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颅脑外伤后弥漫性脑肿胀1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近3年我院外伤死亡病例,其中11例CT示弥漫性脑肿胀,无颅内血肿及脑挫伤,而于入院后短期内死亡。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9例为车祸伤,2例为其它伤,其中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为25岁~43岁。伤后至入院时间为20分钟~18小时。伤后均有原发性昏迷,有中间清醒期4例。原发昏迷最短者仅4~5分钟,以后很快再昏迷。入院时病人均无明显原发脑干伤表现,但双侧Babinski征阳性4例。病人均无耳鼻流血,  相似文献   

2.
脑内血肿病人病情既可稳定,也可以突然恶化,且恶化后生存率明显降低,预后差。本文通过临床和CT扫描特征来预测其临床症状加重的可能性。 作者收集7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并除外脑外伤、出血性梗塞、多发性顶区内出血、血管病变、肿瘤及入院时Glasgow昏迷评分(GCS)<8分或意识不清的病人。其中男女各一半,平均年龄74岁,83%有高血压病史,25%接受抗凝治疗。入院后33例(46%)病后1hr~  相似文献   

3.
脑外伤长期昏迷病人促醒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外伤长期昏迷病人促醒途径。方法 自1986年5月~1999年12月,对142例严重脑外伤病人集中后续治疗,并进行头颅CT、MRI、脑干诱发电位及脑电功率谱随访研究。结果 102例(71.83%)在经过平均92天的昏迷期(30天~36个月)后恢复意识,其中25例(24.5%)恢复工作或学习,生活自理52例(51%)及25例仍需他人照料。结论 认为脑外伤长期昏迷病人经过积极治疗后,其中部分病人可望恢复意识,头颅CT、MRI、脑干诱发电位及脑电功率谱能从不同角度对脑外伤长期昏迷预后估价提供明确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报告用血浆交换并免疫制抑剂治疗进展性多发性硬化。病人和方法共45例确诊的而且其症状和体征进行性加重至少半年以上的多发性硬化患者。其中男13例,女32例,年龄23~59岁(平均37.2岁),病程1~30年(平均8年)。每次血浆交换总量相当于体重的5%,置换液为等量的5%白蛋白和生理盐水组成。每周交换一次,10次以后逐渐延长交换间期,达到最大改善而需进行的血浆交换次数为9~34次,  相似文献   

5.
每年在美国大约有1500到2500名细菌性脑脓肿病人,其中多发性脑脓肿病人占10%~50%,作者回顾性地总结了从1976年到1992年间的16例细菌性多发性脑脓肿病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5~73岁,其诊断均由CT或MRI确诊。16例病人脓肿数目从2个到30个不等,大脑任何部位都有。感染细菌以链球菌(7例)和葡萄球菌(5例)最多。星形放线菌一例,G~+球菌二例。五个病人有一种以上的细菌感染。16名患者仅一例(6%)入院时己发生小脑幕切迹疝死亡。15例生存,其中11例(73%)一年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三例轻微神经功  相似文献   

6.
应用可脱性球囊经动脉栓塞直接型颈动脉-海绵窦瘘(CCFs)是栓塞瘘口和保持颈内动脉通畅的最佳首选方法。但此种治疗方法的长期效果及安全性尚未知晓。作者复习了87例病人应用可脱性球囊栓塞88个CCFs的长期效果,应用乳胶球囊栓塞的58例病人中48例(83%)平均随访10年(5年9个月~15年半),应用硅胶球囊栓塞的29例病人中28例(97%)平均随访4年(1~6年6个月)。2例病人联合应用此两种球囊治疗。无论是乳胶或硅胶球囊,晚期均未发生过有症状的颅内杂音、突眼、球结膜水肿或动脉化结膜(arterialized conjunctiva)等并  相似文献   

7.
作者报道9例颅内双侧椎动脉闭塞病人,其症状、临床表现及予后与单侧椎动脉闭塞或基底动脉闭塞完全不同.9例均经脑血管造影或病理学检查证实为颅内双侧椎动脉闭塞.男6例,女3例;年龄为53~78岁(平均66.2岁).本组病人均有高血压.4例患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3例以前患过心肌梗塞,1例18个月前曾有一次卒中发作,有4例卒中前2~60天曾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共8次).本组6例卒中前有明显的先兆症状,持续12~60天(平均17.3天).其症状有眩晕(6例)、共济失调(4例)、复视(2例)、呕吐(2例)、视物不清(2例)、头痛(2例).仅1例卒中突然发作无何先兆症状.8例病人有7例发生于睡眠醒来时,另1例于晚上休息时发病.小脑体征(肢体或步态共济失调)常见(8例),仅1例因四肢瘫、昏迷不能确定有无小脑  相似文献   

