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影响.方法:用Western blot法测定156例脑梗死患者的血清抗HP特异性抗体HP IgG,同时测量血脂主要指标和FIB的水平.结果: HP IgG( )者甘油三脂(TG)水平明显高于HP IgG(-)者(P<0.05),其他血脂指标和FIB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HP的感染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的血脂代谢,表现为TG水平的提高,但尚不能认为HP的感染可通过影响FIB水平而影响凝血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及其亚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54例IBS患者、55例对照组,60例十二指肠溃疡,通过尿素酶实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分析肠易激综合征及各亚型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结果十二指肠溃疡组HP阳性率大于IBS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组H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组各亚型间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十二指肠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因素之一;IBS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IBS亚型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用胃镜病理检测52例CHD患者和56例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的HP感染情况,以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结果:36例(69.2%)CHD患者HP阳性与对照组26例(42.8%)HP阳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OR:2.6,x~2:5.7334,P<0.05=,HP阳性病例的血清TG、TC、LDL浓度明显高于HP阴性病例(P<0.05=。HP阳性病例HDL浓度较HP阴性病例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性。结论:HP感染与CHD可能有明显的关系,其可能的机理是HP感染可导致血管壁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及脂质代谢异常,刺激炎症细胞对LDL-胆固醇的吞噬,从而诱发和促进发生CHD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系统化健康教育对提高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患者传染知识掌握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182例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患者,将其按照简单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91例.其中观察组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患者给予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照组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护理后的尿素酶试验、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查和治愈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尿素酶试验阴性72(79.12%)例、尿素酶试验阳性19(20.88%)例、细菌培养阴性84(93.31%)例、细菌培养阳性7(7.69%)例、血清学检查阴性87(95.60%)例、血清学检查阳性4(4.40%)例以及临床总治愈率92.21%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化健康教育对提高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患者传染知识掌握中临床上获得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冠心病组(74例)和对照组(56例)血清HP抗体(HPIgG),同时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TC、TG.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P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4.05%vs26.78%,P<0.01),心肌梗死和心绞痛患者血清HPIgG阳性率高于其他类型冠心病(P<0.05),HP阳性冠心病患者TG含量高于HP阴性患者(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与冠心病多发病呈正相关(P=0.047).结论HP感染与冠心病有相关性,有HP感染的冠心病患者易于发生心肌梗死和心绞痛,HP感染可能通过免疫反应或改变脂质代谢等机制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宁夏汉族人群中载脂蛋白A5基因(Apo A5)-1131T>C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发病风险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检测130例CHD患者和118例健康人群的Apo A5-1131T>C的多态性基因型(TT、TC、CC)和等位基因(T、C)的分布,初步得出宁夏汉族人群Apo A5-1 131 T>C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及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对照组与冠心病组甘油三酯与血糖比较,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3种基因型频率(TT、TC、CC)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表达C纯合子可能是引起血脂升高的主要因素。结论 Apo A5-1131T>C(SNP3)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对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氧化应激状态及预后因素的影响。方法:选择CHD合并HP感染者42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根除H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假血友病因子(v W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根除HP后CHD患者血GSH水平明显增加,GSSG明显减少,GSH/GSSG比值明显升高;血v WF、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根除HP治疗可改善CHD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可降低血管内皮损伤、稳定粥样硬化斑块,进而改善CHD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H(Apo H)外显子3、8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及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分析了100例健康人及110例冠心病病人的ApoH外显子3,8基因型,并对血脂进行了测定.结果 冠心病组Apo H 外显子3 GG、GA+AA、G等位基因频率、A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X2=1.56~2.15,P>0.05);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Apo H外显子8 GC基因型频率及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x2=3.91~8.44,P<0.05).冠心病组Apo H 外显子3GG、GA+AA基因型LDL高于对照组(q=3.89,P<0.05),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各基因型间的血脂水平无差别(q=3.37,P >0.05);冠心病组外显子8 GG、GC基因型LDL也显著高于对照组(q=4.26,P<0.05),冠心病组GC基因型的三酰甘油(TG)显著高于GG型及对照组的各基因型(q=4.09,P<0.05).结论 APO H外显子3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血脂代谢无相关性;APO H外显子8 G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与冠心病有关,APO H外显子8基因多态性与TG有关.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eter pylori,HP)感染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发生的关系。方法:用胃镜结合病理学检测了55例CHD患者和60例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的HP感染情况,并进行血清脂质浓度的检测。结果:39例CHD患者HP阳性与对照组26例HP阳性比较差异显著(OR:2.71,X2=5.742,P<0.05),HP阳性病例的血清TG、TC和LDL浓度明显高于HP阴性病例(P<0.05)。结论:HP感染与CHD的发生可能有明显的关联,其机理可能是HP感染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及脂质代谢异常,诱发利促进C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乔竹风  洪阳  周力 《海南医学》2010,21(3):38-4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其不同毒力与冠心病(CHD)的关系及其对血清免疫学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286例冠心病患者和10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血清HP特异性抗体(HP IsG、HPIsM),及其细胞毒素相关蛋白特异性抗体浓度,结果冠心病组血清幽门螺杆菌1gG,IgM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血清幽门螺杆菌HPIgG阳性率及HPIgM阳性率高于其他类型冠心病患者(P〈0.01)。