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生理指标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早产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原则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儿采取袋鼠式护理措施,然后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全天奶摄入量和体重指标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早产儿实施袋鼠式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促进患儿的健康成长,降低早产儿死亡率,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袋鼠式护理对减轻早产儿静脉穿刺疼痛反应中的作用。方法:100例无需辅助呼吸且未使用过镇静、镇痛药物,日龄10d的30~36周早产儿,随机分为袋鼠式护理组和对照组,袋鼠式护理组在进行静脉穿刺前20min按袋鼠式护理方法与母亲接触,并在整个穿刺过程中维持袋鼠式护理,对照组则以俯卧位置于温箱中;观察两组新生儿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哭喊持续时间。结果:在进行静脉穿刺的操作过程中,袋鼠式护理组心率和啼哭持续时间明显低于或短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袋鼠式护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减轻早产儿静脉穿刺疼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凌云  王娟  朱海虹  李雪萍  樊小燕  商祯茹  罗飞翔  程晓英 《浙江医学》2020,42(13):1437-1438,1442
目的观察袋鼠式护理(KMC)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脱氧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轻、中度BPD且存在氧依赖的早产儿6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仅予常规护理30例,为对照组;予KMC33例,为KMC组。观察KMC组早产儿护理前15min及护理30、120min时呼吸频率、心跳、经皮血氧饱和度变化,比较两组早产儿用氧时间、出院时脱氧率及住院时间。结果KMC组早产儿在用氧条件逐渐下降的情况下,生命体征稳定且经皮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内;护理前后呼吸频率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皮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KMC组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出院时脱氧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能缩短BPD早产儿用氧时间,降低用氧要求,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袋鼠式护理对足月新生儿疼痛的护理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2月内足月出生的58例新生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各29例。研究组采用袋鼠式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疼痛程度、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方面的差异。结果:在疼痛程度和心率方面,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氧饱和度方面,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对比较于足月新生儿疼痛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足月新生儿的疼痛感,对于新生儿的心理和生理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舒广  杜放辉  王素梅 《当代医学》2008,14(24):136-137
目的 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体重增长的影响.方法 将胎龄32至34周,生命体征稳定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实行袋鼠式护理和常规护理,记录和比较二组早产儿的体重增长情况.结果 实行袋鼠式护理的早产儿体重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袋鼠式护理可促进早产儿奶量增加、体重增加,降低住院费用和增进亲情,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体重增长的影响.方法 将胎龄32至34周,生命体征稳定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实行袋鼠式护理和常规护理,记录和比较二组早产儿的体重增长情况.结果 实行袋鼠式护理的早产儿体重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袋鼠式护理可促进早产儿奶量增加、体重增加,降低住院费用和增进亲情,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宋君云 《大家健康》2016,(1):222-222
目的:探讨分析鸟巢式护理对早产儿血氧饱和度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在该院出生的60例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模式基础之上给予鸟巢式护理。观察两组早产儿的血氧饱和度情况。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观察组早产儿的血氧饱和度为(95.4±1.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3.8±1.1)%,两组之间的血氧饱和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产儿采取鸟巢式护理,对稳定早产儿的血氧饱和度有显著的护理效果,能为早产儿提供较快较为适宜的生长环境,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喻巧萍 《吉林医学》2021,(1):245-247
目的:探究发展性照顾与袋鼠式护理应用于早产儿生长发育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2例早产儿,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袋鼠式护理联合发展性照顾.对比分析两组早产儿出生时、30 d头围、体重、身长;出生时、10 d后胃泌...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2):150-152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KMC)对中晚期早产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产科出生的中晚期早产儿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KMC干预。记录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生命体征,记录护理前、日龄40 d时的摄奶量,比较日龄40 d时两组早产儿体格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体温略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产儿在日龄40 d时的日摄奶量均较护理前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出生第40天,观察组早产儿头围、身长、体质量的增长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KMC可稳定中晚期早产儿生命体征,增加摄奶量,促进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袋鼠式护理(KMC)对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6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xcel产生的随机数字将早产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KMC,于生后第3、17天采集早产儿血液标本,比较两组早产儿血清胃泌素(GSA)、胃动素(MTL)、喂养不耐(FI)受发生率、加奶速度、恢复至出生体重天数的情况.结果 试验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3例,最终纳入完整数据53例,占纳入总例数的88.3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早产儿血清GSA、MTL浓度较高,加奶速度较快,恢复至出生体重较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早产儿FI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MC可有效促进早产儿胃肠激素分泌及奶量增加,加快体重增长,有利于早产儿胃肠道功能成熟.  相似文献   

11.
