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国北方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亚型的分布情况及其特点,探讨HBV基因亚型与终末期肝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中国北方地区HBV感染的肝硬化标本101例、原发性肝癌标本178例,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HBV DNA进行基因型及亚型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HBV基因亚型与终末期肝病的相关性。结果在279例HBV感染者组织或血清样本中,HBV Ba基因亚型7例(2.5%),C2亚型253例(90.7%),Ba和C2混合型19例(6.8%),未发现其他基因型。肝硬化和肝癌组织中HBV基因型及亚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1)。在肝硬化患者中各种基因亚型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率(P=0.618),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P=0.692),总胆红素(TBIL)水平(P=0.16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肝癌患者中各种基因亚型的HBeAg阳性率(P=0.563),ALT水平(P=0.940),TBIL水平(P=0.313)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V基因型在北方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以C2亚型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肝炎后肝硬化的相关性。方法用PCR荧光基因型分型方法对甘肃地区HBV感染者中148例肝硬化(LC)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分型。结果基因型在LC患者中的分布:B基因型39.86%(59/148),C基因型57.43%(85/14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P=0.036);C基因型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明显高于B基因型患者(t=1.99,P<0.05);C基因型患者血清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B基因型患者(χ2=13.33,P=0.000)。结论甘肃地区LC患者主要有B、C两种基因型,以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C基因型与肝病的严重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和亚型与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的关系。方法对454例CHB患者,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为阳性,再以型特异性引物PCR法检测HBV基因型及其亚型。结果 (1)454例HBV DNA阳性的CHB患者其中HBV B基因型68例(14.9%);其中Ba亚型35例,Bj亚型3例,未分B亚型30例,C基因型338例(74.5%),C基因型中C1亚型3例,C2亚型285例,未分型50例。B+C混合基因型48例(10.6%),均为Ba+C2基因型;(2)B与C基因型比较,B基因型中HBeAg阴性的患者多于HBeAg阳性的患者(χ^2=17.69,P〈0.001)。CHB患者中C基因型的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B基因型(χ^2=17.025,P=0.000)。(3)定量PCR检测B基因型HBV水平低于其他基因型;C基因型HBV复制高于其他基因型。结论我国CHB患者中HBV基因型以C基因型为主;HBV基因亚型中Ba与C2亚型是主要的亚型,不同的HBV亚型间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或HBeAg阴性的CHB患者中HBV基因型分布不同;HBV基因型和亚型的临床意义值得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136例HBV DNA阳性的上海籍HBV感染者的基因型。结果136例HBV DNA阳性的HBV感染者中基因型B 43例,占31.6%,基因型C 92例,占67.6%,基因型D仅有1例,未发现基因型A、E、F。结论上海地区存在HBV基因B、C、D型,基因型A、E、F是否存在仍需扩大样本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基因亚型的分布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北京地区850份HBV感染者血清进行基因型、基因亚型检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660例,肝硬化85例,肝癌105例。结果:B型、C型、BC混合型分布在不同类型乙肝病毒感染者中分布差异有显著性,肝硬化,肝癌患者C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阳性和阴性感染者中,HBV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组中,均以C2和Ba亚型占优势。结论:在北京地区HBV感染者中,以Ba和C2亚型为主,C基因型感染者更易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相似文献   

6.
