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后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单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医院行CABG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及阿司匹林组,每组34人.氯吡格雷组所有病例均采用标准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两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组患者只接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主要研究随访时间内(一年)的心肌梗死(MI)、桥血管狭窄、桥血管堵塞、出血等的发生比率.结果随访时间内氯吡格雷组心肌梗死(MI)、桥血管狭窄、桥血管堵塞、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5.88%*、5.88%、2.94%*、2.94%)与阿司匹林组(分别为14.7%、8.82%、17.6%、5.88%).两组比较中桥血管堵塞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G术后接受氯吡格雷以及阿司匹林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地减少心肌梗死(MI)、桥血管堵塞的发生率,桥血管狭窄及出血比例亦有所下降,故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可能更有利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高学文 《当代医学》2021,27(36):114-115
目的 探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本院接收的70例冠心病心脏介入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35例.常规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研究组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血小板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用药后,两组PT、APTT水平均高于用药前,PLT、FIB水平均低于用药前,且研究组PT、APTT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LT、FIB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心脏介入术后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血小板,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姜虹  毕宪初 《医学综述》2014,(13):2489-2491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患者中的依从性、并发症及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用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中心)门诊就诊的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120例,社区中心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每日1片(100 mg/片),同时加服氯吡格雷每日1片(75 mg/片),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120例随访患者中男83例、女37例,年龄4490(69.3±6.4)岁,在随访的人群中出血率和再入院率仅为3.33%,出血主要为消化道出血(3例)和脑出血(1例),120例随访患者社区中心随访1年用药费用显著低于本市三级医院一年用药费用[(1845.55±1064.89)元vs(3029.27±826.9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49,P<0.001)。结论经过三级医院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后,转至社区中心继续进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好、费用经济、并发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吴瑷斌  李亮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155+157-155,157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CHD)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6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单纯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总疗程4周,疗程结束后检测患者凝血4项,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的PT和PA与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PTT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显著,用于老年冠心病的治疗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月到2015年4月收治AMI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两组均于入院30 min内静脉泵入尿激酶150万U,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再通率、再闭塞率及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通率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再闭塞率为3.8%,低于对照组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PT、aPTT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PTT均增大(P0.05)、PT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PT、aPTT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AMI患者效果理想,且不增加出血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单用及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96例老年冠心病且行PCI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应用阿司匹林行单抗血小板治疗,B组应用氯吡格雷,C组联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经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后,凝血指标PT、a PTT均获得改善,组内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上,三组治疗前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PT、a PTT均高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为18.8%(6/32),高于C组3.1%(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6%(5/32)、12.5%(4/32)、15.6%(5/32),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长期予以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抗血小板治疗额有效预防血小板聚集,大幅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单抗方案相比预后更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张光远 《吉林医学》2016,(4):881-88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进展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HI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HI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长期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及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6年9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7例,分析长期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对血小板聚集率、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及出血、皮疹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17例PCI术后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有114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男81例,女43例;平均年龄(54.2±12.5)岁。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治疗后3、6、12个月血小板聚集率持续保持这种较低水平。治疗前后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1例患者治疗后出现了严重血小板减少;无严重出血发生,轻微出血5例(4.46%);有1例(0.89%)患者出现皮疹;12例(10.4%)患者出现了胃肠道不适。结论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长期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总体来讲是安全的。但仍有血小板减少、皮疹、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服药过程中需加强随访和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比较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该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我院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48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成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66%,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8.7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胃粘膜出血率、血小板聚集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予以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优于阿司匹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冠心病房颤PCI术后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62例冠心病PCI术后1周的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n=32)应用阿司匹林(100 mg/d)联合氯吡格雷(75mg/ d)抗栓治疗,对照组(n=30)应用氯吡格雷(75mg/d)联合苄丙酮香豆素抗凝治疗,两组均给予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处理。观察12个月内出现的不良事件及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无死亡事件、血栓栓塞事件、心房附壁血栓形成,两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正常,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大出血情况,对照组局部出血发生率明显多于治疗组(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PCI术后的房颤患者(CHADS_2评分为1~3分),12个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效果与氯吡格雷联合苄丙酮香豆素的相似,而氯吡格雷联合苄丙酮香豆素抗凝的出血风险增加,提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钱福东 《安徽医学》2010,31(6):659-660
