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83例上肢手术患者分为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n=75),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n=53),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n=55),观察不同麻醉方式的效果。结果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6.0%,显著高于肌间沟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及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麻醉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中毒反应。结论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上肢手术效果较为理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肌间沟入路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治疗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86例采取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路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取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支配术区神经的痛觉消失时间、麻醉效果、操作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尺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的痛觉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操作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优于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前者的神经阻滞更完全,且并发症发生少,值得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B超定位下三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上肢手术者分为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联合组)34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肌间沟组)33例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腋路组)33例。结果联合组的优良率达97.1%,显著高于肌间沟组的84.8%和腋路组的81.8%(P〈0.05),且术后并发症较其他两组少。结论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麻醉方法优良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单一臂丛神经阻滞难以满足临床需要,探讨肌间沟与腋路联合臂丛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例择期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单纯肌间沟法或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B组采用肌间沟与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法。术中监测心电图、心率、氧饱和度、血压和呼吸。观察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和达峰值时间,观察不良反应,判断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间麻醉起效时间、达峰值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阻滞效果评定显著优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间沟与腋路联合臂丛阻滞利用了两种阻滞技术和优点,弥补了单一臂丛神经阻滞各自缺点,是一种用于病情较为复杂上肢手术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余昌伟  陈金保 《安徽医学》2018,39(2):182-185
目的 探讨在超声引导下实行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上肢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铜陵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拟行上肢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盲探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阻滞效果(优良率),臂丛各神经分支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完善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手术过程中,阻滞效果96.67%,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臂丛各神经起效时间与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阻滞完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上肢手术患者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臂丛神经阻滞的择期手术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观察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于肌间沟和腋路注射0.25%罗哌卡因,剂量分别为15 m L和25 m L;对照组给予腋路多点注射0.25%罗哌卡因共40 m L,分别阻滞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和尺神经。结果观察组臂丛神经阻滞时间、手术等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首次阻滞成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二次阻滞成功率、镇痛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阻滞评分、感觉阻滞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皮神经运动阻滞神经、感觉阻滞神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7.
焦川 《黑龙江医学》2022,46(6):693-694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HFUS)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18年9月—2020年8月收治的63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1例采用HFUS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为对照组,32例采用HFUS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为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实时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00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B组)的50例患者采取在超声引导下行联合臂丛神经阻滞,而对照组(A组)的50例患者采取传统的盲穿法行联合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比较两组的操作时间、局部麻醉药用量、麻醉效果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B组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B组的局部麻醉药用量及并发症等均明显的低于A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的实时引导下行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较高的成功率,麻醉效果确切,安全可靠,直观实时,简单易行,在上肢手术中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肌间沟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断指再植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90例拟行断指再植术患者按麻醉方法的不同分成Ⅰ组、Ⅱ组和Ⅲ组,各30例.Ⅰ组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Ⅱ组采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Ⅲ组采用肌间沟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患者术中疼痛情况作为麻醉疗效评价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结果 3组阻滞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Ⅲ组阻滞效果明显优于Ⅰ组及Ⅱ组(均P<0.05).结论 肌间沟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行断指再植术,麻醉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姜世强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51-52
目的探讨肌间沟与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断指再植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急诊ASAⅠ或Ⅱ级断指手术患者共120例,每组60例,Ⅰ组为单纯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Ⅱ组为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情况、阻滞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Ⅰ组和Ⅱ组在手术开始15~45 min内MAP和HR与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Ⅱ组的阻滞效果评定优于Ⅰ组(P〈0.05),Ⅱ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疼痛程度均低于Ⅰ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肌间沟与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较单纯肌间沟或腋路阻滞麻醉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实行改良腋路-肌间沟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4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80例,均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组Ⅰ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Ⅱ行腋路多点臂丛神经阻滞;组Ⅲ行改良腋路-肌间沟联合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各组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运用神经刺激...  相似文献   

12.
徐文  袁超 《海军医学杂志》2011,32(3):173-174
目的 比较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与单纯肌间沟及单纯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探讨臂丛神经阻滞更有效的途径.方法 186例上肢手术患者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第1组50例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组),第2组45例采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腋路组),第3组91例采用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联合组),观察、记录各组麻...  相似文献   

13.
腋路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春燕 《吉林医学》2010,31(21):3447-3447
目的:观察肌间沟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前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90例上肢前臂手术患者分为试验组(A)、对照组(B)、对照组(C),每组30例,采用不同神经阻滞方法注入1%利多卡因和0.375%的布比卡因混合液,根据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来评定阻滞效果。结果:试验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腋路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前臂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4.
左明霞 《中原医刊》2006,33(10):51-51
目的观察肌间沟、腋路臂丛联合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40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肌间沟神经阻滞组和联合神经阻滞组(各20例),肌间沟神经阻滞组:在肌间沟、环状软骨水平穿刺注药;联合神经阻滞组:在肌间沟、腋路分别穿刺给药。结果肌间沟神经滞组优良率为65%,联合神经阻滞组优良率为95%。结论联合神经阻滞是提高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弥补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尺侧阻滞不完善的较好方法,也是比较适合基层经济条件的安全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大政  张旭 《当代医学》2011,17(16):14-15
目的观察肌间沟腋路联合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90例上肢手术的患者分成3组(n=30):单纯肌间沟阻滞组(Ⅰ组)、单纯腋路阻滞组(Ⅱ组)和肌间沟腋路联合神经阻滞组(Ⅲ组),观察三组患者麻醉前及手术时的ECG、NIBP、HR、SPO2;及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Ⅲ组患者的NIBP、HR较Ⅰ、Ⅱ组下降;Ⅲ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Ⅰ、Ⅱ组(P〈0.05)。结论肌间沟腋路联合神经阻滞是提高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弥补单纯肌间沟阻滞或单纯腋路阻滞不完善的较好方法,同时在基层医院也是比较经济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肌间沟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前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100例上肢前臂手术患者分为试验组Ⅰ、对照组Ⅱ,每组50例,采用不同神经阻滞方法注入0.3%的甲磺酸罗派卡因注射液,根据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来评定阻滞效果。结果:试验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间沟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前臂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肌间沟—腋路联合臂丛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例择期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肌间沟法或腋路法臂丛阻滞,试验组采用肌间沟—腋路联合臂丛阻滞法。术中监测心电图、心率、氧饱和度、血压和呼吸。观察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和达峰值时间,观察不良反应,判断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间麻醉起效时间、达峰值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的阻滞效果评定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间沟—腋路联合臂丛阻滞是一种用于病情较为复杂上肢手术的有效、安全、节省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肌间沟-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肌间沟-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单一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结果二组的镇痛效果和副作用有明显的差异(P〈0.05),而治疗组的镇痛作用完善,麻醉效果满意,副作用少。结论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肌间沟-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满意,镇痛作用完善。不需任何辅助药,副作用少,生理干扰小,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两经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l例患者在上肢手术中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腋路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并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两经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更大地满足了手术要求,且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两经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优于单一经路的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合并肌皮、肋间臂神经分支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行前臂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腋路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腋路组行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联合肌皮、肋间臂神经分支阻滞;联合组行超声引导下腋路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感觉、运动阻滞效果,操作时长,局麻药用量,止血带疼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程度无差异(P>0.05),腋路组的操作时长及局麻药用量均小于联合组(P<0.05);两组均无止血带疼痛;联合组发生1例Horner综合征、1例血压增高。结论: 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联合肌皮、肋间臂神经分支阻滞可有效地运用于前臂手术的麻醉,且操作快,局麻药用量少,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