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PICC在肿瘤静脉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护理。方法:对50例肿瘤患者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PICC,从上肢的浅静脉穿刺置管于上腔静脉进行化疗。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2%,导管末端46例位于上腔静脉内,2例插入右心房,2例住于颈内静脉;置管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及继发感染。结论:PICC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的深静脉置管术,并能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对病人血管的毒性作用,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潘雪勤 《吉林医学》2011,(11):2270-2271
目的:观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胃肠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为108例胃肠肿瘤患者实施PICC留置管,给予药物化疗。结果:108例患者PICC管留置成功为98%,留置时间15~145 d,平均80 d,患者均顺利完成1~5个疗程化疗。结论:PICC置管成功率高,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及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确保患者化疗顺利进行,减轻护士的工作量,且操作简单,危险性小。  相似文献   

3.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临床上广泛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反复输入血制品、血标本采集、静脉高营养,肿瘤病人的周期性化疗以及老年病人与新生儿患者.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许多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和刺激性,而且患者需要多次化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cripheraily ine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将2009年4月-2011年4月期间的100例使用PICC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50例应用常规护理,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对比研究,观察其置管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和护理措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导管堵塞、静脉炎等并发症少,所需的置管穿刺次数减少(P<0.05),置管时间延长,出现的PICC并发症更少,且工作效率、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过对100例病人的观察,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PICC中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预防和减少化疗所致静脉炎。方法采用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对56例肿瘤患者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应用PICC导管56例,插管成功率为94.6%,留置时间15~96天,平均置管时间为56.5天。结论PIC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保证肿瘤患者化疗的顺利完成,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ICC置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对56例患者在化疗前行PICC置管,保证化疗药物的顺利输入,减少化疗药物渗漏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反应.结果 有1例患者因出现血栓而提前拔管,其余55例中静脉炎1例,导管渗血3例,予对症处理后均在化疗结束后拔管.结论 肿瘤患者留置PICC能够保证化疗安全性,并有效的保护了患者的外周血管,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刘春雨 《西部医学》2012,24(4):810-811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方便、有效、创伤性小、安全性高的置管技术,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于化疗。静脉炎是PICC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其发生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导致导管留置失败。分析、确定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应用PICC使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适用于长时间静脉滴注抗生素、刺激性药物和化疗药物,控制疼痛,完全胃肠外营养,病情不稳定需要随时用药的病人,其优点是可以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及难度,将各种药物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防止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并发症相对其他中心静脉置管少,是肿瘤患者静脉输液的理想通道.本科2005年3月至2008年12月行PICC术的213例恶性肿瘤患者按照制定的护理流程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方法 108例肿瘤患者采用两种化疗路径,PICC组(A组)54例和一般周围静脉留置针组(B组)54例,分别观察两组留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ICC组无一例出现静脉炎及导管堵塞,留置时间长,对照组9例出现静脉炎,6例发生导管堵塞,留置时间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ICC组穿刺安全、方便,留置时间长,是肿瘤患者长期化疗首选静脉输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ICC置管临床路径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效果.方法:编制PICC置管临床路径;比较置管前、后及拔管前两组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对置管前、后和拔管前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ICC置管维护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1).结论:PICC置管临床路径和质量管理体系在临床上应用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在乳腺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遵医依从性、护理前后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遵医依从性为97.06%(33/34),高于对照组的73.53%(2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健康知识、自护技能、自我责任感和自护概念等E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34),低于对照组的23.53%(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应用于乳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护理中,可提高其遵医依从性和ESCA评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2.
何霁  黄秋鹏  庞晴  袁静 《西部医学》2014,(5):670-671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CNP)在肾活检(renal biopsy,RB)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86例RB病人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表,有计划地从病人入院到出院对其进行全程、个体化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病人心理焦虑、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肾活检术后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的发生、住院天数及费用、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病人心理焦虑、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平均住院天数及费用、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增进护患关系,使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简称PICC) ,近 2年来在国内应用日趋广泛 ,使众多的患者减轻了痛苦 ,尤其是静脉使用化疗药的患者 ,避免了静脉炎的发生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2 0 0 3年 2月~2 0 0 4年 2月 ,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肿瘤科对5 0例肿瘤患者行PICC操作术。现将操作及护理方法总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 5 0例 ,男 34例 ,女 16例 ,年龄 2 1~83岁 ,平均年龄 5 9岁 ,均为肿瘤行化疗的患者。其中头颈部肿瘤 14例、胰头癌 5例、淋巴瘤 6例、胃癌8例、宫颈癌 4例、肺癌 13例。本组病例均选择上肢静脉 ,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髌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4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CNP组(67例)、常规组(67例),分别采用CNP模式护理、常规护理.结果:3个月后CNP组、常规组患者膝关节恢复优良率为100.00%和8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P组、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和2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P组、常规组患者满意率为97.01%和8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P有助恢复髌骨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周琳  张亚妮  马小琴 《西部医学》2012,24(8):1629-1630
目的评价护理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肾穿刺活检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肾穿刺活检术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将接受肾穿刺活检术的住院患者330例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5例,对照组给予肾病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设立专科护士岗位,采用护理临床路径表单内容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临床路径管理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P〈0.005)。结论根据肾穿刺活检术需求实施护理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缩短了住院日,细化了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韩朝霞  张劲松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138-139,142
目的 探讨急诊危重患者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科201 1年1月~2012年12月收录的10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常规的急诊护理,而观察组50例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两组的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6.0%,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2.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诊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为(10.32±3.53)min、(20.41±4.23)d、(0.65±0.01)万元,对照组的急诊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为(22.52±5.41)min、(24.53±5.82)d、(0.86±0.02)万元,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满意为96.0%,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为82.0%,并发症发生率为12.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危重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整个操作简单,针对性强,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下降(P〈0.01),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依据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可明显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王引线  康瑞芳  白雪萍  姜琪华 《西部医学》2013,(10):1576-1577,158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住院手术治疗的13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ICC导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该院在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90例给予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的45例患者采用综合PICC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PICC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PICC置管时间、舒适度评分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实施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明显降低患者PICC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PICC置管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ESCA)观察患者围术期自我护理能力;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30)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①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47.3±9.4)分]、自我概念[(21.5±5.6)分]、自护责任感[(16.8±4.4)分]、自我护理技能[(27.7±7.1)分]及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113.3±21.5)分]均高于对照组[(43.2±8.2)、(16.9±5.1)、(13.2±3.8)、(23.8±6.8)、(97.1±18.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HAMA[(6.8±1.4)分]、HAMD[(6.3±1.7)分]、SAS[(41.2±9.4)分]、SDS[(40.8±10.5)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9.7±2.9)、(9.3±3.1)、(50.3±12.1)、(51.8±1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75.1±11.3)分]、心理功能[(65.3±9.3)分]、社会功能[(71.8±11.3)分]、认知功能[(62.8±7.7)分]及生活总质量评分[(88.84±8.3)分]均高于对照组[(68.4±9.1)、(59.8±7.3)、(63.3±9.4)、(56.3±8.9)、(81.31±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以及自我护理能力,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