目的分析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临床疗效。方法资料完整住院患者60例,分为冠心病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上加用小剂量氯吡格雷组(治疗组),分析两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两组总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二联"强化抗血小板治疗UAP,比单用阿司匹林抗栓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未见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聚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商洛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治疗,每次100 mg,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雷,每次75 mg,每日1次。两组均持续用药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抗血小板聚集效果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8%(60/62)比83.9%(5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1±9)%比(30±13)%],而血小板聚焦时间长于对照组[(288±85)s比(228±7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32±0.14)m Pa·s比(1.82±0.30)m Pa·s,(8.02±0.98)m Pa·s比(12.85±1.02)m Pa·s、(0.12±0.03)g/L比(0.20±0.0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5.4±1.0)mg/L比(8.5±2.1)mg/L,(6.2±2.1)μg/L比(9.5±3.2)μg/L,65±11)ng/L比(86±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能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孙莉莉 《当代医学》2011,17(6):143-143
目的通过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探讨二者联合强化血小板治疗UAP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135例UAP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随访30天。结果一月后,治疗组有效控制率(92.9%)远远高于对照组有效控制率(78.3%),两组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治疗UAP安全有效,使其心绞痛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支架术(PCI)后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在滨州市中心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132例,随机分为A组(国产氯吡格雷组,n=64)及B组(进口氯吡格雷组,n=68)。两组患者均采用标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至少1年。研究主要终点为随访1年时的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脑卒中发生率。次要终点为随访1年时的因不良反应停药率。结果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A组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Ml、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1.6%、1.6%、0%)与B组(分别为1.5%、2.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3.1%,与B组1.5%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284)。结论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均可有效地减少PCI术后主要终点及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右江医学》2019,(4):283-28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86例,将其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小板功能、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下降,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佳,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对24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两周后,分别使用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作为诱导剂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的聚集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无论以ADP还是AA作为诱导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够使29例阿司匹林非敏感患者中23例转为阿司匹林敏感(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可以有效的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并且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阿司匹林抵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综合临床疗效,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以8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PCI治疗,并于术前和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于治疗后1月、3月、12月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对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结果 造影结果显示TIMI血流分级均恢复为2级或以上,术后1h的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的ST抬高段均有明显回落.术后1个月内患者的亚急性血栓发生率仅为1.26%,12个月时患者支架内晚期血栓或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1.26%,1年内血栓的总发生率共计为2.52%.血常规评价结果显示,患者用药1、3、12月时的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较治疗前均有较大改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PCI治疗急性心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运状况和梗死相关的血栓再形成,且临床不良反应少,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奚珏  程明月  陆远 《中外医疗》2014,(35):153-154
目的分析、评价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23例显效,11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有1例有效,1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52.6%。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好很多,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联合用药方法,疗效非常明显,值得深入的研究并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苏宏宁 《河北医学》2012,18(6):814-816
目的:对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患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观察.方法:抽取76例患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治愈率和整体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LVEF和E/A水平升高幅度均明显大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出现复发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采用氯吡格雷对患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0.
许文举  林艳足  庄丽  许先继 《广东医学》2012,33(11):1665-1666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接受氯吡格雷治疗将11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口服,观察组60例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口服.比较两组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病死率、复合终点发生率、血管再通率、再闭塞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复合终点分别为5.0%和21.4%,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管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7% vs 46.4%,P>0.05);观察组再闭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7% vs 16.1%,P<0.05),LVEF显著优于对照组[(48.02±7.26)% vs (33.98±6.42)%,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功能PT、APTT及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显著降低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