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内科》2016,(2)
目的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症护理,干预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评分、FMA评分、BI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MA评分、BI指数显著升高(P0.05),干预组FMA评分、B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促进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滕艳玲  韦翠萍  刘凤  赵明惠 《内科》2007,2(3):334-335
目的探讨中风早期介入中医特色护理促进患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草药烫疗,观察上下肢肌力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中草药烫疗的中医特色护理对中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中医康复护理,观察其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患侧上下肢肌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患者,对肢体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对脑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患者脑中风后偏瘫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NIHSS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脑中风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单桥运动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偏瘫患者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被动运动,试验组患者予以单桥运动;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BI评分、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FMA评分、BI评分、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单桥运动可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者平衡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肢体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脑梗死后肢体偏瘫患者137例,按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68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69例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工作满意度及运动功能(Fugl-Meyer)、日常生活能力(BI)、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结果研究组护理工作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Fugl-Meyer、BI、WHO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后肢体偏瘫患者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状况的效果。方法随机划分脑卒中患者60例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采取中医康复治疗,在患者生存质量测定方面,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表;在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测定方面,采用FMA评分;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Barthel指数(BI)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康复后WHOQOL-100评分、FMA评分、BI评分比较结果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中医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方面,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体感模拟训练系统结合运动想象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运动想象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训练基础上给予体感模拟训练疗法。分析两组患者训练前、训练3个月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Barthel指数、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分、Brunnstrom评分情况。结果训练前,两组上下肢及运动FMA评分、上下肢及肩Brunnstrom评分、Barthel评分、BB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康复训练3个月后,两组上下肢与运动FMA评分、上下肢与肩Brunnstrom评分、Barthel评分、BB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体感模拟训练系统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躯干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虚拟现实技术(VR)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给予常规功能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则在功能康复训练上应用VR进行康复治疗,采用10 m最大步行速度评定(MWS)、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及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表(FMA)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治疗前,两组MWS、BBS及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FMA评分、BB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W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VR进行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患者下肢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改良Barthel指数(BI)变化。方法 94例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随访3个月。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对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进行评价,测定FMA评分和BI指数。结果治疗前两组痉挛分级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痉挛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MA和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2、3个月观察组FMA和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针灸治疗有助于减轻痉挛症状,同时对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也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虚拟现实康复训练。两组持续4 w。比较两组康复前后平衡功能、上肢肢体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康复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51.22±5.3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3.76±5.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2,P0.05)。观察组康复后简易上肢功能(STEF)评分[(72.31±4.87)分]和Fugl-Meyer(FMA)评分[(51.27±5.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8.72±7.29)分和(39.27±4.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90、9.724,均P0.05)。观察组康复后手指主动活动范围(AROM)[(19.32±2.56)°]、最大屈曲角度[(53.17±5.98)°]和最大伸展角度[(38.65±4.97)°]明显高于对照组[(13.09±3.25)°]、[(41.36±7.91)°]和[(27.62±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48、6.523、7.596,均P0.05)。观察组康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70.28±5.4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7.83±6.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40,P0.05)。结论虚拟现实康复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平衡功能和上肢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主导的延伸康复护理模式对老年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脑卒中伴肢体功能障碍病人8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病情稳定后,对照组常规出院,试验组出院后实施以家庭为主导的延伸护理康复模式。出院3个月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 BI)量表评价2组干预效果。结果出院后3个月,对照组BI评分较出院前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FMA评分较出院前显著提高(P005),BI评分无明显改变(P005),但试验组FMA评分及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主导的延伸康复护理模式对老年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恢复有明显的疗效,但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有限,需要医疗单位、家属、病人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runnstrom技术治疗脑梗死偏瘫病人的肢体恢复情况及对临床疗效影响。方法收集脑梗死偏瘫病人3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康复技术治疗: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能力训练、下肢分离运动、牵张训练、神经促进技术、骨盆控制训练。每日2次,每次2h。试验组给予Brunnstrom技术治疗,进行Ⅰ~Ⅵ阶段患肢(上下肢)康复训练,每次30min,每日1次,7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ADL的Barthel指数(BI)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病人NIHSS积分降低,FMA评分及ADL的BI评分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NIHSS积分较低(P0.05),FMA评分、ADL的BI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 Brunnstrom技术能有效提高脑梗死偏瘫病人的肢体康复疗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内科》2016,(2)
目的探讨针灸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将8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2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4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等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针灸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老年脑病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22例老年脑病患者入院后顺序分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医辩证施护。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并统计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FMA运动积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08%高于对照组80.33%(P0.05)。结论中医辩证施护有利于促进老年脑病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且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康复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6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之上结合针刺治疗,8 w后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组各自不同开始训练时间对应疗效,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结果治疗后8 w,两组FMA上肢、下肢评分及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FMA上肢、下肢评分及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自不同发病到开始训练时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较单纯康复训练更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恢复,可提高临床疗效,表现为开始训练时间越早,临床疗效越理想,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定向药透治疗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3月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定向药透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FMA、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FM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中医定向药透治疗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8.
《内科》2017,(3)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针刺疗法,研究组患者在针刺疗法的同时给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Bartherl指数量表(BI)对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比较,使用量角器测量比较两组患者偏瘫侧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BI评分和偏瘫侧踝关节A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MA、BI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偏瘫侧踝关节AROM明显大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自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按摩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疗效的作用。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64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组康复组32例采用中西药物治疗与针灸按摩康复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32例采用单纯的中西药物治疗;入院时和治疗(25.10±5.12)天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 BI)、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FMA)。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I指数、FMA评分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按摩康复组患者BI指数、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中西药物常规与针灸按摩康复结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能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康复锻炼对老年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脑出血偏瘫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及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早期自主及被动常规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虚拟现实康复锻炼。两组疗程均为4 w。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肢体功能、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测定]、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Fuge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和简易上肢功能评分(STEF)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FMA和STE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NIHS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而MBI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NIHS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而MBI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情绪功能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情绪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康复锻炼可改善老年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