8.
脊髓电刺激作为一种非损伤性的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非顽固性慢性疼痛的治疗。但它对截瘫性疼痛治疗的疗效尚有争议。文献报导甚少,本文作者在十年间对25例截瘫性疼痛患者用脊髓电刺激法治疗,并对其疗效及预后进行了探讨。 本组病人男19例,女6例,平均年龄53.3岁,从出现症状到接受治疗的平均时间为9年,外伤引起症状者15例,神经外科手术引起疼痛者10例。病变位于颈椎(C_(1~7))5例,胸髓(T_1~11)9例,腰骶髓(T_(12)~L_1)11例。  相似文献   

9.
作者从1969年以来对12例脊髓内血管母细胞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及双极电凝进行手术,无1例死亡。兹就临床、手术时病理所见,手术操作、手术结果分述如下: 家族史:有4例的家族成员中曾患过以下肿瘤中的一种:肾肿瘤,视网膜肿瘤,小脑肿瘤,大脑血管母细胞瘤。年龄:本组年龄最小者9岁,最长者52岁,平均为31岁,大多数病人均在20及40岁之间。临床症状:初期出现的首发症状为:疼痛(9例),视觉障碍(1例),运动障碍(2例)。从症状出现到确诊需行手术的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18年(患者因并有视网膜血管瘤逐渐失明),平均5年1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1930—1965年间150例脑动静脉畸形病人进行随访研究,这些病人的诊断均经脑血管造影或手术证实。随访时间最短5年,最长40年。病人主要症状:106例(71%)有一次或多次出血,70例(47%)仅有头痛,34例(23%)有出血及癫痫。首发出血年龄平均为30岁,首发癫痫年龄平均为25岁。150例中,完全切除95例,颅内血管结扎8例,颈部动脉结扎6例,开颅探查6例,保守疗法35例。随访结果:保守治疗组中,17%的病人最后死于  相似文献   

11.
作者研究了1981~1990年的28例前颅窝底(FACF)骨折,男21例,女7例;年龄7~78岁,平均25岁,30岁以下19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28例中23例患者超过12分,平均14.2分,另5例为7~11分。3例为FACF穿透性骨折,碎骨片刺入大脑,伴眼外伤和额叶挫伤,但GCS满分。另25例为钝性伤致前额或额骨的非穿透性骨折,其中  相似文献   

12.
在101例巴金森症治疗过程中,作者观察到有23例(22.8%)曾出现不同的精神症状。作者对这些病例加以分析,讨论了其出现率、精神症状内容、以及与精神症状发生有关的诸因素。结果如下: (1) 出现精神症状者共23例,从年龄看,60多岁的病人最易发生。  相似文献   

13.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颅外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重症颅脑损伤后可并发多种颅外并发症,却很少注意这些并发症对预后的影响,为此作者选择了1983年至1988年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734例进行分析。重症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是入院时或入院后48小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8分,其并发症发生于入院后14小时内,分为13类,多个并发症以一个计。病人预后以最后一次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确定。从受伤到最后一次GOS 的平均生存时间为521天(5天~3.4年)。结果734例中男性566例占77.1%,40岁以下者579例。颅外并发症共1709个,199例(27.1%)预后良好,121例(16.5%)预后一般,114例(15.5%)预后差,37例(5.0%)植物生存,263例(35.8%)死亡。电解质紊乱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占59.3%,其次为肺炎占40.6%、休克(≥30分钟)占29.3%、凝血障碍占18.4%、败血症占10%,影响消化道和肾的并发症少见。回归分析表明,尽管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近三分之二,但对其预后影响不大;而年龄、清醒前最高GCS 运动评分、休克、肺炎、凝血病和败血症却对预后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在救治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时必需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体积小而症状轻微的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有采用非手术治疗的趋势,但尚缺乏这方面的系统研究资料。为此作者对83例症状轻微、GCS在11~15分(平均14分)的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58例(70%)采用非手术治疗,25例(30%)进行手术治疗。非手术及手术两组相比,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脑池(环池)的开放率及小ASDHs(最大厚度≤1cm)所占比例分别为12%:40%、90%:28%和92%:62%。结果非手术组93%的病人有神经功能恢复,而手术组为84%。病人年龄及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与预后显著相关(P<0.01),血肿大小,有无合并其它脑损伤及脑池状态等亦与预后明显相关,而手术时间则与预后无  相似文献   