上海地区部分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欧强  陈良  唐徐英 《检验医学》2007,22(1):31-33
目的 研究上海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136例HBV DNA阳性的上海籍HBV感染者的基因型。结果 136例HBV DNA阳性的HBV感染者中基因型B43例,占31.6%,基因型C92例,占67.6%,基因型D仅有1例,未发现基因型A、E、F。结论 上海地区存在HBV基因B、C、D型,基因型A、E、F是否存在仍需扩大样本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和基因亚型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西双版纳地区汉族和人数最多的两个少数民族(傣族和哈尼族)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PCR、基因序列测定等技术获取HBV全基因组序列后,构建系统进化树并计算遗传距离鉴定HBV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结果在此地区人群中共检出3种HBV基因型:B基因型139例(76.0%),其中以B2亚型为主(105例,57.4%),quasi B3亚型次之(34例,18.6%);C基因型41例(22.4%),主要为C1亚型(33例,18.0%),其次为C2(4例,2.2%)和C5(4例,2.2%)亚型;I基因型3例(1.6%)。三民族人群HBV基因型与基因亚型分布比较:哈尼族人群HBV基因型分布与其他两个民族显著不同(哈尼族vs汉族:χ2=8.416,P=0.006;哈尼族vs傣族:χ2=15.636,P<0.001),其B基因型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民族,同时没有发现I基因型;三民族人群HBV基因亚型组成也显著不同(汉族vs傣族:χ2=33.598,P<0.001;汉族vs哈尼族:χ2=22.102,P<0.001;哈尼族vs傣族:χ2=16.129,P=0.001),quasi B3亚型仅存在于傣族和哈尼族等少数民族人群,汉族人群中未检出;傣族C1亚型较其他两个民族人群高,且C5仅在傣族人群中发现;哈尼族人群C基因亚型全部为C1亚型。结论此地区HBV基因型和基因亚型分布复杂且不同民族人群HBV基因型和基因亚型分布具有民族的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呈全球性分布,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病地区。目前根据HBV的进化变异程度可分为9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的流行病学、自然史以及与抗病毒治疗效果间的关系均有其特征性,HBV基因分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HBV基因型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HBV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周建良  吴诗品 《临床荟萃》2003,18(18):1044-1044
乙型肝炎病毒 (HBV)是以RNA为中间体进行逆转录复制的DNA病毒。由于逆转录缺乏自身校对机制 ,所以 ,基因突变频繁发生 ,日积月累 ,形成了原型病毒之间DNA序列的差异 ,称之为自然异质性 ,表现为不同基因型。依HBV DNA全基因序列差异大于 8% ,现已分为A~F 6种不同基因型[1,2 ] ,呈全球性分布 ,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3 ,4] ,本研究通过大样本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检测分析 ,了解我国HBV基因型的流行病学特征。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5 38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阳性患者 ,系我科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9月住院…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各基因型与临床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130例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并分析各基因型在不同临床类型的比例。结果:130例HBV感染者中B型57例,占43.8%,C型69例,占53.1%,D型2例,占1.5%,B、C混合型1例,占0.8%。1例未检出基因型,占0.8%;C基因型在表面抗原携带者和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及肝纤维化的比例依次增高,分别为27.8%、47.2%、59.5%、61.5%和66.7%;C基因型在慢性乙肝中度以上所占比例高于B型(2=5.54,P〈0.05)。结论:本组HBV基因型由B、C、D型构成,以B、C基因型为主,C型与中重度肝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临床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乙型肝炎病原体,1970年被Dane所鉴定,以往人们根据HBV表面抗原(HBsAg)的共同抗原决定簇,和两个相互排斥的抗原决定簇d/y和w/r,将HBV分为9个血清型,但血清型并不能反映病毒的异质性,亦无法反映病毒真正的种系关系。近10年研究表明,病毒的血清型与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预后等无明显关系。根据HBV基因序列不同而分为A~H 8种基因型,HBV基因型与病毒致病性、变异、疗效及预后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耐药病毒株产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5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1年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样经离心分离血浆,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再进行基因测序和基因分型。结果基因测序和基因型分析结果为A型4例(4.7%),B型28例(32.9%),C型37例(43.5%),D型11例(12.9%),B/C混合型5例(5.9%)。其中发生YMDD耐药突变的基因型突变率分别是A型1例(25.0%),B型5例(17.9%),C型16例(43.2%),D型2例(18.2%),B/C混合型1例(20.0%)。结论 HBV基因型C型发生YMDD耐药突变的频率较高,HBV基因型与YM-DD突变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基因型与广西原发性肝癌(HCC)发生及家庭聚集性的关系.方法 采取配对方法选择广西肝癌高发区肝癌高发家庭成员340例及无癌家庭成员34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结合荧光探针的体外DNA扩增检测技术测定HBV DNA,应用序列特畀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PCR-SSP)进行HBV DNA基因分型.