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葡萄糖-胰岛素-钾(极化液,GIK)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脂多糖组(LPS组,LPS 8mg/kg),GIK组(LPS 8mg/kg+GIK 4ml·kg~(-1)·h~(-1))。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腹腔注射LPS后3d和5d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ELISA法检测三组大鼠肝组织匀浆TNF-α含量,并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TUNEL免疫荧光检测肝实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注射后3d比较,注射后5dLPS组大鼠血清ALT、AST、肝组织匀浆TNF-α含量明显升高,而GIK组大鼠血清ALT、AST、肝组织匀浆TNF-α含量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注射后3dLPS组和GIK组大鼠血清ALT、AST、注射后5dLPS组大鼠血清ALT、AST明显升高(P0.05),注射后3、5dLPS组和GIK组大鼠肝组织匀浆TNF-α含量、肝损伤等级评分、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注射后3dGIK组大鼠肝组织匀浆TNF-α含量、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5),注射后5dGIK组大鼠血清ALT、AST、肝组织匀浆TNF-α含量、肝损伤等级评分、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腹腔注射LPS可引起大鼠肝损伤,导致肝功能改变及肝细胞破坏;GIK可减轻LPS诱导的大鼠肝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6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0):肝硬化组(C组)、肝硬化+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C组、I/R组和R组采用四因素综合法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I/R组和R组在肝硬化模型制备成功后1周制备大鼠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R组于缺血前10 min开始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μg·kg-1·min-至再灌注结束.于再灌注4h时取静脉血样和肝组织,测定血清ALT和AST活性、肝细胞Bcl-2和Bax表达及肝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指数,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C组比较,I/R组血清ALT和AST的活性升高,肝细胞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5);与I/R组比较,R组血清ALT和AST的活性降低,肝细胞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下调,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R组肝组织病理学损伤轻于I/R组.结论 瑞芬太尼可减轻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平衡肝细胞Bcl-2与Bax表达而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HO-1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方法 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HO-1诱导剂钴原卟啉组(CoPP组,术前24h给予CoPP,5 mg/kg)及HO-1抑制剂锌原卟啉组(ZnPP组,术前24h给予ZnPP,20 mg/kg)。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各组于再灌注后2h收集标本。RT-PCR检测肝脏组织HO-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HO-1蛋白表达;测定血清中ALT、AST水平;肝脏组织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肥大细胞脱颗粒数量,HE染色评价肝脏组织损伤情况。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I组、CoPP组、ZnPP组大鼠组织HO-1 RNA和蛋白表达增加,血清ALT、AST水平升高,肥大细胞脱颗粒数量增多,肝脏细胞损伤加重。CoPP组与I/RI组相比,HO-1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血清ALT、AST水平减低,肥大细胞脱颗粒数量减少,肝细胞损伤减轻。ZnPP组与I/RI组相比,HO-1 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血清ALT、AST水平升高,肥大细胞脱颗粒数量增多、肝细胞损伤严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1过表达能减轻肝脏I/RI,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组织中肥大细胞脱颗粒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肝细胞(small heptocytes,SHCs)移植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2/3肝切(partial hepatectomy,PH)所致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SD大鼠20只,饲喂含二乙基亚硝胺(DEN)饲料建立SD大鼠SHCs增殖模型.分离、培养、鉴定(电镜、免疫细胞化学)原代SHCs.SHCs行PKH26膜荧光染色.将实验用同一近交系SD大鼠30只随机平均分成空白对照组(B)、损伤造模组(M)和SHCs移植组(T).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M组、T组腹腔注射CCk.24 h后戊巴比妥腹腔麻醉,消毒开腹.M、T组行2/3肝切,B、M组门静脉注入生理盐水,T组门静脉注入经膜荧光标记SHCs悬液.4周后.采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并取病理标本做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及HE染色普通光镜下观察.结果 电镜下观察可见SHCs表面少量短而小的微绒毛突起,核浆比例高.呈现未分化细胞的形态.免疫细胞化学观察SHCs胞质AFP、CK-19染色呈棕黄色阳性信号.SHCs移植可以显著降低CCl4+2/3PH致肝损伤血清ALT、AST水平,可以明显改善CCl4+2/3PH致肝损伤肝脏病理改变.T组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由SHCs分化的肝细胞形成的肝板结构.结论 SHCs移植对CCl4+2/3PH所致急性肝损伤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建立大鼠慢加性肝衰竭模型的有效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3组,分别为正常组(Normal组)、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组(Chol组)、慢加急性肝衰竭组(ACLF组),通过结扎胆总管建立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大鼠模型,向已建立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模型的大鼠腹腔内注入D-氨基半乳糖溶液(D-gal,1.4g/kg)建立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抽取各组大鼠血液检测ALT、AST和TBil,肝组织切片行HE染色后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显示与Normal组比较,Chol组ALT(P0.01)、AST(P0.05)、TBil(P0.05)明显升高,ACLF组ALT、AST、TBil也明显升高(均P0.01)。与Chol组相比,ACLF组ALT(P0.01)、AST(P0.01)、TBil(P0.05)均明显升高。Chol组镜下可见肝纤维组织增生,细胞排列紊乱;ACLF组镜下可见肝小叶内出血及大片细胞坏死。