1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梗塞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55例TIA末次发作后1~20天进行CT扫描,18例(32.7%)显示21个梗塞灶,15例(83.3%)与临床症状相符。梗塞组TIA症状平均持续时间、最长一次发作症状的平均持续时间较无梗塞组长,发作频度比无梗塞组多。倘若发作持续1小时以上,发生梗塞的危险为83.3%。因而我们认为传统的TIA应包括两组,即持续时间短的(平均25分钟)真正TIA和持续时间长(平均3小时)伴有脑梗塞的TIA。  相似文献   

16.
最近的研究表明癫痫大多数发生在幼年期和暮年期,且75岁之后发病率较1~12岁高。目前有关癫痫发作症状的改变在时问上是否发生和怎样发生的情况还不清楚,尤其是现在还没有癫痫发作症状随年龄发生改变的研究,为了弄清楚这一点,作者从1100个门诊病人中,选择年龄>60岁,且在40岁之前有局部癫痫发作的53例病人(女性26例,男性27例),年龄60~87岁(平均68岁),首次癫痫发作年龄为2~40岁(平均23岁),癫痫病程时间为23~85年(平均44岁),有17例病人的病程超过50年。 作者收集了该组病人包括症状、发作期阳性的神经系统放射学检查、脑电图检查和评价、近期发作症状方面以及发作症状特征的演变情况的重点随访的所有有关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53例病人中有37例(70%)在癫痫病程早期有局部和继发全身性  相似文献   

17.
对运动神经元病(MND)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在活体上研究其病理解剖部位及病理生理机制,几乎是不可能的.作者对20例该病患者进行MRI影象学方面的研究.本组病人男11例,女9例,年龄38~78岁(平均57.6岁).其中进行性脊肌萎缩症(PMA)5例;进行性球麻痹(PBP)4例;肌萎缩侧索硬化(ALS)11例.病程1~10年,球麻痹者1~2年.诊断按国  相似文献   

18.
外伤后大脑半球肿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520例严重头部外伤后数小时内经CT检查的病人中,发现有伤侧大脑半球肿胀者55例(10.5%).本文着重分析其临床经过和颅内压(ICP)的改变.55例中交通事故41例,跌落摔伤9例,殴打伤5例.全部病人均有昏迷,经Glasgow昏迷评分(GCS)鉴定.病人于入院24小时内行CT扫描,除19例迅速死亡外,36例每2~3天复查一次CT至中线恢复正常或死亡为止.除12例少量硬膜下积液外,  相似文献   

19.
有强迫-恐怖症状的病人,通常都是难以治愈.具有强迫症候群的缓慢进行性精神分裂症同样如此.作者对20例有强迫症候群的缓慢进行性精神分裂症采用阿托品昏迷疗法.男18,女2.年龄18~42.平均病程6.9年.主要临床表现是强迫-恐怖症状:强迫性思考、强迫性计算、重复单调的语句、以及恐怖传染病、死亡和与人交往等.8例的强迫内容单调,12例为多种内容.在本治疗前,所有病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 1995年 1月~ 1998年 12月共收治颅脑损伤病人 1154例 ,其中重型颅脑损伤 16 3例 (14 1% ) ,死亡 59例 (36 2 % )。现将死亡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 4 8例 ,女 11例。年龄 11~ 73岁 ,平均 4 1岁 ,其中 2 0~ 2 5岁 4 2例 (71 1% )。车祸伤 4 5例(76 3% ) ,坠落伤 6例 ,打击伤 2例 ,原因不明 6例。伤后 <3h入院者 4 1例 ,3~ 6h 11例 ,>6h 4例 ,时间不详 3例。临床表现 入院时深昏迷 4 4例 ,中昏迷 12例 ,浅昏迷 3例 ,病史中无原发昏迷 5例 ,有中间清醒期 9例 ,伤后持续昏迷 4 3例 ;GCS计分 3~ 5分者 4 9例(83% ) 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