结果 ①肝癌高发家庭成员HBV D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癌家庭成员的阳性率(20.3%vs 11.2%,P<0.01);②随机抽取高发家庭成员组中HBV DNA阳性的42例进行基因型分析,B基因型占90.5%(38/42),A基因型占7.1%(3/42),C基因型占2.4%(1/42);而在无癌家庭成员组的35例中,B基因型占97.1%(34/35)例,A基因型占2.9%(1/35)例,C基因型未检出,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未检测出D、E、F等基因型.结论 HBV的感染及复制与广西肝癌的发生及家庭聚集性存在密切关系,但HBV DNA的基因型与广西肝癌的发生及家庭聚集性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苏北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基因型与性别、年龄、疾病分类、HBV-P基因YMDD(YMDD)变异的相关性.方法 血清HBV基因型及YMDD变异检测均采用PCR-微板杂交-ELISA法.结果 130例患者中基因型B(B型)占3.1%(4/130),基因型C(C型)占50.0%(65/130),基因型非B非C型 (NBNC型)占46.9%(61/130).男、女两组基因型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 = 1.338,P>0.05).4例B型均为40岁以下的慢乙肝患者;C型及NBNC型在慢乙肝及肝硬化患者中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 =0.642,P>0.05).其中12 0例在使用抗病毒治疗前有8例发生HBV-P基因YMDD变异,8例中6例为C型,2例为NBNC型;6例C型中5例为HBeAg阳性的慢乙肝肝脏炎症明显患者.结论 苏北地区基因型分布以C型为主,C型HBeAg阳性、病毒载量高、肝脏损害明显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使用抗病毒治疗前易发生HBV-P基因YMDD变异,应引起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国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有地理差异,并与肝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抗病毒药物的疗效,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对近年来国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有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对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83例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对应用恩替卡韦及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抗病毒治疗不同基因型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183例慢性乙肝患者以C基因型为主,占53.6%,其次为B基因型(35.5%),C基因型患者HBeAg阳性率(69.4%)明显高于B基因型患者(47.7%),两者比较P〈O.05。肝硬化患者c基因型所占比例较高(67.4%)。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B、c基因犁患者HBVDNA不可测率、ALT复常率以及HBeAg血清转换率相似。聚乙二醇干扰素a-2a组抗病毒治疗48周B基因型患者持久应答率(75%)明显高于C基因型患者(45.5%),两者比较P〈0.05。结论C基因型患者疾病进展比例高.对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抗病毒治疗疗效较差。而基因型对恩替卡韦抗病毒疗效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的HBV基因型前C区的第1896位、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第1762位和第1764位双变异的规律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分别用基因芯片和基因测序的方法检验HBV—DNA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2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86例、肝硬化(HLC)69例、肝细胞癌(HCC)26例、重型肝炎(FHF)34例的基因型和部分点突变,并比较基因型与基因变异、临床类型与基因变异的关系。结果各临床型间第1762位和第1764位双变异差异显著,ASC组与CHB组、HLC组、HCC组和FHF组相比较,X^2分别为10.8985、42.4086、14.0159、21.7324,P分别为0.0010、0.0000、0.0002和0,0000;基因型B与C型的第1762位、第1764位双突变相比,X^2=48.1395,P=0.0000。结论基因型的存在决定了HBV的某些其他基因变异的方向和频率,从而也决定了因此而造成的肝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下称乙肝)仍是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中国在世界上属于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目前约有1.3亿是HBV携带者,慢性肝炎患者约2 300万.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可根据全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异源性大于或等于8%而分为A~H8个基因型。各基因型的分布有一定的地域性,基因型也与乙型肝炎的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近年来,在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现,不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对不同抗病毒药物的应答不尽相同,大多数研究证实基因型A或B对干扰素治疗应答明显好于基因型c或D;但各基因型对拉米夫定治疗应答性争议较大;关于其他药物和其他基因型的研究目前尚少。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致肝癌机理大约90%的肝癌与HBV或HCV感染有关,这些病毒的感染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慢性肝炎中的部分患者逐渐发展为肝细胞癌。从免疫学角度来看,血液中S抗原(HBsAg)为阳性的持续携带者比非HBsAg携带者其肝癌(HCC)发生率高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