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6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NIPPV治疗,并将其分为NIPPV治疗成功组和NIPPV治疗失败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RR)、心率(HR)和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56例患者经NIPPV治疗后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血气指标迅速改善,最终获得康复出院,NIPPV治疗成功率为82.4%。12例经NIPPV治疗48后呼吸困难和血气指标无变化或进行性恶化,改用气管插管有创通气,NIPPV治疗失败率为17.6%。改用有创通气的12例患者,7例死亡,5例最终获得康复出院,总的抢救成功率为89.8%。结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及早使用NIPPV治疗,如经NIPPV治疗48h后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无明显改善或进行性恶化,应及时转换为有创通气,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与非护理干预组各40例。结果护理干预组的心率、呼吸频率较非护理干预组的有明显改善,两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采取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特点。方法对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与临床护理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由于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者气道反应和舒适情况,给予对应的护理措施及营养支持疗法等,有89.3%患者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呼吸明显改善、心率减慢。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效果好,护理要全面、多方位、严密周到才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康医学》2017,(18)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9%;治疗后,两组患者PEFR、FEV1/FVC、FEV1等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提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O_2、PaCO_2、pH等动脉血气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鼻导管吸氧、抗感染、对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主要血气指标、生命体征变化、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气管插管率及住院时间为13.33%、(12.3±3.5)d,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及(21.4±5.6)d,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确切,降低了插管率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韩文慧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5):656-657
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NPPV)技术不断发展,其适应证越来越广,可辅助抢救治疗许多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AECOPD)并呼吸衰竭等。COPD是我科的常见病,2005年以来,我们对我科部分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该技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BIPAP呼吸机对43例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进行无创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h、1d、3d的动脉血气及临床变化。结果43例患者中8例在治疗过程中改为有创机械通气,其余35例经NIPPV治疗后,PaO2明显升高(P〈0.01),PaCO2明显降低(P〈0.01),pH明显升高(P〈0.01),意识逐渐恢复,均成功脱机。结论BIPAP对COPD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合并重度呼吸衰竭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64例AECOPD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效果。结果:通气组患者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对AECOPD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 (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 10例住院病人治疗前后PaO2 、PaCO2 、p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10例患者治疗前后PaO2 、pH值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PaCO2 治疗后 2 4小时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PaCO2 疗后 72小时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NIPPV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可明显改善缺氧、二氧化碳储留、解除呼吸肌疲劳 ,缩短平均住院日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本院近期入院的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人采用经口鼻面罩气道正压通气(NIPPV)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与常规治疗相结合。结果:采用结合方法治疗的病人,临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好转,呼吸频率与心率也有明显改善。结论:采用NIPPV结合传统治疗方法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能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重症呼吸衰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重症呼吸衰竭的效果。 方法 选择 2 1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作为序贯治疗组 ,以SIMV +PSV +PEEP方式行机械通气 ,待“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 ,拔除气管插管 ,改为经面罩BIPAP无创通气 ,渐至脱机。另选病情相同的 2 1例为对照组 ,行常规有创通气 ,最后以PSV方式至撤机。动态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各项指标 :以前插管例数 ,呼吸频率 ,血压 ,心率 ,有创通气时间 ,VAP发生例数 ,总机械通气时间 ,住院时间 ,监护时间 ,撤机成功例数 ,院内死亡例数 ,住院费用。 结果 序贯治疗组与对照组 ,有创通气时间分别是 7.4 9± 0 .2 7d和 16 .4 1± 0 .5 3d(P <0 .0 0 1) ,VAP发生例数分别为 0和 16 (χ2 =2 2 .72 ,P <0 .0 0 5 ) ;住院时间分别为 16 .83± 1.88d和 2 6 .4 3± 1.94d(P <0 .0 0 1) ;治疗费用分别为 1.0 1± 0 .2万元 ,1.82± 0 .5万元 (P <0 .0 0 1)。 结论 对COPD严重呼吸衰竭病例 ,待”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 ,立即改为BIPAP面罩通气 ,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陈琳 ,女 ,1968年 7月出生 ,大学本科 ,呼吸内科主治医师 ,发表论文 4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切换时机.方法 以49例COPD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抗感染及综合治疗,呼吸泵衰竭改善后,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治疗组(序贯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序贯组立即拔除气管插管,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支持脱机;对照组以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式脱机.比较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和病死率.结果 序贯组24例,对照组25例,序贯组与对照组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为(2.8±0.9)d和(20.5±6.5)d,住ICU的时间为(3.3±0.8)d和(22.3±8.5)d,VAP发生率为16.67%(4/24)和44.00%(11/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或P<0.05).而两组再插管率为20.83%(5/24)和16.00%(4/25),病死率为12.50%(3/24)和28.00%(7/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COPD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患者,以呼吸泵衰竭改善为切换时机,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以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的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后BiPAP序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经口或鼻罩正压通气,探讨在重症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后脱机过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病人32例,均行有创机械通气,脱机后病人分为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和BiPAP呼吸机组(对照组),上机45min,12h后测动脉血气,并计算重新插管率。结果:BiPAP组治疗后45min的pH,PaCO2,PaO2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12h的值pH,PaCO2,PaO2与45min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BiPAP组重新气管插管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基础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病人对BiPAP呼吸机耐受性好,BiPAP呼吸机能够改善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功能,提高PaO2,降低PaO2,并能使常规机械通气患者顺利脱机,减少重新插管率。 相似文献
14.
