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9)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将其分为研究组57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经过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血糖测量,研究组患者空腹状态血糖水平、餐后2 h的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疗效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50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理想的T2DM患者按随机分为Glg组25例和诺和灵N组25例。结果治疗后Glg组在血糖达标时间、日胰岛素总量、达标后平均空腹血糖、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低于诺和灵N组(P〈0.01)。结论甘精胰岛素治疗降糖效果显著优于诺和灵N组,并且能减少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3.
范海芳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21,(3)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27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观察组(135例)和对照组(13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糖化血蛋白、空腹、餐后1h等方... 相似文献
4.
56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和诺和灵N组.结果治疗后甘精胰岛素组在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日内血糖漂移、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低于中效胰岛素组(P<0.05).结论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降糖效果显著并能减少夜间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5.
56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和诺和灵N组。结果治疗后甘精胰岛素组在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日内血糖漂移、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低于中效胰岛素组(P〈0.05)。结论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降糖效果显著并能减少夜间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试论临床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临床现实意义。方法随机抽选于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顺利收治的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照就诊顺利进行合理分为3组。实验1组(n=32)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实验2组(n=32)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联合组(n=32)应用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将3组的治疗成效、血糖控制情况以及治疗安全性进行评价与对比。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成效均较实验1组、实验2组更佳(P0.05);相比于实验1、2组,联合组的血糖控制良好(P0.05);联合组的不良反应事件少于实验1、2组(P0.05)。结论临床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疗效更为肯定,可有效控制血糖情况,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医学借鉴性高。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初发T2DM患者随机分均为两组,治疗组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观察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FPG、2h PG、HbA1c均降低,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6.67%、23.33%(P〈0.01)。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初发T2DM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安全性以及对患者糖代谢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60例观察组和60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结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总量、甘精胰岛素使用总量、发生低血糖情况等指标以及治疗后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总量比对照组患者少(P0.05),甘精胰岛素使用量两组患者比较接近(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比对照组患者低,其中餐后2h血糖与空腹血糖指标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血糖发生情况上,观察组患者出现6例,低血糖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例与31.7%的发生率(P0.05)。结论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促进患者糖代谢效果,减少胰岛素用量以提高安全性,血糖控制效果良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选择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理想的13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单双号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9例应用中效低精蛋白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方法,研究组69例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方法,对两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注射次数及低血糖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组间展开比较,治疗组FBG、2h PG、HbAlc显著低于对照组,FBG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甘精胰岛素用量、胰岛素总量、短效胰岛素注射次数比较上,治疗组均比对照组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相比,对照组较治疗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采用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可有效改善糖代谢,具有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20例,A组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B组采用胰岛素加服二甲双胍,维持仇糖达标4个月。结果:B组在血糖达标的同时,日胰岛素用量和甘油三酯(TG)的改善均比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在胰岛素强化治疗时,联合应用二甲双胍有利于血糖控制,减少胰岛素用量和改善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比较满意,血糖控制稳定.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新世界》2019,(19)
目的探讨治疗2型糖尿病中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效果。方法对该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对照组34例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中性低精蛋白新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血糖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5.54±1.18)mmol/L、(7.24±2.18)mmol/L、(6.08±1.02)mmol/L;对照组分别为(6.78±1.58)mmol/L、(8.72±2.81)mmol/L、(7.38±1.2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将2016年11月-2017年10月106例T_2DM患者,按随机平分为对照组采取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则加以甘精胰岛素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FBG、2hPG、HbA_(1c)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用于老年T_2DM的治疗中兼具了安全性与有效性双重优势。 相似文献
16.
对新诊断未曾治疗过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12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观察胰岛细β胞功能变化,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达标情况,体重指数。结果β细胞功能获得显著改善(P〈0.01),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快速达标,体重及体重指数下降。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新诊断肥胖型2型糖尿病不但能显著改善β细胞功能⑴⑵。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快速达标,体重及体重指数下降。而且减轻了患者用药次数及用药负担。停药后已恢复的细β胞功能可维持4月~4年或更长。 相似文献
17.
45例血糖控制不良的老年T2DM患者(FBG〉8.0mmol/L,HbA1c〉7.5%),随机分为A组(n=25)和B组(n=20),两组均联台口服二甲双胍850mg,qd,以两组FPG〈60mmol/L为达标,共治疗12周,比较治疗后两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FPG水平、HbA1c、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A组在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方案,其降糖始果显著,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高,适合老年糖尿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