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对人工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I组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II组实施PFNA内固定治疗术。结果 II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I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I组,并发症明显高于I组,卧床时间明显长于I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而言,人工关节置换以及PFNA内固定在临床上各具优缺点,因此需要合理选择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PFNA固定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9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和PFNA固定术进行治疗后比较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人工关节置换组的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关节功能评分高,但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PFNA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治疗的患者优和良的比率分别为58.3%和29.2%,均显著高于PFNA固定术组患者的43.8%和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种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新方法。方法 对79~88岁的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结果 本组32例无1例术中及术后死亡,切口一期愈合,经半年~1年零10个月随访:功能评定结合中国人民解放军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优18例占56.25%,良8例占25%,中6例占18.75%。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满意,术前准备麻醉和术中监护是手术成功及保证生命的关键,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是患者平稳渡过围手术期和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0例,均采用人工关节置换进行治疗,观察术后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无血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在术后3—60个月内的随访中发现,50例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评分优秀的有31例,良好的有12例,中等的5例,差等3例,优良率达到86%。结论: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并发症少,恢复快,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缺点,并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高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45例,其中19例接受人工关节置换,26例接受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手术前、后行FRS评分及Harris评分。结果:人工关节置换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内固定组(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的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FRS评分及Harri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在明确适应证的前提下,人工关节置换比内固定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上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7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内固定组35例,采用内固定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组35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评价内固定组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死亡人数。结果:内固定组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较内固定术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优于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1月-2013年2月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1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粗隆下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55~150 min,平均72 min;术中出血量80~500 mL,平均152 mL。所有病例获随访5~18个月,平均9个月。全部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5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髋内翻、股骨头坏死及感染病例。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0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3.8%。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粗隆下骨折固定牢靠,患者能早期离床活动,术后康复快,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对比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78例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对照组采取内固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内固定治疗更具有优势,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刘保和  寇博  陈海军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2):1202-1203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6例,其中复位内固定69例,人工关节(双极头)置换7例.结果 68例随访6-36个月,临床疗效优42例,良18例,差8例,优良率88.2%.结论 根据患者年龄、合并症以及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进行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关节置换组27例及内固定组53例,分别进行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功能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无明显差异,关节置换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内固定组;两组患者治疗前FRS评分与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有改善,但关节置换组评分明显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关节置换术能够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效果情况。方法:选取98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人工关节置换组50例和PFNA内固定组48例。观察两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预后功能情况。结果: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预后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较好的效果,应根据临床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78-81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9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97)和对照组(n=96)。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Harris评分、SF-36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62.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05%(Z=-9.453,P=0.000)。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升高(t=12.412,P=0.000;t=10.755,P=0.000);观察组SF-36评分(81.53±18.6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4.14±15.29)分(t=3.008,P=0.00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54%(χ2=5.328,P=0.021)。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3):66-69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7月间选择株洲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5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12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PFNA或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PFNA组62例,人工关节置换术组58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 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置换术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置换术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床活动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比较,置换术组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3年,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比较,PFNA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置换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置换术对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优于PFNA内固定治疗,但PFNA内固定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人工关节置换术,更适合难以承受大手术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间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PFNA组,n=30)和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组,n=30)治疗的6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PFNA组患者的显性出血量、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率都少于LCP组(P〈0.05),疗效优于LCP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作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先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为观察组,随即选择同期动力髋关节钉固定术(DHS)治疗患者3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术后处理情况,比较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下地和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群中发生率很高的骨折,占髋部骨折的31%~51%,尤以老年女性多见,是直接威胁高龄人群生命的疾病之一[1,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日益增加,,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保守治疗因其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深静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间骨折及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从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四川现代医院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根据治疗(髋关节置换手术)和对照组(内固定),进行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2组临床疗效比较,骨密度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8%,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治疗之后,2组骨密度明显下降,但实验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固定方法更优的老年骨质疏松症,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微创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闭合复位微创PFNA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水平、术后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度(RO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相比,闭合复位微创PFNA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更好,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尚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8):55-56
目的对比分析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进行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达90%(27/30),对照组的优良率达83.3%(25/3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一例出现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及髋内翻、股骨头坏死并发症,而对照组出现股骨头坏死1例,延期愈合2例,骨折不愈合3例,内固定物折断2例。结论与DHS内固定相比,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防旋转、防切割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廖家成  连银川 《海南医学》2013,24(20):3001-3003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人工关节置换不同植入物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DHS组20例,PFNA组20例,人工关节置换术组20例,观察三组患者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 60例患者随访12个月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三组患者中,手术时间最短的是PFNA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PFN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并发症上较其他两组少,且在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功能上,PFNA组要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S及PFNA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相对于DHS和人工关节置换,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的优点,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