冠心病组产细胞毒素HP IgG阳性率(50.26%)与对照组(14.71%)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不同毒力的HP感染与冠心病有统计学意义,即产细胞毒素HPIgG阳性与冠心病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幽门螺旋杆菌(HP)与反流性食管炎(RE)的关系,借助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起到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65例RE患者与5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对患者中HP阳性率与以及食管炎症程度与HP感染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RE组HP感染率为46.2%(30/65),慢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率为63.5%(3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组的中重度RE的发生率虽高于HP阳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食管炎患者中,HP感染率较低.在HP感染阳性患者中,其炎症程度较低,原因可能是幽门螺旋杆菌对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有部分保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西咪替丁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雷贝拉唑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所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能够取得十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关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及其临床分型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FD患者97例,对照组85例、健康医务人员组95例及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112例,检测其HP感染情况,对97例各类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作分析.结果 DU组HP阳性率大于FD组,后者HP阳性率远高于对照组及健康医务人员组,均有显著意义,健康医务人员组HP阳性率大于对照组,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FD组,溃疡型(UD)、运动障碍型(DD)HP阳性率(分别为65%、70%)与返流型相比较有显著差异,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务人员与患者密切接触是易受HP感染的高危人群.HP是功能性消化不良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谢印军 《当代医学》2012,(32):10-11
目的探讨血脂综合指数(LCI)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中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计算并比较6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5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180例正常对照者的LCI水平.结果 CHD组的LCI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HD患者中,UAP组和AMI组的LCI值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AP组和AMI组的LCI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LCI是一个评价CHD患病风险的较好指标,对CHD的预后预测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反射性呕吐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宁夏第五人民医院大武口医院内科住院病人诊断为反射性呕吐患者60例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测定.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非侵袭性14C-尿素呼气试验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测定,观察两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结果两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测定方法均提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射性呕吐与Hp感染有一定相关性,HP感染可能影响原发疾病发展、预后.对于引起反射性呕吐的疾患,进行Hp检测和治疗,对病情发展、预后及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治疗的4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进行HP的检测,同时对两组患者及各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发生HP感染的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P检测阳性率观察组为36.96%、对照组为60.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各级患者之间的HP检测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经抗HP治疗根除HP后,75.0%的患者复发胃食管反流病,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的复发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之间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对降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旋杆菌与脂质代谢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国内外对血脂及载脂蛋白与冠心病的研究提示,血脂及载脂蛋白的水平直接影响冠心病的发病率。近几年又有些学者提出感染与冠心病存在相关性[1].本研究通过检测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后体内产生的幽门螺旋杆菌抗体(HPIgG)阳性率,研究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变化的相关性,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抵抗素(resistin)水平是否升高,明确resistin水平与CHD类型的关系以及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糖(GLU)﹑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的比较。方法:选取80例冠心病患者为实验组,进一步分为急性心梗组(AMI)﹑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稳定性心绞痛(SAP),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冠心病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了解CHD组resistin水平变化,比较不同CHD类型患者之间的resistin水平,比较CHD和对照组的血脂﹑血糖﹑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组血清抵抗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冠心病组,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患者resistin水平升高,高resistin血症是CH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肠型胃癌的关系。方法:光镜观察50例肠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从发生部位、分化程度等方面观察胃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结果:肠型胃癌中HP感染率高达68.5%,其中早期胃癌组中胃窦部癌HP感染率(61.1%)显著高于胃体部癌(28.6%,P<0.05)、结论:证实HP感染与肠型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认为HP的致癌作用是因其长期的致炎性使胃粘膜上皮细胞最终发生突变而导致癌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真胰岛素(TI)、胰岛素原(PI)水平,并分析其与CHD危险因子的关系。方法对40例确诊CHD患者和40例正常人采用高度特异性的ELISA法分别检测空腹血清TI、PI水平;以RIA法检测空腹血清免疫活性胰岛素(IRI)水平;同时检测这两组对象的空腹和餐后2h血糖、血脂以及血压。结果CHD组IRI、TI、P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则低于对照组(P<0.05);CHD组中TI、PI与年龄、体重指数(BMI)、血糖和血脂均有独立的相关关系。结论CHD患者有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状态,TI、PI分别与血糖、血脂等CHD危险因子呈群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