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2007-10-2011-05共护理语言障碍患者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12~78岁.其中肝性脑病8例,老年性耳聋5例,化脓性脑膜炎5例,先天性聋哑4例,小儿链霉素中毒耳聋3例.通过使用肢体语言进行护理,有效促进了护患之间的交流,密切了护患关系,产生了显著的护理效果.现将肢体语言的应用总结如下.1 肢体语言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在护理工作中,护士的一举一动,操作时的责任心,操作熟练程度和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能力、情感、品德等较有声语言更具影响力[1].  相似文献   

2.
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循证护理是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兴领域,综述了循证护理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循证护理引入护理教学的必要性及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指出护理教育要想适应循证护理的发展,必须加强院校投资,进行专业教师培训,培养学生循证思维和循证实践能力,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人类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护理人员在心理护理中正确运用语言能够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同时调动患者的积极性,配合治疗,消除恐惧疑虑、正视疾病,正确认识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启发式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田玉梅  侯发忠 《现代护理》2005,11(13):1066-1067
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说:“要把我们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应用于教学,就需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彻底的修正。”传统教学的特征之一,是老师讲授几乎独占了课堂教学时间,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等弊病。启发式教学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和探究知识,从而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从中发展了能力[1]。启发式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习热情,使其能积极思考、开发智力,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均可谓启发式教学。以下是个人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社区护理课间见习的教学质量,尝试将专题研究及汇报引入社区护理课间见习。结果表明,专题式教学法能较好地克服社区护理见习中常面临的困难,有利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一门艺术,是人际交往的纽带.护士在护理病人的临床工作中,语言是护士展开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护士不仅要详细了解病人的病情,同时也要掌握病人情绪的心理因素,且护士如果能准确地把握语言的分寸和技巧,发挥语言的积极作用,造就病人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可能会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案例分析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面对市场经济、医疗体制改革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态势,各医学院校都在努力探索更科学、实用、有效的医学教学方法,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能够更好解决各种临床实际问题的医护人员.其中,有较多课程教改所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肝硬化护理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护理教学质量。方法:在我科2003级护理专业的肝硬化护理课程中采用PBL教学法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结果:通过PBL教学采用“先问题,后学习”,多种学习途径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开拓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论:PBL教学法应用到护理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赖红梅 《护理研究》2004,18(2):368-369
整体护理的开展带来了护理技术的发展和护理知识水平的提高及护理学科与人文、社会、教育等诸学科的交叉渗透^[1]。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社会对高层次护理需求的增加,使中专毕业的护理人员难以满足社会和临床护理的需求,广大护士迫切需要以新知识充实、提高自己。许多在职护士需要进行继续教育。而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护士,从理念到实践都很难适应新的模式的要求^[2]。护理教育馍式也应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而做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因此,将护理程序理论用于成人护理教育,成为护理教育改革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对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儿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与患儿肢体语言沟通,对护理过程中两组患儿的医嘱依从性、接受度以及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完全抵触、部分抵触和绝对接受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过程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加强肢体语言沟通,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医嘱依从性和接受度,同时也能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对护理质量改进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非语言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探讨如下。1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及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沟通技巧在人际交往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运用语言信号所进行的人际沟通比非语言沟通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往往比语言信息更富有感染力。实际上,在日常交流中,人们所采用的沟通方式大约有60%~70%是非语言沟通方式。据统计,在一个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总效应中,词语占7%,音调占38%,面部表情占55%[1]。在医疗护理工作中,非语言沟通有时显得更为重要。在某些情况下,非语言交流是获得信息的惟一方法。例如使用呼…  相似文献   

13.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从整体护理概念出发,不再是单纯的护理技术操作,而是集小儿的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学科。独子家庭的普遍,语言在儿科的心理护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儿科护士的角色恰似直接护理者,患儿和家长的教育者,康复与预防的指导者。  相似文献   

14.
情境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慧红  金玉筑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4):1301-1302
目的评价情境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4级五年制护理2个大专班,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情境教学方法。结果实验组护生的自我满意度、教师满意度、带教老师满意度、教学方法满意度、理论考试、技能考试和CCTS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引进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应用能力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缩小教学与临床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5.
赵亚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7881-7882
目的通过体态语言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进一步了解体态语言在护理工作中的影响及重要意义,从而更好地将其融入到护理工作中,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方法在临床护理中,恰当地通过面部表情、眼神、手势、触摸等无声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感情或思想交流。结果降低了患者对医院的恐慌陌生感,增加了安全亲切感和对护士的信任感,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结论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的同时,辅以恰当的体态语言,可有效提高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护理质量,使我院护理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秦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6):6351-6352
目的:通过在护理工作中及时、恰当的运用体态语言,明确体态语言的重要意义,同时不断总结经验,使体态语言更好的融人到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护理过程中,通过眼神、肢体语言等无声方式,与疗养员进行沟通交流.结果:增加了疗养员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使各项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结论:恰当的体态语言运用在护理活动中,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疗养员安全、优质的完成身心的保健和康复疗养.  相似文献   

17.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春芳 《天津护理》2009,17(5):278-279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设问-自主学习-讨论-总结四阶段教学,强调护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结果:通过调查问卷,学生在自我指导学习、倾听与记录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相互尊重与宽容、对文献评估能力有很大提高。结论:PBL教学法培养学生发现、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的形成,提高护生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兰华 《现代护理》2002,8(4):304-304
为了适应21世纪护理学的发展,应届生是教育以专科教育为基础,本科教育为主体,发展更高层次的教育模式;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会学生推得和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对97、98、99级护理大专班的《外科护理学》教学进行了改革,用护理程序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并与94、95、96级护理大专班的学生成绩作比较,结果表明,应用护理组织教学能提高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心理护理贯穿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它是通过人际交往,以行为来影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病人康复的方法。而非语言交流在心理护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因为护士的仪表气质、面部表情、适当的触摸、与患者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等非语言交流会在护士与患者中产生较强的效应。所以护士在与患者交往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如姿势、眼神、微笑乃至片刻的沉默都必须符合职业准则与规范。在护理中主动使用非语言交流手段不仅能观察到患者不良心理变化,而且还能达到心理治疗和护理的目的。本文就非语言交流在护理中的运用浅述如下,并谈谈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20.
非语言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2):4492-4493
对非语言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探讨如下. 1 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及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沟通技巧在人际交往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运用语言信号所进行的人际沟通比非语言沟通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往往比语言信息更富有感染力.实际上,在日常交流中,人们所采用的沟通方式大约有60%~70%是非语言沟通方式.据统计,在一个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总效应中,词语占7%,音调占38%,面部表情占55%.在医疗护理工作中,非语言沟通有时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