B组(丁丙诺啡0.15mg+咪唑安定4mg为IU)和F组(芬太尼0.1mg+咪唑安定4mg为IU),每组30例。手术开始前5min静脉缓慢注射辅助药物3/4—IU。在病人入室后和用药后10、30,in分别抽静脉血查皮质醇、血糖。观察并记录用药时和用药后5、10、30min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患者镇静程度、术中发生的牵拉反应。结果:两组病人在用药后10min血浆皮质醇升高,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F组病人在麻醉后30min血浆皮质醇升高,与B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的血糖在用药后10min、30min均较术前升高,有统计学差异。B组镇静和消除内脏牵拉反应的作用明显强于F组(P〈0.05);两组对循环及呼吸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丁丙诺啡一咪唑安定能安全地辅助用于宫颈癌根治术,术中应激反应较芬太尼轻.且能有效地增强镇静和消除内脏牵拉反应。对呼吸和循环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