结果表明,使用1.4g/kgD-gal能稳定诱导淤胆性肝硬化大鼠发生急性肝损伤,建立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预处理对大鼠供肝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供肝细胞凋亡和Bcl-2及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别用作供、受体.采用Kamada’s袖套法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根据供肝切取前1h是否静脉注射PNS(50mg/kg)将大鼠随机分为PNS预处理组(PNS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另设假手术作对照组(SO组)。分别于供肝再灌注后2h、6h及24h处死各组动物,检测血清ALT及AST,HE切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Bcl-2及Caspas-3m R-NA的表达。结果供肝再灌注后2h、6h及24h各时点,PNS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及肝细胞凋亡指数(A1)均明显低于NS组(P<O.05.P<O.01);6h及24h,PNS组大鼠肝组织Bcl-2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S组(P<O.05);2h及6h,PNS组大鼠肝组织Caspase-3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S组(P<O.05)。结论PNS预处理大鼠供肝,可以有效地减轻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Caspase-3的表达。这可能为PNS抗细胞凋亡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采用四氯化碳(CCl4),硫代乙酰胺(TAA)及猪血清诱导3种方式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效果和特点。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CCl4组,TAA组,猪血清组及对照组,分别每周2次皮下注射40% CCl4(0.5 mL/100 g),0.03% TAA(200 mg/kg),猪血清(0.5 mL/只)和生理盐水(0.1 mL/kg)。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体重变化;在造模第3,6,9周末,测定大鼠血清中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二醛(MDA),透明质酸(HA)水平;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结构变化,并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和评分。结果:CCl4,TAA组大鼠体重增加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猪血清组与对照组间体重增加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A组3个时间点ALT浓度均明显升高(均P<0.05),而CCl4组和猪血清组ALT无明显升高。CCl4组AST浓度在第3周明显升高(P<0.05),但在第6,9周有所下降,TAA组3个时间点AST浓度均明显升高(均P<0.05),猪血清组AST浓度无明显升高。3个实验组MDA和HA浓度在3个时点间均有所升高(均P<0.05),两者均在TAA组升高最明显;3个实验组第9周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肝细胞颗粒样变,汇管区纤维组织异常增生;与对照组比较,3个实验组的肝纤维化分级和SSS计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9周时,TAA组的SSS计分高于CCl4组(P<0.05),而CCl4组的SSS评分高于猪血清组(P<0.05)。结论:3种方法均可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TAA效果略优于CCl4。猪血清法造模对动物整体损伤较轻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腺苷蛋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SAM)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pancreatitis,SAP)并发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AP模型组,2个剂量的SAM(100 mg/kg,200 mg/kg)预处理+SAP模型组。各组于造模后18 h取血检测血清淀粉酶(AMY),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取肝脏组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肝脏TNF-α表达和血AMY,ALT,AS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均P<0.05);2个剂量的SAM预处理均能明显抑制SAP大鼠肝脏TNF-α表达,降低血AMY,ALT,AST水平(均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外源性补充SAM对SAP后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膜包被的纳米粒(M-NPs)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提取C57BL/6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Ms)、制备PLGA微球(NPs),合成M-NPs并进行鉴定。构建小鼠HI/RI模型,将小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小鼠HI/RI组(HI/RI)以及小鼠HI/RI+M-NPs组(M-NPs)。Control组不做处理,M-NPs组小鼠在建模后立即通过尾静脉注射300 mg/kg的M-NPs;HI/RI组在建模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4 h后,采集小鼠肝组织、外周血和Kupffer细胞。HE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ELISA检测血清LPS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Kupffer细胞TLR4、M yD88、p-NF-κB以及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成功制备M-NPs。HI/RI组小鼠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大量炎症细胞浸润;M-NPs组肝组织虽仍有一定程度的肝损伤,但与HI/RI组相比,肝组织结构相对正常,肝细胞病理改变较轻,浸润的炎症细胞也明显减少。血清ALT、AST、TBil、TNF-α、IL-6和LPS水平的变化趋势与HE染色结果一致。与HI/RI组相比,M-NPs组小鼠Kupffer细胞中TLR4、MyD88和p-NF-κB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M-NPs可能通过中和小鼠HI/RI时产生的LPS,抑制LPS与Kupffer细胞膜TLR4的结合,抑制Kupffer细胞TLR4/NF-κB通路的活化,抑制炎症反应,进而减轻小鼠HI/RI。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氢生理盐水对GalN/LPS引起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20),除正常对照组外,均采用腹腔注射GalN/LPS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并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或氢生理盐水(5 ml/kg,i.p.),24小时后检测血清肝功能,肝组织TNF-α、IL-1β水平及MDA、SOD、CAT、GSH活性,并用光镜观察肝细胞变性、死亡和炎细胞浸润情况。结果腹腔注射GalN/LPS后,GalN/LPS损伤组大鼠肝组织SOD、CAT、GSH水平及CYP2E1活性明显降低,血清ALT、AST及肝组织TNF-α、IL-1β、MDA含量明显升高,光镜下肝细胞大量变性坏死,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氢生理盐水治疗组大鼠肝功能显著好转,抗氧化能力明显增强,炎性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氢生理盐水能显著减轻GalN/LPS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并能有效增强抗氧化能力,抑制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