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足跟采血所致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袋鼠式护理(KMC)缓解早产儿足跟采血所致疼痛的效果.方法 抽取胎龄≥32周且<37周的早产儿62例,随机分为KMC组和暖箱组,测定两组早产儿足跟采血时和采血后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进行疼痛评分,并统计分析两组早产儿母亲对护理质量的满意人数.结果 足跟采血过程中KMC组早产儿心率低于暖箱组,血氧饱和度高于暖箱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MC组NFCS评分显著低于暖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MC组母亲对护理质量的满意人数明显高于暖箱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KMC可缓解早产儿足跟采血所致的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早产儿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别于音乐疗法实施干预。观察比较2组干预后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通过单因素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实验的时间因素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可以改善早产儿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保持血氧饱和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李英兰  张玉红  吴建华 《黑龙江医学》2021,45(16):1775-1777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静脉穿刺新生儿疼痛评分(NIPS)及生理指标稳定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2020年3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静脉穿刺的9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将采用袋鼠式护理干预的50例新生儿纳入观察组,将采用一般常规护理的40例新生儿纳入对照组.连续护理至穿刺后,比较两组新生儿NIPS评分、生理指标及哭闹情况.结果:穿刺时、穿刺后30 s、穿刺后60 s,观察组新生儿NIP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前,两组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时,两组心率均升高,血氧饱和度均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两组心率均较穿刺时降低,血氧饱和度均较穿刺时升高,但观察组上述指标更接近于穿刺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观察组哭闹开始时间晚于对照组,且哭闹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干预可有效维持新生儿静脉穿刺时生理指标稳定,减轻疼痛程度,缩短新生儿哭闹持续时间,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何婧  刘蓓蓓  罗敏  罗利琼  黄海蓉  何丹  王肜   《四川医学》2018,39(4):467-471
目的研究袋鼠式护理(Kangaroo Mother Care,KMC)配合非营养吸允(Non Nutritive Sucking,NNS)对缓解早产儿微量血糖采集所至疼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新生科住院的接受微量血糖监测的早产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48例。观察组早产儿在袋鼠式护理开始30min后,给予持续NNS同时行微量血糖采血,采血后继续NNS 2min,袋鼠护理共持续2h;对照组早产儿按常规流程,在暖箱内接受微量血糖采血;两组早产儿统一在足后跟采血。以早产儿疼痛评分量表(PIPP)评分,评估早产儿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早产儿采血时PIPP评分、啼哭率;采血前、中、后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结果 (1)接受微量血糖采血时,观察组早产儿采血开始30s心率为(148.46±5.12)次/min、血氧饱和度为(84.85±5.64)%,采血60s时心率为(158.596±4.48)次/min、血氧饱和度为(79.87±6.23)%,PIPP评分为(5.56±1.6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采血开始30s心率(163.78±5.27)次/min、血氧饱和度(76.86±8.98)%,采血60s时心率(172.09±5.19)次/min、血氧饱和度(74.48±10.95)%,PIPP评分(10.03±1.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接受微量血糖采血时,观察组啼哭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75%),χ~2=6.62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袋鼠护理配合NNS,能有效缓解采集微量血糖操作导致的早产儿疼痛刺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袋鼠式护理在足月新生儿足跟血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入院顺序将140例需采集足跟血的足月新生儿进行编号,再应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0例,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后者给予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足跟血采集10s、30s、60s,观察组新生儿的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氧饱和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啼哭持续时间、疼痛表情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5.71%,明显高于对照组82.86%(P<0.05).结论 在新生儿足跟血采集过程中实施袋鼠式护理对促新生儿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稳定,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出生体重1000-2000g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出生后72小时内实施音乐干预,3次/d,15min/次,直至出院前。其余治疗两组相同。观察比较两组体重增长,对疼痛即针刺足跟采血前后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每日体重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针刺足跟采血后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恢复至刺激前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疗法能促进早产儿体重的增长,缩短机体疼痛刺激阈及住院时间,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出生的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鸟巢式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新生儿体温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血氧饱和度、体重增长情况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鸟巢式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新生儿生活状态,保持内环境稳定,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莉 《基层医学论坛》2016,(13):1859-1860
目的 探讨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入院的早产儿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4例,研究组给予鸟巢式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比较2组早产儿的临床护理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早产儿在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体温波动,血氧饱和度和出暖箱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暂停,皮肤破损,硬肿和喂养不耐受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住院期间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3年11月—2015年8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早产儿32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应用自制“鸟巢”。比较2组患儿入院2周的日进奶量、体重,以及2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院2周试验组患儿日进奶量、体重均高于对照组,2周内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鸟巢”式护理,可有效增加早产儿进奶量、体重,减少住院期间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早产儿护理中实施袋鼠式护理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早产儿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早产儿分成两个组,其中25例早产儿采取常规模式进行护理,作为对照组,另外2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组,开展袋鼠式护理,两组均采用母乳喂养,统计两组早产儿在喂养过程中发生吐奶的例数,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后第3d、第5d体重增长情况,并统计两组早产儿的母乳喂养时间情况,明确两组中吐奶对早产儿体重和母乳喂养时间的影响。结果经过相应的护理之后,研究组早产儿在喂养后的第3d、第5d体重增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母乳喂养时间方面,研究组为(10.5±1.3)d,对照组患者母乳喂养时间为(17.8±2.6)d,两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吐奶对早产儿第3d、第5d体重增长和母乳喂养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早产儿的喂养过程中实施袋鼠式护理有助于促使早产儿消化系统尽快成熟,更好地成长,及早出院,改善早产儿健康状况的同时也能减轻家庭的心理负担以及经济负担。吐奶对早产儿体重和母乳喂养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