无创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并意识改变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BiPAP无创通气治疗慢阻肺 (COPD)呼吸衰竭并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38例COPD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进行经面罩通气治疗。结果 :通气前后患者血气分析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H值升高 (P <0 .0 5 )PaCO2 水平降低 (P <0 .0 5 )PaO2 水平升高 ,病人意识改善。结论 :BiPAP可有效改善严重CO2 潴留改善病人神智从而减少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NIPPV)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6例COPD并伴有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NIPPV护理组(序贯组)和有创通气护理对照组(对照组),每组38例。分别给予2组患者同样剂量的抗感染、去咳化痰及稳定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护理,序贯组以肺部感染时间窗(PIC窗)作为有创-无创的时间切换点,采用NIPPV护理处理。比较2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血气指标、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等。结果:2组患者ICU住院时间、VAP发生率、血气指标、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PIC窗作为切换点的NIPPV护理治疗COPD伴有呼吸衰竭患者,可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入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各种严重呼吸衰竭的最佳时机。 方法 :分析 14例常规药物与氧疗无效而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 )的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转归分为痊愈与病死两组 ,每组各 7例 ,分别比较年龄、入住 RICU时的一般情况、机械通气治疗时临床指标 ,结合呼吸衰竭确诊至机械通气治疗间隔时间 ,综合评价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时机与转归之间关系。 结果 :痊愈组年龄显著轻于病死组 (P<0 .0 5 ) ,分别为 (5 6 .5 7± 11.87)岁、(78.71± 10 .75 )岁 ;呼吸衰竭确诊至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间隔时间痊愈组显著短于病死组 (P<0 .0 5 ) ,分别为 (15 .14± 11.38) h、(71.5 7± 48.34) h;此外 ,痊愈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显著短于病死组 (P<0 .0 5 ) ,分别为 (0 .2 9± 8.96 ) d、(31.5± 14.41) d;VAP与 MODS发生率两组分别为 14.3%、71.4%和 2 8.6 %、85 .7%。结论 :虽然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 ,但获得有效机械通气治疗的时机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对经积极内科保守治疗无法缓解的呼吸衰竭患者 ,应不失时机地应用机械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17.
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救治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中的运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 4 8例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 ,将在有创机械通气5d之内符合无创通气标准的 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8例。Ⅰ组给予拔除气管插管改面罩机械通气 ,Ⅱ组继续有创机械通气 ,两组同时进行监护 ,观察两组患者病情变化、血气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例数、死亡例数、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Ⅰ、Ⅱ两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 0和 6例 (P <0 0 5 ) ,总机械通气时间为 (13± 6 )d和 (2 2± 14 )d(P <0 0 5 ) ;住院时间为(16± 6 )d和 (2 8± 12 )d(P <0 0 5 )。结论 在适当时机将有创通气改为无创通气 ,可降低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VAP发生率 ,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降低医疗费用 ,是救治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值得提倡的机械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伴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的最佳时机.方法 选取收治的AECOPD伴重度呼吸衰竭患者80例,根据实际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时机分为早期组(有创机械通气指征后的6 h之内行有创机械通气,47例)与延期组(有创机械通气指征后的6 h之后行有创机械通气,33例),观察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24 h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早期组治疗前PaCO2、PaO2、PaO2/FiO2分别为(75.81±9.42)mmHg、(50.28±6.87)mmHg、(99.94±9.36)mmHg,治疗后为(48.29±8.10)mmHg、(80.16±10.14)mmHg、(162.33±10.29)mmHg,延期组治疗前为(75.49±9.36)mmHg、(51.05±6.82)mmHg、(99.74±9.50)mmHg,治疗后为(57.12±5.22)mmHg、(73.15±6.76)mmHg、(126.87±10.65)mmHg,PaCO2、PaO2、PaO2/FiO2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以上指标早期组较延期组改善效果更佳(P<0.01);早期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延期组(P<0.01).结论 AECOPD伴重度呼吸衰竭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时机越早对改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效果越佳,同时利于减少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9.
序贯机械通气救治COPD并急性呼衰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56例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有创机械通气当肺部感染基本控制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Ⅰ组继续行有创通气,Ⅱ组改为面罩无创机械通气。两组同时进行监护,观察两组患者血气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例数、死亡例数、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Ⅰ、Ⅱ两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16和3例(P<0.05);死亡例数分别为4例和2例(P>0.05);总机械通气时间为(21±12)d和(11±6)d(P<0.05);住ICU时间为(26±12)d和(15±9)d(P<0.05)。结论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有创机械通气,当肺部感染基本控制时改用无创通气可以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间,我院ICU予有创正压机械通气(IPPV)治疗的AECOPD患者30例作为序贯组(A组),待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控制(PIC)窗"后拔管,改为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对照组(B组)为本院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间,AE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28例,予ICU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ion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再插管率、病死率及住院费用。结果 有创通气时间:A组(6.0±1.9) d,B组(19.4±6.4) d;总机械通气时间:A组(11.2±3.9)d,B组(19.4±6.4) d;住院时间:A组(13.9±4.0) d,B组(25.9±6.3) d;VAP发生率:A组6.7%(2/30),B组35.7%(10/28);再插管率:A组13.3%(4/30),B组25.0%(7/28);病死率:A组6.7%(2/30),B组17.9%(5/28);住院费:A组(1.96±0.31)万元;B组(4.19±1.10)万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对AEC0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以PIC窗为切换点,进行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安全有效,优于传统有创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